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周紀三(2)

卷三 周紀三(2)

?楚王復糾集國內所有精兵。再次攻襲秦國,兩國在藍田交戰,楚軍再次大敗。韓魏聽說楚軍被圍困,就舉兵南下偷襲楚國。楚國聽到消息,急忙引軍回國,割兩城與秦講和。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昭王。昭王於破燕之後,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他對郭隗說:「齊國趁着我國內亂襲破我國,寡人知道燕國國小力少,不足以與大國抗衡。但很希望能得天下賢士與寡人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先生如果見有這樣的賢人請告訴我,我一定會折節與他相交。」

郭隗說:「古代有一位人君,曾使人持千金去買千里馬,他趕到的時候,千里馬已經死了,那人就花了五百金把馬首帶回來了。那位君王大怒。那人說:大王息怒。我的用意是,好叫大家知道,死馬我們都花五百金買回來了,何況是和活馬呢。相信不久就有千里馬送上了。不期年,就相繼有三匹千里馬送來了。如今大王既然希望得到賢士,那就從郭隗開始吧。何況賢於我的,豈止只在千里呢。於是昭王為郭隗築宮,並拜他為老師。於是天下賢士爭相奔燕。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趙王以樂毅為亞卿專任以國政。

韓宣惠王薨。子襄王立。

四年。蜀相殺蜀侯。秦惠王使人告訴楚懷王,想要以武關以外的地交換楚國的黔中。楚王說:「不願得地,願得張儀交換黔中之地。」張儀聽說后,請行。秦王說:「楚國將要至你於死地,你為什麼還要去。」

張儀說:「秦強楚弱,有大王在,楚國應該不敢把我怎麼樣。況且我與楚王的嬖臣靳尚私交不錯,靳尚在宮中服侍楚王的寵姬鄭袖,鄭袖的話,楚王無不聽從。有他兩個在,肯定沒事。」於是張儀就起身去楚國。到了楚國,楚王就把他囚禁起來。準備殺了他。靳尚對鄭袖說:「秦王特別愛重張儀,將要以上庸六縣及美女來贖他。大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一旦秦女貴幸,夫人就將要受到排斥了。」

於是鄭袖日夜哭泣,對楚王說:「人各為其主。張儀也是受秦王主使,他自己有什麼錯?如今你要殺了張儀,秦王必然大怒,妾請大王將我們母子遷到江南去吧,免得為秦國所魚肉。」楚王架不住鄭袖日夜在耳邊絮叨,就赦免了張儀,並賜以厚禮。於是張儀就對楚王說:「那些提倡從親的人,無疑是驅群羊去斗猛虎,鬥不過是明擺着的了。大王今日如果不臣事秦國,一旦秦國劫韓驅梁而攻楚,則楚國就將要危亡了。秦國西有巴蜀,治船積粟,順岷江而下,日行五百里,不十日已到扞關,扞關破,則黔中巫郡非王所有。秦國舉兵出武關,則楚國北方邊地盡失。秦兵攻楚,只在兩三月之間。而楚國待諸侯的救兵到來,得用半年之久。待弱國之救,而忘強秦之禍,臣真的為大王擔心。大王如果能聽我的,我一定說服秦王,使秦楚永為兄弟之國。不再互相攻伐。」楚王已得張義,又不希望失去答應的土地就答應了張儀的要求。張儀於是又到韓國去,對韓王說:「韓國的地方險惡山居,五穀品種單一,國無二歲之糧,現成的士卒不過二十萬。而秦國被甲百餘萬,多是像孟賁烏獲那樣的勇士,以百萬強軍,攻打不服的弱國,就像用千鈞巨石去砸鳥卵,當着一定不能僥倖。大王不臣事秦,秦出兵佔據宜陽,塞成皋之路,則大王的國家將要四分五裂了。鴻台之宮,桑林之苑非大王之有了。為大王打算,不如事秦攻楚,轉禍而悅秦,沒有比這樣更好的計策了。」

