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幕府才盛

第五章 幕府才盛

一《挺經》。「如夫人」與「同進士」。五百兩銀子洗冤案——

有陳春燕的精心照料,曾國藩的飲食起居大有改觀,精神狀態好多了,癬疾也日漸好

轉,每天夜裏也能安穩睡上兩個時辰了,中午再小睡片刻,一天到晚顯得神采煥發。曾國藩

沒有料到,春燕對他有如此大的幫助,心裏充滿了對她的感激。時常給她點錢,要她寄回咸

寧老家去,補貼老母和哥嫂。閑時也跟她講點前朝故事和身邊發生的瑣碎事,春燕很愛聽。

過去只知道他是威風凜凜的湘軍統帥,殺人不眨眼的曾剃頭,與他相處久了,春燕逐漸看出

曾國藩也有細膩體貼的一面,尤其是對小事細節的思慮周到,春燕自認她這個女人亦不及。

她對曾國藩由敬生出不少愛來,她希望早點生個一男半女,既討得曾國藩的歡心,又可以使

自己在這個顯赫家族中站住腳。

安慶城自古以來便是皖省第一大鎮,這裏水陸交通便利,物產富饒,人文發達。曾國藩

最崇敬的文人姚鼐,就出生在離安慶不遠的桐城縣。桐城文派曾影響過全國,也對曾國藩影

響甚深。近一二十年來,桐城文派日趨衰微,曾國藩為此痛心。好了,現在有一個較安定的

省城和一大片歸於自己治理的土地,兩江總督是有義務,也有力量對桐城文派起衰救疲的。

為了向文人學士們表達這個心愿,他特地下令,為因戰亂,死而未葬的桐城名士方東樹、戴

鈞衡、蘇厚子等人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下葬那天,他親率全體幕僚參加,並為他們撰寫墓

志銘,盛讚他們的道德文章。這一舉動,使所有文人們感激涕零。不僅要挽救桐城文派,曾

國藩還要挽救整個兩江的世風吏治,並以兩江作為基地,造成一個好風氣,推廣到全國去,

從而實現自己的最高理想,做一個像周公、孔子那樣的人,將整個國家治理為一個風俗淳

厚、人心端正、四海昇平,文明昌盛的社會。曾國藩知道這一理想的實現,光靠自己一人不

行,要有成百上千個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去做,那樣才可以使舉世為之和,天地為之應,釀成

一種氣氛,造成一種形勢。

為此,他一方面向朝廷上奏,請選擇一批品學兼優的六部官吏和新科進士來安慶,他將

視其才情,因量器使;另一方面廣貼告示,多發書信,向全國招延人才。聽說功高震世的兩

江總督思賢如渴,愛才如命,短短的幾個月里,從京師,從地方,甚至從偏僻的邊微之地,

懷着各種目的文人武夫紛紛來到安慶。武夫來了,曾國藩或當面考核,或叫將官測試后,立

即派往軍營,能幹的馬上就可作什長哨長,一般的則充當勇丁。文人來投的,曾國藩不管多

忙,一律親自接見,與之交談。在察言觀色中掂量著來人的斤兩。這些人,大部分派往三省

各州縣,對其中較為傑出的人,則留在自己的身邊,經過一段時期的熏陶、栽培,再予以重

用。即使是那些毫無一技之長,或不中意的人,曾國藩也好言勉勵,打發盤纏讓他們回去。

曾國藩又親自作勸誡淺語十六條。其中勸誡州縣四條,上而道府,下而佐雜以此類推:

治署內以端本,明刑法以清訟,重農事以厚生,崇儉樸以養德。勸誡營官四條,上而將領,

下而哨弁以此類推,禁騷擾以安民,戒煙賭以儆惰,勤訓練以禦寇,尚廉儉以服眾。勸誡委

員四條,向無額缺,現有職事之員皆歸此類:習勤勞以盡職,崇儉約以養廉,勤學問以廣

才,戒驕惰以正俗。勸誡紳士四條,本省鄉紳,外省客游之士皆歸此類:保愚懦以庇鄉,崇

儉讓以奉公,禁大言以務實,擴才識以待用。每條下又詳作一百餘字的具體說明。曾國藩命

人分別寫在四塊一丈高四尺寬的大木板上,插在總督衙門大門兩旁。一時引得安慶府里的人

都來觀看,齊聲稱道湖南來的總督為官正派,辦事有方。派到各地的官吏委員,初時還有所

畏憚,不敢放肆,時間一久,便近墨者黑,同流合污了。只有留在身邊的幕僚,一來本有不

少操守較好的人,二來處在曾國藩的嚴密監視之下,不能亂來。兩江總督幕府,一時人物茂

盛,才俊眾多。

每天早晚兩次正餐,曾國藩常和幕僚們在一起吃飯。席上,國事、兵事談得少,大多談

學問文章、野史軼事,甚至街談巷議。這一天早上,兩江總督衙門餐廳里,曾國藩又和幕僚

們一起有說有笑地吃早飯。

「十年前,恩師只是一個以文名滿天下的侍郎,這十年間,恩師創建湘軍,迭複名城,

門生不知,天下士人亦不知,恩師何以能建如此赫赫武功?」問話的是浙江德清才子俞樾。

道光二十七年,俞樾參加會試複試,曾國藩是閱卷大臣。詩題為「淡煙疏雨落花天」,俞樾

的試帖,首句為「花落春仍在」。

曾國藩讀後激賞之,稱讚道:「詠落花而無衰颯意,與『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

面妝』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限量。」

遂將俞樾拔置第一。俞樾為報答曾國藩的知遇之恩,將自己所作的詩文集命名為《春在

堂集》。曾國藩一到安慶,他便棄官前來投奔。

「是蔭甫在問吧!我告訴你,我有一個秘訣,今天傳授給你,你千萬莫輕授別人。」曾

國藩微笑着,放下筷子,大家都笑了起來。俞樾說:「請恩師傳授,門生決不外泄。」

「外人都不知,我有一部兵書,是一位道行精深的仙師傳給我的。憑着它,我才能帶兵

打仗,由文人行統帥事。」

幕僚們第一次聽曾國藩講仙師授兵書的事,都很驚訝,不少人腦子裏立即浮起鬼谷子傳

書給蘇秦、圯上老人贈書給張良的傳說,還有人想起《水滸》裏九天玄女送書給宋江的故

事,大家將信將疑,都聚精會神地聽下文。

「這部兵書名叫《挺經》。」曾國藩端起小湯碗,慢慢地喝。

「《挺經》?」幕僚中有人小聲地念著。有的在交頭接耳,悄悄地議論:「好奇怪的書

名。」

「從沒聽人說過。」

「《挺經》有二十四條經文,我先給你們講第一條。」曾國藩放下小湯碗,右手作五指

梳,緩緩地梳理著胸前的長須,慢悠悠地說,「荷葉塘有個老頭,一天,家裏來了貴客。老

頭叫兒子到蔣市街買酒菜款待客人。兒子挑一擔空籮筐出去了,一直到太陽偏西還不見回

來。老頭子急了,自己出門去找。在半路一丘水田田塍上遇到了兒子。」

曾國藩說到這裏停下來,又端小碗喝湯。大家尖起耳朵聽着,不知老頭的兒子買東西和

「挺」有什麼關係。「誰知兒子擔着一擔東西站在那裏,在他對面也站着一個挑擔子的人。

兩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動。老頭一見急壞了,板起面孔罵兒子:『你這不成器的東

西,家裏等你的酒菜,等得人都跳起來了。你卻死了一樣地站在這裏不動,你到底要做什

么?』兒子委屈地說:『他不讓我過去。』老頭對那人說:『兄弟,你下田放他過來吧!』

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為什麼不叫他下田,放我先過去呢?』老頭說:『兄弟,你人

高,他人矮,你可以下田,他不能下田;再說你是雜貨,他是吃的東西,你的貨可以浸水,

他的貨不能浸水。』那人越發氣了:『你看不起我的貨!他小我大,他越要讓我,我不能讓

他。』老頭也氣了:『罷,罷!只有我下田了。』老頭脫去鞋襪,站到水田裏,用手託過那

人的擔子。這才把那人打發了,和兒子挑着擔子回來。這就是《挺經》中的第一條。」

曾國藩微笑着閉住嘴,大家聽后似懂非懂。俞樾說:「恩師,你老剛才講的只是《挺

經》中的一條,還有二十三條呢?」

「今天只講這一條,以後再慢慢地講給你們聽。」曾國藩端坐着,不再說話了。大家繼

續低頭吃飯,一邊嚼著飯菜,一邊也在咀嚼著這條經文的含義。二十二歲的桐城才子吳汝

綸,先是抱着聽傳奇故事的心情來聽《挺經》的,現在覺得乏味,他一貫耐不得沉默,左右

張望了一眼,指著旁邊的武昌古文家張裕釗對大家說:「諸位發覺沒有,廉卿兄的頭髮都變

青了。」

張裕釗雖只三十九歲,卻頭髮花白,他不滿意自己未老先衰,昨天特地染了。於是眾人

的眼睛都轉向正在吃飯的張裕釗,弄得張裕釗很不好意思。

「陸展染鬚髮,欲以媚側室。」吳汝綸調皮地背了兩句南朝何長瑜的詩來譏笑他。

「我哪有什麼側室啊!」張裕釗大笑起來,望了一眼對面的李善蘭說,「我看壬叔兄比

我大十多歲還滿頭烏髮,不染,對不起他呀!」

大家都笑了起來。笑過後,曾國藩說:「摯甫提到側室,我倒想起一件事。前幾天有人

跟我說,『如夫人』失對。我想了幾天想不起,你們想想有什麼好的下句。」

「有!」曾國藩話音剛落,吳汝綸便急着嚷起來。

「快說呀!」大家催促。

「同進士!」吳汝綸衝口而出。

「對得妙!」有人喊。

曾國藩聽了,臉色一變。俞樾看在眼裏,暗暗罵道:「這個魯莽的吳摯甫,賣弄小聰

明,這下闖大禍了。」他沉下臉,舉起筷子指著吳汝綸說:「你混說些什麼!」

這時,吳汝綸才意識到失言了,滿臉通紅,局促不安。

「摯甫,你幫我解了一個大難題。」曾國藩很快恢復了常態,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

「今後好好努力,桐城出了你這樣才思敏捷的後起之秀,桐城文派的振興大有希望。」

聽了這句話,吳汝綸和在座的全體幕僚無不感動不已。吳汝綸心想:今天假若是遇到黃

祖那樣的人,說不定無意之間便把腦袋丟了!」

「中堂大人,你老說起桐城文派,我記起前天接到吳南屏的信。」說話的是二十六歲的

年輕人黎庶昌,貴州貢生,以上書論時事受朝廷重視,派來安慶軍營。曾國藩見黎庶昌氣宇

不凡,古文尤其作得好,甚是喜愛,便留在幕府中。黎庶昌與吳南屏是文字之交的好友。

「南屏信里說了些什麼?」曾國藩一向看重吳南屏的文才。

吳南屏為人疏懶,極少寫信,這次來信,必有要事。

「他說要與中堂打官司,先叫我露個信給你老。」黎庶昌的話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過

來了,一齊停下筷子注意聽。

「他有什麼事要跟我打官司?」曾國藩不解。

「為《歐陽生文集序》一文。」黎庶昌答。

前兩年,歐陽兆熊將其早逝的兒子歐陽勛的文章彙編起來,刻了個集子留作紀念。歐陽

勛曾向曾國藩請教過學問,於是歐陽兆熊便請老友作篇序言。那時曾國藩還在建昌,一口答

應。

「這篇文章犯着他什麼了?」曾國藩覺得有趣,笑着問。

「吳南屏說,他對中堂未經他允許,就將他列入桐城文派在湖南的傳人大為不滿。他說

一則根本就不存在桐城文派,二則他素不喜歡姚鼐,中堂硬要把他劃為姚鼐派,他很憤慨。

還說什麼果以姚氏為宗,桐城為派,則中堂之心,殊未必然。」

「哈哈哈!」曾國藩大笑起來,他想起咸豐二年回湖南,在岳州城裏聽歐陽兆熊講「岳

州四怪」的往事,真是個「怪才吳舉人」!

「我說什麼事,就為這個。蒓齋,你給他回一封信,就講曾某人說的,他吳舉人的大名

列入桐城文派傳人一案已定讞了,他要跟我打官司,會無人受理。最好還是照我們荷葉塘有

錢人的樣子,拿出五百兩銀子來賄賂我,我再寫篇文章,為他洗刷這個冤案,私了算了!」

當黎庶昌還在作古正經地說「南屏是個窮書生」的時候,滿廳幕僚早已捧腹笑開了。

「大人,有兩個士子要拜見。」荊七進來說。

「好!叫他們稍等一下,我換了衣服就來。」曾國藩起身,四面掃了一眼,客氣地說,

「大家慢慢吃,我失陪了。」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二今日欲為中國謀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當從何下手——

過一會,曾國藩穿戴整齊,坐在小客廳藤椅上,趙烈文、楊國棟、彭壽頤等人分坐兩

側。他拿起放在茶几上的兩張名刺,見一張上寫着:長洲王韜紫詮。「這是個名士呀!」曾

國藩笑着說。

「此人在上海墨海書館替洋人做了十多年的事。」趙烈文說。

「墨海書館?」楊國棟問,「那不是跟壬叔在一起共過事嗎?」

「是的。」彭壽頤回答,「李壬叔說起過他。」

「此人怎樣?」曾國藩問彭壽頤。

「據李壬叔說,此人聰明異常,中文洋文都很好,但生性放蕩,喜尋花問柳,是個唐伯

虎、祝枝山式的人。」

曾國藩一聽這話,心中便有三分不喜。正說着,王韜走了進來。曾國藩見他長得矮胖臃

腫,眉毛粗黑,兩隻魚泡眼鬆鬆垮垮的,沒有神采。「酒色之徒。」曾國藩心裏說。

「拜見中堂大人!」王韜在曾國藩面前叩頭。

「請起請起!」曾國藩起身回禮,指著旁邊一個座位說,「紫詮先生,請這裏坐。」

「聽說紫詮先生在墨海書館多年,翻譯了不少洋文書,這是樁好事呀!」待王韜坐定

后,曾國藩先開腔。

「也是混口飯吃而已。」墨海書館是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在上海創辦的一家印書鋪,當時

讀書人都不屑於與洋人打交道,王韜說的是實話。但聽曾國藩一稱讚,又高興得很,便將墨

海書館的情況,向曾國藩簡略地稟報了一番。

「他們用機器印書,一天印多少張?」曾國藩問王韜。

「一天可印七八千張。」

「啊!這麼多!」趙烈文輕輕地叫了一聲。

「一架機器抵我們五六十個人了。」曾國藩笑着說。

說了一陣墨海書館后,曾國藩問:「先生到鄙人這裏來,有何事見教?」

王韜望了趙、楊等人一眼,說:「在下有一要事跟中堂大人說,請屏退左右。」

「不必了,你講吧!」曾國藩淡淡地答覆。

「好吧,請恕在下直言。」王韜碰了一個軟釘子,心上飄過一絲不快,他將身子略向前

傾,對曾國藩說,「大人今日擁重兵,居高位,其身雖榮耀,而其勢卻危殆。」

「你這是什麼意思?」曾國藩拉長著臉,兩眼冷氣逼人。

「中堂大人。」王韜似乎沒有看見曾國藩面孔的變化,繼續說下去,「大人精通典籍,

熟讀史冊,當知蒯通勸韓信事,而今日事正與當年同。清廷、太平天國、湘軍好比當年的

劉、項、韓。湘軍助清廷,則清廷強;助太平天國,則太平天國興。大人何苦要為別人出

力?不如既不為清廷,亦不為太平天國,讓他們兩虎相爭,最後由大人來收拾殘局。這是大

人你的最好選擇。」

從王韜剛進門的那一刻起,曾國藩便對他的印象很不好。

心想:他居然敢以素昧平生之身分,**裸地勸我行非分之舉,他把我看成什麼人了?

曾國藩壓住心中的厭惡,鐵青著臉說:「紫詮先生,你我素不相識,你不了解鄙人。鄙人是

寧願遭到韓信那樣的下場,也不會背叛朝廷的!」

說着端起了茶杯,荊七見狀,高喊:「送客!」

王韜懷着一肚子希望而來,沒想遇到這樣的冷遇,只得沮喪著起身告辭。走到門口,他

對天長嘆一聲:「不料兩千年前的故事又要重演了!」

「大人,此人有一技之長,留下能起作用。比如我們今後要請洋匠傳授軍火技藝,他可

以當翻譯。」楊國棟並不認為王韜有什麼過錯,倒是覺得曾國藩的態度太冷淡了。

「此人雖不護細行,但究竟有點薄名,又懂洋文,本可留下他做點事。但他偏偏不安

分,野心不小,思維怪誕,這種人留在我身邊,是一個大隱患。兩江總督幕府不能有這樣的

僚屬。」曾國藩將端起的茶杯放下,他其實並沒有喝。

「大人,我看王韜非等閑之輩,大人既不用他,不如殺掉,免得他投靠長毛,為虎作

倀。」趙烈文諫道。

「惠甫,你把他看得太高了。」曾國藩冷笑道,「此人不過一無知妄人而已。我料他此

生成不了什麼事,你們放心好了。」

他順手拿起茶几上的另一張名刺,對荊七說:「叫容閎進來。」

當容閎跨進門檻的時候,曾國藩便盯着他仔細打量起來:這是個三十三四歲的中年人,

中等偏低的身材,眉粗眼大,顴骨很高,嘴唇的稜角極為分明,皮膚呈淡棕色。他與常人的

最大區別,是腦後沒有辮子,一頭黑髮齊耳剪得短短的。「是一個武將的料子。」曾國藩心

想。待那人走到身邊,曾國藩又以犀利的眼光將他認真地看了一遍。

「你就是容純甫先生嗎?我這是第三次邀請,你才肯賞光來呀!」曾國藩不待容閎通

報,便先說話了,臉上無一絲笑容。

「總督大人息怒,我是個商人,與長毛做過生意,怕大人加罪於我。」容閎一口廣東官

話說得不熟練,他有意放慢點,好讓人聽懂。…Www..

「我三番兩次叫人,而且叫你的朋友寫信請你來,我難道會加罪於你嗎?我知道你曾向

長毛上過書,你的那份上書我已看過,我不認為你是勾通長毛,倒覺得有愛國之心。我明白

告訴你,你給長毛建議的七條,除以《聖經》為主課這一條外,其他六條我都能接受。」

容閎大為驚訝。兩年前,他和兩個美國傳教士一起到太平天國考察,在蘇州、常州等

地,他親眼見太平軍軍紀好,人民安居樂業,對太平天國的印象是好的。一進天京,與太平

天國的高級官員接觸交談后,他失望了。他發覺那些天國要員們一個個觀念陳腐,見識鄙

陋,且爭權奪利,結黨營私,容閎斷定這批人成不了事。其中稍有點頭腦的是干王洪仁玕。

容閎在香港時就認識他,算是天國最高領導層中最有新思想的人了。容閎向他提出七點建

議:一、組建良好軍隊,二、辦武備學堂,三、建海軍學校,四、建人才政府,五、創辦銀

行,六、以《聖經》為主課,七,設立各種實業學校。這七點建議,於王未給他任何明確答

復,卻送給他一個黃緞小包袱。容閎打開一看,是一顆四寸長、一寸寬的印,上刻「太平天

國衛天義容閎」九個字。容閎對此哭笑不得,便把印依舊包好,放在客房裏,悄悄離開了天

京。以後,他在江西、安徽一帶做茶葉生意,不管是官方還是太平天國,只要有生意他就

做。李善蘭、華蘅芳、徐壽早聞其名,多次向曾國藩推薦。一直到第三封信上,容閎感其

誠,遂來拜訪。他不曾料到,這個號稱理學名臣的兩江總督,對自己這套從西方搬來的設想

竟然贊同!

