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通緝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通緝

魏國皇帝下了一紙詔書,全魏國乃至全天下通緝廣寒王寧澤,發現他們的蹤跡任何有效線索提供給官府都能得到錢財,而且是重金。

昔日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廣寒王寧澤竟然成了通緝犯?

無疑這個消息炸的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廣寒王寧澤怎麼可能會犯下大罪?以至於到了潛逃被通緝的地步。就發佈的詔書來看,指的就是寧澤畏罪潛逃了。

可是到底能犯下什麼罪呢?畢竟這麼多年以來廣寒王在都城的名聲極好,從來不曾出過什麼問題,怎麼這一次?

眾人紛紛揣測議論紛紛的時候,魏國的朝堂之上也是亂糟糟的。

以柳國公為代表的主張替寧澤辯護,查清事情的真相,不能侮蔑無辜之人。

以左右丞相為代表的主張先將人給抓捕到,不能空口無憑就判斷其無罪。

言墨就坐在朝堂之上看着朝臣們爭論。

說實話他也覺得十分震驚,因為廣寒王府一夜之間忽然搬空似的,等到他安排盯梢的人進到王府裏面的時候他們發現,王府基本就剩下個空殼子了。

王府一大家子人也不見了,說好回來的寧澤也不知道去到哪裏去了。

有種被愚弄的感覺,即便是不願意再待在朝堂之上,難道不要得到他的恩准嗎?說到底是朝廷命官,如此放肆離去未免不將他放在眼裏。

就這樣無辜消失,言墨自然要下令找他的,沒了寧澤的助力在許多方面他都要自己累心累神,諸多不便之處。

任憑朝臣們如何揣測,寧澤若是好運沒被找回來,一輩子就苟且偷生去吧,若是被找回來了,那就承受他的怒火吧。

好在他自覺知道不去站在姬南這邊,不然他面臨的可就不是現在這麼簡單的通緝了,而是抓捕到就格殺勿論。

不經意間睨了眼下面站着發獃的姬南。

他這個兒子也蠢蠢欲動了啊,瞧著臉上的神情很是不甘心呢,竟然能夠請的動姬慈出面說,倒是真的下決心了。

他以為上次的時候做給他們看的已經足夠讓他們明白了,看來現在他們還是要執迷不悟。

這魏國的天下現在不姓姬而是姓言。

「朕決定派兵前往齊國邊境增援。」言墨忽然脫口而出道。

原本議論紛紛的朝臣們立刻就不說話了,一個個瞪的溜圓的眼睛仔細看着他。

「齊國前方戰事吃緊,許多城池已經陷落,再不出手,秦國的軍隊就已經蕩平齊國的國土了。」

洛家從齊國得來的消息向來準確,齊國再耗下去就支撐不住了。

「唇亡齒寒的道理諸位愛卿不會不懂吧。」

齊國時常隱隱有強權的意思,對魏國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威脅,但是如果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還是可以成為同盟的。

他們不敢賭的就是萬一要是秦國把齊國給滅了,下一個要滅的會不會是魏國?

如果是魏國的話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幫齊國抵禦秦國呢?

若是打退了這秦國的虎狼之師,對於中原的威脅也就解除了。

這支來自蠻夷之地的虎狼之師已經讓他們看到了他的利爪了,在巨大的危險到來之前,做好抵禦防範乃至主動出擊。

其他人皆是一陣緘默不語。

現在秦國和齊國正都斗的十分兇狠,他們要是插手會不會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被拖下水?

朝中主和派的人還是許多的,畢竟平白無故無事的話是不會想要讓士兵們上戰場送死的。

抗秦援齊,攘外安內。這值得深思熟慮。

「若是沒有什麼異議,此事就交由大理寺卿……」言墨話還沒說完就被一個人給打斷了。

「父王!兒臣以為不妥。」姬南向前站了一步,然後站出來大聲說道,他是不同意言墨將兵力調集到齊國的邊境去幫助齊國的,哪怕是為了整個中原的安危,為了齊國的安危。

「伐無道,伐有道還是有區別的,此番秦國悍然出兵就是因為齊國不義在先,輕薄了人家國君的王妃,使得給了人家出兵的理由,乃是自作自受。

若是我魏國也出兵幫助齊國,幫助的乃是不義之人,天下人該如何作想?即便是你我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是在現在這個情形之下,更不可能告予每個人得知此乃為中原安危所想。

且不說國內的輿論是否支持,魏國率先站隊的話,那趙國的人為何遲遲沒有動作?」

姬南義正辭嚴的說出了這番話,雖然並無旁人教導,但是他也是自己獨自思慮出來的結果。

這番話就說到了有些人的心裏去了,那些軍機大臣誰想上戰場?誰想把自己家的子弟給送上戰場?能夠和平沒有爭端誰又想去體驗戰事的痛苦?

