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少年時光的逝去

第十回 少年時光的逝去

調解上杉家和武田家紛爭的孟昭德回到家中後備受器重,半年時間從足輕大將升到了和岡部元信平起平坐的部將地位,其麾下的10名騎兵擴充至50名,由孟昭德建議,仿照中國建制正式命名為「虎賁衛」,而且今川義元更把今川家當時戰鬥力最強的步兵部隊5000人交給孟昭德管轄,並同時命令他執掌城下町商務,東海五國屯田大事,日常事務一天重過一天的孟昭德深感疲憊,為了分擔自己身上的繁務,孟昭德開始注意吸納人才,其中有義父大人生前的麾下猛將,如田中旭一,還有東海周邊的浪人慕名而來,比如深明禮法和開墾學農之術的江之島友成,其中最讓他驚喜的則是年方14的山下政虎之弟天空丸,不過此時已經有了大名喚作山下政文,這個小孩子和他的哥哥完全不同,如其名字天空丸一樣思維天馬行空,且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之才,孟昭德對政文非常喜愛,自掏腰包供政文上學,總之這段時間,今川家乃至孟家內部都是一片祥和安寧,絲毫沒有風雨欲來的感覺。

而在今川家北方的那對老冤家卻很難有這樣的好日子過了,1556年的年底,武田信玄通過春日山城境內的僧眾煽動豪族起義,打通了本家通往川中島的全部道路,此時的上杉家卻無暇以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謙信公隱退這件事上,雖然經過族內長者和家中重臣的勸諫上杉謙信打消了這個念頭,可是終究鬧的人心惶惶內部動蕩,武田信玄藉此大好機會,調動了全部人力物力,不但暗中聯絡了越中豪族上杉家家臣大熊朝秀在越中起兵反叛,更命令附庸的蘆名家屯兵越后東面,切斷了本庄繁長等城主往春日山城支援的通道。至此武田信玄完成了戰略上對上杉家的三麵包圍,所有人都議論紛紛,認為上杉謙信大勢已去,越后豪族的滅亡是遲早的事了。如果說當世間還有人對上杉謙信保持信心的話,那就一定是站在駿府城上向川中島望去的孟昭德了,他深信,越后之龍不是這麼簡單的,他肯定會想出辦法轉危為安的。

事情的發展果然和孟昭德預料的一樣,到了1557年1月,上杉家的附屬長野家突然發兵,讓武田信玄懼怕終生的長野業正一戰大破大熊朝秀,並驅逐了蘆名家的軍隊,上杉家東方的壓力頓解,到了2月,越后突降大雪,武田信玄料定這時候上杉謙信必不能集結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從北信濃出兵,大破上杉家葛山城,葛山城上下所有軍士全數戰死,到了月底,武田大軍已經四面出擊,春日山城以南四大重鎮或被攻破或投降,如此危急的情況下上杉不慌不忙,只是利用族中勢力四處奔走,終於在3月中旬拉到了長尾家分支的幫忙,而另一豪族色部家也答應出兵幫手,武田信玄得知后,怕上杉重兵集結對己不利,連忙抓緊攻勢,或拉或打,到了4月已經把本陣移動到了旭山城一線,能夠和上杉家的部隊前陣面對面了。

5月12日,上杉謙信的10000大軍先行進攻,突入武田控制的地區,連下中南重鎮3座,而色部和長尾的兩支部隊也避開了武田信玄的正面,突入敵人後方,這一手讓武田信玄始料不及,前方的春日山城為越后第一堅城,他攻是得不到好處的,只能回軍救援,此時的武田陣中,一個將領向他的大人提出了一個差點使上杉謙信全軍覆沒的方案,此人便是武田信玄親兵衛隊參謀山本勘助,外號獨眼龍勘助,他建議武田信玄分三路直撲已經被上杉謙信控制的幾處豪族聚集地,並脅迫他們倒戈,上杉謙信得知大驚立刻傾盡全力回師救助,而這個時候武田信玄則親自領赤備騎兵深入越后奪取了糸魚川,這裏不但是上杉家的歸路更是一直以來上杉家的運糧道路,平時都有超過3000人把守,因為要支援被武田信玄圍攻的豪族領地其中2500人被調走了,剩下的500足輕根本不是武田騎兵的對手,一戰全軍覆沒,至此山本勘助的如意算盤完全實現,上杉謙信已經被困在武田控制的領土範圍內,只要武田大軍困他一兩個月,上杉的軍隊必然潰散,如此上杉家一定會從戰國的歷史上消失掉。