「洋人的輪船槍炮的確比我們利害,這是事實,我們要向洋人學習。你提出辦學校,這

是個好主意。我們今後還要派出更多的人到外國去學習,學成后歸國,把我們自己的國家也

慢慢建設得富強起來。容先生,聽說你就是從小出的洋?你在外國住了多少年?」

「我七歲時便在澳門跟隨英國傳教士古特拉富夫人讀書,十九歲時到美國,在耶魯大學

學習,在美國住了八年。」容閎答。

「你是個人才。」曾國藩的臉上開始露出笑容,「國家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你願意在

我手下當一名將官嗎?」

「在大人麾下當個軍官,當然是很榮耀的。」容閎起身,筆挺筆挺地站着。「不過,我

從未經過軍旅之事,也沒學過軍事學,不能勝任。」

曾國藩對容閎剛才這個舉動甚為滿意,湘軍中沒有這樣素質的將領。「我看你的長相必

定是個良好將材,因為你的目光威稜,一望便知是個有膽有識之人,一定能發號施令,駕馭

士卒。不過,既然你不樂意,我也不勉強。你今年多大了,授室了嗎?」

「我今年三十四歲,已娶妻生子。」容閎答。

「你願意在我的幕府里做點別的事嗎?」曾國藩的語氣不知不覺地和藹多了。

「這要看總督大人安排我什麼樣的差事。」

凡到總督衙門裏來的人,無論才高才低,莫不卑詞謙容,像容閎這樣討價還價的還沒有

過。曾國藩反倒喜歡他這種不曲意逢迎的性格,心想這大概是洋人教育的結果。一時想不出

適當的差事,於是轉而問:「容先生,依你之見,今日欲為中國謀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當

從何着手?」

「總督大人,你提的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尚未很好考慮。」容閎重新坐下,思考

片刻,說,「當今最重要最有益的事,我想莫過於仿照洋人的辦法建一個機器廠。」

「我看最好建一個機器母廠。」楊國棟插話,「由這個母廠再製造各種各樣的機器,然

後用這些機器去造槍炮子彈、戰船戰車。」

「對,這位老爺說得對!」容閎高興地說,「我的想法正是這樣,猶如母雞生蛋似的,

有了這樣一個母機廠,過了十年八年,中國就可在全國各地建造許許多多的工廠。如此,中

國就會跟外國一樣地強大了。」

「容先生,你的建議很好!你就住我這兒,不要再做茶葉生意了,和壬叔、雪村、若汀

等人細細地籌辦此事。大致規劃一下,建造一個這樣的機器廠,要買些什麼樣的機器,需要

多少銀子。商量好了,我請你再到美國、英國去辛苦一趟,帶着銀票去,把母機買回來。」

曾國藩替容閎想到了一個差事。

曾國藩的這番話簡直使容閎震驚!今天是他歸國七年來最興奮的一天。他似乎覺得,多

少年來在異國他鄉所設想的富國強兵的計劃,正在邁開最關鍵的第一步。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三你還記得初次見我的情景嗎——

幾天後,兵部火票遞來一份明發上諭:「浙江按察使著李元度補授」。曾國藩接到這份

上諭后甚是惱火。

原來,李元度祁門請罪不赦之後,一氣之下,從糧台索回欠餉,將平江勇解散,徑直回

湖南去了。不久,聖旨下達,李元度被革去徽寧池太廣道員職。曾圍藩期望李閉門思過一段

時期后再來找他。誰知李元度卻又跟王有齡聯繫上了,募集八千人,號稱「安越軍」,浩浩

蕩蕩地由湖南開拔,經江西進浙江,沿途又在義寧、奉新、瑞州一帶打了幾場勝仗。江西巡

撫毓科向皇上請功,皇上賞他布政使銜。進入浙江后,王有齡為長期留住這支軍隊,又竭力

向皇上保薦,於是有了這道上諭。李元度不服管束,不講交情,三番兩次明目張膽地背叛湘

軍,投入一貫對湘軍懷着敵意的何桂清集團,這種以中行待老友,以智伯待怨仇的行為,使

曾國藩由惱而怒,由怒而恨,過去患難與共多年的友誼已不復存在了,結兒女親家的答謝諾

言也不必兌現了,這兩三年逐漸壓抑下去的偏激性情又乘隙而生。他不要幕僚代筆,親擬一

份奏章,給李元度列舉三條罪狀:一為革職后不靜候審訊,擅自回籍;二為義寧、奉新、瑞

州無賊情,亦無接仗,系冒稟邀功;三為赴浙途中節節逗留,貽誤戰機。並承認自己用人不

明,保舉有誤,請皇上將李元度交部嚴處,永不錄用。

曾國藩由此想起李鴻章為李元度說情之事。為失地將領說情固然不對,但李鴻章離開祁

門一年多來,袁甲三、勝保,德興阿、王有齡等人多次邀請他,許以重保,李鴻章都不為之

動心,寧願在江西賦閑,宛如那年在建昌旅館候見時一樣。

與李元度的見異思遷比起來,李鴻章的一片忠心是多麼地難能可貴,何況其才其誼又都

在李元度之上!曾國藩想到這裏,立即派彭壽頤帶着他的親筆信,前去饒州府接李鴻章來安

慶。

李鴻章來了。他對恩師的認識,比恩師對他的認識還要深一層。他知道,恩師雖以理學

名臣譽滿朝野,但決不是一個迂腐的理學先生,既深諳歷代權臣的用人之術,又有自己一套

識別、考察、培育、駕馭、籠絡人才的辦法,被訓斥而改換門庭的人會令其恨之入骨,相

反,疏遠之後仍忠心不改的人,則會獲其加倍的重用。曾國藩的這一手,果然被李鴻章看準

了。年家子、受業生,再加上精明、才情和忠心,使李鴻章重入曾國藩幕後,受到了這位權

綰四省的恩師的格外垂青。

這時,陳玉成受苗沛霖之騙,死於勝保之手,而李秀成以蘇福省為基地建設第二個小天

堂的事業,則達到鼎盛時期。

整個蘇南,除馮子材駐紮的鎮江城及上海一隅之地外,全部上地都在李秀成手裏。李秀

成注意發展經濟,實行輕稅制度,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農民作歌稱讚:「毛竹筍,兩頭

黃,農民領袖李忠王,地主見他像閻王,農民見他賽過親娘。」蘇州、常州市民紛紛建牌

坊,表達他們對忠王的崇敬。李秀成又在江西鉛山收容了從西征路上撤退回來的石達開部將

童容海、朱衣點等二十萬人,軍勢益發壯大,隨即一舉攻克杭州,王有齡被迫自殺。太平軍

在蘇南、浙江一帶如火如荼的聲勢,使上海日夜處在驚惶之中。

上海是中國第一富庶之城,每月僅厘金、捐輸的收人就達六十萬兩銀子,外國人麇集此

地,以何桂清、薛煥為首的江浙逃亡官吏和以錢鼎銘為首的江浙逃亡士紳也都聚集在這裏。

洋人和官府都組織了武裝力量,試圖阻擋太平軍向上海進攻,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人華爾指

揮、全用洋槍洋炮武裝的中外混合軍——常勝軍。但畢竟力量不足,於是公推錢鼎銘前往安

慶,請曾國藩速派湘軍來上海。

餉銀極缺的曾國藩,絕對不能眼看上海落入太平軍之手,他派人火速趕到荷葉塘,要正

在家休養的九弟擔負這個任務。

曾國荃不答應。他的眼睛盯着江寧城。攻下安慶后,曾國荃認為自己既有攻城的本事,

又是天下第一福將,打江寧非他莫屬。這一點,曾國藩也有同感,見他不去,也就不勉強了。

九弟不去,再派誰去呢?曾國藩將手下帶兵的將領一一掂了掂:李續宜是個病夫,鮑超

是個莽夫,都不能擔此重任;張運蘭、蕭啟江均非大將之才;貞干不能獨當一面;至於多隆

阿、韋俊,從來就不能算是心腹,這樣的大事,豈能放心讓他們去干;彭玉麟、楊載福固然

適宜,但既然要成全老九的天下第一功,豈能又折他的水師輔翼!

一連幾天,曾國藩為之寢食不安。這天吃完晚飯,他有意走出城外,遠一點去散步。時

已深秋,草木凋零,安慶城外一片蕭條。曾國藩觸景生情,腦子裏浮起了宋玉悲秋的名句: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驀

地,他想起自己投筆從戎,已歷**年了。這些年來,朝廷耗資數萬萬兩銀子,調集近百萬

軍隊,從廣西打到江蘇,而長毛卻總不能撲滅,反而鬧得更紅火起來。天心何時才能厭亂,

百姓何時才得安寧呢?而自己未老先衰,湘軍暮氣已生,有生之年還能重睹太平嗎?一時

間,曾國藩心亂如麻,憂沮悲傷不能自已。他乾脆揀了一塊乾淨的石頭,坐下歇息,荊七在

一旁站着侍候。

曾國藩眯起老花眼睛,向四周無目的地張望。遠遠地看見兩匹快馬揚著灰塵,從西邊山

坡邊奔來,一溜煙進了城門,後面有三條狂跑亂叫的黑狗在追趕。曾國藩對馬上騎手的剽悍

艷羨不已。

「荊七,騎馬的人是誰,你看清楚了嗎?」

「好像是李觀察和他的弟弟昭慶,可能是從西山打獵回來。」剛才那兩人的騎術,也引

起了王荊七的注意,他一直目送着他們進城。

「噢!」曾國藩輕輕地應着。是的,前天李昭慶來安慶,李鴻章還帶着他來請安哩!李

鴻章四兄弟:瀚章、鴻章、鶴章、昭慶,個個既秉書香門第的文雅秀美,又兼淮北民眾的強

悍勁氣,昭慶說他和三哥鶴章,在廬州招募了一千多鄉勇,護衛桑梓,大大小小也打過三四

十次仗,手下也有一批能幹人。

說話間,少年崢嶸之色時露,曾國藩很是欣賞。一個念頭在心裏悄悄泛起:派李鴻章去

上海如何?但眼下他無一兵一卒,能在短期內組建起一支軍隊嗎?

曾國藩回到衙門,將這個想法與趙烈文商量。趙烈文完全同意。並說出兩個更為重要的

理由來:一是曾家門第太盛,軍權太大,要謹防謗讟,預留後路。趁著現在興旺時期,讓李

鴻章出來建一支淮軍,名為另立門戶,實為一家。萬一今後曾家有不測,湘軍有不測,只要

李鴻章在,淮軍在,大局則不會破裂。二是河南、皖北捻軍勢力很大,江寧克複后,主要的

敵人便是它了。仗打得久,軍營習氣必然滋生,且湘軍不服北方水土,今後平捻,還得靠由

皖北招募的淮軍。趙烈文這兩個理由一說出,曾國藩不由得心悅誠服地欽佩,為自己身邊有

如此遠見卓識的人才而高興。儘管作為自己的傳人,李鴻章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權衡利

弊,只有他最為合適了。

曾國藩不再猶豫,他要為目前的救上海之危,更要為以後的百年大計,把李鴻章全力扶

植起來。

聽說要由自己去招募淮軍,援救上海,李鴻章比當年中進士點翰林還要興奮。他十分懂

得亂世年頭,有槍便是草頭王的道理。上海一個月光厘捐就是六十萬,拿出一半來,就可以

養五萬精兵了;手中有五萬精兵,誰還奈何得了!

李鴻章興沖沖地將招五萬淮軍的計劃向曾國藩稟報時,卻遭到當頭一盆冷水:「少荃,

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這條古訓你都忘記了?」曾國藩嚴肅地說:「一次招募

五萬,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必然正經人少,無賴之徒多。你看長毛,動輒十萬二十萬,有

時甚至號稱百萬,其實都是烏合之眾,稍一遇挫,便四散逃走了。這樣的兵,再多有什麼

用!徒糜費糧餉罷了。你這次回廬州募勇,一定要以我和羅山先生過去招募湘勇的辦法,募

那些有根有底、樸實勤苦的種田人,油滑的市井遊民,縱然聰明伶俐也不可要。」

「恩師指教的是。」李鴻章忙點頭不迭,「那我先招兩萬。」

「兩萬也多了。」曾國藩搖搖頭。

「一萬何如?」

「先招五千。」曾國藩伸出一隻巴掌。

「好,我就先招五千!」乖覺的李鴻章忙點頭應允。心裏想:到了上海,有了銀子,打

開了局面后,招多少還不由我!

「恩師,大家都說您會相人識人,門生想請您傳授一點識別兵勇的辦法。這次回去,好

多挑選些有出息的官兵來。」

「相人識人,奧妙甚多,複雜得很,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的,有些還不能言傳只能

意會,關鍵在相者識者的閱歷。我曾經編過幾句口訣,念給你聽聽。」曾國藩微笑着說,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

條理,全在語言中。」

李鴻章輕輕地背誦了一遍,說:「這幾句口訣簡明扼要,只是門生愚陋,覺得空泛了

些,好比說真假看嘴唇,究竟什麼樣的嘴唇是真,什麼樣的嘴唇是假呢?」

曾國藩大笑起來:「這就難說了。方才我講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是指的這些,要

靠自己去揣摩。東坡說世上有許多事,只可了於心,不可達於筆,這相人識人一事最是如

此。不過,你問的是識別兵勇,這是相人術中最簡單的,我就跟你細說幾句吧!」曾國藩捋

著已變花白的長鬍須,正色道,「第一看五官。以雙目神不外散,鼻樑直,嘴唇厚為最好。

第二看皮膚,以膚色粗黑,雙手繭多為最好。第三看說話。以木訥寡言為最好。主要是這三

條,其他都是次要的。」

曾國藩的三條相勇標準,給李鴻章很大的啟發。他恭恭敬敬地說:「門生一定按恩師所

教的,挑選五千精壯淮軍前來。」

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官至刑部督捕司郎中,記名御史,他和哥哥瀚章又在外面做官,故

李家在廬州頗著威望,加以鶴章、昭慶這幾年在家辦團練,與其他團練首領交往很多,當李

鴻章振臂一呼時,便應者雲集,沒有幾天,應招的鄉勇就達到五六萬。李鴻章不敢違背老師

的意志,按照那三條相勇標準,從中精選了五千人,組建成十營,由李家多年的好友張樹

聲、張樹珊、張樹屏三兄弟和周盛波、周盛傳兩兄弟及劉銘傳、潘鼎新、吳長慶、鶴章、昭

慶十人為營官,依次命名為樹字一營二營三營、盛字一營二營、銘字營、鼎字營、慶字營、

鶴字營、昭字營。二十天後,李鴻章便帶着五千淮軍齊齊整整地開進了安慶,在金保門外操

兵場上,接受了兩江總督的檢閱。

曾國藩見五千勇丁絕大部分粗壯結實,頗為滿意;但十個營官,僅潘鼎新為舉人出身、

鶴章昭慶出自讀書人世家,其他七人或為鹽梟,或為馬販子,或為無業遊民,或為鄉間土霸

王,中有兩三人竟然一字不識,曾國藩對此很是憂慮。好在這些營官均武藝超群有統馭士卒

的威嚴,既已組建成軍,並開到安慶,曾國藩也就不再說什麼了。錢鼎銘心急如火,見軍隊

已建好,巴不得他們立刻飛到上海,便以十八萬兩銀子的高額代價雇了七艘洋船,要將五千

淮軍一次運走。

如此氣魄宏大的調兵遣將,令四方震動,淮軍將士人人自覺很闊氣風光,湘軍將士個個

眼紅,巴不得哪天也開開這個洋葷,安慶百姓更是從未見過這個世面。一大早,江邊碼頭

上,便老幼扶攜,人山人海了。

南門外上下三層的懷寧酒樓,是安慶城最大的酒家,三天前便開始謝絕一切客人,忙忙

碌碌地作準備,這裏將要為開赴上海的淮軍舉行盛大的餞行宴會。

辰時起,懷寧酒樓前的草坪上便陸續停下一頂頂呢轎、一匹匹駿馬。到了午正,寬闊的

草坪便被轎、馬擠得水泄不通。

這時,一隊衛兵過來,清出一條兩丈寬的過道。接着,一隊長轎緩緩抬來,在草坪邊停

下。從打頭的綠呢轎里走出今天宴會的主人——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兵部尚

書銜節制四省軍務兩江總督曾國藩。他頭戴正一品紅珊瑚頂戴傘形紅纓帽,身穿綉有仙鶴補

子的紺色九蟒五爪袍,腳套粉底皂緞靴,下轎后,在過道口站定,並沒有開步。緊接着,從

第二頂藍呢轎里走下今天餞行的主要對象——按察使銜、福建延津邵道道員、淮軍統領李鴻

章。他今天頭戴正三品藍寶石頂戴紅纓帽,身穿綉有孔雀補子暗紅九蟒五爪袍。跟着,從各

色轎里相繼走出李續宜、楊岳斌、彭玉麟、鮑超、多隆阿、康福等一班文武僚屬來,都一色

的朝服,沒有品級的也換上簇新的衣帽。湘軍中的老營官哨官們記得,如此隆重的盛會,只

有武昌城頒贈腰刀那一次。待大家都下了轎,曾國藩伸出右手,對李鴻章說:「少荃請!」

李鴻章一聽,慌得滿臉通紅,忙說:「恩師請,門生隨後侍候。」

曾國藩笑着說:「今天為你餞行,理應你走在前。」

李鴻章急了,連聲說:「恩師請,恩師請!」…..

見曾國藩仍笑着站立不動,李鴻章深深地一彎腰,說:「恩師今天給門生這樣大的臉

面,門生粉身碎骨不足以報答。」

說到這裏,李鴻章激動得淚水盈眶。

曾國藩點點頭,似對這句話很滿意,便不再謙讓,邁著慣常穩重的步伐,走進了懷寧酒

樓,李鴻章和彭玉麟等人隨後跟着。

懷寧酒樓的一、二兩層樓里擺下三十桌酒席,那裏早已坐齊了湘淮兩軍營官以上的將

領,以及安慶官場上的要員、鄉紳名流,還有錢鼎銘及七艘洋船的船長等等。曾國藩、李鴻

章一行剛進門,等候在一樓的人便紛紛起立肅迎。曾國藩微笑着伸出手來,對着大家揮動幾

下,然後登上樓梯向二樓走去。二樓只擺了五桌,這裏的人物身分更高一些,上首一桌特為

給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留着。曾國藩剛一落坐,熱氣騰騰的各色菜肴便不斷上來了。

徽菜與粵菜、川菜、湘菜、杭菜、閩菜、淮揚菜、魯菜齊名,號稱為中國八大菜系。安

慶城酒店裏的菜肴,更是徽菜的代表。儘管這座城市脫離戰火還不過半年光景,因為總督衙

門和湘軍統帥部設在這裏,舊官新貴雲集,尤其是那些在戰場上發了橫財的湘軍將官們,抱

著「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心態,一有機會來到安慶,便把它當作煙花溫柔

之鄉,毫不吝嗇地將大把大把的銀錢拋向酒樓妓寮,故而刺激了安慶城在廢墟上很快地形成

畸型的繁華。苦難中的安徽人民,從皖南皖北蜂擁向這座長江邊的古城,其中尤以廚師和少

女為多。徽菜這朵餚苑奇葩便在這片土地上重新開放。

徽菜向以燒燉為主,講究真本實料,火功到家,菜肴明油味濃,色澤紅潤,滋味醇厚,

湯汁清純。懷寧酒樓的徽菜,公認為安慶府里第一號。今天,老闆和廚師們有意趁著這個百

年難遇的機會,好好地表演一番,把懷寧酒樓的名氣傳到全國去,甚至想借洋船長之口遠播

海外。廚師們使出渾身解數,精心烹調,老闆站在廚房門口,每出一道菜,都要親口嘗一

嘗,點頭了,才端出去。酒席上無論是冷盤熱菜、燒燉湯汁,每一道菜都體現了徽菜風味。

席上一片讚賞之聲,連那幾個不慣中國飲食的洋船長也伸出了大拇指,喜得十幾個跑堂臉上

流油,腳底生風。徽菜中拿手壓軸戲是水族菜。打聽得酒席的主人最愛吃水物,今天傳統的

荷包鯽魚、清蒸鰣魚、蟹燒獅子頭、鹹水蝦更是做得令人叫絕。廚師們別出心裁地在這四盆

水族菜上,用紅蘿蔔絲擺出「福」「祿」「壽」

「禧」四個字,招得酒樓上下滿堂喝采!

