第二十四章 如何轉化草原民族(下)

第二十四章 如何轉化草原民族(下)

談到佛教在草原上的傳播,公孫康認為:滿清在控制蒙古的問題上非常之成功。

1,高層不斷通婚。滿清皇族不斷的取科爾沁蒙古的貴婦為妻,也不斷將自己女兒嫁給科爾沁蒙古。到了後來等於是兩家人融合成一家。滿清皇帝的老婆的老娘是自己父親的姐妹,就是自己姑媽。

2,減丁,控制人口。蒙古部落男丁是有上限的,科爾沁蒙古據說只有8萬人口限額。

3,大力推廣佛教。當時在蒙古部落實行長子繼承,剩下兒子統統去當和尚~~~而且佛教寬容,無形中減少了蒙古人的血性。

4.分化瓦解蒙古上層,使其腐化墮落。蒙古部落首領全都封王,這樣使得互不統屬。你是王我是王,雖然你部落人口是我10倍,但是我們是平級的。在蒙古高層中推廣奢侈享受之風氣,使高層失去了反抗的動力。

5,徵募蒙古勇士打仗。你蒙古人不是喜歡做英雄嗎?好,我征你們去打仗,去平叛。你們去搶掠,去建立功勛。但是實際上在一次次戰鬥中,大部分蒙古勇士都掛掉了。

6,以上5點,均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基礎上。能戰方能和,不可否認,滿清在建國前期八旗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在狠揍了蒙古人之後,半強迫性質推行了以上政策。

終滿清一世267年,蒙古一直恭順到滿清滅亡都未叛亂。直到清宣統三年(1911年),外蒙古才獨立。

趙雲一直在聽大家發言,他最近疲於奔跑,倒是對幽州的防守有點心得。

公孫康示意趙雲發言,趙雲就說:「目前我們還沒有攻打到草原,幽州百姓倒是不堪騷擾。有些當地豪強倒是有點防守心得,就是建立碉樓。

一圈(例如6-8個)碉樓圍成一個據點,守軍都躲在碉樓里,碉樓里準備好半年的水和糧食,一座碉樓有5個兵據守足夠了。

「據點」布置在重要的地段,「據點」之間烽火燧煙立時可以傳遞出消息到「軍事重鎮」。

游牧騎兵大舉來進攻據點,則要求碉樓里的守卒堅持半年左右,盡量消耗對方的攻勢,由「軍事重鎮」組織力量反擊,后發制人。

碉樓高15米,直徑6米,條石砌築。我們遼東有水泥,還可以讓碉樓更加堅固。

由於碉樓比城牆高得多,敵軍若雲梯攻,高不可攀。只有採用圍困策略,游牧大軍一般只能圍困一個月即糧草告罄。游牧大軍若越過「據點」,只留出小股部隊圍困「據點」,則敵人大有後顧之憂,大部隊也搶不到多少東西,因為糧食等重要物資都藏進「碉樓」里了,「碉樓」遍地都有,村村都有。一場「戰役」下來,也不會超過半年,敵人必退。

「據點」即使被攻破,但「碉樓」還在,糧食、金銀等重要物資還在。敵軍若不惜一切代價拚命攻「碉樓」,也只能殺死5個兵,是吃大虧的。

「碉樓」----間距100米,高15米,有頂的;

「據點」(即堡寨)---80X80米,有高5米的城牆,大約能容納2000老百姓避難。

東北邊陲的農村,村村都建這樣一個工事,則游牧大軍也搶不到多少東西了。」

趙雲說的這個東西還是可行的。

在後世:1.西藏地區至今還有許多這樣的「碉樓」實例。

2.福建地區的土樓也很有名,其防衛功能甚強。嶺南地區的「碉樓」雖為近代所造(鋼筋混凝土的),其防衛功能更強。日本鬼子的「炮樓」,給八路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3、冷兵器時代的西歐諸國,天險不多,就是靠城堡得以自衛,由於進攻方得不償失,所以難以「大一統」。

4、以「碉樓」圍合出一個「堡寨據點」,花費不多,按照縱橫每一公里設上一處,村村都有保護,村村都是「兵民合一」,則騎兵大部隊每次來攻,若拼掉百人性命攻破一處「堡寨據點」,他們也是損失不起的。歷史上,游牧騎兵突破邊防線后,往往如入無人之境,劫掠村莊,以戰養戰。

5、每卒供應1斤水1斤米,大約儲存10噸水10噸米,可供10人堅持3年。將水米各裝入瓮中,連瓮50斤一隻,400隻瓮,佔用2層的空間,外圍水瓮,內圍米瓮,可防火攻。

公孫康再次讓機要秘書記錄下來。作為目前幽州的民眾村民的防守方法,就是大量建立碉樓。當然官府要出面幫助村民建立才可以。

這個方法,在完全消滅融化草原民族之前,一直是有效的。

歷史很會開玩笑,很多游牧民族靠著騎射弓馬,圓月彎刀打敗了農耕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割據政權甚至大一統政權,很快被農耕民族同化,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但很快又被新興的游牧民族打敗,新興的游牧民族又被農耕民族同化,就這樣不斷地重演著。

雖然作為農耕民族的漢族很多時候不敵游牧民族,但游牧民族卻不斷地被融合甚至消亡,而漢族卻不斷地添加新鮮血液,不斷地壯大,成為世界第一大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以看出,深厚的華夏文化最終是會戰勝金戈鐵馬、騎射彎刀的。

近代多數崛起的國家都認為本民族本國的利益應該高於其他民族和國家;所以西方國家對內講民主,自由;對同胞盡量寬容和忍讓;對外則同仇敵愾,視他國人民為草芥,發動戰爭掠奪資源,以戰養戰。其實西方人走的路子仍然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習慣——強盜邏輯,個人英雄主義,通過冒險來發家致富。而且他們幹了那麼多壞事,卻沒有清規戒律來約束他們,因此他們常常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也沒有犯罪感。因此在影視劇里經常可以看見對反派角色的讚賞--加勒比海盜,威震天。

而思想還處在農耕民族的國家則恰恰相反。由於約束過多使他們缺乏冒險精神,寧肯吃點虧,甚至做奴隸也一定要過相對穩定的生活。對戰爭習慣看壞處,對好處認為有風險,不值得一試。其實對外戰爭能解決國內的很多問題;勝利,可以得到戰敗方的財富甚至女人,可以使國家和人民富有;戰死失敗,可以為國家緩解失業和男多女少等問題。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公孫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公孫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如何轉化草原民族(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