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童言無忌叔父留心

第一章童言無忌叔父留心

前言

人生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拐點。遇見不同的貴人就會形成不同的人生結局。又有許多的岐路,走錯一步將一誤終生。現實社會中往往有許多人為此唉嘆命運為何如此不公,恨老天為何如此無情,如果能給我重來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好好把握。但歷史沒有假設,人生不能重來。但我想如果在拐點上遇到不同的人,其結局真會如此不同嗎?為此我展開了下面一段假設的歷史故事,供各位茶后一絲嚼昧。

東漢恆帝延熹三年(160)幽州涿縣樓桑村劉家莊一座大院的客廳里,此時坐着三個人,一位是頭髮如雪的老者。另一位是一個中年人,看樣子是個儒生,身體清瘦,時不時還咳嗽幾聲。第三個則是位三十歲左右的青年,身材健壯。

「弘兒,你去看一下,你媳婦生了沒有,生的是小子還閨女?」老者有點焦急的問道。

「爹,你都問了幾遍了,張嬸說了,生了會來通知的。」那位清瘦的人回道。

「你小子,都快四十了,還沒給我添個胖孫子,能叫我不着急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叫我怎麼去見祖宗?毅兒也是,結婚幾年了吧,只生了個閨女,也沒給我添個孫子。」老人怒道。

「爹,你說哥的事,怎麼又說到我了,還有,我不是在努力嗎?」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輕聲說道。

「你小子,還敢狡嘴,看我不動家法!還有,弘兒,你再去看一下。」老者怒視這兩個人。

清瘦一點人說:「我都去看了幾次,聽得裏面的叫聲,我都心慌。」

「沒出息的東西。」老人再次怒哼一聲。

突然聽傳來一聲『哇』的大哭,聲音極為宏亮。

緊接着跑來一個五十來歲的婦女,嘴裏嚷道:「恭喜老爺,賀喜老爺,您添了個大胖孫子。」

老者一聽,頓時笑得見牙不見眼。

「真的,你看清楚了?」老人急急地問道。

「奴婢看清了,接生的阿婆正在為小少爺洗身子呢,我怕老爺等得心急,出來先報個信。」中年婦女肯定的回到。

「好!好!我劉家終於有后了,大家有賞!大家有賞!你們每人賞二十錢。」老者開聲大笑道說。

這位老者名叫劉雄,正是大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劉勝心無長物,專事造人,功到深處,為劉家生了一百多位子孫,劉貞就是其中眾多兒子中的一位。

劉貞本來對爵位沒有什麼希望,誰叫他老爹利害?

不過,運氣這玩意兒誰也說不準,正好趕上劉勝的異母弟弟,漢武帝劉徹推行推恩令,劉勝死後,天子發詔從劉勝眾多兒子中,挑選了二十幾個兒子封侯,剛好有劉貞一份,被封涿郡亭侯。

只是劉貞「運」去如山倒,因所獻酎金成色不純,被人告發。

武帝一怒,削去了劉貞的侯爵,這一枝從此留在了涿縣。

這老者正是劉貞的子孫。

劉雄曾舉孝廉,官至東郡范縣令,娶一妻一妾,妻生長子劉弘,妾生次子劉毅,字起元。

劉雄承父志,勤讀詩書、苦研五經,做過幾任縣令,劉家也算是小康之家。

長子劉弘自小秉承家訓,熟讀詩書,知禮儀,懂孝道。

前幾年被舉薦到涿縣作丞。

只是自小體弱多病,三十多了還未添丁。

次子結婚也有幾年了,毫無動靜。

劉雄深感自己這一枝人丁不旺,時常暗自嘆息,為此事,劉雄的頭髮都操白了。

此時長孫出世,老懷大開,連同如橘子皮的臉也綻開了花。

劉雄拈著花白的鬚髮,凝視着長孫,彷彿想看出個什麼道道來。

只是長孫並不買他的帳,哇地一聲,不停地扭動着身體,不讓他抱。

劉雄不以為意,親自翻閱古書,為其取名:備;留下表字玄德,隔二年去世了。

劉雄作為讀書人,深知家和萬事興,為免兄弟之間為家產分配不和,去世前遺言:祖屋及一百畝良田、十畝荒地,城中一間商鋪歸長子劉弘,次子劉毅,分得200畝良田、100畝荒地及與祖屋相鄰的一棟別院。