為助酒興,老闆還從戲班子裏請來了戲子。只見一旦一生正在對唱黃梅小調《夫妻觀

燈》:「胖子來觀燈,擠得汗淋淋;瘦子來觀燈,擠成一把筋;長子來觀燈,擠得頭一伸,

矮子來觀燈,他在人縫裏鑽。我夫妻二人向前走哎,觀燈觀人好開心!」風趣的唱詞,滑稽

的動作,再配上動聽的黃梅調,把醉醺醺的客人們樂得捧腹大笑。此時此刻,他們哪裏還想

得起就在安慶城外,貧瘠動亂的安徽大地上,數百萬人正在死亡線上掙扎,到處是哀鴻遍

野、餓殍滿地的慘象!宴會進行到火熱的時候,曾國藩舉杯對大家說:「諸位在這裏寬懷暢

飲,我和少荃到三樓茶室里敘敘師生之情。」

說着,攜起李鴻章的手走上三樓。

三樓早已佈置好了一個精緻的茶座。一把古色古香的宜興茶壺裏泡著碧青的婺源綠茶,

几上擺着八色時鮮果品,曾李二人相對而坐。

李鴻章激動地說:「恩師為門生舉辦這樣隆重的送別儀式,令門生沒齒不忘。不管今後

發生什麼變化,有一點決不會改變,那就是,鴻章今生今世永遠是恩師的門生,是年伯的猶

子。」

曾國藩微笑着點點頭,沒有作聲。過一會兒,他望着窗外寥廓江天,深情地問:「少

荃,你還記得初次與我見面的情景嗎?」

「記得,記得。」聰明過人的李鴻章完全沒料到,老師會突然間提出這樣一個不着邊際

的問題來,他誠惶誠恐地回憶道,「那是道光二十五年秋天,正是京師最好的季節,門生那

年二十二歲,第一次隨父親進京。進京的當天晚上,父親便對門生說:我有個湖南同年,道

德文章勝我十倍,明天帶你去拜他為師。第二天一早,父親便帶我到碾兒衚衕來拜見恩師。」

「你那天穿一件不合身的夾綢長袍,怯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紅著臉喊了聲年伯后就不

作聲了,像個大姑娘似的。」曾國藩開心地笑着,笑得李鴻章不好意思起來。

「門生從未見過世面,那時恩師在我的心目中,猶如半天雲端中的神一樣,高不可

攀。」李鴻章說着,自己也禁不住笑了。

「少荃,你還記得我當時正在讀什麼書嗎?」對那天的情景,曾國藩記憶猶新,他有意

考考眼前的門生。

「記得,記得。」李鴻章立即答道,「恩師那天讀的是《史記·高祖本紀》。」

「你為何記得這樣清楚?」曾國藩興趣濃烈。

「恩師那天對門生說,平生最喜《庄》《韓》《史》《漢》四書,四書中又最愛《史

記》,《史記》中尤愛讀《高祖本紀》,故門生記得。」

曾國藩微笑着點點頭:「少荃,我再告訴你,《高祖本紀》中我最愛這幾句話:「已而

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

『王陵可。』」

李鴻章終於明白了曾國藩的用心,他從座位上站起來,虔誠地說:「門生永世不忘恩師

的栽培,不負恩師的厚望。」

「這就好。」曾國藩指著空位子說,「你坐下,我還有很多話要對你講。」

「門生聆聽恩師教誨。」李鴻章坐下,兩手合著夾進兩腿縫隙之中,猶如當年在碾兒胡

同受教時一樣。

「少荃,我問你,上海的情況你清楚嗎?」

「關於上海,門生略知一二,不知恩師要問哪方面的情況?」自從得知要組建淮軍救援

上海后,李鴻章便以他一貫的精細作風,立即通過各條途徑對上海作了深入的研究。

「你先說說上海目前的防守。」

「上海目前的軍事力量,大致有五個方面。」李鴻章條理清楚地說,「一為朝廷在上海

的防兵,原為蘇撫薛煥的第三標,經過擴大後有近四千人。後來,從揚州、鎮江、杭州陸續

去了一些人,再加之薛煥就地招募的鄉勇,朝廷的防兵總共在三萬左右。」

「薛煥那人很可惡,他派滕嗣林到湖南募勇,幸而寄雲來信告訴我。對他不起,我將滕

嗣林所募的四千人全部留下了。」

寄雲是湘撫毛鴻賓的字,他是曾國藩的同年。

「薛煥眼紅湖南人能打仗,也想自己建一支湘軍。」李鴻章繼續說,「二為團練,因系

按畝出丁,人多,估計總在十萬左右。三為英法洋兵,他們專為保護本國在上海的租界,有

三千人左右。四為華爾為頭領的華洋混合的洋槍隊,有五千人。五為中外防務局,由英國參

贊巴夏禮發起,主持者為上海官紳中的頭面人物,有錢有物,但無軍隊。」

李鴻章對上海的軍事力量了如指掌,令曾國藩很滿意。暗思:這種精細程度,不僅老九

遠不及,就是自己也不一定比得上,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五個方面的軍事力量,你打算主要依靠哪一方面?」

「門生將主要依靠華爾的洋槍隊。」李鴻章略為思考後回答。

「對了,你的想法很好。」曾國藩含笑讚許,「這就是我要跟你說的第一件事。到上海

后,必須跟洋人處好關係。守住上海,不讓它落到長毛手裏。在這點上,洋人與我們的利益

一致。華爾的洋槍隊能打仗,遠勝薛煥手下的綠營,今後要和華爾協調作戰。洋人到中國

來,不是要江山。咸豐十年八月洋人入京,不傷毀我宗廟社稷。目下在上海、寧波等處助我

攻剿發逆。二者皆有德於我,我中國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但對洋人,我也一貫存有戒

心。我向來不主張借洋人之力去收復城池。自古以來借外人之力辦事者,事成后遺患甚多,

不可不引起注意。所以你到上海后,用洋人的軍事力量有個原則,即用之守上海則可,用之

幫助收復其他城池則不可。洋人本性貪劣,誅求無度,這點你心裏要清楚。總而言之,與洋

人打交道,離不開四句話:言忠信,行篤敬,會防不會剿,先疏后親。你懂得這個意思嗎?」

「恩師是說用誠信之心與之相處,只用其力保上海,剛開始時不宜跟他們親密,以防他

們卑視,待我軍打出威風后,洋人自然會靠攏我們的。」李鴻章像註釋六經經義似地,對老

師的話加以闡述發揮。

「是這樣。」曾國藩滿意地輕輕點頭,「看來今後跟洋人打交道,你會比我圓熟,這點

我放心了。第二點,上海是個通商碼頭,財貨多,但三面臨水,易攻難守,軍事上遠不如鎮

江重要,且鎮江距江寧近,對攻打江寧有關鍵作用。馮子材人雖忠勇,才略不夠,你在上海

一旦立穩腳跟后,便要設法移駐鎮江,我也會向朝廷奏請調走馮子材的。」

這一點,李鴻章沒想到。他重重地點了兩下頭,表示牢記了這個重要指示。

「再一個是人事問題。上海有三個人,看你將怎樣與他們相處。」

「恩師指的哪三個人?」

「一個何桂清,一個薛煥,一個吳煦。」曾國藩扳著指頭,一個一個地點名。

這件事,李鴻章更沒想過。他茫然地望着老師,思索了一會,說:「何桂清丟城失地,

開槍殺士紳,朝野憤恨,我估計他早晚會被朝廷逮走。至於薛煥、吳煦,既然他們的巡撫、

藩司的職務都已撤去,又一貫緊跟何桂清,門生到上海后決不跟他們往來。只是蘇撫一職,

不知朝廷將放何人?」

曾國藩望着李鴻章冷笑道:「你以為蘇撫將放何人?」

李鴻章認真地說:「門生以為,第一合適的應是左季高。」

「左季高將放浙撫,上諭就要到了。」曾國藩平淡地說。

李鴻章一驚,暗想:左任浙撫,看來一定是老師的推薦;除左外,彭玉麟最合適,但他

既然不受皖撫,自然也不會受蘇撫。停了一會,李鴻章神秘地說:「恩師,有一個人倒挺合

適,不知恩師想到過沒有?」

「你是講哪一個?」

「林文忠公之婿、前贛南兵備道、門生的同年沈幼丹。此人有文忠公之風,耿介忠直,

又在恩師幕中辦過軍務,受過恩師的感化,派他去任蘇撫也很適宜。」

「幼丹是不錯。」曾國藩望着樓下江面上緩慢行駛的一隊帆船,似不經意地點了點頭。

沈葆楨早已在他的巡撫人選中,只是沈更適宜取代毓科在江西,但這尚在擬議中,不能說。

「還有人嗎?」

李鴻章沉吟片刻,說:「門生平日對人才留心不夠,一時想不出了。」

曾國藩笑着說:「此人遠在千里,近在眼前。」

「恩師指的是門生?」李鴻章大吃一驚,渾身血液立即沸騰起來,臉和脖子都漲紅了。

「少荃,我早已想好了,你才大心細,勁氣內斂,現又統率淮軍人上海,你才是最合適

的蘇撫人選。今日送你走,我明天就拜折保薦你。」

這是李鴻章幾分鐘之前根本不敢想像的事,他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用兩隻充滿著

光彩和淚花的眼睛,無限感激地望着勝過父親的恩師。

「何桂清的事,你說對了。有人劾他,也有人保他。前幾天皇上詢問我的看法,我奏了

這樣兩句話:『疆吏以城守為大節,不宜以僚屬一言為進止;大臣以心跡定功罪,不必以公

稟有無為權衡。』看來何桂清在世之日不久了。」曾國藩仍以平淡語氣說,「薛煥固然與何

桂清為同黨,但此人與恭王關係極其親密。撤了他的蘇撫,卻依然叫他以欽差大臣經辦東南

沿海及長江沿岸通商交涉事務,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管理。你想想,若無恭王在後作靠出,

薛煥能得到這個肥缺嗎?少荃啦,我告訴你,說不定薛煥正是恭王安在上海的耳目。」

「恩師,門生明白了,既然薛煥已卸去撫篆,專辦商事,門生也無必要開罪他,將他供

起來,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李鴻章的腦子一點就通。

曾國藩輕輕頷首,繼續說:「吳煦長期控制江海關,執掌上海財權,此人在經營上很有

一套。聽說這次他竭力主張請湘軍進上海,又是他拿錢出來租洋船。這表明吳煦與何桂清有

別。這個財神爺你要用。你一任蘇撫后,便奏請恢復吳煦藩司兼關道之職,將他緊緊拴住。

「恩師,我明白了,不僅對薛煥、吳煦是這樣,對上海、江蘇官場原則上也是這樣,只

要不是死心踏地跟着何桂清與我們作對的,門生一律都讓他保持原官不動,以便穩定人心,

一齊對付長毛。」李鴻章真不愧為他恩師的高足,他能很快地舉一隅而反三隅。

「正是這個意思。」曾國藩高興地說,「看來你今後可以做個稱職的巡撫。」

「恩師,門生儘管授道員一職多年,但其實沒有做過一天地方官,蒙恩師提拔,不久就

要做巡撫了,門生心中究竟沒有底,不知要怎樣才能不負恩師的期望。」

「少荃,你問得好。我今天擇其要端說幾條,你要好好記住。」曾國藩以手梳理鬍鬚,

沉思片刻,不緊不慢地說,「督撫之職,一在求人,一在治事。求人有四類,求之之道有三

端。治事也有四類,治之之道也有三端。求人之四類,曰官,曰紳,曰綠營之兵,曰招募之

勇。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訪查,曰教化,曰督責。採訪如鷙鳥猛禽之求食,如商賈之求財;

訪之既得,又辨其賢否,察其真偽。教者,誨人以善而導之;化者,率之以親身。督責,如

商鞅立木之法,孫子斬美人之意,所謂千金在前,猛虎在後。治事之四類,曰兵事,曰餉

事,曰吏事,曰交際之事。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簡要,曰綜核。剖析者,如治骨角

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來,先須剖成兩片,由兩片而剖成四片,四片而剖成八

片,愈剖愈懸絕,愈剖愈細密,如紀昌之視虱如輪,如庖丁之批隙導窾,總不使有一處之顢

頇,一絲之含混。簡要者,事雖千端萬緒,而其要處不過一二語可了。如人身雖大,而脈絡

針穴不過數處;萬卷雖多,而提要鈎玄不過數句。凡御眾之道,教下之法,要則易知,簡則

易從,稍繁難則不信不從。綜核者,如為學之道,既日知所忘,又須月無忘其所能。每日所

治之事,至一月兩月又綜核一次。軍事、吏事,則月有課,歲有考;餉事則平日有流水之

數,數月有總匯之帳。總之,以後勝前者為進境。這兩個四類三端,時時究之於心,則督撫

之道思過半矣。近日來,我縱觀前史,總結出這樣兩句話: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

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少荃,我輩當此危難亂世,要做英

雄,舍勞苦之外沒有捷徑,切不可以巡撫位高權重而稍有鬆懈。」

這一番教導,使李鴻章對眼前這個恩師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有「仰之彌高,鑽之彌深,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之感。他深知這正是恩師一生的真才實學所在,可供自己一生學之不

盡,用之不竭,遂如吸墨紙似地,將每字每句都一一印在心上。

這時,江面上汽笛長鳴,七艘洋船就要一齊起錨了。錢鼎銘走上三樓,對曾國藩說:

「大人,洋船在催李觀察了。」

「好,我們下去。」曾國藩和李鴻章並肩走下酒樓。五千淮軍已全部上了船,送行人員

列隊站在碼頭上,不斷地揮手致意,單等李鴻章一到便開船。曾國藩把李鴻章送到跳板邊,

李鴻章一再打躬,請恩師止步。

「少荃,上船吧,祝你一路順風!」

「恩師山之恩德,海之情誼,門生沒齒不忘!」李鴻章又一彎腰,發自肺腑地感謝。他

正要轉身上跳板,突然被曾國藩叫住了:「少荃,忘記告訴你一件大事了。我今日送你去上

海,好比嫁女一般,豈能無一點嫁妝?我再送你三個營:楊鼎勛的勛字營,郭松林的松字營

和程學啟的開字營,共一千五百人,隨後就到。」

李鴻章先是欣喜,接着便是不安。他很快地調整了感情的變化,露出滿臉笑容來:「門

生深謝恩師的厚待!」說完,轉身踏着跳板向洋船走去。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四安慶操兵場的開花炮彈——

自那次會面以後,容閎和曾國藩又長談了兩次。曾國藩認定容閎是個誠實可靠的人,給

了他六萬五千兩銀子,要他到歐美去採購機器。容閎感謝曾國藩對他的信任,回到廣東香山

老家,將老母安頓好之後,便揚帆遠行了。曾國藩又接受容閎的建議,在安慶城外建了一個

軍火工廠,取名為安慶內軍械所,委派楊國棟負責,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人參與,仿照

洋人的辦法製造槍炮子彈。楊國棟也帶了三萬兩銀子,南下廣東聘請技師工匠,採買工具原

料。楊國棟回來后,帶來十幾個匠師,安慶內軍械所紅紅火火地辦起來了。曾國藩每隔兩三

天都要到軍械所去轉一轉,看一看,心裏想得很美妙:先把安慶這個廠辦好,培養一大批熟

練的工匠出來,然後再在上海、武昌、長沙、南昌等地也開辦起來,慢慢地再擴大到全國

去,這就可以製造出大量和洋人一樣的槍炮子彈來,以後還要造輪船,造鐘錶,造各式各樣

的精巧器具,現在先用它對付長毛,往後再跟洋人爭高低,決勝負,不信中國就不可以徐圖

自強。

這時,左宗棠授浙撫、李鴻章授蘇撫、沈葆楨授贛撫的上諭也相繼下達。又批准新建淮

揚、寧國、太湖三個水師。淮揚水師統領為黃翼升、寧國水師統領為李朝斌、太湖水師統領

由彭玉麟兼任。不久,曾國荃由荷葉塘來到安慶,並帶來了新募的六千湘勇,加上吉字營和

貞字營的原有人數,已達兩萬。現在,蘇皖贛浙四省的巡撫,或為朋友僚屬,或為門生部

下,調度分派,猶如指臂,更兼陸軍壯大,水師齊備,文武同心,上下協力,應是謀取江寧

首功的時候了。曾國藩召集湘軍高級將領和全體參與軍機贊畫的幕僚們,在安慶督署內日夜

商討進兵江寧的大計,最後在汪士鐸提出的分佈攻守之策的基礎上,綜合其他人的有益建

議,制定了三面並舉、五路進軍的用兵總計劃。….16K.

三面並舉,即由以吉字大營為主體的湘軍從西面、以湘軍分支楚軍為主體從南面,以及

以淮軍為主體從東面同時並舉,合圍金陵。這三方面的統帥分別為曾國荃、左宗棠和李鴻

章。五路進軍,是指西面的四支陸軍和長江水師。陸路四支人馬:曾國荃由蕪湖、太平取秣

陵為南路,鮑超由寧國、廣德進取句容、淳化為東路,多隆阿由廬州、全椒進取浦口、九洑

洲為西路,李續宜由鎮江取燕子磯為北路。這四路以曾國荃的南路為主攻,其他三路為游擊

之師打援。鮑超、多隆阿、李續宜都想得攻克金陵首功,但掂一掂聲勢、實力,都不能跟曾

國荃相比,也便罷了。

會議完畢,各路將領都來向曾國藩辭行。曾國藩笑咪咪地對大家說:「明天一早都到閱

兵場去,我請你們看個把戲,權且為各位將軍壯行色。」

大家不知總督大人要玩個什麼把戲,都抱着好奇之心,第二天一大早便會齊在閱兵場。

金保門外閱兵場,正中擺着一門擦得鋥亮發光的短炸炮。這種炮,將士們都稱之為田雞炮。

因為它的炮身很短,成四十五度角朝天,極像一隻前肢撐起的田雞(青蛙)。旁邊一隻

大竹筐里堆滿一筐新鑄的炮彈,每個炮彈上都圍着一條紅綢,十分引人注目。田雞炮的另一

面放着壘起的一包包火藥。田雞炮的周圍放着幾排靠背椅,一百多名湘軍、綠營的高級將領

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一齊望着這門田雞炮和它旁邊的楊國棟、華蘅芳、徐壽、李善蘭等

人。當曾國藩走進***中時,全體將官一齊站起。曾國藩以少見的喜悅招呼大家坐下,大聲

說:「今天請各位來看看我們內軍械所最近鑄造的開花炮,這是若汀、雪村他們經過幾個月

的殫精竭慮造出來的,前天已試驗過一次,放了三個,個個開花,今天大家也來開開眼界。

開花炮是洋人造出來的,正式用在戰場上還不久,我國戰場上至今還沒有用過。前次楊國棟

到廣東買了十幾個,又向洋人專家請教了製造技術,若汀、雪村將這十幾個洋開花彈一個個

地拆開,仔細研究,終於造出來了。這在我們中國還是第一次,以後我們就可以成批生產

了。現在請若汀先給大家講講。」

高高瘦瘦的華蘅芳走到大家跟前,他的身旁跟着一個高大雄壯的兵士,兵士雙手捧著一

個炮彈。華蘅芳指著兵士,操一口無錫官話說:「各位將軍,大家看這顆炮彈與諸位平時用

過的有哪些不同。」

將領們的目光都轉向兵士手裏的炮彈。有的喊:「這顆炮彈大些!」有的嚷:「這顆炮

彈是長的尖的。」

華蘅芳笑着說:「大家說的都對,這顆炮彈是比往常的炮彈都大,都長,頭子是尖尖

的。這只是從外表看,最主要的是內里的不同,它不是實的,是空的。」

「空的?」「空的能殺傷人嗎?」將領們感到奇怪,紛紛議論起來。

「它裏面裝了引信和炸藥,射出后,引信點燃裏面的炸藥,引起爆炸,整個炮彈都炸開

了,就像開花一樣,所以叫做開花炮。」華蘅芳詳細地講解給大家聽。

「鐵片炸開,十幾丈遠的人都會被打死!」「可不,真是個厲害的東西!」「有了這種

東西,再也不怕長毛人多了。」

像煮開一鍋水一樣,將領們又情不自禁地議論起來,個個臉上笑逐顏開。

「現在就由炮手放幾個給大家看看。」華蘅芳說完,三個炮手走到田雞炮的旁邊。一個

炮手象起一袋炸藥,一個炮手拿起一個炮彈,都從炮口裏向下塞,先塞炸藥,再放炮彈;放

進后,又用一根粗長木柱從炮口裏伸進去,用力搗緊。抽出木柱后,這兩個炮手都退到一

邊。這時,第三個炮手來到炮身引火口。將要引火時,華蘅芳擺擺手,對大家說:「各位看

清了,前方三百丈遠處有一座磚石壘起的屋子。開炮后,再來看看效果。」

說完發令點火。只見火光一閃,一陣劇烈的響聲從炮身里發出,眨眼功夫,遠處傳來一

聲雷鳴。大家看時,目標處磚石橫飛,濃煙滾滾。一百多名將領全都興奮得從椅子上跳起

來,歡呼聲、喝采聲、鼓掌聲驚天動地。待硝煙稍稍變淡后,大家便飛奔著向前方跑去,果

然見一座磚石木房被轟去了一角。劉連捷、彭毓橘等人在屋邊尋到好幾片鐵塊,那正是炸開

后的彈片。一連又放了三個,都像第一個一樣,傳來三聲炸雷,燃起三堆濃煙,最後將那座

房子夷為平地!

