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對峙

第201章 對峙

第201章對峙

王洪走轉了一圈,吉田本二郎卻不為所動,只是隨着王洪的走轉,調整一下身體方向,心中風平浪靜。

普通的日本劍道,說的很高尚,但追求的不是真正的禪意修心。一擊必殺,指的是:「生亦一刀,死亦一刀。」滿滿的舍我的殺意。

吉田本二郎卻早就參透了這一粗淺的層面,他是真正用心與劍道合一,不再追求能舍才能得的有欲階段。而是與劍各、與天合、與地合,與敵合。

如此,才能以不動的本心,達到劍道上的極限。

見到吉田本二郎這麼安靜,王洪不得不先行變招。

說起來,形意拳提高了王洪的瞬間發力,太極拳讓王洪對拳理領悟更深,而八卦拳對王洪的實戰能力助力最大。身法,是實戰的最高層次。

王洪突然間,快速的走轉起來。

高手過招,只看意識。

忽快忽慢、忽遠忽近、忽進忽退間,王洪只搶一寸先手。

在場的觀眾們都看的發愣,絕大多數人,都沒見過這種交手方式,卻都從直覺上,感覺到了王洪的思路,以身形速度,找到破綻就會向吉田本二郎發招。

也有人怕王洪會在這個過程中消耗了太多體力,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王洪一變化,吉田本二郎就開始吃力了。

他是真正的劍道高手。

從雙方的技術層面上看,王洪只在吉田本二郎的劍尖範圍內活動,半步之間就可以躲開吉田本二郎的拔刀術。但又可以抓住吉田本二郎的劍鞘沒有跟上,或者意識層面上出現一閃的忽視,向前一步,卻又會會欺身而入。

吉田本二郎有些無奈,只要他沒找到攻擊的時機,就得這樣被動的硬挺著,死守着防線。他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王洪體力不支上,只是這時想換招,已經來不及了。

在王洪左右遊走尋找機會時,突然發現,角度原因,吉田本二郎的眼睛被光線剌激到了一下。

在吉田本二郎瞄了一下眼睛的瞬間,王洪手腕一縮,短劍放在了身側,就沖了上去。

這個動作,真讓吉田本二郎無奈,王洪的短劍正擋在他拔劍術的攻擊路線上。用中國劍術的術語講,洗格擊剌皆可運用於一心。

吉田本二郎在看到王洪那劍時,心裏更是一寒,劍身以根部沒開刃的位置,預先放在長太刀的攻擊面前。

以他的經驗,長太刀幾乎沒可能一刀切斷王洪的短劍,而王洪卻可以衝到他的面前。

要知道,在吉田本二郎拿到日軍提供的王洪所有的資料后,已經知道,王洪其實比他要強。

這個強不是指在劍術上,而是在對敵生死搏殺的次數上,在使用其他的兵器技術上。以王洪編製的四兵教範來說,長槍類、刀類、短劍類,他都做了很深的研究。甚至還有幾場徒手比賽的記錄。

吉田本二郎發現,如果王洪切進長太刀內環,就會與他在一臂之內搏殺,那時,短太刀和懷劍很難在王洪衝過來時,能順利的拔出並且使用出來。

比武沒有僥倖可言,無論是他,還是對手,都是身經百戰的武者,對於手中的兵器,已經研究的非常徹底。

吉田本二郎在這一瞬間,發現不妙,就改變了戰術。他長太刀一拔而出,腕先一挑,長太刀就向王洪點去。

可是,他卻在長太刀的如電般向王洪飛去時,一個箭步閃到了一邊,把短太刀拔了出來。

王洪反應飛快,在吉田本二郎的長太刀剛脫手,就應勢而變,他手腕一動,劍身斜斜的,搭在了長太刀上,手頭聽勁一粘,一個借力,將長太刀甩到了場外。

這時,吉田本二郎已經把短太刀拔了出來。

雙方同時一抖,都發現對方已經準備好了,只好收住攻擊的心思,又重新對峙了起來。

王洪暗道:「小日本派來的這個人,還真是沒有太多缺點的高手。」

這回吉田本二郎沒有再用拔刀術,他雙手持刀,腳下的步法也開始了移動。只是在內心中起了波瀾:「果真名不虛傳,看來只能見招拆招了。」

日本的古劍道,也就是古傳劍法,與中國武術很相似,有很多「套路」式的招法組合,在第一下出手后,順勢一組招法使出來,打速度、打反應。

可吉田本二郎知道,高手之間,速度、反應都不會有那麼多缺點,用了「套路」反會被王洪一式壓制住,丟了先手還好,要是來不及換勢,還可能直接丟掉性命。

兩人有時呆若木雞,有時互相劍身輕碰,卻總是保持幾乎不變的距離,很快,雙方劍的接觸越來越多。

只是看起來,似乎王洪劍短了些,吉田本二郎的劍尖總是離他更近一些,顯的有些吃虧的樣子。

周圍的人心都吊了起來,哪怕是一點劍術都不懂的人,也都知道,雙方很可能在某一個時刻,突然激烈起來,就會以一方倒下,而結束了戰術。

為了抓住那一刻,每個人都瞪大了眼睛。

吉田本二郎的拔刀術被王洪的身法遊動,剋制的只能棄劍。可短太刀,他也難以出刀。

在對峙之間,他發現,自己能控制的範圍,並沒有因為刀的長度而增加,反而每次出刀時,都被王洪壓在兩側。這正是王洪劍術中的龍虎二門的精妙用法,使得他總是擔心自己門洞大開,越打越謹慎,汗珠不由的,從鬢角流了下來。

觀眾們都在等著那最後的一下,沒人看錶,場中的雙方,在這種精神與體魄高度集中的對抗中,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五分鐘。

比武到了這時,王洪也沒有了太多想法。這也算是王洪自出道以來,用時最長,也是最憋屈的一場比武。

事實上,棋縫對手的感覺就是如此。

什麼淋漓盡致、超常發揮之類,在高等級的對手間,根本無從相見。

真刀真劍,可不是拳腳那種低端的比武,挨上三拳兩腳沒什麼問題,挨上一劍,結果無需多說。雙方只有不停的嘗試,不停的試探,不停的假動作,卻罕有真正近身。

可沒人知道,雙方在這五分鐘的時間裏,消耗了多少的精力。

很快,兩人都已經身見了大汗。王洪還好些,吉田本二郎已經四十多歲了,汗珠滾滾而下,不得不先停止了主動試探。

王洪年輕,汗少了些,卻也感覺到了體力有些下降。

他時而急走,時而慢趨,體力消耗自然比對手大上很多。

見一直拿防守森嚴的對手無可奈何,王洪定了定心神,劍身一橫,貼在了吉田本二郎的刀尖前,身子向前沖了過去。

——

每章一說:長兵器很難伺候。很多人買了白臘杆子,只為練習一下抖勁。可過去練白臘杆子不但要有大場地,還得把一丈多長的杆子掛在舊式的房樑上,這樣即通風又不淋水,才不會招蟲蟻,更也不會變形。現在的城市是找不到這樣的環境了。傳統的刀、劍開刃后也是很難保養,即使用了油料養護,也得幾天一擦拭。在民國時,就有很多人嫌麻煩,不再使用開刃的刀劍,或者直接改用了木劍。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國之國術宗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民國之國術宗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1章 對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