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瓷幣

第4章 瓷幣

王劍曾經無數次的模擬和推演過,在不同情況下,如何維持秘境政權,白帝秘境那樣標準化的鎮壓政權,已經見識到了。

比起壓迫程度來說,軒轅明月所在的秘境,要和諧一些。

可以看到許多小販的存在,雖然以手工藝品為多,這就意味着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或者某種秩序,當然了,一如其他秘境,依然沒有鋼鐵和金屬。

這一點,幾乎可以讓地球人死死壓死秘境人了。

當然了,作為一個小兵,王劍還真不至於吃着沙縣小吃,操著國防部的心,但是在心底卻是暗暗記錄。

秘境人也是人啊。

用一隻活雞,換到了一個男人的錢,他似乎是有賺的,而王劍對此也很感興趣。

「也就是說,你們這裏是以瓷器當錢?那我不是發了。」

「這是朝中供奉以最強大的實力燒出的硬質瓷,非大宗師不得為之,你以為你是誰。」

「說說看嘛,你看,我們的世界,也是有幾個火系大宗師的,如果找幾個過來,額,比如我們的前校長,野火燎原同志,讓他拼了命的燒,我估計,一個月內,就可以橫掃你們的經濟體系,根本沒辦法。」

王劍侃侃而談,卻是說起了自己世界,那些濫發貨幣導致撲街的可憐人,還說道:「如果有豐富經驗,你們說不定可以躲過去,但是,這裏是秘境,我賭你的槍里沒有子彈,哦不,我賭你們的世界缺乏應對的策略。」

「你試試看啊,只要你敢,朝廷可以發現你,消滅你!」

「是啊,花費大量瓷錢,是需要大量人手的,咱們只有三個人,或者說,你爹是個什麼樣的人,想做皇帝嗎,如果我和他聯手,三個月弄得天下大亂,同時,飛船上可以生產不少好東西,把你家的私人軍隊武裝起來,趁亂稱帝……」

軒轅明月瞪着眼睛,說道:「我爹只會把你扔進籠子,然後活生生用狗咬死你。」

王劍朝着她笑了笑,說道:「你自己信嗎,如果沒有反手和殺子仇人,便宜女婿聯合的本事和氣度,他怎麼可能當家做主,呵呵,別的不說,能夠維持你那麼多叔伯爺叔兄弟子侄的平衡,沒有翻天,這政治力已經爆炸了,或者說,我帶着咱們的孩子回去……」

「不要再說了!」

「好了,我說的也很簡單,也許我對你很壞,但我想我還是符合你們的世界,招婿找男人的標準的吧,起碼我不弱,很強大啊。」

「反正我什麼都不信你了。」

「好吧,讓我們說說看,為什麼貨幣一旦濫發,社會就會亂啊,雖然實際上的社會生產能力沒有壞,但是,作為一個勞動者,膨脹率100%。物價從10元上升到20元。你原來100元可以買10個,現在只能買5個了。購買力下降了。通貨膨脹就是一定時期內物價全面的上漲。用一個交換等式來說明一下。人民幣是等價物,交換比率是2,即價格。現在通脹以後,1瓶可樂=4元(人民幣),顯然原先2元人民幣不夠,即原先2元和1瓶可樂是等價的,現在4元才等價,那麼貨幣發生了貶值,購買力下降了。」

「我們的世界哪有什麼可樂。」

「比喻,比喻!我的意思是,比起死亡,對於一個勞動者來說,自己前半生換取的勞動積蓄,一點點的變得不值錢,造成的恐慌,以及對社會財富的洗禮,比損失的那麼點錢還可怕,你想想看,帶着錢,四處在街上走,看見東西,哪怕不需要也買,嗯,不得不說,你們這一招也不錯,使用的貨幣具有不可偽造的特點,當然了,原則上,能夠生產這種貨幣的人,那些大宗師還真未必看得上這些錢,不過我的疑問,如果有某些家族,暗中培養了一個這樣的人怎麼辦,哦,對了,族譜是公開的啊。」

王劍明白自己在玩火。

一旦被這裏世界的人所查知,那麼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是必然的,屍體能不能留下全屍也是要看人家心情了。

按照軒轅明月的所說,這裏實行的是某種封建制。

一個大王或者皇帝,手下是十幾個類似於軒轅明月老爸這樣的封臣,但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在封建制時期根本就是常識啊。

當然了,那位大王可以掌握一支直屬的軍隊,都城以及一部分土地,還有就是所有的秘境大宗師,都歸他管理。

當然了,至於如何防止某個家族秘密訓練大宗師為自己所用,那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這樣?

因為一個人能夠管理的人群是有限的。

封建制度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包含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兩個方面。在政治方面,整個社會只分為貴族和平民兩個階層,天子分封諸侯,把土地分配給自己的宗室和親戚,再由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各有自己的采邑(封地),卿大夫再各自任命官吏(也就是家宰、僕人),幫助管理統治。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世襲制,天子世襲,諸侯世襲,卿大夫世襲,諸侯在自己的封地有絕對的實際統治權(主權),卿大夫在自己的采邑也有絕對的主權。

在經濟方面,在上古時期,經濟單一,只有農耕和鹽林漁鐵,主體還是農耕,農耕經濟實行「井田制」。井田制度的核心精神,就是「平均」。貴族把領地可耕種的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每個農民二十歲受田,無論你是健康的,還是殘疾的,無論你是有能力的,還是沒能力的,都有要被分配土地,這其中體現了上古政治思想中最根本的人性關懷。但是農民只擁有使用權,要每年交租,稅率為九分之一或十分之一。依照井田制的標準形式,每一農民二十歲受田百畝,六十歲還歸公家,在此四十年期間,農民可以享有土地的全部收益,這是「私田」。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公田」,即公家另授百畝田,由八家人共同義務耕種,所產生的收益則全部上繳公家,相當於私田的使用租金。