各路將領都擁向楊國棟、華蘅芳等人,問造了多少個。李臣典霸蠻,不容分說地將竹筐

里剩下的五個炮彈雙手捧起,飛也似地跑了。曾國藩招呼大家重新坐好,笑容滿面地說:

「各位都看到了吧!開花炮比實心炮強十倍還不止。內軍械所已經試驗成功了,就不愁大批

生產。以後每天造出十幾個來,一個月就可以造出三四百個,都會發給各位的。我已叫李少

荃在上海向洋人購買三百尊田雞炮,買來后也會分給各位,今後對付長毛就更容易了。」將

領們又一陣歡呼。曾國藩繼續說:「前幾年去世的魏默深先生,是我們湖南一個了不起的人

物,他早在二十年前就說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話,可惜這句話未被世人重視。洋人在製造槍

炮輪船方面比我們能幹,這是事實。其實,火炮本是我們中國人最先造出來的。大家知不知

道,南宋時有個叫陳規的人,將火藥填塞在竹子裏,然後點燃火藥,竹桿里噴出火來。一百

年後,就離我們安慶不到五百里遠的壽州,又出現了突火槍,內裝火藥彈丸,這就是今天洋

人槍炮的鼻祖。那個時候,洋人還不知道火藥是什麼東西。」這時,將領們都笑起來,佩服

總督大人知識的淵博。

「後來,洋人走到我們前面去了。我們不能制止洋人的前進,但我們可以學習洋人的技

術。洋人並不比我們多長一個心眼,他們能做到的事,我們也可以做到。現在製成了開花炮

彈,下一步就要製造炮身,再下一步就要造輪船,先用它來對付長毛,再用它來對付洋人,

這就是魏老先生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將領們熱烈地鼓起掌來,經久不息。待掌聲平定后,

曾國藩又笑着說:「內軍械所的幾位先生製造了開花炮彈,功勞極大,除每人獎給一百兩銀

子外,我還要送給他們一件禮物。」

這時王荊七走過來,遞給曾國藩一根兩尺來長的鐵筒。曾國藩舉着它問:「諸位知道它

是什麼東西嗎?」眾人齊搖頭。

「這是千里鏡,用它看東西,五六里路外走過來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男是女,是

老是少。」人堆里一片稱讚聲。

「少荃到上海后,英國海軍司令何伯送他兩個千里鏡,他又轉送一個給我。今天我把它

轉送給內軍械所,以後檢驗開花炮效用,就不必跑路了,站在炮旁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

個東西很好。我已告訴少荃,叫他不惜重金向何伯買幾十個來,諸位打仗正急需它。現在大

家可以輪流來看看。」說完,曾國藩將千里鏡遞給將領們,每人都看了一眼,無不驚嘆。

千里鏡再次傳到曾國藩的手中,他興猶未盡,又發出一通出人意料的議論來:「不知各

位看後有什麼感覺?我看后心裏想,不論鋼鐵、玻璃等物,一經洋人琢磨成器,便精耀奪

目,我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天下之物,凡加倍磨冶,皆可變換本質,別生精彩,何況人之於

學!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必憂慮不能變化氣質,超凡入聖?我從青年時代便有志於

學,但一晃二三十年過去了,依然如故,學業一無可取。看到這具千里鏡,我覺得慚愧。」

田雞炮周圍的湘軍、綠營高級將領們聽了兩江總督這番由千里鏡聯想到求學進德的話,無不

感嘆萬分。李善蘭見曾國藩今日興緻這樣高,在回衙署的路上,悄悄地對他說:「中堂大

人,四年前我和偉烈亞力將《幾何原本》剩下的九章譯完,當時承松江韓祿卿資助,刻印了

一百本。前向祿卿來信,說版毀於戰火。我一貧如洗,無力再刻,中堂大人能否撥點銀

子……」

「行!你看要撥多少?」不待李善蘭說完,曾國藩欣然答應。

李善蘭很是感激,忙說:「前次刻用了二百兩銀子,印用了五十兩,這次我想多印一百

部,刻印合起來要三百兩銀子。」

「好,我給你四百兩銀子,另一百兩算是給你的潤筆。」

「謝謝中堂大人。」李善蘭感激不盡地說,「我不要潤筆,加那一百兩銀子就可以印四

百部了,廣贈有志學子,使洋人的絕技讓更多人掌握。不過,我有個請求,請中堂大人賜一

篇序言。」

曾國藩為李善蘭的學者情操所感動,懇切地說:「你們繼續利瑪竇和徐光啟的未竟事

業,將造福於我中國子孫後代,我理應為你們作一篇序言,可惜我平生對天文曆數一竅不

通,寫些什麼呢?」走了幾步,又站住,望着李善蘭說,「壬叔,假使你不在意的話,紀澤

過兩天就會來安慶,他對這些東西懂一些,就讓他先擬個稿,我再潤潤色,用我的名義刻出

去,好嗎?」

「能借得長公子的大筆,當然是很好的,何況中堂大人還要親自潤色,太謝謝大人

了!」李善蘭情緒激動地說。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五含雄奇於淡遠之中——

安慶幕府聚集著眾多全國一時俊傑,使一向愛才惜才的曾國藩頗為以此自豪。他素來重

視對子弟的教育。長子紀澤今年二十四歲了。前次鄉試未中,作父親的不以為然,兒子的情

緒卻受到影響,來信中有些抑鬱之詞,父親覺得對兒子有虧欠。咸豐二年,紀澤十四歲,正

是求學的黃金年代,不幸離開了京師。這些年,他帶兵打仗,已置身家於不顧,更談不上對

兒子的教育了。兒子天資聰穎,也知上進,只是家鄉無良師。倘若因此而不能成才,不僅害

了兒子,作父親的也會後悔不已。現在這裏名師如林,嘉朋如雲,更兼父子可以朝夕相處,

時常加以點撥,真正是課子的好環境。為此,他要兒子割捨燕爾新婚的情絲,速來安慶求學。

半月前,紀澤到了安慶,隨行的還有南五舅的獨子江慶才。江慶才小時候因家境不好輟

學務農,後來靠着曾國藩的接濟,又斷斷續續念了幾年書,但終因基礎太差,長進不大。

江慶才一見作了大官的表哥,便痛哭不已,說父親臨終時一再要他來找表哥,謀一分差

使,免得再在鄉里受苦。表弟的能力,曾國藩大致知道些,看在南五舅的分上,沒有一口回

絕,心中也有三分成全的意思。總督幕府重金聘請、多方羅致四海才俊,對於前來投奔的,

只要有一技之長,也量才使用,不加拒絕,但對無能之輩,庸碌之徒決不收留。曾國藩的觀

點是:牛驥同槽,庸傑不分,必然使英雄氣短,才士齒寒。….16K.

半個月來,曾國藩有意識地考察了江慶才,交給他幾件事,都不能辦好;性格又疏懶、

褊急,愛以總督表弟自居。尤其是昨天一起吃飯時,親眼看見他將飯碗裏的谷一粒粒挑出

來,丟到腳底下。曾國藩心裏很不舒服。他自己吃飯時遇到谷,總是去掉穀殼,把裏面的米

嚼碎咽下,從未連米扔掉過。

一個貧苦出身的人,才過了幾年好日子便忘了本,曾國藩於這件小事上看出江慶才不堪

造就。昨夜為此事思考很久,終於下決心了:儘管南五舅有恩於前,儘管江慶才是至親,也

決計打發他回家,安慶幕府不能留下這個闒冗。今天一大早,曾國藩跟表弟好說歹說談了半

個時辰,又從積蓄中拿出一百兩銀子,又親自寫了「世事多因忙裏錯,好人半從苦中來」的

對聯勉勵他,總算把表弟說通了。

處理好這件事後,曾國藩開始做他每晨必做的功課——臨帖。這些日子臨的是劉墉的

《清愛堂帖》,這是紀澤帶來的。

去年,卜居寧鄉善嶺山的唐鑒,以八十四歲高齡謝世。曾國藩接到訃告后十分傷心,命

紀澤代他到寧鄉弔唁。唐鑒的侄兒將一本字帖交給紀澤,說是伯父生前叮囑的,此帖留給曾

制台。這本字帖就是《清愛堂帖》。

曾國藩接過這本字帖,唏噓良久,二十年前從鏡海師研習程朱理學、探討前代興亡的往

事,一一浮上心頭,宛如昨天。這本字帖,他曾在唐鑒的書齋里多次見過。後來唐鑒致仕,

字帖被送回善化老家。曾國藩那年回家守母喪時,還特為到善化把它借來,細心臨摹過一段

時期。劉墉號石庵,謚文清,乾隆朝大學士,書法冠絕一時。《清愛堂帖》集中地體現了他

的書法藝術成就,是字帖中的珍品。對唐鑒了解甚深的曾國藩,知道老師如此鄭重地將這本

字帖作為遺物留給自己,決不僅僅只在臨摹觀賞,一定另有深意。但鏡海師死前兩年已不能

作字,又沒有遺言留下來,這中間的深意究竟是什麼?半個月來,曾國藩天天臨《清愛堂

帖》,天天對帖思考,卻始終沒有琢磨透。

今天,他凝神靜氣地臨摹了兩刻鐘后,又對着字帖深思起來。劉石庵的字,粗看起來天

趣自然,有小橋流水、遠山淡墨之意境,細究則筆筆剛健,字字雄放,包含着黃河長江般豪

壯氣概。他將帖子又從頭至尾一字一字地鑒賞一遍,看完后,又對整頁整頁作一番鳥瞰。忽

然,如同一道陽光射了進來似的,他的心扉亮堂了。他趕緊拿出日記本來,記下今天這個不

尋常的頓悟:看劉文清公《清愛堂帖》,略得其自然之趣,方悟文人技藝佳境有二,曰雄

奇,曰淡遠。作文然,作詩然,作字亦然。若能含雄奇於淡遠之中,尤為可貴。

寫完,又輕輕讀了一遍,在「含雄奇於淡遠之中」一句下畫了幾個圈。他十分欣賞這句

話,自認這是個很大的發現。一時思緒泉涌,不可遏止。他奮筆續寫:昔姚先生論古文之

道,有得於陽與剛之美者,有得於陰與柔之美者,二端判分,划然不謀。然柔和淵懿之中,

必有堅勁之質、雄直之氣運乎其中,乃有以自立。

想了想,又寫下去:作字之道須陽剛陰柔並進,有着力而取險勁之勢,有不着力而得自

然之味,着力如昌黎之文,不着力如淵明之詩,二者闕一不可,亦猶文家所謂陽剛之美、陰

柔之美矣。

他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又添了一段:大抵作字及作詩古文,胸中須有一段奇氣盤結於

中,而達之於筆墨者,卻須遏抑掩蔽,不令過露,乃為深至。

曾國藩把這幾段聯起來讀了一遍,深感自己今天對字、對詩、對文的研究突然進到了一

個全新的境界。難道這就是鏡海師的深意嗎?鏡海師一生以國計民生為重,以培養學生的人

格為重,素來視詩文字畫為末技;而自己這幾年來位居總督,帶兵十萬,早已不再是翰苑舞

文弄墨的書生了。顯然,鏡海師的用意還不在於此。曾國藩離開書案,在房子裏慢慢踱步。

走了幾步,他驀然明白了。常言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作字作文與作人是相通的,既然字

可寓雄奇於淡遠之中,文可含陽剛於陰柔之中,那麼為人為什麼不可以如此呢?曾國藩明白

過來,也喜悅起來,在日記的結尾處,迅速添上兩句話:「含剛強於柔弱之中,寓申韓於黃

老之內。斯為人為官之佳境。」像一個高明的畫師終於完成了最後最得意的一筆,整個畫面

瞬時光彩奪目,曾國藩覺得今天這篇日記也因這兩句話而滿篇生輝。他心裏想,鏡海師送帖

的深遠意義,可能就在於此。

今天的這個早晨過得太有意義了,曾國藩的心情很舒暢,想起兒子來安慶這麼久了,也

沒有好好地跟他談過話,吃過晚飯,他特地叫兒子到書房裏來。

曾紀澤身子單薄,不及父親青年時代的厚實,五官與父親一個樣子,只是線條沒有父親

的硬朗,顯得柔和一些。待兒子坐下后,曾國藩說:「我這一向很忙,也沒和你多說幾句

話。那天到時,我忘記問你了,你在武昌以後坐的船是我原來的座船,船上有一面帥字旗,

沿途這面旗幟張掛沒有?」

「沒有。」紀澤恭恭敬敬地回答,「表叔看到后說要掛起來,我沒同意。」

「哦,要得。我還問你一句,我寫信要你不要驚動地方文武,你做到了嗎?」

「兒謹遵父命,沿途所有地方文武的宴請一概謝絕,只在湖口彭侍郎的衙門裏歇了一

晚。」

「要得,要得。」曾國藩點點頭,「甲三,我一再跟你說過,我不望子孫做大官,只望

做明理曉事的君子。鄉試中不中,不是重要的,關鍵是把書中的道理參透,這一陣子心情舒

坦些了嗎?」

「兒子在家時,接讀父親手諭,已開朗不少。這次千里乘船來安慶,沿途見山川形勝,

風光綺麗,心胸大大開闊了。」

曾紀澤高興地笑着,臉上露出孩童般純真的光輝,使曾國藩十分欣慰。

「這便是古人說的,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蘇子由說得好:太史公行天下,

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傑交遊,故其文疏盪,頗有奇氣。心胸一開闊,人的見識也

就自然高了。從來功名乃天數,非強求可得,唯聖賢可學而至。我要你摹畫三十二位聖賢

像,用心便在此。這三十二位聖賢,你都記在心中嗎?數出來給我聽聽。」

「文王、周公、孔子、孟子、左丘明、莊子、司馬遷、班固、諸葛亮、陸贄、范仲淹、

司馬光、周敦頤、程頤、張載、朱熹、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李白、杜甫、蘇軾、

黃庭堅、許慎、鄭玄、杜佑、馬端臨、顧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孫。」

紀澤每數一個,曾國藩就扳下一個指頭,數到「王念孫」時,恰好三十二個。曾國藩感

到滿意,說:「我寫了一篇《聖哲畫像記》,你拿去好好誦讀,以這三十二個聖哲為榜樣,

時時鞭策自己。」

「是。」紀澤答,那恭敬嚴肅頗像曾國藩祗領聖旨時的樣子。

曾國藩又問了兒子關於叔祖父當時出殯安葬的情況,以及母親、四叔父和各位嬸母的飲

食起居。

「紀耀今春出嫁,我也跟紀靜一樣,只付二百兩銀子回家,陳家沒講空話吧?」

「陳家倒是沒說什麼,旁人都不相信,說是大學士嫁女,只有二百兩銀子嫁妝,天下哪

有這樣的怪事!」紀澤笑笑說,「二妹出嫁的前一天,她的一把金耳挖被賊偷了。」

「紀耀哪有這種東西?」曾國藩皺着眉頭問。

「是母親偷偷替她打的,只有七錢重,用去二十兩銀子。為了這個金耳挖被偷,母親一

連三個夜晚未睡好覺,淚流不幹。這事傳出去,大家都說大學士夫人竟為一個金耳挖這樣傷

心,可見家中金銀不多。於是,二百兩銀子嫁女也就相信了。」

「今後紀琛、紀純、紀芬出嫁都以此為定例,一律二百兩。」

過一會,曾國藩又問,「你們兄弟最近讀些什麼書。」

「紀鴻跟鄧先生讀《詩經》《爾雅》,我在讀《漢書》。」

「我生平最愛讀《史》、《漢》、《庄》、《韓》四書,你能讀《漢書》,我很欣

慰。」曾國藩順手從案桌邊拿起一本《漢書》

翻了翻,「我每天不管事情多忙,都堅持讀史書十頁。你現在無事,至少要讀七八十

頁。讀《漢書》有兩種難處,一是假借奇字多,一是難解的句子多。你必須先通小學、訓詁

之學,先習古文辭章之學,才能把《漢書》讀通。」

「父親指教的是。兒子於小學、古文辭章之學基礎都不深厚。」

「錢警石老先生、俞蔭甫、莫子偲等人都精於小學、訓詁之學,你遇有疑難,可多向他

們請教。黎蒓齋、吳摯甫他們,年齡和你差不多,古文根基卻比你深厚得多,你要放下大公

子的架子,平素多與他們相處。」

「兒子讀書十多年了,總像還未得到讀書的奧妙似的,父親,這讀書到底有沒有訣

竅?」這幾年來,曾紀澤一直在想這個事,今天可以當面向父親請教了。

「讀書沒有訣竅,就在於熟讀深思,但要說一點沒有也不是。」曾國藩思索了一下,

說,「依我之見,讀書的訣竅在看、讀、寫、作四字緊密配合,每日不可缺一。這話我以前

好像對你說過。」

「我還想請父親詳加指點。」紀澤瞪着兩眼聚精會神地望着父親。這雙眼睛的外形與父

親極像,但明顯缺乏父親那種威凜逼人的神采,而顯得柔軟溫和,它來自母親歐陽夫人的遺

傳。

「看,指的默觀,如你去年看《史記》、《韓文》、《近思錄》、《周易折中》,今年

看《漢書》。讀,指的高聲朗誦,如《四書》《詩》《書》《左傳》諸經,《昭明文選》、

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

遠之韻。譬如富家居積:看書則好比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讀書則好比在家慎守,不輕花

費。又譬如兵家戰爭:看書好比攻城略地,開拓士宇,讀書則好比深溝堅壘,得地能守。二

者不可偏廢。至於寫和作——」

「寫和作不是一回事嗎?」紀澤插話。

「不是一回事。」曾國藩溫和地對兒子說,「寫,是指抄寫。對於好的文、句和章節,

不但看、讀,還要寫,將它抄一遍,記得就更牢了。真行篆隸,你都愛好,切不可間斷一

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我生平因寫字遲鈍,吃虧不少,你須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書一

萬,那就差不多了。」

「我一天到黑坐着不動,還只能寫八千。」

「努力練,可以做得到的。羅伯宜抄奏摺,一天能抄一萬二,晚上還可以陪我下圍

棋。」曾國藩拿出一份羅伯宜剛抄好的普通奏摺給兒子看,「羅伯宜不但抄得快,而且沒有

差錯,一篇奏摺抄下來,一個字不改,我每個月給他三十兩銀子薪水,跟其他幕僚差不多。

有人不服氣,說羅伯宜年輕,沒有別的長處,就這點能耐也拿這多銀子。我說,他這點長處

就值得拿三十兩銀子,用人如用器,這個長處對我很有用,我就重用他。」

曾紀澤細看奏摺,字果然寫得好,一個個蠅頭小楷,又端莊又秀美,令人嘆為觀止。他

心裏想,這裏人才的確不少。

「至於作,是指的作詩文,作四書文,作試帖詩,作律賦,作古今體詩,作古文,作駢

體文,這些都要一一講求,一一試為之。作詩文宜在二三十歲前立定規模,過三十則難長

進。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這時不試為之,則此後年紀大了,愈發不肯為了。」

「父親教導的是。」紀澤說,心裏想:「難怪四叔父從不作詩文,遇有應酬,總是推給

我,大概是年輕時沒有立定規模,現在年歲大了,怕丑的緣故。」

「父親,剛才你所教導的看、讀、寫、作四字訣竅,為兒子迷途指津。兒子素日讀書,

對於書上講的,常常覺得似乎是明白了,但仔細思想起來,又無甚心得,這不知是什麼原

因?」

「你的這個困惑,我在年輕時常常遇到。」曾國藩又擺出他慣常的姿態,伸出右手慢條

斯理地梳理鬍鬚,「朱子教人讀書,曾講過八個字: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虛心,好理解,

即不存成見,虛懷若谷。涵泳二字最不易識,我直到四十上下才慢慢體驗出。所謂涵者,好

比春雨潤花,清渠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

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而勃興。泳者,則好比魚之游水,人之濯足。

程子謂魚躍於淵,活潑潑地,莊子言濠梁觀魚,安知非樂,此魚水之快樂。左太沖有『濯足

萬里游』之句,蘇子瞻有夜卧濯足詩,有浴罷詩,也是說人性樂於水。善讀書,須視書如

水,而視此心如稻如花如魚如濯足,則大致能理解了。切己體察,就是說將自身置進去來體

驗觀察。好比《孟子·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年輕時讀這兩句話無甚心得。

近年來在地方辦事,乃知在上之人必遵循於道,在下之人必遵守於法。若每個人都以道揆自

許,從心而不從法,則下將凌上了。我想你讀書無甚心得,可能在涵泳、體察二語上注意不

夠。」

曾國藩對兒子的這番詳盡的指示,完全是他自己讀書幾十年來的切身體會,對兒子極有

啟發作用。曾紀澤認為這是他今天與父親長談中獲益最大的部分,他決心按照父親所教的,

將過去所讀的書再好好溫習一遍。

「早兩天,李壬叔要我為他翻譯的《幾何原本》作一篇序言,把我難住了。」隔了一

會,曾國藩又對兒子說,「我生平有三恥: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恆星五緯亦不認識,這是

一恥;作事有始無終,這是二恥;練字不能成自己的一體,又慢而廢事,這是三恥。現已過

五十,要洗去這三恥,已不可能了,希望寄托在你們兄弟身上。壬叔的這篇序,就由你去

寫。你通過寫序,好好向壬叔、雪村、若汀等人學習天文歷算。他們都是海內最負盛名的專

家,學好了,也就為父親洗去了這個恥辱。你做得到嗎?」

「兒子一定努力做到。」望着父親慈愛期望的目光,曾紀澤硬著頭皮答應了。

「好吧,夜很深了,你去睡吧,明天還得早起。」曾國藩說着站起來,曾紀澤隨後站

起,向父親行了禮,轉身出門。

「甲三!」曾國藩叫住兒子,「我在信中一再跟你講,你的毛病在舉止太輕,語言太

快,要你舉止穩重,發言訒訥。今夜你的發言倒還可以,但走路仍是輕飄飄的,一點都沒有

改。」

紀澤垂手低頭,接受父親的教訓。曾國藩盯了一眼兒子身上穿的衣服,又說,「你這身

打扮也太鮮麗了,明日要換掉。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方可望成大器;

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我現在忝為將相,所有衣服加起來值不得三百兩銀子,你們

兄弟要謹守我家世代儉樸之風,這也是惜福之道。懂嗎?」

「懂!」紀澤恭恭敬敬地答。

「去睡吧!」曾國藩輕輕地對兒子一揮手。

待紀澤的背影完全消失在黑夜中,他才關好門窗,走進卧室。陳春燕提來一桶熱水,幫

他脫去鞋襪。他把雙腳伸進熱度適中的水裏,慢慢地搓擦著,腦子裏又想起東進金陵的九弟

來:半個月沒有信來了,他今夜駐營何地?

