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子

蒙古以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統一中國的元皇朝以後,所有典章制度,多仿效中原漢族。但在皇位繼承這個問題上,卻只規定「旁支不能繼大位」的原則,卻沒有定下「立嫡以長」這個嚴格的繼位次序。所以,幾乎每一代皇帝病死前後,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皇位爭奪的激烈鬥爭。

至治三年[1323年]春節前夕,元英宗[1]尋思著天下無事,朝政清明,正好與民同樂,於是下旨命上都城內外,悉辦燈彩花炮慶祝新年,藉此以彰顯皇帝之大德。

朝中的大臣知道這事是少年皇帝的興之所至,不好過分地阻止,便都默不作聲。但總有那不開眼的人忍耐不住,比方說禮部尚書兼中書省參議事張養浩,便拿國家的大事及畏難苟安之句上疏諫阻。

拜住接過此書時說:「希孟啊,你的諫疏固然很是,但難以批准啊!」

「為何?」

「你不見皇上正在正興頭上么!」

「匡君以正,是你右丞相的職責,您得從中助諫才是。」

「我先呈上去,看皇上的形色再進言如何?」

「全憑丞相掌握。」

當天,拜住就把張養浩的疏奉呈給英宗皇帝。

英宗一看大怒:「現在國泰民安,正值慶祝,張希孟何以如此多慮呢?」

「願陛下三思。」

「思什麼?」

「張希孟所見也有一定道理的。」

「朕意已決,就這樣慶祝一次,也沒有什麼大錯。只不過使卿等煩一下罷了!」

拜住不敢再多說話,只好回復張養浩說:「皇上之意,不可挽回。」

張養浩退出了宮門,邊走邊嘆息道:「內患未盡,禍其不遠矣。」

此後發生了兩件事,驗證了張養浩所言不假。

一件是,英宗皇帝迷信佛教,在帝師的各處修建佛祠,被監察御史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等上書直諫,惹得皇上不耐煩了。

恰巧,鐵木迭兒的兒子鎖南當時就在皇帝的身邊。他平日裏就十分嫉妒觀音保等人,便藉機進讒言與皇上。皇帝一聽,大怒,遂以觀音保等侮慢君上為由交由刑部治罪。議決大辟,便將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二人推出斬首。臨刑時,觀音保仰天嘆道:「排忠信讒,恐禍在旦夕矣!」百姓無不落淚。

第二件事是就是慶祝新年的燈會引起的。

當時,皇宮裏燈火輝煌,銀花彩帳,真如那蓬萊仙境。皇帝后妃娛樂其中,誠足以賞心悅目;京城內外,也經上下臣民,裝扮得花叢錦簇,奇珍異玩,應有盡有;上自各官衙門,下至平民牖戶,均在門前陳列著各種燈彩;以至六街三市燈火熏熏,遠近居民亦皆接踵而至,還有各地做小經濟的,都趁著熱到京城裏來做買賣。甚至江湖上一些遊盪的人們,也各以一技之長在那人叢中擺起圈子,變一變戲法,耍一耍槍棒。看熱鬧的真是人山人海,那些鄉下農民也男男女女,一路一路地來回遊玩。

鐵失的衙門口,也預備了些異樣的彩燈。他的屬下是頗具匠心,弄得是活龍活現,煞是好看。一些城內外的人們,無不來看個希奇。大家攜兒帶女,人人爭先恐後,三三五五地擠個不休。

鐵失卻和自己的黨羽在衙內吃酒賭博,並將平時買來的妻妾丫鬟,前抱后擁地快樂。

鐵失在自己衙前弄的這些燈飾,卻不是要為眾人看熱鬧用的,他是來吸引大姑娘、小媳婦的。倘若來觀看者長得美艷,他便叫門前站班的數十個惡奴硬搶到衙內,讓他姦淫一番,然後放你出去;若是滿意的,再留她個三五日不等,你若不從,便打你個半死。所以幾天之內,上當的人也不在少數,有些知道底細的,便把自家的妻女管束著不要出去。

可是無知的范四媽母女平常又不大出門,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只是見着熱鬧,便領着閨女糊裏糊塗的擠向前來,鐵失的惡奴一看,閨女太漂亮了,就直接抓進了自己的衙門,進行**,五天未被放出。

有人告訴四媽,讓她寫份狀子到丞相府告狀。四媽在無法之際,也就大著膽子寫了份強姦民女的狀詞投遞到拜住衙中。

拜住接到狀子是拍案大罵:「這等奴才,前次聖上未曾加罪,已經是大恩了,今竟不知改過,反鬧出這樣的大事來,我還能饒你么?」當下便預備入朝啟奏。

當拜住到了宮門,主事太監告訴他說:「聖上有旨,朔望要到郊外祭壇,這幾日在內宮飲宴,大臣不必便入。有什麼事,等祭壇結束再說。」拜住只得回府衙。

范四媽告狀的事很快便被鐵失的爪牙知道了,並報知鐵失。鐵失深懼拜住的忠直,怕他一旦奏明聖上定會吃罪不小,便急忙約會黨羽,商議抵抗之策。

黨羽聚首后,有的出主意說,快把范四媽的女兒翠姐放了吧,讓她娘也不要去追告了;有的說,這可不行,想必此事拜住這個老東西已經知道,他難道肯放過我等么?不如將翠姐弄死,叫他沒有憑據,聖上也難已辦罪我們。

鐵失道:「這些話都不妥當!你們想,這位皇帝老子專聽拜住的話,他不會饒恕我們。我想,不如來個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大做一下,還可尋一生路。」便命家將速去請鎖南等人,秘密商議,又集合索諾木、按地不花、也先鐵木兒計議停當,約於聖駕祀郊之日動手,遂密遣爪牙在暗中幫助。

祀郊那天,賊等沒能得手,便只好另尋時機了……

————————————

註釋

[1]元英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元朝第五位皇帝(1320年—1323年在位),蒙古帝國第九位大汗,元仁宗嫡子。大德七年(1303年)出生,延祐三年(1316年)立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時年17歲,次年改元「至治」。

元英宗自幼受儒學熏陶,登基後繼續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元英宗親政後進行改革,並實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減冗官,監督官員不法行為,頒佈新法律,採用「助役法」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十九日頒佈了《大元通制》。史稱「至治改革」。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國勢大有起色,但新政卻觸及到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北返大都(今北京),途中駐營於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刺殺,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在位四年,享年二十一歲,廟號英宗,謚號睿聖文孝皇帝,蒙古語稱號格堅皇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踏鄉記之嘆流水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踏鄉記之嘆流水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