大臣們在姬南說完之後紛紛交頭接耳的一陣,有些還露出了讚許的眼神。在場的柳國公最是驚訝,他沒有想到姬南竟然也有一番自己的體味,而且這話確實說的滴水不漏。

有道和無道還是有所區別的,得不到天下人的支持的事情還是不要做的好,何況魏國的軍事方面甚至還不如齊國。

如果魏國貿然派兵增援秦國,不僅為天下人嘲笑厭棄,而且派遣的那些士兵也幾乎是同齊國的士兵一樣,不敵秦國,只是白白送死而已,那這樣的增援只能說是無用功,並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

最好是有什麼方式能夠阻止秦齊二國再打下去,若是能夠阻止他們,化干戈為玉帛也也是種思路。

想着,柳國公便是也踏前了一步,然後面色嚴肅的說道:「陛下,臣贊同太子殿下的話,若是我們主動耗損兵力介入齊秦兩國,不合時宜,所以臣以為……」

說到這裏,他有些踟躕了,因為他不知道言墨到時候會派遣何人過去。

「國公直說便是,無妨。」言墨大手一揮,絲毫不在意地說道。

「臣以為,陛下可以派遣使官分赴兩頭,安撫秦國,勸說齊國,遊說他們放棄繼續爭奪戰。」這是最中庸的做法了,誰都不得罪,就當個和事佬。

言墨的臉上也是明顯陷入了深思,諸位朝臣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頭接耳,縮頭縮腦,唯恐自己被點到名字,喊出列來回答問題。

「諸位愛卿以為這樣可行?」言墨沉吟了一下,覺得或許先禮後兵的策略要更好些,避免跟秦國發生正面的衝突,而他們幫助齊國確實明面上看起來就好像是助紂為虐。

「還是國公爺說的好啊!」人群中不知哪個大臣率先出聲,表示支持。其他人見狀也是紛紛跟着喊,國公爺見地不錯。

而最先出聲阻止的姬南則是被人給遺忘在後面了,誰也沒有主動誇讚他,至少在陛下面前這樣明目張膽,比起太子殿下,他們更畏懼陛下。

姬南也不惱,臉上甚至還浮現出淡淡地微笑來,可是看到的人卻覺得那笑意裏面都是冰涼涼的寒霜。

於是,此事就這麼敲定了。

人選言墨也沒有詢問大臣們,按照此事的級別自然會選擇一位辦事牢靠且十分有地位有才能的人,一般的人會顯得的沒有誠意,太重要的人未免有失身份。

言墨沒有選。

與其說他沒有選,倒不如說柳國公自己提出來他要親自走一趟,以顯示他魏國的誠意。當然他會叫上自己的小兒子陪同自己一道去。

現在的柳若風不若之前,十分上進且有志氣,常常陪同在柳國公的身邊學習諸多事務,所以對於柳國公的要求也就欣然答應了。

柳國公年紀也不小了,言墨也仔細關心他的身體,擔心他受不了長途跋涉。但是柳國公自己自稱在魏國各地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山水之間的時候都留下了足跡,這不過幾日的旅途,算不了什麼。

言墨這才同意柳國公的主動請纓,允許他帶領人馬前去,如今朝堂之中最穩妥的怕就是柳國公了。

其實柳國公要出使這件事也是他臨時決定的,他不能困於魏國不出去看看世情,寧澤在消失之前的時候給他去了信,說是外面的形勢不容樂觀,要他多加小心,因為魏國已經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了。

按照寧澤的意思,魏國的朝堂上會有動亂,而外部則是會遭到入侵。當然,這在眼下還算太平的日子裏還沒有被驗證。

這內患他自然是知道,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爭位跡象已經漸趨明朗,今日太子主動反駁陛下的話從側面就能證明太子已經有了隱隱冒頭的想法。

而外部,大意就是說,秦國或是能夠滅掉齊國的話,那麼,想必不會那麼輕易就退出中原,極有可能以齊國為巢,佔據生存下來,然後謀奪中原的其他國家。

中原歷來地廣物博,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民百姓安居樂業,出了齊國、魏國、趙國佔據這主要之地,滇國在邊緣地區,而秦國則是最遠。

秦國如猛虎撲食一般,撲入了中原,定然是會在中原肆虐一番。

這些寧澤都在書信中道明了,柳國公他更相信寧澤是預見了即將發生的事情而隱退去了,而不是犯了什麼罪責。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浩蕩長河歷史不知變化如何,他唯一堅定的也只有這老臣的身份,行忠心到底之事,為魏國,也是為他自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妃安知君卿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王妃安知君卿意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通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