一《挺經》。「如夫人」與「同進士」。五百兩銀子洗冤案——

有陳春燕的精心照料,曾國藩的飲食起居大有改觀,精神狀態好多了,癬疾也日漸好

轉,每天夜裏也能安穩睡上兩個時辰了,中午再小睡片刻,一天到晚顯得神采煥發。曾國藩

沒有料到,春燕對他有如此大的幫助,心裏充滿了對她的感激。時常給她點錢,要她寄回咸

寧老家去,補貼老母和哥嫂。閑時也跟她講點前朝故事和身邊發生的瑣碎事,春燕很愛聽。

過去只知道他是威風凜凜的湘軍統帥,殺人不眨眼的曾剃頭,與他相處久了,春燕逐漸看出

曾國藩也有細膩體貼的一面,尤其是對小事細節的思慮周到,春燕自認她這個女人亦不及。

她對曾國藩由敬生出不少愛來,她希望早點生個一男半女,既討得曾國藩的歡心,又可以使

自己在這個顯赫家族中站住腳。

安慶城自古以來便是皖省第一大鎮,這裏水陸交通便利,物產富饒,人文發達。曾國藩

最崇敬的文人姚鼐,就出生在離安慶不遠的桐城縣。桐城文派曾影響過全國,也對曾國藩影

響甚深。近一二十年來,桐城文派日趨衰微,曾國藩為此痛心。好了,現在有一個較安定的

省城和一大片歸於自己治理的土地,兩江總督是有義務,也有力量對桐城文派起衰救疲的。

為了向文人學士們表達這個心愿,他特地下令,為因戰亂,死而未葬的桐城名士方東樹、戴

鈞衡、蘇厚子等人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下葬那天,他親率全體幕僚參加,並為他們撰寫墓

志銘,盛讚他們的道德文章。這一舉動,使所有文人們感激涕零。不僅要挽救桐城文派,曾

國藩還要挽救整個兩江的世風吏治,並以兩江作為基地,造成一個好風氣,推廣到全國去,

從而實現自己的最高理想,做一個像周公、孔子那樣的人,將整個國家治理為一個風俗淳

厚、人心端正、四海昇平,文明昌盛的社會。曾國藩知道這一理想的實現,光靠自己一人不

行,要有成百上千個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去做,那樣才可以使舉世為之和,天地為之應,釀成

一種氣氛,造成一種形勢。

為此,他一方面向朝廷上奏,請選擇一批品學兼優的六部官吏和新科進士來安慶,他將

視其才情,因量器使;另一方面廣貼告示,多發書信,向全國招延人才。聽說功高震世的兩

江總督思賢如渴,愛才如命,短短的幾個月里,從京師,從地方,甚至從偏僻的邊微之地,

懷着各種目的文人武夫紛紛來到安慶。武夫來了,曾國藩或當面考核,或叫將官測試后,立

即派往軍營,能幹的馬上就可作什長哨長,一般的則充當勇丁。文人來投的,曾國藩不管多

忙,一律親自接見,與之交談。在察言觀色中掂量著來人的斤兩。這些人,大部分派往三省

各州縣,對其中較為傑出的人,則留在自己的身邊,經過一段時期的熏陶、栽培,再予以重

用。即使是那些毫無一技之長,或不中意的人,曾國藩也好言勉勵,打發盤纏讓他們回去。

曾國藩又親自作勸誡淺語十六條。其中勸誡州縣四條,上而道府,下而佐雜以此類推:

治署內以端本,明刑法以清訟,重農事以厚生,崇儉樸以養德。勸誡營官四條,上而將領,

下而哨弁以此類推,禁騷擾以安民,戒煙賭以儆惰,勤訓練以禦寇,尚廉儉以服眾。勸誡委

員四條,向無額缺,現有職事之員皆歸此類:習勤勞以盡職,崇儉約以養廉,勤學問以廣

才,戒驕惰以正俗。勸誡紳士四條,本省鄉紳,外省客游之士皆歸此類:保愚懦以庇鄉,崇

儉讓以奉公,禁大言以務實,擴才識以待用。每條下又詳作一百餘字的具體說明。曾國藩命

人分別寫在四塊一丈高四尺寬的大木板上,插在總督衙門大門兩旁。一時引得安慶府里的人

都來觀看,齊聲稱道湖南來的總督為官正派,辦事有方。派到各地的官吏委員,初時還有所

畏憚,不敢放肆,時間一久,便近墨者黑,同流合污了。只有留在身邊的幕僚,一來本有不

少操守較好的人,二來處在曾國藩的嚴密監視之下,不能亂來。兩江總督幕府,一時人物茂

盛,才俊眾多。

每天早晚兩次正餐,曾國藩常和幕僚們在一起吃飯。席上,國事、兵事談得少,大多談

學問文章、野史軼事,甚至街談巷議。這一天早上,兩江總督衙門餐廳里,曾國藩又和幕僚

們一起有說有笑地吃早飯。

「十年前,恩師只是一個以文名滿天下的侍郎,這十年間,恩師創建湘軍,迭複名城,

門生不知,天下士人亦不知,恩師何以能建如此赫赫武功?」問話的是浙江德清才子俞樾。

道光二十七年,俞樾參加會試複試,曾國藩是閱卷大臣。詩題為「淡煙疏雨落花天」,俞樾

的試帖,首句為「花落春仍在」。

曾國藩讀後激賞之,稱讚道:「詠落花而無衰颯意,與『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

面妝』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限量。」

遂將俞樾拔置第一。俞樾為報答曾國藩的知遇之恩,將自己所作的詩文集命名為《春在

堂集》。曾國藩一到安慶,他便棄官前來投奔。

「是蔭甫在問吧!我告訴你,我有一個秘訣,今天傳授給你,你千萬莫輕授別人。」曾

國藩微笑着,放下筷子,大家都笑了起來。俞樾說:「請恩師傳授,門生決不外泄。」

「外人都不知,我有一部兵書,是一位道行精深的仙師傳給我的。憑着它,我才能帶兵

打仗,由文人行統帥事。」

幕僚們第一次聽曾國藩講仙師授兵書的事,都很驚訝,不少人腦子裏立即浮起鬼谷子傳

書給蘇秦、圯上老人贈書給張良的傳說,還有人想起《水滸》裏九天玄女送書給宋江的故

事,大家將信將疑,都聚精會神地聽下文。

「這部兵書名叫《挺經》。」曾國藩端起小湯碗,慢慢地喝。

「《挺經》?」幕僚中有人小聲地念著。有的在交頭接耳,悄悄地議論:「好奇怪的書

名。」

「從沒聽人說過。」

「《挺經》有二十四條經文,我先給你們講第一條。」曾國藩放下小湯碗,右手作五指

梳,緩緩地梳理著胸前的長須,慢悠悠地說,「荷葉塘有個老頭,一天,家裏來了貴客。老

頭叫兒子到蔣市街買酒菜款待客人。兒子挑一擔空籮筐出去了,一直到太陽偏西還不見回

來。老頭子急了,自己出門去找。在半路一丘水田田塍上遇到了兒子。」

曾國藩說到這裏停下來,又端小碗喝湯。大家尖起耳朵聽着,不知老頭的兒子買東西和

「挺」有什麼關係。「誰知兒子擔着一擔東西站在那裏,在他對面也站着一個挑擔子的人。

兩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動。老頭一見急壞了,板起面孔罵兒子:『你這不成器的東

西,家裏等你的酒菜,等得人都跳起來了。你卻死了一樣地站在這裏不動,你到底要做什

么?』兒子委屈地說:『他不讓我過去。』老頭對那人說:『兄弟,你下田放他過來吧!』

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為什麼不叫他下田,放我先過去呢?』老頭說:『兄弟,你人

高,他人矮,你可以下田,他不能下田;再說你是雜貨,他是吃的東西,你的貨可以浸水,

他的貨不能浸水。』那人越發氣了:『你看不起我的貨!他小我大,他越要讓我,我不能讓

他。』老頭也氣了:『罷,罷!只有我下田了。』老頭脫去鞋襪,站到水田裏,用手託過那

人的擔子。這才把那人打發了,和兒子挑着擔子回來。這就是《挺經》中的第一條。」

曾國藩微笑着閉住嘴,大家聽后似懂非懂。俞樾說:「恩師,你老剛才講的只是《挺

經》中的一條,還有二十三條呢?」

「今天只講這一條,以後再慢慢地講給你們聽。」曾國藩端坐着,不再說話了。大家繼

續低頭吃飯,一邊嚼著飯菜,一邊也在咀嚼著這條經文的含義。二十二歲的桐城才子吳汝

綸,先是抱着聽傳奇故事的心情來聽《挺經》的,現在覺得乏味,他一貫耐不得沉默,左右

張望了一眼,指著旁邊的武昌古文家張裕釗對大家說:「諸位發覺沒有,廉卿兄的頭髮都變

青了。」

張裕釗雖只三十九歲,卻頭髮花白,他不滿意自己未老先衰,昨天特地染了。於是眾人

的眼睛都轉向正在吃飯的張裕釗,弄得張裕釗很不好意思。

「陸展染鬚髮,欲以媚側室。」吳汝綸調皮地背了兩句南朝何長瑜的詩來譏笑他。

「我哪有什麼側室啊!」張裕釗大笑起來,望了一眼對面的李善蘭說,「我看壬叔兄比

我大十多歲還滿頭烏髮,不染,對不起他呀!」

大家都笑了起來。笑過後,曾國藩說:「摯甫提到側室,我倒想起一件事。前幾天有人

跟我說,『如夫人』失對。我想了幾天想不起,你們想想有什麼好的下句。」

「有!」曾國藩話音剛落,吳汝綸便急着嚷起來。

「快說呀!」大家催促。

「同進士!」吳汝綸衝口而出。

「對得妙!」有人喊。

曾國藩聽了,臉色一變。俞樾看在眼裏,暗暗罵道:「這個魯莽的吳摯甫,賣弄小聰

明,這下闖大禍了。」他沉下臉,舉起筷子指著吳汝綸說:「你混說些什麼!」

這時,吳汝綸才意識到失言了,滿臉通紅,局促不安。

「摯甫,你幫我解了一個大難題。」曾國藩很快恢復了常態,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

「今後好好努力,桐城出了你這樣才思敏捷的後起之秀,桐城文派的振興大有希望。」

聽了這句話,吳汝綸和在座的全體幕僚無不感動不已。吳汝綸心想:今天假若是遇到黃

祖那樣的人,說不定無意之間便把腦袋丟了!」

「中堂大人,你老說起桐城文派,我記起前天接到吳南屏的信。」說話的是二十六歲的

年輕人黎庶昌,貴州貢生,以上書論時事受朝廷重視,派來安慶軍營。曾國藩見黎庶昌氣宇

不凡,古文尤其作得好,甚是喜愛,便留在幕府中。黎庶昌與吳南屏是文字之交的好友。

「南屏信里說了些什麼?」曾國藩一向看重吳南屏的文才。

吳南屏為人疏懶,極少寫信,這次來信,必有要事。

「他說要與中堂打官司,先叫我露個信給你老。」黎庶昌的話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過

來了,一齊停下筷子注意聽。

「他有什麼事要跟我打官司?」曾國藩不解。

「為《歐陽生文集序》一文。」黎庶昌答。

前兩年,歐陽兆熊將其早逝的兒子歐陽勛的文章彙編起來,刻了個集子留作紀念。歐陽

勛曾向曾國藩請教過學問,於是歐陽兆熊便請老友作篇序言。那時曾國藩還在建昌,一口答

應。

「這篇文章犯着他什麼了?」曾國藩覺得有趣,笑着問。

「吳南屏說,他對中堂未經他允許,就將他列入桐城文派在湖南的傳人大為不滿。他說

一則根本就不存在桐城文派,二則他素不喜歡姚鼐,中堂硬要把他劃為姚鼐派,他很憤慨。

還說什麼果以姚氏為宗,桐城為派,則中堂之心,殊未必然。」

「哈哈哈!」曾國藩大笑起來,他想起咸豐二年回湖南,在岳州城裏聽歐陽兆熊講「岳

州四怪」的往事,真是個「怪才吳舉人」!

「我說什麼事,就為這個。蒓齋,你給他回一封信,就講曾某人說的,他吳舉人的大名

列入桐城文派傳人一案已定讞了,他要跟我打官司,會無人受理。最好還是照我們荷葉塘有

錢人的樣子,拿出五百兩銀子來賄賂我,我再寫篇文章,為他洗刷這個冤案,私了算了!」

當黎庶昌還在作古正經地說「南屏是個窮書生」的時候,滿廳幕僚早已捧腹笑開了。

「大人,有兩個士子要拜見。」荊七進來說。

「好!叫他們稍等一下,我換了衣服就來。」曾國藩起身,四面掃了一眼,客氣地說,

「大家慢慢吃,我失陪了。」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二今日欲為中國謀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當從何下手——

過一會,曾國藩穿戴整齊,坐在小客廳藤椅上,趙烈文、楊國棟、彭壽頤等人分坐兩

側。他拿起放在茶几上的兩張名刺,見一張上寫着:長洲王韜紫詮。「這是個名士呀!」曾

國藩笑着說。

「此人在上海墨海書館替洋人做了十多年的事。」趙烈文說。

「墨海書館?」楊國棟問,「那不是跟壬叔在一起共過事嗎?」

「是的。」彭壽頤回答,「李壬叔說起過他。」

「此人怎樣?」曾國藩問彭壽頤。

「據李壬叔說,此人聰明異常,中文洋文都很好,但生性放蕩,喜尋花問柳,是個唐伯

虎、祝枝山式的人。」

曾國藩一聽這話,心中便有三分不喜。正說着,王韜走了進來。曾國藩見他長得矮胖臃

腫,眉毛粗黑,兩隻魚泡眼鬆鬆垮垮的,沒有神采。「酒色之徒。」曾國藩心裏說。

「拜見中堂大人!」王韜在曾國藩面前叩頭。

「請起請起!」曾國藩起身回禮,指著旁邊一個座位說,「紫詮先生,請這裏坐。」

「聽說紫詮先生在墨海書館多年,翻譯了不少洋文書,這是樁好事呀!」待王韜坐定

后,曾國藩先開腔。

「也是混口飯吃而已。」墨海書館是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在上海創辦的一家印書鋪,當時

讀書人都不屑於與洋人打交道,王韜說的是實話。但聽曾國藩一稱讚,又高興得很,便將墨

海書館的情況,向曾國藩簡略地稟報了一番。

「他們用機器印書,一天印多少張?」曾國藩問王韜。

「一天可印七八千張。」

「啊!這麼多!」趙烈文輕輕地叫了一聲。

「一架機器抵我們五六十個人了。」曾國藩笑着說。

說了一陣墨海書館后,曾國藩問:「先生到鄙人這裏來,有何事見教?」

王韜望了趙、楊等人一眼,說:「在下有一要事跟中堂大人說,請屏退左右。」

「不必了,你講吧!」曾國藩淡淡地答覆。

「好吧,請恕在下直言。」王韜碰了一個軟釘子,心上飄過一絲不快,他將身子略向前

傾,對曾國藩說,「大人今日擁重兵,居高位,其身雖榮耀,而其勢卻危殆。」

「你這是什麼意思?」曾國藩拉長著臉,兩眼冷氣逼人。

「中堂大人。」王韜似乎沒有看見曾國藩面孔的變化,繼續說下去,「大人精通典籍,

熟讀史冊,當知蒯通勸韓信事,而今日事正與當年同。清廷、太平天國、湘軍好比當年的

劉、項、韓。湘軍助清廷,則清廷強;助太平天國,則太平天國興。大人何苦要為別人出

力?不如既不為清廷,亦不為太平天國,讓他們兩虎相爭,最後由大人來收拾殘局。這是大

人你的最好選擇。」

從王韜剛進門的那一刻起,曾國藩便對他的印象很不好。

心想:他居然敢以素昧平生之身分,**裸地勸我行非分之舉,他把我看成什麼人了?

曾國藩壓住心中的厭惡,鐵青著臉說:「紫詮先生,你我素不相識,你不了解鄙人。鄙人是

寧願遭到韓信那樣的下場,也不會背叛朝廷的!」

說着端起了茶杯,荊七見狀,高喊:「送客!」

王韜懷着一肚子希望而來,沒想遇到這樣的冷遇,只得沮喪著起身告辭。走到門口,他

對天長嘆一聲:「不料兩千年前的故事又要重演了!」

「大人,此人有一技之長,留下能起作用。比如我們今後要請洋匠傳授軍火技藝,他可

以當翻譯。」楊國棟並不認為王韜有什麼過錯,倒是覺得曾國藩的態度太冷淡了。

「此人雖不護細行,但究竟有點薄名,又懂洋文,本可留下他做點事。但他偏偏不安

分,野心不小,思維怪誕,這種人留在我身邊,是一個大隱患。兩江總督幕府不能有這樣的

僚屬。」曾國藩將端起的茶杯放下,他其實並沒有喝。

「大人,我看王韜非等閑之輩,大人既不用他,不如殺掉,免得他投靠長毛,為虎作

倀。」趙烈文諫道。

「惠甫,你把他看得太高了。」曾國藩冷笑道,「此人不過一無知妄人而已。我料他此

生成不了什麼事,你們放心好了。」

他順手拿起茶几上的另一張名刺,對荊七說:「叫容閎進來。」

當容閎跨進門檻的時候,曾國藩便盯着他仔細打量起來:這是個三十三四歲的中年人,

中等偏低的身材,眉粗眼大,顴骨很高,嘴唇的稜角極為分明,皮膚呈淡棕色。他與常人的

最大區別,是腦後沒有辮子,一頭黑髮齊耳剪得短短的。「是一個武將的料子。」曾國藩心

想。待那人走到身邊,曾國藩又以犀利的眼光將他認真地看了一遍。

「你就是容純甫先生嗎?我這是第三次邀請,你才肯賞光來呀!」曾國藩不待容閎通

報,便先說話了,臉上無一絲笑容。

「總督大人息怒,我是個商人,與長毛做過生意,怕大人加罪於我。」容閎一口廣東官

話說得不熟練,他有意放慢點,好讓人聽懂。…Www..

「我三番兩次叫人,而且叫你的朋友寫信請你來,我難道會加罪於你嗎?我知道你曾向

長毛上過書,你的那份上書我已看過,我不認為你是勾通長毛,倒覺得有愛國之心。我明白

告訴你,你給長毛建議的七條,除以《聖經》為主課這一條外,其他六條我都能接受。」

容閎大為驚訝。兩年前,他和兩個美國傳教士一起到太平天國考察,在蘇州、常州等

地,他親眼見太平軍軍紀好,人民安居樂業,對太平天國的印象是好的。一進天京,與太平

天國的高級官員接觸交談后,他失望了。他發覺那些天國要員們一個個觀念陳腐,見識鄙

陋,且爭權奪利,結黨營私,容閎斷定這批人成不了事。其中稍有點頭腦的是干王洪仁玕。

容閎在香港時就認識他,算是天國最高領導層中最有新思想的人了。容閎向他提出七點建

議:一、組建良好軍隊,二、辦武備學堂,三、建海軍學校,四、建人才政府,五、創辦銀

行,六、以《聖經》為主課,七,設立各種實業學校。這七點建議,於王未給他任何明確答

復,卻送給他一個黃緞小包袱。容閎打開一看,是一顆四寸長、一寸寬的印,上刻「太平天

國衛天義容閎」九個字。容閎對此哭笑不得,便把印依舊包好,放在客房裏,悄悄離開了天

京。以後,他在江西、安徽一帶做茶葉生意,不管是官方還是太平天國,只要有生意他就

做。李善蘭、華蘅芳、徐壽早聞其名,多次向曾國藩推薦。一直到第三封信上,容閎感其

誠,遂來拜訪。他不曾料到,這個號稱理學名臣的兩江總督,對自己這套從西方搬來的設想

竟然贊同!