只可惜千算萬算,山本勘助沒有算到上杉謙信的驍勇,他在得知歸路被斷之後竟然集結所有大軍正面向著武田信玄沖了過來,到了8月,上杉謙信已經繳獲集結了自己所控制領地內的所有資源,其麾下10000人馬也終於在糸魚川和武田信玄的23000人在上野原相遇,連續激戰了3天3夜之後,武田信玄還是不能佔到便宜,這讓他再次領略了上杉家步兵的威力,等到了17日,長尾政景的部隊突破糸魚川打開了通道,已經憋了很久的上杉謙信鼓動三軍全力出擊,大破上野原武田信玄所部,成功帶領大隊回到了越后境內。這一戰,上杉謙信不但安全脫險,更是讓武田信玄在越后和北信濃之間經營多年的實力徹底覆滅,武田信玄看着潰不成軍的部隊,仰天長嘆,把本來圍着川中島駐紮的所有部隊全部後撤到了北信濃,至此第三次川中島合戰前半戰結束,上杉家取得了小勝。

回歸居城的武田信玄深思這幾次的戰爭,除了對上杉謙信的武勇感到敬畏之外,更是認識到了信濃境內武家和豪族的反覆無常,到了1558年,已經日落西山的室町幕府終於最後崩潰,將軍足利義輝被部將松永久秀和三好長慶放逐,帶着自己的親兵在京之町附近一代流浪抵抗,武田信玄抓住這個機會通信將軍,爭取到了信濃守這個官職,正式成為了天皇任命的信濃地區執行長官。可惜武田信玄在高興之餘並沒有聽從真田幸隆的建議,而是實現了自己對其三弟的諾言,讓他去往信濃宣讀了武田信玄襲承官職的消息,他這個弟弟雖然驍勇但是對於外交一竅不通,這一去不但沒有安撫民心,反而讓已經暫時消停的信濃眾豪族變得躁動起來,他們暗地裏串聯反對武田信玄的領導,武田家在信濃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中信濃一批支持武田家的豪族上書信玄,希望他能夠遷都到信濃來,武田信玄考慮甲府確實相對較遠,不利於防禦上杉家對信濃的攻勢,而且看着上杉謙信一天天的強大,他意識到再有一次信濃失守的話,武田家很可能就要迎來覆滅的命運,於是他下定決心起兵進入信濃,一是討伐信濃對自己不服的眾豪族,二是考察地形準備遷都。

同時得知這一消息的上杉謙信並不急於出動刀兵,而是顯示了其政治大智慧的一面,他通過和織田家大名織田信長的溝通,借道清洲城下引5000人馬進京,幾次交鋒挫敗了松永久秀的大軍,逼着他和足利將軍簽訂盟約,使得足利將軍能夠重返阪本城,不過二條城歸了三好長慶,南京畿歸了松永久秀,將軍家的勢力終於走到了盡頭只剩下區區一城而已。不過上杉謙信的主要目的還是達到了,在舊日大名上杉憲政的推薦和足利義輝的首肯下,天皇不但正式冊准了上杉謙信繼承所有上杉家的族長之位,更將天下大名都夢寐以求的關東管領之位賞賜了上杉謙信,就位關東管領的上杉謙信於10月上旬回到春日山城,直江景綱將早就做好的詔告天下書傳遍整個關東,不但上杉家家臣欣喜異常,就連忙着和武田信玄大戰的信濃豪族也紛紛遣使慶賀並表示歸順,總共計算下來,前後100多個大小姓氏投奔到上杉名下。同樣是受封朝廷官職,武田信玄就損兵折將還沒得到實惠,上杉謙信就實力大增率領上杉家達到了事業的頂峰,兩個人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高下立判。