自此算是分了家了。

劉弘的身體不佳,族長之位交由劉毅繼承。

本來小劉備的成長是無憂無慮的,怎奈時運不濟,劉備7歲時,父親一病不起,為醫治父親,劉母售賣了自己的田地給叔父,錢花光,人還是去了。

失去了田地,失去了父親,劉備母子及兩個老僕,只得依靠城裏的一間商鋪為生。

劉母知書達禮,不僅勤勞,還有智慧,利用僅有的十畝無用沼澤地,種了一些蘆葦,親自編織草鞋、涼席去販賣,維持家用,繳納稅費。商賈之家在大漢卻是末道,俗語道:士、農、工、商。

商賈之人不僅地位低,所交稅賦更比其他人兩倍。

家道中變,小劉備成熟了許多,自小就隨同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劉備祖屋院子東南角有一棵大桑樹,高五丈余,遠遠望去,童童如車蓋。

有位術士經過此地,見到后大奇,道:「此家必出貴人。」

劉備自小生得異相:面如冠玉,唇若塗脂,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眼睛還能看到自己的耳朵,人們都稱為奇事。

雖然家中不富裕,劉家書香傳承,書不能不讀。

而且劉母對劉備讀書督促甚嚴,不過燕幽之地,向來習武成風。

劉備雖小,力氣卻大出同年人許多,習武更是熱心。

讀書、習武、御馬、練箭樣樣都不落下,小小年紀練得身體壯實,力大無比,很快就成為村裏的孩子王。

一日,學習之餘,劉備帶着村裏的一幫小孩在大桑樹下玩耍,指著大桑樹說:「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族叔劉子敬剛好經過這裏,聽到后大驚,訓斥道:「你等小孩子不得亂講,當心引起滅族之禍」。

小孩們聽后,一鬨而散。

劉子敬心中擔心,將此事告知劉備的親叔父,族長劉毅。

劉毅安慰了一下子敬。

心中暗想:「此子非常人也!」從此暗暗留心。

這一年,劉毅也添了一丁,取名為石。

劉毅也是年近四十歲才添一子,自然開心,遍請親朋,大排宴席。

滿月之日,門前來了一位術士,劉毅請他為自己的兒子看相。

這位術士看過之後,皺皺眉頭道:「此子聲音洪亮,體格強壯,長大后當有霸王之力,習武修文,馬上爭雄。不過此子命格不明,實難言說,當多做善事,勤修仁德,或許有一分轉機。」

想了一下又道:「此子是否有一至親住在東邊?」

劉毅大吃一驚,忙道:「我岳父家就住在東邊,不知算不算至親?」

術士道:「這也算是骨肉至親了。此子十五歲時當有一劫,如果想順利避過,十四歲時必須讓此子往東方行,最好留在東方,屆時有貴人相救。難點也在這裏,命格中隱隱顯示會有兩位貴人出現,一前一後。不同的貴人相救,必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一點最難斷了。也許這就是天機,只能順其自然了。」

說完還嘆了口氣道:「此子是我遇到的最難斷的人了,不收錢。不知貴府還有何人需要我卜一卦?」

劉毅本來聽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命運,一下子情緒低落下來。

聽術士一說,想起一人。

喚人將劉備召來。術士一見,眼睛一亮,得知劉備的生辰八子之後,默默一算,大驚道:「此子早期命運不順,父親早去。但此子生性溫和,仁慈,堅韌,做事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每每會遇難呈祥。須文武全修,風雲激蕩之時,乘時而起,大會天下英雄。命格中有貴人、勇士相助,成就一番事業只是舉手之勞。只是四十幾歲時會有一劫,邁過之後,將是一路平坦,貴不可言。此卦當收黃金一斤。」