「洋人的輪船槍炮的確比我們利害,這是事實,我們要向洋人學習。你提出辦學校,這

是個好主意。我們今後還要派出更多的人到外國去學習,學成后歸國,把我們自己的國家也

慢慢建設得富強起來。容先生,聽說你就是從小出的洋?你在外國住了多少年?」

「我七歲時便在澳門跟隨英國傳教士古特拉富夫人讀書,十九歲時到美國,在耶魯大學

學習,在美國住了八年。」容閎答。

「你是個人才。」曾國藩的臉上開始露出笑容,「國家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你願意在

我手下當一名將官嗎?」

「在大人麾下當個軍官,當然是很榮耀的。」容閎起身,筆挺筆挺地站着。「不過,我

從未經過軍旅之事,也沒學過軍事學,不能勝任。」

曾國藩對容閎剛才這個舉動甚為滿意,湘軍中沒有這樣素質的將領。「我看你的長相必

定是個良好將材,因為你的目光威稜,一望便知是個有膽有識之人,一定能發號施令,駕馭

士卒。不過,既然你不樂意,我也不勉強。你今年多大了,授室了嗎?」

「我今年三十四歲,已娶妻生子。」容閎答。

「你願意在我的幕府里做點別的事嗎?」曾國藩的語氣不知不覺地和藹多了。

「這要看總督大人安排我什麼樣的差事。」

凡到總督衙門裏來的人,無論才高才低,莫不卑詞謙容,像容閎這樣討價還價的還沒有

過。曾國藩反倒喜歡他這種不曲意逢迎的性格,心想這大概是洋人教育的結果。一時想不出

適當的差事,於是轉而問:「容先生,依你之見,今日欲為中國謀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當

從何着手?」

「總督大人,你提的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尚未很好考慮。」容閎重新坐下,思考

片刻,說,「當今最重要最有益的事,我想莫過於仿照洋人的辦法建一個機器廠。」

「我看最好建一個機器母廠。」楊國棟插話,「由這個母廠再製造各種各樣的機器,然

後用這些機器去造槍炮子彈、戰船戰車。」

「對,這位老爺說得對!」容閎高興地說,「我的想法正是這樣,猶如母雞生蛋似的,

有了這樣一個母機廠,過了十年八年,中國就可在全國各地建造許許多多的工廠。如此,中

國就會跟外國一樣地強大了。」

「容先生,你的建議很好!你就住我這兒,不要再做茶葉生意了,和壬叔、雪村、若汀

等人細細地籌辦此事。大致規劃一下,建造一個這樣的機器廠,要買些什麼樣的機器,需要

多少銀子。商量好了,我請你再到美國、英國去辛苦一趟,帶着銀票去,把母機買回來。」

曾國藩替容閎想到了一個差事。

曾國藩的這番話簡直使容閎震驚!今天是他歸國七年來最興奮的一天。他似乎覺得,多

少年來在異國他鄉所設想的富國強兵的計劃,正在邁開最關鍵的第一步。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三你還記得初次見我的情景嗎——

幾天後,兵部火票遞來一份明發上諭:「浙江按察使著李元度補授」。曾國藩接到這份

上諭后甚是惱火。

原來,李元度祁門請罪不赦之後,一氣之下,從糧台索回欠餉,將平江勇解散,徑直回

湖南去了。不久,聖旨下達,李元度被革去徽寧池太廣道員職。曾圍藩期望李閉門思過一段

時期后再來找他。誰知李元度卻又跟王有齡聯繫上了,募集八千人,號稱「安越軍」,浩浩

蕩蕩地由湖南開拔,經江西進浙江,沿途又在義寧、奉新、瑞州一帶打了幾場勝仗。江西巡

撫毓科向皇上請功,皇上賞他布政使銜。進入浙江后,王有齡為長期留住這支軍隊,又竭力

向皇上保薦,於是有了這道上諭。李元度不服管束,不講交情,三番兩次明目張膽地背叛湘

軍,投入一貫對湘軍懷着敵意的何桂清集團,這種以中行待老友,以智伯待怨仇的行為,使

曾國藩由惱而怒,由怒而恨,過去患難與共多年的友誼已不復存在了,結兒女親家的答謝諾

言也不必兌現了,這兩三年逐漸壓抑下去的偏激性情又乘隙而生。他不要幕僚代筆,親擬一

份奏章,給李元度列舉三條罪狀:一為革職后不靜候審訊,擅自回籍;二為義寧、奉新、瑞

州無賊情,亦無接仗,系冒稟邀功;三為赴浙途中節節逗留,貽誤戰機。並承認自己用人不

明,保舉有誤,請皇上將李元度交部嚴處,永不錄用。

曾國藩由此想起李鴻章為李元度說情之事。為失地將領說情固然不對,但李鴻章離開祁

門一年多來,袁甲三、勝保,德興阿、王有齡等人多次邀請他,許以重保,李鴻章都不為之

動心,寧願在江西賦閑,宛如那年在建昌旅館候見時一樣。

與李元度的見異思遷比起來,李鴻章的一片忠心是多麼地難能可貴,何況其才其誼又都

在李元度之上!曾國藩想到這裏,立即派彭壽頤帶着他的親筆信,前去饒州府接李鴻章來安

慶。

李鴻章來了。他對恩師的認識,比恩師對他的認識還要深一層。他知道,恩師雖以理學

名臣譽滿朝野,但決不是一個迂腐的理學先生,既深諳歷代權臣的用人之術,又有自己一套

識別、考察、培育、駕馭、籠絡人才的辦法,被訓斥而改換門庭的人會令其恨之入骨,相

反,疏遠之後仍忠心不改的人,則會獲其加倍的重用。曾國藩的這一手,果然被李鴻章看準

了。年家子、受業生,再加上精明、才情和忠心,使李鴻章重入曾國藩幕後,受到了這位權

綰四省的恩師的格外垂青。

這時,陳玉成受苗沛霖之騙,死於勝保之手,而李秀成以蘇福省為基地建設第二個小天

堂的事業,則達到鼎盛時期。

整個蘇南,除馮子材駐紮的鎮江城及上海一隅之地外,全部上地都在李秀成手裏。李秀

成注意發展經濟,實行輕稅制度,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農民作歌稱讚:「毛竹筍,兩頭

黃,農民領袖李忠王,地主見他像閻王,農民見他賽過親娘。」蘇州、常州市民紛紛建牌

坊,表達他們對忠王的崇敬。李秀成又在江西鉛山收容了從西征路上撤退回來的石達開部將

童容海、朱衣點等二十萬人,軍勢益發壯大,隨即一舉攻克杭州,王有齡被迫自殺。太平軍

在蘇南、浙江一帶如火如荼的聲勢,使上海日夜處在驚惶之中。

上海是中國第一富庶之城,每月僅厘金、捐輸的收人就達六十萬兩銀子,外國人麇集此

地,以何桂清、薛煥為首的江浙逃亡官吏和以錢鼎銘為首的江浙逃亡士紳也都聚集在這裏。

洋人和官府都組織了武裝力量,試圖阻擋太平軍向上海進攻,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人華爾指

揮、全用洋槍洋炮武裝的中外混合軍——常勝軍。但畢竟力量不足,於是公推錢鼎銘前往安

慶,請曾國藩速派湘軍來上海。

餉銀極缺的曾國藩,絕對不能眼看上海落入太平軍之手,他派人火速趕到荷葉塘,要正

在家休養的九弟擔負這個任務。

曾國荃不答應。他的眼睛盯着江寧城。攻下安慶后,曾國荃認為自己既有攻城的本事,

又是天下第一福將,打江寧非他莫屬。這一點,曾國藩也有同感,見他不去,也就不勉強了。

九弟不去,再派誰去呢?曾國藩將手下帶兵的將領一一掂了掂:李續宜是個病夫,鮑超

是個莽夫,都不能擔此重任;張運蘭、蕭啟江均非大將之才;貞干不能獨當一面;至於多隆

阿、韋俊,從來就不能算是心腹,這樣的大事,豈能放心讓他們去干;彭玉麟、楊載福固然

適宜,但既然要成全老九的天下第一功,豈能又折他的水師輔翼!

一連幾天,曾國藩為之寢食不安。這天吃完晚飯,他有意走出城外,遠一點去散步。時

已深秋,草木凋零,安慶城外一片蕭條。曾國藩觸景生情,腦子裏浮起了宋玉悲秋的名句: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驀

地,他想起自己投筆從戎,已歷**年了。這些年來,朝廷耗資數萬萬兩銀子,調集近百萬

軍隊,從廣西打到江蘇,而長毛卻總不能撲滅,反而鬧得更紅火起來。天心何時才能厭亂,

百姓何時才得安寧呢?而自己未老先衰,湘軍暮氣已生,有生之年還能重睹太平嗎?一時

間,曾國藩心亂如麻,憂沮悲傷不能自已。他乾脆揀了一塊乾淨的石頭,坐下歇息,荊七在

一旁站着侍候。

曾國藩眯起老花眼睛,向四周無目的地張望。遠遠地看見兩匹快馬揚著灰塵,從西邊山

坡邊奔來,一溜煙進了城門,後面有三條狂跑亂叫的黑狗在追趕。曾國藩對馬上騎手的剽悍

艷羨不已。

「荊七,騎馬的人是誰,你看清楚了嗎?」

「好像是李觀察和他的弟弟昭慶,可能是從西山打獵回來。」剛才那兩人的騎術,也引

起了王荊七的注意,他一直目送着他們進城。

「噢!」曾國藩輕輕地應着。是的,前天李昭慶來安慶,李鴻章還帶着他來請安哩!李

鴻章四兄弟:瀚章、鴻章、鶴章、昭慶,個個既秉書香門第的文雅秀美,又兼淮北民眾的強

悍勁氣,昭慶說他和三哥鶴章,在廬州招募了一千多鄉勇,護衛桑梓,大大小小也打過三四

十次仗,手下也有一批能幹人。

說話間,少年崢嶸之色時露,曾國藩很是欣賞。一個念頭在心裏悄悄泛起:派李鴻章去

上海如何?但眼下他無一兵一卒,能在短期內組建起一支軍隊嗎?

曾國藩回到衙門,將這個想法與趙烈文商量。趙烈文完全同意。並說出兩個更為重要的

理由來:一是曾家門第太盛,軍權太大,要謹防謗讟,預留後路。趁著現在興旺時期,讓李

鴻章出來建一支淮軍,名為另立門戶,實為一家。萬一今後曾家有不測,湘軍有不測,只要

李鴻章在,淮軍在,大局則不會破裂。二是河南、皖北捻軍勢力很大,江寧克複后,主要的

敵人便是它了。仗打得久,軍營習氣必然滋生,且湘軍不服北方水土,今後平捻,還得靠由

皖北招募的淮軍。趙烈文這兩個理由一說出,曾國藩不由得心悅誠服地欽佩,為自己身邊有

如此遠見卓識的人才而高興。儘管作為自己的傳人,李鴻章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權衡利

弊,只有他最為合適了。

曾國藩不再猶豫,他要為目前的救上海之危,更要為以後的百年大計,把李鴻章全力扶

植起來。

聽說要由自己去招募淮軍,援救上海,李鴻章比當年中進士點翰林還要興奮。他十分懂

得亂世年頭,有槍便是草頭王的道理。上海一個月光厘捐就是六十萬,拿出一半來,就可以

養五萬精兵了;手中有五萬精兵,誰還奈何得了!

李鴻章興沖沖地將招五萬淮軍的計劃向曾國藩稟報時,卻遭到當頭一盆冷水:「少荃,

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這條古訓你都忘記了?」曾國藩嚴肅地說:「一次招募

五萬,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必然正經人少,無賴之徒多。你看長毛,動輒十萬二十萬,有

時甚至號稱百萬,其實都是烏合之眾,稍一遇挫,便四散逃走了。這樣的兵,再多有什麼

用!徒糜費糧餉罷了。你這次回廬州募勇,一定要以我和羅山先生過去招募湘勇的辦法,募

那些有根有底、樸實勤苦的種田人,油滑的市井遊民,縱然聰明伶俐也不可要。」

「恩師指教的是。」李鴻章忙點頭不迭,「那我先招兩萬。」

「兩萬也多了。」曾國藩搖搖頭。

「一萬何如?」

「先招五千。」曾國藩伸出一隻巴掌。

「好,我就先招五千!」乖覺的李鴻章忙點頭應允。心裏想:到了上海,有了銀子,打

開了局面后,招多少還不由我!

「恩師,大家都說您會相人識人,門生想請您傳授一點識別兵勇的辦法。這次回去,好

多挑選些有出息的官兵來。」

「相人識人,奧妙甚多,複雜得很,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的,有些還不能言傳只能

意會,關鍵在相者識者的閱歷。我曾經編過幾句口訣,念給你聽聽。」曾國藩微笑着說,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

條理,全在語言中。」

李鴻章輕輕地背誦了一遍,說:「這幾句口訣簡明扼要,只是門生愚陋,覺得空泛了

些,好比說真假看嘴唇,究竟什麼樣的嘴唇是真,什麼樣的嘴唇是假呢?」

曾國藩大笑起來:「這就難說了。方才我講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是指的這些,要

靠自己去揣摩。東坡說世上有許多事,只可了於心,不可達於筆,這相人識人一事最是如

此。不過,你問的是識別兵勇,這是相人術中最簡單的,我就跟你細說幾句吧!」曾國藩捋

著已變花白的長鬍須,正色道,「第一看五官。以雙目神不外散,鼻樑直,嘴唇厚為最好。

第二看皮膚,以膚色粗黑,雙手繭多為最好。第三看說話。以木訥寡言為最好。主要是這三

條,其他都是次要的。」

曾國藩的三條相勇標準,給李鴻章很大的啟發。他恭恭敬敬地說:「門生一定按恩師所

教的,挑選五千精壯淮軍前來。」

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官至刑部督捕司郎中,記名御史,他和哥哥瀚章又在外面做官,故

李家在廬州頗著威望,加以鶴章、昭慶這幾年在家辦團練,與其他團練首領交往很多,當李

鴻章振臂一呼時,便應者雲集,沒有幾天,應招的鄉勇就達到五六萬。李鴻章不敢違背老師

的意志,按照那三條相勇標準,從中精選了五千人,組建成十營,由李家多年的好友張樹

聲、張樹珊、張樹屏三兄弟和周盛波、周盛傳兩兄弟及劉銘傳、潘鼎新、吳長慶、鶴章、昭

慶十人為營官,依次命名為樹字一營二營三營、盛字一營二營、銘字營、鼎字營、慶字營、

鶴字營、昭字營。二十天後,李鴻章便帶着五千淮軍齊齊整整地開進了安慶,在金保門外操

兵場上,接受了兩江總督的檢閱。

曾國藩見五千勇丁絕大部分粗壯結實,頗為滿意;但十個營官,僅潘鼎新為舉人出身、

鶴章昭慶出自讀書人世家,其他七人或為鹽梟,或為馬販子,或為無業遊民,或為鄉間土霸

王,中有兩三人竟然一字不識,曾國藩對此很是憂慮。好在這些營官均武藝超群有統馭士卒

的威嚴,既已組建成軍,並開到安慶,曾國藩也就不再說什麼了。錢鼎銘心急如火,見軍隊

已建好,巴不得他們立刻飛到上海,便以十八萬兩銀子的高額代價雇了七艘洋船,要將五千

淮軍一次運走。

如此氣魄宏大的調兵遣將,令四方震動,淮軍將士人人自覺很闊氣風光,湘軍將士個個

眼紅,巴不得哪天也開開這個洋葷,安慶百姓更是從未見過這個世面。一大早,江邊碼頭

上,便老幼扶攜,人山人海了。

南門外上下三層的懷寧酒樓,是安慶城最大的酒家,三天前便開始謝絕一切客人,忙忙

碌碌地作準備,這裏將要為開赴上海的淮軍舉行盛大的餞行宴會。

辰時起,懷寧酒樓前的草坪上便陸續停下一頂頂呢轎、一匹匹駿馬。到了午正,寬闊的

草坪便被轎、馬擠得水泄不通。

這時,一隊衛兵過來,清出一條兩丈寬的過道。接着,一隊長轎緩緩抬來,在草坪邊停

下。從打頭的綠呢轎里走出今天宴會的主人——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兵部尚

書銜節制四省軍務兩江總督曾國藩。他頭戴正一品紅珊瑚頂戴傘形紅纓帽,身穿綉有仙鶴補

子的紺色九蟒五爪袍,腳套粉底皂緞靴,下轎后,在過道口站定,並沒有開步。緊接着,從

第二頂藍呢轎里走下今天餞行的主要對象——按察使銜、福建延津邵道道員、淮軍統領李鴻

章。他今天頭戴正三品藍寶石頂戴紅纓帽,身穿綉有孔雀補子暗紅九蟒五爪袍。跟着,從各

色轎里相繼走出李續宜、楊岳斌、彭玉麟、鮑超、多隆阿、康福等一班文武僚屬來,都一色

的朝服,沒有品級的也換上簇新的衣帽。湘軍中的老營官哨官們記得,如此隆重的盛會,只

有武昌城頒贈腰刀那一次。待大家都下了轎,曾國藩伸出右手,對李鴻章說:「少荃請!」

李鴻章一聽,慌得滿臉通紅,忙說:「恩師請,門生隨後侍候。」

曾國藩笑着說:「今天為你餞行,理應你走在前。」

李鴻章急了,連聲說:「恩師請,恩師請!」…..

見曾國藩仍笑着站立不動,李鴻章深深地一彎腰,說:「恩師今天給門生這樣大的臉

面,門生粉身碎骨不足以報答。」

說到這裏,李鴻章激動得淚水盈眶。

曾國藩點點頭,似對這句話很滿意,便不再謙讓,邁著慣常穩重的步伐,走進了懷寧酒

樓,李鴻章和彭玉麟等人隨後跟着。

懷寧酒樓的一、二兩層樓里擺下三十桌酒席,那裏早已坐齊了湘淮兩軍營官以上的將

領,以及安慶官場上的要員、鄉紳名流,還有錢鼎銘及七艘洋船的船長等等。曾國藩、李鴻

章一行剛進門,等候在一樓的人便紛紛起立肅迎。曾國藩微笑着伸出手來,對着大家揮動幾

下,然後登上樓梯向二樓走去。二樓只擺了五桌,這裏的人物身分更高一些,上首一桌特為

給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留着。曾國藩剛一落坐,熱氣騰騰的各色菜肴便不斷上來了。

徽菜與粵菜、川菜、湘菜、杭菜、閩菜、淮揚菜、魯菜齊名,號稱為中國八大菜系。安

慶城酒店裏的菜肴,更是徽菜的代表。儘管這座城市脫離戰火還不過半年光景,因為總督衙

門和湘軍統帥部設在這裏,舊官新貴雲集,尤其是那些在戰場上發了橫財的湘軍將官們,抱

著「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心態,一有機會來到安慶,便把它當作煙花溫柔

之鄉,毫不吝嗇地將大把大把的銀錢拋向酒樓妓寮,故而刺激了安慶城在廢墟上很快地形成

畸型的繁華。苦難中的安徽人民,從皖南皖北蜂擁向這座長江邊的古城,其中尤以廚師和少

女為多。徽菜這朵餚苑奇葩便在這片土地上重新開放。

徽菜向以燒燉為主,講究真本實料,火功到家,菜肴明油味濃,色澤紅潤,滋味醇厚,

湯汁清純。懷寧酒樓的徽菜,公認為安慶府里第一號。今天,老闆和廚師們有意趁著這個百

年難遇的機會,好好地表演一番,把懷寧酒樓的名氣傳到全國去,甚至想借洋船長之口遠播

海外。廚師們使出渾身解數,精心烹調,老闆站在廚房門口,每出一道菜,都要親口嘗一

嘗,點頭了,才端出去。酒席上無論是冷盤熱菜、燒燉湯汁,每一道菜都體現了徽菜風味。

席上一片讚賞之聲,連那幾個不慣中國飲食的洋船長也伸出了大拇指,喜得十幾個跑堂臉上

流油,腳底生風。徽菜中拿手壓軸戲是水族菜。打聽得酒席的主人最愛吃水物,今天傳統的

荷包鯽魚、清蒸鰣魚、蟹燒獅子頭、鹹水蝦更是做得令人叫絕。廚師們別出心裁地在這四盆

水族菜上,用紅蘿蔔絲擺出「福」「祿」「壽」

「禧」四個字,招得酒樓上下滿堂喝采!

