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安知卿意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安知卿意

史官記載:魏歷第二十五年,太子姬南發動政變,兩敗俱傷。

史官記載:魏歷第二十六年,姬南改名號為魏文帝。

可是在位不過半年就因為先前與先帝奪權時所受的舊傷複發不治身亡了。

后,姬北繼位,代替魏文帝成為新一任魏國皇帝。

改名為魏武帝,自此之後開始了他的統治。

史官記載,齊國與秦國的征戰之中齊國大敗。

魏國派去前往說和的柳國公並沒有能夠成功說服秦國收手。

齊國迫於無奈率先出了一份文書,名為道歉,實際上仍然未顯示出一絲一毫的誠意。

齊國仍然想垂死掙扎,因為他們也看出了秦國並不想收手,他們齊國的面子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落下的。

所以柳國公費盡心思去遊說但是很遺憾,一點兒效果也沒有。

帶着他的兒子柳若風輾轉在遊說的途中,其辛苦程度可堪比當年孔子聖人周遊列國。

可是柳國公無怨無悔。這是他為魏國所能盡忠的最後一件事,因為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了。

而之後就在這個遊說的途中不幸染上疾病,隨後不久也就撒手人寰了。

姬北無心朝堂之事,只想着求仙問葯,四處尋訪道士,對於國家大事一概不理。

即便是齊國的國都後來為秦國所破,他也仍然不覺得慌張。

在他看來他本身就無意,這王位不過是被逼無奈硬推上去而已,說到底。也得尊重埋在皇陵里的那些祖先。

但是魏國的天下,若是說葬送在他手裏也不完全,這都怪兄弟都怪他的父王和他的兄弟姐妹。

齊國為秦國所破之後,秦軍並沒有在齊國內大肆捕殺無辜之人。而是選擇了能招安能投降的就都允許他們有活下去的一線生機。正是因為這種柔軟的政策使得齊國的人並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抗。

大部分人也都為了生存,而選擇屈服,對於他們來說是齊國的國君,不義在先。

並不是他們的錯。

他們迷信天命,認為這是上天的安排,他們並沒有可以選擇的餘地,所以齊國就算被秦國佔領,那也是應該的。

當然這樣的說詞還是在秦國人有意的渲染宣傳之下,傳到那些齊國人的耳朵之中的。

因為齊國這個國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迷信,在先前異國人前往齊國都城的時候,那些跡象就被他們有意的給隱藏起來了。

就是不想有人會利用此控制他的子民。

此次齊國和秦國征戰之中,人們發現並了解了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原來他們的國君不是只有一位,而是有兩位。

一個是呂農,另外一個則是叫呂桑,呂桑是呂農的弟弟。

但是從小到大卻是被藏着養了起來,他們乃是雙生之子。

實際上齊國是明暗兩個皇帝。

所以他們才能做出前後不一的決策。

所以,在宴會上出現了不當言論的事,那是比較好色無用的呂農做出來的。

其實老皇帝和呂桑才是他背後真正的智能團。

但是這智囊團,也沒有能夠預測到秦國會對他們動手,就因為呂農的好色,給自己招致了多大的災禍。

他們本是想。滅掉魏國,滅掉趙國,從而實現他齊國在中原的一統。

但是卻沒有想到,中途被人截胡為秦國所滅。

一番成就霸業的大計就這樣被無情的摧毀了。

還是那句話,時也命也。

另外一件事情則是齊秦兩國之戰中出了一個著名的叛徒。

那就是曾經顧家的人,顧家的小兒子顧清寒。

他了解齊國都城內的許多事宜,乃至於許多機密的事情他都知道。

然後將他們全部告知了秦國,所以秦國在拿下齊國的過程中進行的十分順暢。

因為齊國國君沒有斬草除根而導致顧家的小兒子顧清寒逃出了齊國,輾轉到了秦國。

竟然幫助了秦國是滅掉了齊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齊國國君在顧家身上所做的惡終究是要償還的。