劉毅大喜,急忙讓人拿出黃金一斤,另送紋銀十兩。

經此兩卦,劉毅對兩人的命運格外留心。

劉備、劉石自小表現不凡,劉備本來已是力量過人,同齡人中無人可比。騎馬、射箭,樣樣超群。

只是選擇的兵器讓人不解,獨喜雙股劍。

如此一來讓劉毅犯難,沒有人可教啊!要說涿縣地處邊關,烏恆人常扣關搶掠,邊地人為了結社自保,習武成風,民風彪悍。十八般武藝不說都有人會,也差不到哪兒去,

但修習雙股劍卻是沒有人,只得唉嘆一聲,讓劉備自習了。

好在劉備力大,馬術熟,眼力強,射箭准。

劉石更是出奇,三歲過後,力量就顯現出來了,別人五歲小孩搬不動的東西,劉石卻能拿起,八歲之後,就能跨上小馬駒,手提一柄長槍,與一般少年衝殺,玩戰陣遊戲。

第二章英雄慧眼有心傳藝

劉備獨立特行的雙股劍,在庄中無人能夠指教,只得任由劉備自己一人練習,摸索。

常說運氣來時誰也擋不住,劉備就是這樣。

十二歲時的一天,劉備正在自家門前桑樹下練劍,一位風塵塵僕僕的中年大漢騎馬路過劉家莊,看見劉備專心練劍,不覺停下來觀看,一會兒點了點頭,一會兒又搖了搖頭。

隨後又嘆息了一聲,正準備撥馬趕路。

不料這一幕剛好給劉毅看到,也是劉備時來運轉。

劉毅急忙趕上前去將騎馬者攔住,高聲道:「壯士留步!元起有禮,有事請教壯士。」

騎馬者一看有位鄉老模樣的人將自己攔住,急忙跳下馬,拱拱手道:「某家有禮了,不知貴老有何事請教,某家不過是一遊歷江湖的草莽之輩,當不得。」

劉毅拱拱手道:「某家年輕時也喜遊俠江湖,不過家父過逝,族中之事不能推卸,這才孤守家中。剛才看到壯士對我侄兒練劍,既點點頭,又搖搖頭,不知是何意?還請指教。」

騎馬者道:「原來此良才是貴侄兒,失敬了!我因有事去邊地,路過此地,見貴侄兒如此良材,卻沒有一套好的劍法,卻是浪費、埋沒了。」

劉毅大喜:「請教壯士大名,可否留步教教我那不成材的侄兒。我那侄兒自小父親早逝,與寡母相依為命,苦讀詩書,勤練武藝,百般技藝不取,卻獨喜雙股劍,可惜此地無人能夠教授。如壯士有此技藝又愛惜此子,還請壯士能留下教授一、二。也是此子的福緣。不知壯士意下如何?一切費用、酬金包在某家身上。」

騎馬之人沉思片刻,道:「此子確屬良材,如此下去着實有些埋沒了。我也是見此子生得奇特,資質好,有悟性,確實是一塊練劍的美玉。見獵心喜之下,才留下來觀看。不想驚擾了鄉老,實是罪過。至於鄉老所說教授一事,只是我有事需去邊地一趟,時間不多。既承鄉老盛意喚住某家,我願意根據此子的特點,傳授了一套劍法。至於他能夠領悟多少,是他個人的緣分。我的名字就不提了,因我不能長期教授,如果此子修習不用心,劍法無成,以後傳出,卻讓我老臉無光。你看如何?」

劉毅沉思一下,道:「也許是此子的福緣未到,不能承壯士長期教授,學得劍法精髓。可惜了!既然壯士如此說,就隨壯士的意,還請壯士費心,劉毅這就代侄兒多謝了。」

劉毅不知,此人正是大漢有名的劍客大師:「王越!」

當時王越確實有事去烏恆替友報仇,沒有時間專門留下來教授劉備,傳授劍法。

劉毅好生招待王越。

王越本是江湖俠客,豪爽、仗義。

劉備得叔父之助,有幸能得到王越的指點,一連半個月,劉備有心,知道這機會得來不易,一天到晚勤練不綴。

王越也盡心指導。

半個月時間,劉備終於將這套劍法練得七七八八。

王越看后,更覺得可惜,只是無奈自己不能再留,而且此去生死難料,只得同劉毅,劉備告別,囑咐劉備用心練習,此後必有好處。然後飄然而去。

劉備得異人指點,自然是勤學苦練,這為他日後縱橫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備的家庭環境不允許劉備安心學習、練武。

看到母親為了這個家日夜操勞,心中不忍,時常想助母親織席、賣履。

劉母本是知書之人,自己的丈夫、公公都是詩書傳家,怎忍讓劉備自小從事商賈呢?