封建社會這個名詞的正確定義,就是名義上在一個王室的統治下,而實際上土地權和政治權卻被無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襲主人,支配着一切經濟和政治上的權利,形成一種地主與附屬土地的農奴對立的現象。

人類最初也最好的制度,是垂直管理制度。

無論是在西方的,國王下面有貴族,貴族下面有騎士,騎士下面是扈從,原因很簡單,分權導致。

國王是一個人類,他管理十幾個貴族已經是極限,再多了,就記不住名字了。

軍隊也是最成功的組織,因為一個人能夠管理的人數,事實證明,三三制是非常完美完善的了。

司令管軍長,軍長管師長,師長管旅長,旅長管團長,以此類推。

抓住關鍵點,才能制勝啊,不得不說,秘境還是有些人才。

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過「世卿世祿」制度產生。戰國時,「世卿世祿」制逐漸廢除,官吏的選舉發生了根本變化。秦在統一之前,「仕進之途,唯闢田與勝敵而已」,而勝敵是其主要途徑。秦統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於軍功。到了漢代,朝廷為了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舉統治人才的選官制度。這套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徵召、公府與州郡辟除、大臣舉薦、考試、任子、納資及其他多種方式,不限於一途,而且還可以交互使用。以後,我國古代官吏選用又分別出現了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濫觴的科舉制。這些選官用人制度對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表現出各種弊端。簡單籠統的說,古代官制對封建專制的影響,就是確保了中央集權,也就是皇帝的絕對統治地位。秦在完成統一以後,隨着中央集權的加強以及地方行政組織的日趨整齊精密,產生了一套完整的官制,漢代的官制基本上沿襲秦代而稍有改變,漢以後各代封建王朝又基本上沿襲著秦漢的官制。秦漢官制是我國官制之源,對以後的歷代封建王朝產生深遠影響

秦代起,我國官制即分為中央、地方兩支。從秦建立統一的封建王朝起,兩千多年間的設官分職,大體上都是一脈相承的。隨着清王朝的滅亡,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制度結束,與之相應的上層建築也解體,古代官制也隨之結束。中國古代中央官制是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中樞機構及其職官制度。其實包括秦、漢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隋、唐時期專制集權中央政體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朝所建立的內閣制等等。

人類需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就是亘古以來的核心問題,人類是如何進行合作的?合作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合作涉及到利他問題,,利己似乎才是天經地義的,利他似乎是反常的。那麼人類在自私的基因作用下為何會出現利他行為?更本質的問題就是人類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人類一定是首先尊重和服從撫養他的父母的權威和意志,在成長過程才會出現權威的變遷,以及博弈的經驗。合作即便不是人類基因的一部分,也一定會在成長過程得到深刻的體驗,形成根深蒂固的協作觀念。

在人類所有合作中,最具穩定結構的首推血緣關係的合作,尤其是家庭合作,其實更多的是協作,因為家庭合作更多的是其嵌入式的協作。所有合作關係中最不容易瓦解最有安全感的就是家庭協作關係。

如果制度安排上借鑒了家庭協作機制,形成家國同構的制度文化體系,那麼這樣的制度也會具有很強的穩定性。

穩定性為什麼很重要,組織的穩定性是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否則會產生博弈。博弈造成交互上的成本浪費,維穩是一個非常耗費財力、物力和人力的博弈,而且會阻斷信息傳播的有效性,產生大量的背叛者、內奸,他們都希望通過博弈重新進行制度設定。

維持大一統對統治集團有利,這很好理解,農業社會的生產力有上限,統治集團的絕大部分收入來源於壓榨農民,而壓榨程度也有上限,那麼統治集團的收益直接正比與土地面積。那麼為啥限制皇權有利用維持大一統呢?這就跟農業時代國家對地方低下的控制力有關,如果皇權不受限制,統治集團不能達成中央和地方的妥協,那麼很顯然,乘皇帝勢弱時,分裂割據就是地方豪強的最優選擇。

統治階級選擇某種思想作為統治工具,必然是希望通過這種工具達到一定的目的。在中國歷史上,秦、漢、隋、元、明等朝代的傾覆均由農民起義為肇始,因此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有充足的理由警惕農民起義這種衝突形式。歷代統治者也都將農民起義視為威脅自己統治的大敵。

農民起義貫穿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歷史,這與中國封建王朝的農業經濟結構密不可分。周期性的氣候衝擊和食物短缺不斷的刺激農民起義的反覆發生。叢林法則和生存倫理使得農民在生存受到威脅時,理所當然的將搶掠作為合理的選擇。所以一直以來中國的農民都會在生產者和反抗者的角色之間來迴轉換。我們甚至可以從清朝的記錄中看出,這種轉換與農時密切相關。「閑時為匪,忙時為農」成為部分地區農民生活的常態之一。

道德就是一種利益分配方案。所謂孝,就是子女和父母的利益分配原則;所謂忠,就是君主和臣子的利益分配原則。以上兩種,都是涉及到具體的人的利益分配原則。所謂仁,是一種以孝作為描點,推導出的人和人之間理想的利益分配原則,不過由於定義的太寬泛了,所以經常被拿來說明君主的治國道理,也演變成對君主的要求,進而成為臣子對抗君主的武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鬥在魔法世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戰鬥在魔法世界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瓷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