所有人都覺得顧清寒他是一個叛徒。

但是這個叛徒在秦國實現了滅掉齊國的願望之後就自刎了。

他的願望都在齊國覆滅的那一刻實現了。

他的願望既然已經實現了的話,那他也就沒有再有必要活下去了。

生為齊國的人,為秦國所謀實在是迫不得已。

若是秦國想要利用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他知道若是他的祖父,他的父親在世的話,定然是不會讓他為秦國所謀的,更不會讓他從出賣齊國來報復。

不過,他也念著,當時支持老王爺,託付他的話。

其實真的就如同姬慈老王爺所說的那樣。原來秦國才是真正的實現大一統可能的國家。

他此去秦國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所以,在臨死之前為了感念姬慈老王爺對他的照顧。

他請求贏治,若是要在一統的進程上面,可能分個先後順序的話把魏國放到最後攻打。

這樣他也心安了,畢竟他知道若是憑一己之言就讓秦國放棄一統的機會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只有拖延拖延時間讓他們再存續一段時間,他聽說姬慈老王爺已經身故了。

具體原因卻不知為何,好像是突然病故的。

而那寧澤和當初曾經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的晴明郡主。

則是與寧澤一起攜手躲避到世外去了,落了一身的罵名。

沒有報效國家,反而選擇了苟且偷安,或許這是寧澤,他短短年少成名得志的年歲里最背負的最大的罪責。

贏治挽留了他,容許他不要死,但是他怎麼可能呢。

滅掉齊國之後,秦國也就真真正正的徹底開始了他的征戰和統一之路。

許多曾經聞名於世的人,都見不知怎麼的悄悄消失不見了。

不知歸處。

秦國在滅掉了齊國之後還沒有開始決定好下一步做的動作。

出乎意料的就是滇國的納蘭且賀王子主動帶人過來向秦國俯首稱臣了。

其實贏治他也沒有想過,要首先對滇國動手。

因為滇國的環境要比魏國趙國齊國複雜的多。

但是沒想到人家已經主動來俯首稱臣了,這使得贏治十分的開心。

而秦國下一步的動作就是趙國。他是個講信用的人。

既然答應了曾經有功於他的顧清寒,那麼就肯定是要做到的。

趙國是個小國,山丘眾多,但是知道也不妨礙。

因為趙國實在是太小了,不過是彈丸之國,不足為懼。

待他們在齊國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然後就即刻出兵。

秦王贏治的手下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忠誠可靠的謀士,驍勇善戰的士兵,他相信大一統天下。離他不遠了……

趙娉婷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接到齊舒的書信。

齊舒回到魏國之後或許會和寧澤一起為魏國的朝堂效力。

他幻想過或許會有趙國和魏國聯手的消息,依照寧澤的性子是定然會策劃的。

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事,從他們出發回到魏國的那一天。

那就徹底斷掉了聯繫,一點兒音訊也沒有了。

他們選擇了激流勇退。不再效力於魏國朝堂。

雖然不知道到底為什麼,因為寧澤自始至終都是為人成為忠誠的,這其中或許有什麼理由。

但是趙娉婷知道齊舒肯定是寧澤如此做的最主要的理由。

若是兩人真的是必是隱居去了,倒不失為也是個好歸宿。

總比得在戰火紛飛的地方待着好。後來魏國的變故,他也無暇去理睬了。

畢竟當他知道魏國派人去,像齊秦兩人說和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趙國是不可能成為魏國的同盟了,與其這樣的話,他還不如好好的把自己的趙國給料理好。

其實就在秦國跟齊國交戰的時候,因為趙國本身人口就不是很多,加上趙娉婷有意識的引導和安排,人口已經疏散了不少。

秦國的大軍踏上趙國的土地的時候,趙國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人了。

只有部分捨不得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家鄉。

還留在這裏的人,他們有的分佈在大山裏面,有的則是還待在都城河間。

眼看大勢已去,也就不再強迫趙佩婷守着趙家的江山。

但是他也絕對不可能離開趙國。趙婷婷也沒有願意走,因為自他知道就算他離開了照顧也沒有能力在東山再起,更不可能報復回來,然後復國,然後在經歷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沒有必要也沒有支撐他下去的動力,他對趙國的朝堂,對趙國。的天下並無執著,一絲一毫的執著也沒有。