韓王答應了張儀。於是張儀歸報。秦王封給他六城,稱為武信君。秦王接着又使他到齊國對齊王說:「從親的人一定會對大王說,齊國有三晉做屏障,地廣民眾,兵強士勇,雖有百秦,也不能奈何齊國。大王只是沉浸在他們的說辭里,卻忽略了實際情況。今秦楚嫁女娶婦,已成兄弟之國。韓獻宜陽,魏割河外,趙王入朝割河間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國驅使韓梁攻打齊國的南面,使趙軍渡清河,直指博關,則臨淄即墨就不是齊國的了。一旦受到攻擊,再想事秦已是不可能了。齊王答應了他。

張儀又西去對趙王說:」大王率領天下摒棄秦國,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了。大王的威儀行於山東,秦國舉國震恐。繕甲厲兵,力田積粟,不曾一日鬆懈。今日秦國拔西蜀,並漢中,包兩周,守白馬之津,已是今非昔比。將要復昔日之仇。如今楚國與秦國已成兄弟之國,而韓梁則自稱東潘之臣。齊國也已獻上魚鹽之地。這樣就斷了趙國的右肩,斷了右肩還和人斗,不是很危險嗎?而今秦國只要派出三個將軍,一軍塞住午道,讓齊國渡過清河,駐紮在邯鄲的東面。另一軍在成皋在河外驅使韓魏之軍,另一軍在澠池,約四國一道攻趙。破趙必四分其地。臣私下為大王獻計,不如與秦王面相約而口相接,長為兄弟之國。「趙王答應了。

張儀又北去燕國,對燕王說:「如今趙王已入朝,奉送河間之地以事秦。大王如果不臣事秦國,秦國出兵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所有了。當今齊趙對於秦國來說就如郡縣,是不敢輕易的舉兵攻伐的,如果大王臣事秦,就永無兵戈之患了。」

燕王請求獻常山五城以和,張儀歸報。未至咸陽而秦惠王薨。子武王立。

武王自為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及即位,又有群臣在他面前毀短他。

諸侯聽說張儀和秦王有矛盾,即叛連橫復為合從。

五年,張儀對秦武王說:「為大王計謀,應該讓東方諸侯生變,然後大王才可以多得割地。臣聽說齊王特別憎恨臣,臣在哪個國家,齊王必定攻伐哪個國家。臣願意去梁國。那麼齊國一定伐梁。齊梁兩國交兵而不能脫身,大王趁機伐韓,入三川,挾天子,案圖籍,這可是千載難逢的王業。」

秦王答應了。齊王果然伐梁。梁王恐。張儀說:「大王不用擔心。我如今使人去說齊王罷兵。」於是使其舍人去楚國借使者對齊王說:「張儀去魏國是秦王與張儀計劃好的。」

齊王說:「怎麼回事?」楚國的使者說:「張儀去魏國,是與秦王早就計劃好的。目的就是要齊梁相攻,秦國好趁機攻取三川,今日大王果然伐梁,是大王浪費國家的資源攻伐與自己相親的國家,從而顯示張儀對秦王的信用啊。」齊王於是就解圍去了。

張儀在魏國當了一年的相國,就去世了。

張儀與蘇秦都是以縱橫之術遊說諸侯起家,以至富貴無限。當時天下之人都爭着效法他們,又有魏人公孫衍,就是犀首。也是以談說顯名。其餘蘇代。蘇歷,周最。樓緩等,紛紜遍天下,專以辯詐相尚。不可勝計。而以蘇秦,張儀,公孫衍最為有名。

孟子評論說:公孫衍,張儀真是大丈夫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孟子說,他們怎麼可以稱為大丈夫?君子處天下,應該居正位,行正道。得志則與民同樂。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大丈夫。揚子法言說,有人說張儀蘇秦學鬼谷之術,習縱橫之言,安中國各十餘年,是這樣嗎?回答說,他們都是詭詐小人,聖人怎麼會這麼做。又有人說,讀孔子之書,而行儀秦之事,怎麼樣?回答說,過分了,叫聲像鳳凰,行動像兀鷹,相信子貢是不會這麼做的,亂而不解,子貢會引以為恥。說而不富貴,儀秦會引以為恥。有人說,儀秦之行,也算一種才能,,只是各有不同而已。過去用人,帝王都會為難,難道不根據才能用人嗎?才是才,但不過不是我們提倡的才而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話第一編年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白話第一編年史
上一章下一章

卷三 周紀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