為助酒興,老闆還從戲班子裏請來了戲子。只見一旦一生正在對唱黃梅小調《夫妻觀

燈》:「胖子來觀燈,擠得汗淋淋;瘦子來觀燈,擠成一把筋;長子來觀燈,擠得頭一伸,

矮子來觀燈,他在人縫裏鑽。我夫妻二人向前走哎,觀燈觀人好開心!」風趣的唱詞,滑稽

的動作,再配上動聽的黃梅調,把醉醺醺的客人們樂得捧腹大笑。此時此刻,他們哪裏還想

得起就在安慶城外,貧瘠動亂的安徽大地上,數百萬人正在死亡線上掙扎,到處是哀鴻遍

野、餓殍滿地的慘象!宴會進行到火熱的時候,曾國藩舉杯對大家說:「諸位在這裏寬懷暢

飲,我和少荃到三樓茶室里敘敘師生之情。」

說着,攜起李鴻章的手走上三樓。

三樓早已佈置好了一個精緻的茶座。一把古色古香的宜興茶壺裏泡著碧青的婺源綠茶,

几上擺着八色時鮮果品,曾李二人相對而坐。

李鴻章激動地說:「恩師為門生舉辦這樣隆重的送別儀式,令門生沒齒不忘。不管今後

發生什麼變化,有一點決不會改變,那就是,鴻章今生今世永遠是恩師的門生,是年伯的猶

子。」

曾國藩微笑着點點頭,沒有作聲。過一會兒,他望着窗外寥廓江天,深情地問:「少

荃,你還記得初次與我見面的情景嗎?」

「記得,記得。」聰明過人的李鴻章完全沒料到,老師會突然間提出這樣一個不着邊際

的問題來,他誠惶誠恐地回憶道,「那是道光二十五年秋天,正是京師最好的季節,門生那

年二十二歲,第一次隨父親進京。進京的當天晚上,父親便對門生說:我有個湖南同年,道

德文章勝我十倍,明天帶你去拜他為師。第二天一早,父親便帶我到碾兒衚衕來拜見恩師。」

「你那天穿一件不合身的夾綢長袍,怯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紅著臉喊了聲年伯后就不

作聲了,像個大姑娘似的。」曾國藩開心地笑着,笑得李鴻章不好意思起來。

「門生從未見過世面,那時恩師在我的心目中,猶如半天雲端中的神一樣,高不可

攀。」李鴻章說着,自己也禁不住笑了。

「少荃,你還記得我當時正在讀什麼書嗎?」對那天的情景,曾國藩記憶猶新,他有意

考考眼前的門生。

「記得,記得。」李鴻章立即答道,「恩師那天讀的是《史記·高祖本紀》。」

「你為何記得這樣清楚?」曾國藩興趣濃烈。

「恩師那天對門生說,平生最喜《庄》《韓》《史》《漢》四書,四書中又最愛《史

記》,《史記》中尤愛讀《高祖本紀》,故門生記得。」

曾國藩微笑着點點頭:「少荃,我再告訴你,《高祖本紀》中我最愛這幾句話:「已而

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

『王陵可。』」

李鴻章終於明白了曾國藩的用心,他從座位上站起來,虔誠地說:「門生永世不忘恩師

的栽培,不負恩師的厚望。」

「這就好。」曾國藩指著空位子說,「你坐下,我還有很多話要對你講。」

「門生聆聽恩師教誨。」李鴻章坐下,兩手合著夾進兩腿縫隙之中,猶如當年在碾兒胡

同受教時一樣。

「少荃,我問你,上海的情況你清楚嗎?」

「關於上海,門生略知一二,不知恩師要問哪方面的情況?」自從得知要組建淮軍救援

上海后,李鴻章便以他一貫的精細作風,立即通過各條途徑對上海作了深入的研究。

「你先說說上海目前的防守。」

「上海目前的軍事力量,大致有五個方面。」李鴻章條理清楚地說,「一為朝廷在上海

的防兵,原為蘇撫薛煥的第三標,經過擴大後有近四千人。後來,從揚州、鎮江、杭州陸續

去了一些人,再加之薛煥就地招募的鄉勇,朝廷的防兵總共在三萬左右。」

「薛煥那人很可惡,他派滕嗣林到湖南募勇,幸而寄雲來信告訴我。對他不起,我將滕

嗣林所募的四千人全部留下了。」

寄雲是湘撫毛鴻賓的字,他是曾國藩的同年。

「薛煥眼紅湖南人能打仗,也想自己建一支湘軍。」李鴻章繼續說,「二為團練,因系

按畝出丁,人多,估計總在十萬左右。三為英法洋兵,他們專為保護本國在上海的租界,有

三千人左右。四為華爾為頭領的華洋混合的洋槍隊,有五千人。五為中外防務局,由英國參

贊巴夏禮發起,主持者為上海官紳中的頭面人物,有錢有物,但無軍隊。」

李鴻章對上海的軍事力量了如指掌,令曾國藩很滿意。暗思:這種精細程度,不僅老九

遠不及,就是自己也不一定比得上,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五個方面的軍事力量,你打算主要依靠哪一方面?」

「門生將主要依靠華爾的洋槍隊。」李鴻章略為思考後回答。

「對了,你的想法很好。」曾國藩含笑讚許,「這就是我要跟你說的第一件事。到上海

后,必須跟洋人處好關係。守住上海,不讓它落到長毛手裏。在這點上,洋人與我們的利益

一致。華爾的洋槍隊能打仗,遠勝薛煥手下的綠營,今後要和華爾協調作戰。洋人到中國

來,不是要江山。咸豐十年八月洋人入京,不傷毀我宗廟社稷。目下在上海、寧波等處助我

攻剿發逆。二者皆有德於我,我中國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但對洋人,我也一貫存有戒

心。我向來不主張借洋人之力去收復城池。自古以來借外人之力辦事者,事成后遺患甚多,

不可不引起注意。所以你到上海后,用洋人的軍事力量有個原則,即用之守上海則可,用之

幫助收復其他城池則不可。洋人本性貪劣,誅求無度,這點你心裏要清楚。總而言之,與洋

人打交道,離不開四句話:言忠信,行篤敬,會防不會剿,先疏后親。你懂得這個意思嗎?」

「恩師是說用誠信之心與之相處,只用其力保上海,剛開始時不宜跟他們親密,以防他

們卑視,待我軍打出威風后,洋人自然會靠攏我們的。」李鴻章像註釋六經經義似地,對老

師的話加以闡述發揮。

「是這樣。」曾國藩滿意地輕輕點頭,「看來今後跟洋人打交道,你會比我圓熟,這點

我放心了。第二點,上海是個通商碼頭,財貨多,但三面臨水,易攻難守,軍事上遠不如鎮

江重要,且鎮江距江寧近,對攻打江寧有關鍵作用。馮子材人雖忠勇,才略不夠,你在上海

一旦立穩腳跟后,便要設法移駐鎮江,我也會向朝廷奏請調走馮子材的。」

這一點,李鴻章沒想到。他重重地點了兩下頭,表示牢記了這個重要指示。

「再一個是人事問題。上海有三個人,看你將怎樣與他們相處。」

「恩師指的哪三個人?」

「一個何桂清,一個薛煥,一個吳煦。」曾國藩扳著指頭,一個一個地點名。

這件事,李鴻章更沒想過。他茫然地望着老師,思索了一會,說:「何桂清丟城失地,

開槍殺士紳,朝野憤恨,我估計他早晚會被朝廷逮走。至於薛煥、吳煦,既然他們的巡撫、

藩司的職務都已撤去,又一貫緊跟何桂清,門生到上海后決不跟他們往來。只是蘇撫一職,

不知朝廷將放何人?」

曾國藩望着李鴻章冷笑道:「你以為蘇撫將放何人?」

李鴻章認真地說:「門生以為,第一合適的應是左季高。」

「左季高將放浙撫,上諭就要到了。」曾國藩平淡地說。

李鴻章一驚,暗想:左任浙撫,看來一定是老師的推薦;除左外,彭玉麟最合適,但他

既然不受皖撫,自然也不會受蘇撫。停了一會,李鴻章神秘地說:「恩師,有一個人倒挺合

適,不知恩師想到過沒有?」

「你是講哪一個?」

「林文忠公之婿、前贛南兵備道、門生的同年沈幼丹。此人有文忠公之風,耿介忠直,

又在恩師幕中辦過軍務,受過恩師的感化,派他去任蘇撫也很適宜。」

「幼丹是不錯。」曾國藩望着樓下江面上緩慢行駛的一隊帆船,似不經意地點了點頭。

沈葆楨早已在他的巡撫人選中,只是沈更適宜取代毓科在江西,但這尚在擬議中,不能說。

「還有人嗎?」

李鴻章沉吟片刻,說:「門生平日對人才留心不夠,一時想不出了。」

曾國藩笑着說:「此人遠在千里,近在眼前。」

「恩師指的是門生?」李鴻章大吃一驚,渾身血液立即沸騰起來,臉和脖子都漲紅了。

「少荃,我早已想好了,你才大心細,勁氣內斂,現又統率淮軍人上海,你才是最合適

的蘇撫人選。今日送你走,我明天就拜折保薦你。」

這是李鴻章幾分鐘之前根本不敢想像的事,他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用兩隻充滿著

光彩和淚花的眼睛,無限感激地望着勝過父親的恩師。

「何桂清的事,你說對了。有人劾他,也有人保他。前幾天皇上詢問我的看法,我奏了

這樣兩句話:『疆吏以城守為大節,不宜以僚屬一言為進止;大臣以心跡定功罪,不必以公

稟有無為權衡。』看來何桂清在世之日不久了。」曾國藩仍以平淡語氣說,「薛煥固然與何

桂清為同黨,但此人與恭王關係極其親密。撤了他的蘇撫,卻依然叫他以欽差大臣經辦東南

沿海及長江沿岸通商交涉事務,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管理。你想想,若無恭王在後作靠出,

薛煥能得到這個肥缺嗎?少荃啦,我告訴你,說不定薛煥正是恭王安在上海的耳目。」

「恩師,門生明白了,既然薛煥已卸去撫篆,專辦商事,門生也無必要開罪他,將他供

起來,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李鴻章的腦子一點就通。

曾國藩輕輕頷首,繼續說:「吳煦長期控制江海關,執掌上海財權,此人在經營上很有

一套。聽說這次他竭力主張請湘軍進上海,又是他拿錢出來租洋船。這表明吳煦與何桂清有

別。這個財神爺你要用。你一任蘇撫后,便奏請恢復吳煦藩司兼關道之職,將他緊緊拴住。

「恩師,我明白了,不僅對薛煥、吳煦是這樣,對上海、江蘇官場原則上也是這樣,只

要不是死心踏地跟着何桂清與我們作對的,門生一律都讓他保持原官不動,以便穩定人心,

一齊對付長毛。」李鴻章真不愧為他恩師的高足,他能很快地舉一隅而反三隅。

「正是這個意思。」曾國藩高興地說,「看來你今後可以做個稱職的巡撫。」

「恩師,門生儘管授道員一職多年,但其實沒有做過一天地方官,蒙恩師提拔,不久就

要做巡撫了,門生心中究竟沒有底,不知要怎樣才能不負恩師的期望。」

「少荃,你問得好。我今天擇其要端說幾條,你要好好記住。」曾國藩以手梳理鬍鬚,

沉思片刻,不緊不慢地說,「督撫之職,一在求人,一在治事。求人有四類,求之之道有三

端。治事也有四類,治之之道也有三端。求人之四類,曰官,曰紳,曰綠營之兵,曰招募之

勇。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訪查,曰教化,曰督責。採訪如鷙鳥猛禽之求食,如商賈之求財;

訪之既得,又辨其賢否,察其真偽。教者,誨人以善而導之;化者,率之以親身。督責,如

商鞅立木之法,孫子斬美人之意,所謂千金在前,猛虎在後。治事之四類,曰兵事,曰餉

事,曰吏事,曰交際之事。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簡要,曰綜核。剖析者,如治骨角

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來,先須剖成兩片,由兩片而剖成四片,四片而剖成八

片,愈剖愈懸絕,愈剖愈細密,如紀昌之視虱如輪,如庖丁之批隙導窾,總不使有一處之顢

頇,一絲之含混。簡要者,事雖千端萬緒,而其要處不過一二語可了。如人身雖大,而脈絡

針穴不過數處;萬卷雖多,而提要鈎玄不過數句。凡御眾之道,教下之法,要則易知,簡則

易從,稍繁難則不信不從。綜核者,如為學之道,既日知所忘,又須月無忘其所能。每日所

治之事,至一月兩月又綜核一次。軍事、吏事,則月有課,歲有考;餉事則平日有流水之

數,數月有總匯之帳。總之,以後勝前者為進境。這兩個四類三端,時時究之於心,則督撫

之道思過半矣。近日來,我縱觀前史,總結出這樣兩句話: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

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少荃,我輩當此危難亂世,要做英

雄,舍勞苦之外沒有捷徑,切不可以巡撫位高權重而稍有鬆懈。」

這一番教導,使李鴻章對眼前這個恩師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有「仰之彌高,鑽之彌深,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之感。他深知這正是恩師一生的真才實學所在,可供自己一生學之不

盡,用之不竭,遂如吸墨紙似地,將每字每句都一一印在心上。

這時,江面上汽笛長鳴,七艘洋船就要一齊起錨了。錢鼎銘走上三樓,對曾國藩說:

「大人,洋船在催李觀察了。」

「好,我們下去。」曾國藩和李鴻章並肩走下酒樓。五千淮軍已全部上了船,送行人員

列隊站在碼頭上,不斷地揮手致意,單等李鴻章一到便開船。曾國藩把李鴻章送到跳板邊,

李鴻章一再打躬,請恩師止步。

「少荃,上船吧,祝你一路順風!」

「恩師山之恩德,海之情誼,門生沒齒不忘!」李鴻章又一彎腰,發自肺腑地感謝。他

正要轉身上跳板,突然被曾國藩叫住了:「少荃,忘記告訴你一件大事了。我今日送你去上

海,好比嫁女一般,豈能無一點嫁妝?我再送你三個營:楊鼎勛的勛字營,郭松林的松字營

和程學啟的開字營,共一千五百人,隨後就到。」

李鴻章先是欣喜,接着便是不安。他很快地調整了感情的變化,露出滿臉笑容來:「門

生深謝恩師的厚待!」說完,轉身踏着跳板向洋船走去。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四安慶操兵場的開花炮彈——

自那次會面以後,容閎和曾國藩又長談了兩次。曾國藩認定容閎是個誠實可靠的人,給

了他六萬五千兩銀子,要他到歐美去採購機器。容閎感謝曾國藩對他的信任,回到廣東香山

老家,將老母安頓好之後,便揚帆遠行了。曾國藩又接受容閎的建議,在安慶城外建了一個

軍火工廠,取名為安慶內軍械所,委派楊國棟負責,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人參與,仿照

洋人的辦法製造槍炮子彈。楊國棟也帶了三萬兩銀子,南下廣東聘請技師工匠,採買工具原

料。楊國棟回來后,帶來十幾個匠師,安慶內軍械所紅紅火火地辦起來了。曾國藩每隔兩三

天都要到軍械所去轉一轉,看一看,心裏想得很美妙:先把安慶這個廠辦好,培養一大批熟

練的工匠出來,然後再在上海、武昌、長沙、南昌等地也開辦起來,慢慢地再擴大到全國

去,這就可以製造出大量和洋人一樣的槍炮子彈來,以後還要造輪船,造鐘錶,造各式各樣

的精巧器具,現在先用它對付長毛,往後再跟洋人爭高低,決勝負,不信中國就不可以徐圖

自強。

這時,左宗棠授浙撫、李鴻章授蘇撫、沈葆楨授贛撫的上諭也相繼下達。又批准新建淮

揚、寧國、太湖三個水師。淮揚水師統領為黃翼升、寧國水師統領為李朝斌、太湖水師統領

由彭玉麟兼任。不久,曾國荃由荷葉塘來到安慶,並帶來了新募的六千湘勇,加上吉字營和

貞字營的原有人數,已達兩萬。現在,蘇皖贛浙四省的巡撫,或為朋友僚屬,或為門生部

下,調度分派,猶如指臂,更兼陸軍壯大,水師齊備,文武同心,上下協力,應是謀取江寧

首功的時候了。曾國藩召集湘軍高級將領和全體參與軍機贊畫的幕僚們,在安慶督署內日夜

商討進兵江寧的大計,最後在汪士鐸提出的分佈攻守之策的基礎上,綜合其他人的有益建

議,制定了三面並舉、五路進軍的用兵總計劃。….16K.

三面並舉,即由以吉字大營為主體的湘軍從西面、以湘軍分支楚軍為主體從南面,以及

以淮軍為主體從東面同時並舉,合圍金陵。這三方面的統帥分別為曾國荃、左宗棠和李鴻

章。五路進軍,是指西面的四支陸軍和長江水師。陸路四支人馬:曾國荃由蕪湖、太平取秣

陵為南路,鮑超由寧國、廣德進取句容、淳化為東路,多隆阿由廬州、全椒進取浦口、九洑

洲為西路,李續宜由鎮江取燕子磯為北路。這四路以曾國荃的南路為主攻,其他三路為游擊

之師打援。鮑超、多隆阿、李續宜都想得攻克金陵首功,但掂一掂聲勢、實力,都不能跟曾

國荃相比,也便罷了。

會議完畢,各路將領都來向曾國藩辭行。曾國藩笑咪咪地對大家說:「明天一早都到閱

兵場去,我請你們看個把戲,權且為各位將軍壯行色。」

大家不知總督大人要玩個什麼把戲,都抱着好奇之心,第二天一大早便會齊在閱兵場。

金保門外閱兵場,正中擺着一門擦得鋥亮發光的短炸炮。這種炮,將士們都稱之為田雞炮。

因為它的炮身很短,成四十五度角朝天,極像一隻前肢撐起的田雞(青蛙)。旁邊一隻

大竹筐里堆滿一筐新鑄的炮彈,每個炮彈上都圍着一條紅綢,十分引人注目。田雞炮的另一

面放着壘起的一包包火藥。田雞炮的周圍放着幾排靠背椅,一百多名湘軍、綠營的高級將領

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一齊望着這門田雞炮和它旁邊的楊國棟、華蘅芳、徐壽、李善蘭等

人。當曾國藩走進***中時,全體將官一齊站起。曾國藩以少見的喜悅招呼大家坐下,大聲

說:「今天請各位來看看我們內軍械所最近鑄造的開花炮,這是若汀、雪村他們經過幾個月

的殫精竭慮造出來的,前天已試驗過一次,放了三個,個個開花,今天大家也來開開眼界。

開花炮是洋人造出來的,正式用在戰場上還不久,我國戰場上至今還沒有用過。前次楊國棟

到廣東買了十幾個,又向洋人專家請教了製造技術,若汀、雪村將這十幾個洋開花彈一個個

地拆開,仔細研究,終於造出來了。這在我們中國還是第一次,以後我們就可以成批生產

了。現在請若汀先給大家講講。」

高高瘦瘦的華蘅芳走到大家跟前,他的身旁跟着一個高大雄壯的兵士,兵士雙手捧著一

個炮彈。華蘅芳指著兵士,操一口無錫官話說:「各位將軍,大家看這顆炮彈與諸位平時用

過的有哪些不同。」

將領們的目光都轉向兵士手裏的炮彈。有的喊:「這顆炮彈大些!」有的嚷:「這顆炮

彈是長的尖的。」

華蘅芳笑着說:「大家說的都對,這顆炮彈是比往常的炮彈都大,都長,頭子是尖尖

的。這只是從外表看,最主要的是內里的不同,它不是實的,是空的。」

「空的?」「空的能殺傷人嗎?」將領們感到奇怪,紛紛議論起來。

「它裏面裝了引信和炸藥,射出后,引信點燃裏面的炸藥,引起爆炸,整個炮彈都炸開

了,就像開花一樣,所以叫做開花炮。」華蘅芳詳細地講解給大家聽。

「鐵片炸開,十幾丈遠的人都會被打死!」「可不,真是個厲害的東西!」「有了這種

東西,再也不怕長毛人多了。」

像煮開一鍋水一樣,將領們又情不自禁地議論起來,個個臉上笑逐顏開。

「現在就由炮手放幾個給大家看看。」華蘅芳說完,三個炮手走到田雞炮的旁邊。一個

炮手象起一袋炸藥,一個炮手拿起一個炮彈,都從炮口裏向下塞,先塞炸藥,再放炮彈;放

進后,又用一根粗長木柱從炮口裏伸進去,用力搗緊。抽出木柱后,這兩個炮手都退到一

邊。這時,第三個炮手來到炮身引火口。將要引火時,華蘅芳擺擺手,對大家說:「各位看

清了,前方三百丈遠處有一座磚石壘起的屋子。開炮后,再來看看效果。」

說完發令點火。只見火光一閃,一陣劇烈的響聲從炮身里發出,眨眼功夫,遠處傳來一

聲雷鳴。大家看時,目標處磚石橫飛,濃煙滾滾。一百多名將領全都興奮得從椅子上跳起

來,歡呼聲、喝采聲、鼓掌聲驚天動地。待硝煙稍稍變淡后,大家便飛奔著向前方跑去,果

然見一座磚石木房被轟去了一角。劉連捷、彭毓橘等人在屋邊尋到好幾片鐵塊,那正是炸開

后的彈片。一連又放了三個,都像第一個一樣,傳來三聲炸雷,燃起三堆濃煙,最後將那座

房子夷為平地!