不過是對自己父王的不舍罷了,齊舒寫信來的時候,上面寫了很短,無非就寫了幾句話。

她說:「是非成敗轉頭后,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是啊,她說的沒錯。

這世間許許多多的一切,都如同風雲變幻一般,讓人難以捉摸。

左右不過才幾年的時光。

不知,齊舒她過得可好?不知她和寧澤又是如何了。

可是這些似乎都與他無關了。倒是不枉費,相識一場。

趙國後記。秦國在滅掉齊國之後兩年之後,再次悍然出兵對着趙國進發。

趙國兵敗,趙國公主,趙聘婷城破之前站在趙國都城河間的城牆上。

身後則是一場大火,燒毀了全部,佳人逝去。

而趙國皇帝趙恆則是不知所蹤。連屍骨也未曾找到,去留這無人得知。

秦國的氣勢如虹勢不可擋,在滅掉了趙國,拿下了趙國都城之後。

又重新整頓兵力,重新出發。

最終,對魏國下手了。

這是大勢所趨,秦國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已經完成了統一。

統一整個中原,統一整個北方蠻荒之地。

滇國俯首稱臣,避免了被滅國的後果,但是他終身都要作為全國的附屬國,再也沒有自己的權力了,再也沒有自己的獨立性了。

十年能有多久?

十年的話,足夠齊舒生了一堆孩子了。

他們已經生了五個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齊舒覺得自己很可能像是一頭母豬,一直在不停的生生生。

他們待的地方,大夫不給開避子湯,說是喝了會傷身體。

寧澤就一直都不給她喝。

所以,她又懷上了,這次不知道懷的是男是女,不過齊舒發誓這是最後一次生孩子了。

她覺得自己的年紀也不小了,不適合再生了。

雖然看着自己的孩子繞着自己十分開心的模樣。但是,也架不住個個都需要操心。

現在寧澤已經學會了給孩子洗衣服了。

這些原本都是丫鬟所做的事情,但是齊舒覺得他既然為人父定然也要主動幫着分擔一些的。

這也算做是他讓她生這麼多孩子的懲罰。

但是這些青天白日裏的懲罰,在晚上的時候都會被寧澤給報復。

直到跟寧澤真真正正成為夫妻之後,有了夫妻之實,她才發現原來寧澤根本就不是什麼骨重神寒天廟器,而是徹徹底底的一隻野獸。

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總是化身為狼襲擊她。

而她就連一個哭訴的地方都沒有得去,因為實在是太過於難以啟齒。

說起來也有些令人害羞,齊舒覺得自己也總是放不開。

在此處隱居之後發現,更加專註的卻是家庭而不是國家更沒有關注那些黎明百姓,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歉疚不安。

但是寧澤告訴她,每一年,他都會拿出一部分錢財去救濟那些窮苦人。

在這裏的日子,齊舒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生養孩子,也學會了種花種菜釣魚,有的時候還親自下手,做一些菜肴。

世外的事情皆是拋棄了,無情也無義。

寧澤總是一副興趣盎然的樣子,看着她。

齊舒覺得寧澤比常常跟着她的葉子,那隻貓,還要黏人。

也不知到底是養成了什麼性子,總是愛跟着她,愛黏着她,愛纏着她。

每次都被他黏的有些想發牢騷,但是看他一臉委屈,裝可憐的模樣又狠不下心來。

齊舒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是算是真的,完全栽在他的手心裏了。

他說她不知道他的心意,其實,她想說的是,有些東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王妃安知君卿意,君安知卿意?

子非卿,安知卿不知君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妃安知君卿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王妃安知君卿意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安知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