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史(節選)》(胡亂寫紀傳體大昭史書)

《昭史(節選)》(胡亂寫紀傳體大昭史書)

明彧皇后本紀

明彧皇后,前越齊威侯寧綏遠長女,建平元年生人。名翊宸,小字阿嬰,京師人。

天資聰穎,有國色。

安乾三十年,后尚於其母腹中。有道人,指齊威侯府人腹曰:「若為男兒,當為帝師,若為女兒,有中宮之命。」

齊威侯悅,名女翊宸。

翊宸方六歲,其父友人盛淮安入府赴宴。

盛淮安,當朝首輔也。

淮安與與翊宸對,問六經,皆能對。

淮安莞爾,戲問以政事。童音稚稚,亦能對一二。淮安異之:「若為男兒,當有甘羅之姿,晏嬰之才。」取小字阿嬰。

年八歲,其父綏遠受命,舉家遷宣平。

其長兄琛,姦猾而有雄才,緣庶出,未封世子。琛以計害二弟瑜、琰。綏遠察之,吐血,遂亡,其夫人亦亡。琛襲齊威侯之位,翊宸指其兄而大叱,時年九歲。

琛與宣平侯陸無遜約為婚姻,許翊宸四字冥之,即太祖。

未逾三年,琛殺無遜,滅其門。太祖得翊宸助,幸得脫。

翊宸謂太祖曰:「令尊雄才大略,鎮西北,今遭戮歿。宣平侯府乃開國元勛,戰功煊赫,齊威侯府不過『治世文臣』爾爾。今乃反不能及,哀烈至此,足下仍言君恩似海乎?」摔其丹書鐵券,稽首,稱萬歲。

太祖振,始有揭竿之意。

建平十四年,太祖奪宣平,殺琛。適時,太祖歸翊宸,翊宸年十四。

年十五,生潤安王士衡。

建平十七年,太祖圍西安府,前越鎮安王溫杉鎮西安。

軍中有叛者,通鎮安王,擄翊宸至城內。及太祖陳兵城下,鎮安王立城頭,佯娶翊宸,以亂軍陣。

翊宸以匕首擊,杉呼痛,擲翊宸於城下。自身未穩,亦落城下,血漿四濺,城上軍士亂,大軍入城。

明彧皇后崩,年十七。

及太祖即位,追謚明彧樂安嘉和皇后,帝親率文武將吏祭之天壇,作《明彧皇后誄》,焚稿,煙歸青天,塵歸黃土。太祖悲極,泣下沾襟。

翊宸年少,戲太祖曰:「若得天下,君與妾皆得之半。」左右皆驚其僭,然太祖撫掌而笑,許之。

曾指天曰:「倘使天亡我命,當問天命謂何?制天命,盡人事。」

此後大昭女子如翊宸者,未之有也。

——《昭史·明彧皇后本紀》

長寧王世家

長寧王燕齊諧者,宣平人也,字南鵬。自布衣起,其父宣平賈人,開酒坊,其父期子弟入仕,齊諧四兄皆以四書為名。

齊諧母,其父妾也,儒生女,略通詩書。夢《逍遙遊》而生,故名曰齊諧。

其父性暴虐,刻板不知變。齊諧言天下將亂,入仕為無義之舉,亡家走,入起義軍,年未及十三。

齊諧遍讀史書,儒、法、道、陰陽雜之。通文史,兼方略,曉天文。稟賦上佳。神朗明秀,眼帶桃花。

起義軍將領霍三元視之及太祖為親子。

軍中識太祖,太祖方十四,二人未及束髮之年,嬉笑玩鬧,如兄弟也。

年十八,歸翊寰。寧翊寰,明彧皇后女弟也。

霍三元卒,眾尊太祖為將軍,長寧王為軍師。

逾數月,昭軍入玉門關,太祖悅而語之曰:「燕齊諧,吾弟也,此役首功。」眾皆服之。

西安府一役,鎮定而有方略,下西安府。

及太祖即位,封異性親王,南下平寧軍,上尊號長寧,封應天。

定遠十年,太祖崩,齊諧號瀝泣血,昏厥數次。

永盛四年,入京面聖,議漠北韃靼。

遣其子江月與韃靼長,數月不下。適逢溫氏反,與孝康太后,承歡長公主共謀,平「孝安之亂」。

永盛五十年,薨於家,年八十二。

其人和樂達觀,雖自布衣起,心亦有鴻鵠之志,一生險奇,盡瘁為大昭。

少時,曾曰:「願吾曹為鯤鵬,翙翙然直上九萬里爾。」

——《昭史·長寧王世家》

承歡長公主傳

承歡長公主,太祖及孝安太后溫氏女也,名舒筠。

明媚有英氣,性肖父也。

幼時閱四書,通六經,方略尚可,有明彧皇后遺風。

少時養於應天,笄年歸京,佯入漠北和親。

溫氏反,長寧王知之。世子詐死,溫氏許其子侄溫秉懷。

長公主與長寧王,孝康太后謀,近觀以待其變。

適婚宴,以短匕刺溫秉懷,以亂眾心。有宮娥一,攔長公主,長公主絕袖,投池,鳧水而遠矣。

永盛四年十一月,下嫁長寧王世子燕江月傳世為美談。

——《昭史·后妃公主列傳·承歡長公主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游魚北上,歸冥為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游魚北上,歸冥為鯤
上一章下一章

《昭史(節選)》(胡亂寫紀傳體大昭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