各路將領都擁向楊國棟、華蘅芳等人,問造了多少個。李臣典霸蠻,不容分說地將竹筐

里剩下的五個炮彈雙手捧起,飛也似地跑了。曾國藩招呼大家重新坐好,笑容滿面地說:

「各位都看到了吧!開花炮比實心炮強十倍還不止。內軍械所已經試驗成功了,就不愁大批

生產。以後每天造出十幾個來,一個月就可以造出三四百個,都會發給各位的。我已叫李少

荃在上海向洋人購買三百尊田雞炮,買來后也會分給各位,今後對付長毛就更容易了。」將

領們又一陣歡呼。曾國藩繼續說:「前幾年去世的魏默深先生,是我們湖南一個了不起的人

物,他早在二十年前就說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話,可惜這句話未被世人重視。洋人在製造槍

炮輪船方面比我們能幹,這是事實。其實,火炮本是我們中國人最先造出來的。大家知不知

道,南宋時有個叫陳規的人,將火藥填塞在竹子裏,然後點燃火藥,竹桿里噴出火來。一百

年後,就離我們安慶不到五百里遠的壽州,又出現了突火槍,內裝火藥彈丸,這就是今天洋

人槍炮的鼻祖。那個時候,洋人還不知道火藥是什麼東西。」這時,將領們都笑起來,佩服

總督大人知識的淵博。

「後來,洋人走到我們前面去了。我們不能制止洋人的前進,但我們可以學習洋人的技

術。洋人並不比我們多長一個心眼,他們能做到的事,我們也可以做到。現在製成了開花炮

彈,下一步就要製造炮身,再下一步就要造輪船,先用它來對付長毛,再用它來對付洋人,

這就是魏老先生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將領們熱烈地鼓起掌來,經久不息。待掌聲平定后,

曾國藩又笑着說:「內軍械所的幾位先生製造了開花炮彈,功勞極大,除每人獎給一百兩銀

子外,我還要送給他們一件禮物。」

這時王荊七走過來,遞給曾國藩一根兩尺來長的鐵筒。曾國藩舉着它問:「諸位知道它

是什麼東西嗎?」眾人齊搖頭。

「這是千里鏡,用它看東西,五六里路外走過來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男是女,是

老是少。」人堆里一片稱讚聲。

「少荃到上海后,英國海軍司令何伯送他兩個千里鏡,他又轉送一個給我。今天我把它

轉送給內軍械所,以後檢驗開花炮效用,就不必跑路了,站在炮旁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

個東西很好。我已告訴少荃,叫他不惜重金向何伯買幾十個來,諸位打仗正急需它。現在大

家可以輪流來看看。」說完,曾國藩將千里鏡遞給將領們,每人都看了一眼,無不驚嘆。

千里鏡再次傳到曾國藩的手中,他興猶未盡,又發出一通出人意料的議論來:「不知各

位看後有什麼感覺?我看后心裏想,不論鋼鐵、玻璃等物,一經洋人琢磨成器,便精耀奪

目,我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天下之物,凡加倍磨冶,皆可變換本質,別生精彩,何況人之於

學!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必憂慮不能變化氣質,超凡入聖?我從青年時代便有志於

學,但一晃二三十年過去了,依然如故,學業一無可取。看到這具千里鏡,我覺得慚愧。」

田雞炮周圍的湘軍、綠營高級將領們聽了兩江總督這番由千里鏡聯想到求學進德的話,無不

感嘆萬分。李善蘭見曾國藩今日興緻這樣高,在回衙署的路上,悄悄地對他說:「中堂大

人,四年前我和偉烈亞力將《幾何原本》剩下的九章譯完,當時承松江韓祿卿資助,刻印了

一百本。前向祿卿來信,說版毀於戰火。我一貧如洗,無力再刻,中堂大人能否撥點銀

子……」

「行!你看要撥多少?」不待李善蘭說完,曾國藩欣然答應。

李善蘭很是感激,忙說:「前次刻用了二百兩銀子,印用了五十兩,這次我想多印一百

部,刻印合起來要三百兩銀子。」

「好,我給你四百兩銀子,另一百兩算是給你的潤筆。」

「謝謝中堂大人。」李善蘭感激不盡地說,「我不要潤筆,加那一百兩銀子就可以印四

百部了,廣贈有志學子,使洋人的絕技讓更多人掌握。不過,我有個請求,請中堂大人賜一

篇序言。」

曾國藩為李善蘭的學者情操所感動,懇切地說:「你們繼續利瑪竇和徐光啟的未竟事

業,將造福於我中國子孫後代,我理應為你們作一篇序言,可惜我平生對天文曆數一竅不

通,寫些什麼呢?」走了幾步,又站住,望着李善蘭說,「壬叔,假使你不在意的話,紀澤

過兩天就會來安慶,他對這些東西懂一些,就讓他先擬個稿,我再潤潤色,用我的名義刻出

去,好嗎?」

「能借得長公子的大筆,當然是很好的,何況中堂大人還要親自潤色,太謝謝大人

了!」李善蘭情緒激動地說。

曾國藩第二部——野焚

五含雄奇於淡遠之中——

安慶幕府聚集著眾多全國一時俊傑,使一向愛才惜才的曾國藩頗為以此自豪。他素來重

視對子弟的教育。長子紀澤今年二十四歲了。前次鄉試未中,作父親的不以為然,兒子的情

緒卻受到影響,來信中有些抑鬱之詞,父親覺得對兒子有虧欠。咸豐二年,紀澤十四歲,正

是求學的黃金年代,不幸離開了京師。這些年,他帶兵打仗,已置身家於不顧,更談不上對

兒子的教育了。兒子天資聰穎,也知上進,只是家鄉無良師。倘若因此而不能成才,不僅害

了兒子,作父親的也會後悔不已。現在這裏名師如林,嘉朋如雲,更兼父子可以朝夕相處,

時常加以點撥,真正是課子的好環境。為此,他要兒子割捨燕爾新婚的情絲,速來安慶求學。

半月前,紀澤到了安慶,隨行的還有南五舅的獨子江慶才。江慶才小時候因家境不好輟

學務農,後來靠着曾國藩的接濟,又斷斷續續念了幾年書,但終因基礎太差,長進不大。

江慶才一見作了大官的表哥,便痛哭不已,說父親臨終時一再要他來找表哥,謀一分差

使,免得再在鄉里受苦。表弟的能力,曾國藩大致知道些,看在南五舅的分上,沒有一口回

絕,心中也有三分成全的意思。總督幕府重金聘請、多方羅致四海才俊,對於前來投奔的,

只要有一技之長,也量才使用,不加拒絕,但對無能之輩,庸碌之徒決不收留。曾國藩的觀

點是:牛驥同槽,庸傑不分,必然使英雄氣短,才士齒寒。….16K.

半個月來,曾國藩有意識地考察了江慶才,交給他幾件事,都不能辦好;性格又疏懶、

褊急,愛以總督表弟自居。尤其是昨天一起吃飯時,親眼看見他將飯碗裏的谷一粒粒挑出

來,丟到腳底下。曾國藩心裏很不舒服。他自己吃飯時遇到谷,總是去掉穀殼,把裏面的米

嚼碎咽下,從未連米扔掉過。

一個貧苦出身的人,才過了幾年好日子便忘了本,曾國藩於這件小事上看出江慶才不堪

造就。昨夜為此事思考很久,終於下決心了:儘管南五舅有恩於前,儘管江慶才是至親,也

決計打發他回家,安慶幕府不能留下這個闒冗。今天一大早,曾國藩跟表弟好說歹說談了半

個時辰,又從積蓄中拿出一百兩銀子,又親自寫了「世事多因忙裏錯,好人半從苦中來」的

對聯勉勵他,總算把表弟說通了。

處理好這件事後,曾國藩開始做他每晨必做的功課——臨帖。這些日子臨的是劉墉的

《清愛堂帖》,這是紀澤帶來的。

去年,卜居寧鄉善嶺山的唐鑒,以八十四歲高齡謝世。曾國藩接到訃告后十分傷心,命

紀澤代他到寧鄉弔唁。唐鑒的侄兒將一本字帖交給紀澤,說是伯父生前叮囑的,此帖留給曾

制台。這本字帖就是《清愛堂帖》。

曾國藩接過這本字帖,唏噓良久,二十年前從鏡海師研習程朱理學、探討前代興亡的往

事,一一浮上心頭,宛如昨天。這本字帖,他曾在唐鑒的書齋里多次見過。後來唐鑒致仕,

字帖被送回善化老家。曾國藩那年回家守母喪時,還特為到善化把它借來,細心臨摹過一段

時期。劉墉號石庵,謚文清,乾隆朝大學士,書法冠絕一時。《清愛堂帖》集中地體現了他

的書法藝術成就,是字帖中的珍品。對唐鑒了解甚深的曾國藩,知道老師如此鄭重地將這本

字帖作為遺物留給自己,決不僅僅只在臨摹觀賞,一定另有深意。但鏡海師死前兩年已不能

作字,又沒有遺言留下來,這中間的深意究竟是什麼?半個月來,曾國藩天天臨《清愛堂

帖》,天天對帖思考,卻始終沒有琢磨透。

今天,他凝神靜氣地臨摹了兩刻鐘后,又對着字帖深思起來。劉石庵的字,粗看起來天

趣自然,有小橋流水、遠山淡墨之意境,細究則筆筆剛健,字字雄放,包含着黃河長江般豪

壯氣概。他將帖子又從頭至尾一字一字地鑒賞一遍,看完后,又對整頁整頁作一番鳥瞰。忽

然,如同一道陽光射了進來似的,他的心扉亮堂了。他趕緊拿出日記本來,記下今天這個不

尋常的頓悟:看劉文清公《清愛堂帖》,略得其自然之趣,方悟文人技藝佳境有二,曰雄

奇,曰淡遠。作文然,作詩然,作字亦然。若能含雄奇於淡遠之中,尤為可貴。

寫完,又輕輕讀了一遍,在「含雄奇於淡遠之中」一句下畫了幾個圈。他十分欣賞這句

話,自認這是個很大的發現。一時思緒泉涌,不可遏止。他奮筆續寫:昔姚先生論古文之

道,有得於陽與剛之美者,有得於陰與柔之美者,二端判分,划然不謀。然柔和淵懿之中,

必有堅勁之質、雄直之氣運乎其中,乃有以自立。

想了想,又寫下去:作字之道須陽剛陰柔並進,有着力而取險勁之勢,有不着力而得自

然之味,着力如昌黎之文,不着力如淵明之詩,二者闕一不可,亦猶文家所謂陽剛之美、陰

柔之美矣。

他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又添了一段:大抵作字及作詩古文,胸中須有一段奇氣盤結於

中,而達之於筆墨者,卻須遏抑掩蔽,不令過露,乃為深至。

曾國藩把這幾段聯起來讀了一遍,深感自己今天對字、對詩、對文的研究突然進到了一

個全新的境界。難道這就是鏡海師的深意嗎?鏡海師一生以國計民生為重,以培養學生的人

格為重,素來視詩文字畫為末技;而自己這幾年來位居總督,帶兵十萬,早已不再是翰苑舞

文弄墨的書生了。顯然,鏡海師的用意還不在於此。曾國藩離開書案,在房子裏慢慢踱步。

走了幾步,他驀然明白了。常言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作字作文與作人是相通的,既然字

可寓雄奇於淡遠之中,文可含陽剛於陰柔之中,那麼為人為什麼不可以如此呢?曾國藩明白

過來,也喜悅起來,在日記的結尾處,迅速添上兩句話:「含剛強於柔弱之中,寓申韓於黃

老之內。斯為人為官之佳境。」像一個高明的畫師終於完成了最後最得意的一筆,整個畫面

瞬時光彩奪目,曾國藩覺得今天這篇日記也因這兩句話而滿篇生輝。他心裏想,鏡海師送帖

的深遠意義,可能就在於此。

今天的這個早晨過得太有意義了,曾國藩的心情很舒暢,想起兒子來安慶這麼久了,也

沒有好好地跟他談過話,吃過晚飯,他特地叫兒子到書房裏來。

曾紀澤身子單薄,不及父親青年時代的厚實,五官與父親一個樣子,只是線條沒有父親

的硬朗,顯得柔和一些。待兒子坐下后,曾國藩說:「我這一向很忙,也沒和你多說幾句

話。那天到時,我忘記問你了,你在武昌以後坐的船是我原來的座船,船上有一面帥字旗,

沿途這面旗幟張掛沒有?」

「沒有。」紀澤恭恭敬敬地回答,「表叔看到后說要掛起來,我沒同意。」

「哦,要得。我還問你一句,我寫信要你不要驚動地方文武,你做到了嗎?」

「兒謹遵父命,沿途所有地方文武的宴請一概謝絕,只在湖口彭侍郎的衙門裏歇了一

晚。」

「要得,要得。」曾國藩點點頭,「甲三,我一再跟你說過,我不望子孫做大官,只望

做明理曉事的君子。鄉試中不中,不是重要的,關鍵是把書中的道理參透,這一陣子心情舒

坦些了嗎?」

「兒子在家時,接讀父親手諭,已開朗不少。這次千里乘船來安慶,沿途見山川形勝,

風光綺麗,心胸大大開闊了。」

曾紀澤高興地笑着,臉上露出孩童般純真的光輝,使曾國藩十分欣慰。

「這便是古人說的,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蘇子由說得好:太史公行天下,

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傑交遊,故其文疏盪,頗有奇氣。心胸一開闊,人的見識也

就自然高了。從來功名乃天數,非強求可得,唯聖賢可學而至。我要你摹畫三十二位聖賢

像,用心便在此。這三十二位聖賢,你都記在心中嗎?數出來給我聽聽。」

「文王、周公、孔子、孟子、左丘明、莊子、司馬遷、班固、諸葛亮、陸贄、范仲淹、

司馬光、周敦頤、程頤、張載、朱熹、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李白、杜甫、蘇軾、

黃庭堅、許慎、鄭玄、杜佑、馬端臨、顧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孫。」

紀澤每數一個,曾國藩就扳下一個指頭,數到「王念孫」時,恰好三十二個。曾國藩感

到滿意,說:「我寫了一篇《聖哲畫像記》,你拿去好好誦讀,以這三十二個聖哲為榜樣,

時時鞭策自己。」

「是。」紀澤答,那恭敬嚴肅頗像曾國藩祗領聖旨時的樣子。

曾國藩又問了兒子關於叔祖父當時出殯安葬的情況,以及母親、四叔父和各位嬸母的飲

食起居。

「紀耀今春出嫁,我也跟紀靜一樣,只付二百兩銀子回家,陳家沒講空話吧?」

「陳家倒是沒說什麼,旁人都不相信,說是大學士嫁女,只有二百兩銀子嫁妝,天下哪

有這樣的怪事!」紀澤笑笑說,「二妹出嫁的前一天,她的一把金耳挖被賊偷了。」

「紀耀哪有這種東西?」曾國藩皺着眉頭問。

「是母親偷偷替她打的,只有七錢重,用去二十兩銀子。為了這個金耳挖被偷,母親一

連三個夜晚未睡好覺,淚流不幹。這事傳出去,大家都說大學士夫人竟為一個金耳挖這樣傷

心,可見家中金銀不多。於是,二百兩銀子嫁女也就相信了。」

「今後紀琛、紀純、紀芬出嫁都以此為定例,一律二百兩。」

過一會,曾國藩又問,「你們兄弟最近讀些什麼書。」

「紀鴻跟鄧先生讀《詩經》《爾雅》,我在讀《漢書》。」

「我生平最愛讀《史》、《漢》、《庄》、《韓》四書,你能讀《漢書》,我很欣

慰。」曾國藩順手從案桌邊拿起一本《漢書》

翻了翻,「我每天不管事情多忙,都堅持讀史書十頁。你現在無事,至少要讀七八十

頁。讀《漢書》有兩種難處,一是假借奇字多,一是難解的句子多。你必須先通小學、訓詁

之學,先習古文辭章之學,才能把《漢書》讀通。」

「父親指教的是。兒子於小學、古文辭章之學基礎都不深厚。」

「錢警石老先生、俞蔭甫、莫子偲等人都精於小學、訓詁之學,你遇有疑難,可多向他

們請教。黎蒓齋、吳摯甫他們,年齡和你差不多,古文根基卻比你深厚得多,你要放下大公

子的架子,平素多與他們相處。」

「兒子讀書十多年了,總像還未得到讀書的奧妙似的,父親,這讀書到底有沒有訣

竅?」這幾年來,曾紀澤一直在想這個事,今天可以當面向父親請教了。

「讀書沒有訣竅,就在於熟讀深思,但要說一點沒有也不是。」曾國藩思索了一下,

說,「依我之見,讀書的訣竅在看、讀、寫、作四字緊密配合,每日不可缺一。這話我以前

好像對你說過。」

「我還想請父親詳加指點。」紀澤瞪着兩眼聚精會神地望着父親。這雙眼睛的外形與父

親極像,但明顯缺乏父親那種威凜逼人的神采,而顯得柔軟溫和,它來自母親歐陽夫人的遺

傳。

「看,指的默觀,如你去年看《史記》、《韓文》、《近思錄》、《周易折中》,今年

看《漢書》。讀,指的高聲朗誦,如《四書》《詩》《書》《左傳》諸經,《昭明文選》、

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

遠之韻。譬如富家居積:看書則好比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讀書則好比在家慎守,不輕花

費。又譬如兵家戰爭:看書好比攻城略地,開拓士宇,讀書則好比深溝堅壘,得地能守。二

者不可偏廢。至於寫和作——」

「寫和作不是一回事嗎?」紀澤插話。

「不是一回事。」曾國藩溫和地對兒子說,「寫,是指抄寫。對於好的文、句和章節,

不但看、讀,還要寫,將它抄一遍,記得就更牢了。真行篆隸,你都愛好,切不可間斷一

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我生平因寫字遲鈍,吃虧不少,你須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書一

萬,那就差不多了。」

「我一天到黑坐着不動,還只能寫八千。」

「努力練,可以做得到的。羅伯宜抄奏摺,一天能抄一萬二,晚上還可以陪我下圍

棋。」曾國藩拿出一份羅伯宜剛抄好的普通奏摺給兒子看,「羅伯宜不但抄得快,而且沒有

差錯,一篇奏摺抄下來,一個字不改,我每個月給他三十兩銀子薪水,跟其他幕僚差不多。

有人不服氣,說羅伯宜年輕,沒有別的長處,就這點能耐也拿這多銀子。我說,他這點長處

就值得拿三十兩銀子,用人如用器,這個長處對我很有用,我就重用他。」

曾紀澤細看奏摺,字果然寫得好,一個個蠅頭小楷,又端莊又秀美,令人嘆為觀止。他

心裏想,這裏人才的確不少。

「至於作,是指的作詩文,作四書文,作試帖詩,作律賦,作古今體詩,作古文,作駢

體文,這些都要一一講求,一一試為之。作詩文宜在二三十歲前立定規模,過三十則難長

進。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這時不試為之,則此後年紀大了,愈發不肯為了。」

「父親教導的是。」紀澤說,心裏想:「難怪四叔父從不作詩文,遇有應酬,總是推給

我,大概是年輕時沒有立定規模,現在年歲大了,怕丑的緣故。」

「父親,剛才你所教導的看、讀、寫、作四字訣竅,為兒子迷途指津。兒子素日讀書,

對於書上講的,常常覺得似乎是明白了,但仔細思想起來,又無甚心得,這不知是什麼原

因?」

「你的這個困惑,我在年輕時常常遇到。」曾國藩又擺出他慣常的姿態,伸出右手慢條

斯理地梳理鬍鬚,「朱子教人讀書,曾講過八個字: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虛心,好理解,

即不存成見,虛懷若谷。涵泳二字最不易識,我直到四十上下才慢慢體驗出。所謂涵者,好

比春雨潤花,清渠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

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而勃興。泳者,則好比魚之游水,人之濯足。

程子謂魚躍於淵,活潑潑地,莊子言濠梁觀魚,安知非樂,此魚水之快樂。左太沖有『濯足

萬里游』之句,蘇子瞻有夜卧濯足詩,有浴罷詩,也是說人性樂於水。善讀書,須視書如

水,而視此心如稻如花如魚如濯足,則大致能理解了。切己體察,就是說將自身置進去來體

驗觀察。好比《孟子·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年輕時讀這兩句話無甚心得。

近年來在地方辦事,乃知在上之人必遵循於道,在下之人必遵守於法。若每個人都以道揆自

許,從心而不從法,則下將凌上了。我想你讀書無甚心得,可能在涵泳、體察二語上注意不

夠。」

曾國藩對兒子的這番詳盡的指示,完全是他自己讀書幾十年來的切身體會,對兒子極有

啟發作用。曾紀澤認為這是他今天與父親長談中獲益最大的部分,他決心按照父親所教的,

將過去所讀的書再好好溫習一遍。

「早兩天,李壬叔要我為他翻譯的《幾何原本》作一篇序言,把我難住了。」隔了一

會,曾國藩又對兒子說,「我生平有三恥: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恆星五緯亦不認識,這是

一恥;作事有始無終,這是二恥;練字不能成自己的一體,又慢而廢事,這是三恥。現已過

五十,要洗去這三恥,已不可能了,希望寄托在你們兄弟身上。壬叔的這篇序,就由你去

寫。你通過寫序,好好向壬叔、雪村、若汀等人學習天文歷算。他們都是海內最負盛名的專

家,學好了,也就為父親洗去了這個恥辱。你做得到嗎?」

「兒子一定努力做到。」望着父親慈愛期望的目光,曾紀澤硬著頭皮答應了。

「好吧,夜很深了,你去睡吧,明天還得早起。」曾國藩說着站起來,曾紀澤隨後站

起,向父親行了禮,轉身出門。

「甲三!」曾國藩叫住兒子,「我在信中一再跟你講,你的毛病在舉止太輕,語言太

快,要你舉止穩重,發言訒訥。今夜你的發言倒還可以,但走路仍是輕飄飄的,一點都沒有

改。」

紀澤垂手低頭,接受父親的教訓。曾國藩盯了一眼兒子身上穿的衣服,又說,「你這身

打扮也太鮮麗了,明日要換掉。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方可望成大器;

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我現在忝為將相,所有衣服加起來值不得三百兩銀子,你們

兄弟要謹守我家世代儉樸之風,這也是惜福之道。懂嗎?」

「懂!」紀澤恭恭敬敬地答。

「去睡吧!」曾國藩輕輕地對兒子一揮手。

待紀澤的背影完全消失在黑夜中,他才關好門窗,走進卧室。陳春燕提來一桶熱水,幫

他脫去鞋襪。他把雙腳伸進熱度適中的水裏,慢慢地搓擦著,腦子裏又想起東進金陵的九弟

來:半個月沒有信來了,他今夜駐營何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曾國藩全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曾國藩全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幕府才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