堅持讓劉備專心去族中蒙學學堂學習,晚上練武,強身鍵體。

劉毅延請良師教授劉備更是心存感激,時常教育劉備不忘叔父恩德。

一轉眼又是過去了一年。

這年劉備差不多十三歲了,雙股劍法經過一年多的刻苦習練,初見成效。

人常說少年小子,毛力驚人。

劉備正是這樣,雙劍聯用,同庄長輩與他交手也常會敗多勝少。

族中蒙學早以學完,家中又無田地,劉備無所事事,就帶着同庄少年四處守獵,以此填補家用。

這天,劉備帶着一群少年來到離劉庄近二十里遠的一處荒山,運氣極好,劉備的箭法又准,半天時間就獵到幾隻野兔。興緻高漲,大家又圍着一片山林吆喝,驚起一隻山雞。

劉備一見,手起箭出,剛剛衝天而起的山雞被一箭射中,眾少年一陣大喝。

正在此時,不遠處又射來一箭,同樣擊中了山雞。

眾少年大吃一驚,劉備打馬上前,另一個方向也衝出三人。

這三人,頭帶遮陽帽,身着麻布衣衫,身背箭囊,手裏還抓着一柄獵叉,對方明顯是專業獵人。

這三人中,其中一人正準備將掉在地上的山雞撿起,劉備皺皺眉頭。

眾少年中有一人大喝道:「住手,此山雞是我們先射中的,你憑什麼拾取?」

「哼!一群毛都沒長齊的小子,也想來搶我們的獵物,就是你們先射的又怎樣?我們在此伏擊了許久,被你們差點趕跑了,沒找你們的麻煩就是好的了。你們是那個庄的,還不快滾回去。」三人中一人罵道。

這一群少年有七八個,最大者有十六歲,最小者十二歲。劉備今年剛滿十三,不要看劉備年紀最少,武力卻是最高,箭法也是最准,這些少年大多數都聽他的。

劉備望了對方一眼,沒有出聲,也沒有走的意思。

對方三人一看,其中一人大笑道:「毛都沒長齊的小子,還是快點回家去吃奶吧!打獵不是好玩的,萬一被野獸傷了,你們的媽可要心疼死了。這隻山雞是我們的,你們想要,也不是不可以。」

說到這裏停了下來。

眾少年一下子全都望了過去。

這人見了,得意地一笑道:「只要你們有能力搶去,就是你們的。不過,刀劍無情,小心傷了你們就不好,不如這樣,我看你們手中也有幾隻野兔,我們來賭一把,在我們三人中,你們任選一人,只要你們中有一人能打敗我們,不光這隻山雞是你們的,我們還送你幾隻,怎樣?」

說着還亮了亮手中提着的三隻山雞。

看得幾位少年口水直落,紛紛勇勇躍躍,大聲問道:「是否說話算數?」

剛才說話者大笑道:「當然說話算話,只是如果沒有一人打贏,你們手中的幾隻野兔就是我們的了。同時,回家之後不可說我們以大欺小。」

眾少年看了一眼,覺得三人中,其中一人個子短小,年齡也大不了多少,自己這一群人可是經常沖陣玩耍,要是贏了可是能得到四隻山雞。

那位十六歲少年,大喝一聲道:「我們賭了,就選那個子矮小的漢子。」說完提槍衝上去。

那矮個子笑道:「選中老子,是看老子個子矮,好欺嗎?你還嫩得點,想同我斗。」

另兩個笑道:「李虎,你跟隨我們打獵也有兩年了吧,拿出點精神出來,不要丟了我們的臉。」

「文哥!你放心,這幾個乳臭未乾的小子,也想同我斗,門都沒有!」那叫李虎的矮個子漢子笑道。

雙方戰在一起槍來叉往,幾個回合下來,李虎最終棋高一著,勝了一局。

本來以為那矮個漢子,大不了多少,個子又矮又瘦,打贏不成問題,誰料,敗下陣來。

這時眾人都把眼光看向劉備。

劉備沉穩地向前走了幾步,向對方行個禮道:「既然各位有興趣賭一賭,小子劉備,就陪一陪大家,獻醜了,請那位英雄多指教!」說完跑了上去。

這劉備雖然只有十三歲,外表上一點也看不出。

對方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眼前之人,人高馬大,說話還斯斯文文。

還是那矮個子道:「某家李虎,就陪你玩一玩!」說完也跑了上去。

劉備搖了搖頭,道:「你剛剛打完一場,已耗去了不少力氣,最好換一人上來吧!」

李虎大笑道:「你打贏了我,他們絕對同意。放心吧!剛才的一場,只是熱一下身子,沒有損耗。來吧!手中見高低!」

劉備望了另外兩人一眼,對方點點頭。劉備道:「好!請指教!」

劉備雙劍齊出,小個子舉叉相迎。

雙方一場激戰,比剛才有趣得多,劉備劍法精妙,常在不意間刺向對方的要害,嚇得對方趕忙躲避。

劉備力大,對方雖然年齡上佔優勢,遇上劉備這個妖孽,沒有半點優勢可言,最後只得甘敗下風。

對方不甘地問道:「是那個庄的。」

少年們將頭一揚,道:「劉家莊的,也就是你們所說的樓桑村的。怎樣?說話不算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季漢再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季漢再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童言無忌叔父留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