眼看自家內部混亂士氣低落,人家那邊卻搞得熱火朝天的,武田信玄心中恨得都要滴血了,最後發動全國之兵,盡遣精銳大將,高坂昌信,真田幸隆,武田信廉等猛將均統兵出陣,其勢有如要一舉吞併越后越前,到了1599年5月,接連打了幾個小勝仗的武田信玄在松原諏訪神社發佈誓書,祈求剿滅上杉謙信,決心之大竟然連將軍足利義輝發來的勸和檄文都置之不理。得知武田信玄蔑視將軍的上杉謙信勃然大怒,點起兵馬再出北信濃,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的後半戰拉開序幕,此戰依然在北信濃的境內展開,雙方將士都珍惜之前的和平時刻,所以戰鬥時候多以對峙為主,並沒有真的硬拼廝殺,就這樣兩軍一直拖到了10月也沒有分出勝負。比起平時武田家的內亂不斷,這次率先發難的竟然是越中,神保良春在富山城宣佈支持武田信玄,並出兵越后,春日山城告急,上杉軍士氣大亂,無奈下,上杉謙信只得退回了越后,在安撫了越后一帶所有豪族之後,親自統兵東進,在1560年的1月攻破了富山城,剿滅了神保良春的叛軍。至此北關東完全鐵了心跟隨在上杉謙信麾下,武田信玄看到大勢已去,只能撤兵離開川中島,第三次川中島合戰就此結束,不過在他退兵的途中,他懼怕一生的神奇戰將長野業正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大喜過望的武田信玄親率大軍滅掉了長久的東方大敵長野家,站在長野山上眺望東北,他不由興奮的對真田幸隆說道,「長野業正不死,我一日不能邁出東北一步!」

再之前破滅長野家時,一代劍豪上泉信綱宣佈下野,自此苦心武學,后終成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劍聖,此題外話,表過即止。

三次川中島合戰之後,武田家終於平定了長野家,10年來上杉武田兩家對長野的主控權之爭終以武田信玄的勝利而告終,可惜,東日本眾大名皆垂涎的關東管領職位落入了上杉謙信手中,徹底降服北關東的上杉謙信財力物力大增,利用這筆雄厚的資金,上杉謙信慢慢培育出了日本歷史中記載最少但是傳說中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並在後來的川中島合戰最巔峰的一次中華麗出場,所以總結起來,前三次川中島合戰上杉武田家均有收穫未分勝負。

隨着武田和上杉的各自收兵,此時熱鬧的關東變得冷清下來,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戰國的**已經過去的時候,哪料到戰國時代真正的巔峰時代剛剛到來,而迎來此時代的開門大事便是剛剛元服的齋藤家家臣竹中半兵衛繼承竹中家家主,16歲就執掌菩提山城,成為了1萬石的城主,尾張大名織田信長乘此時機發兵進攻齋藤家,要為被齋藤家新大名齋藤義龍逼死的其父也是自己的岳父「美濃蝮蛇」齋藤道三報仇,但是行到菩提山城下的織田信長大軍卻中了16歲的半兵衛「十面埋伏陣」,部隊全軍覆沒,只有織田信長和前田利家單騎逃回清洲城,這一戰竹中半兵衛大獲全勝,日本中戰國時代第一軍師的名聲至此名動天下。這其中卻有一個人並不感到意外,只是欣慰的對身邊人說「他的才能遠不止如此,將來不世之大功勞將層出不窮。」這個人便是已經20歲的今川家臣孟昭德,而說完這句話的他匆匆登上望海天守閣,一場決定今川家命運的大會戰自此拉開了序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政大臣傳之昭德將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太政大臣傳之昭德將軍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回 少年時光的逝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