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六回 仁壽殿問診

第一百一六回 仁壽殿問診

鄧皇后總算求得了韓征的高抬貴手,卻連鬆口氣都來不及,又得忙忙召寧平侯夫人進宮來,商議籌銀子的事。

三十餘萬兩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鄧皇后哪怕是皇后,說來是全大周最尊貴的女人,一時間也拿不出這麼多銀子來。

別說三十萬兩了,十萬兩於她來說都很難,她每個月一千兩的月例,根本連自己開銷都不大夠,加上年賞,一年下來也沒多少結餘,還多是不能變賣折現的東西,不然也不至要娘家時常貼補她了。

可她知道,這銀子他們鄧家是非出不可的,不然韓征絕不可能再妥協,得寸進尺的人在他那兒,從來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寧平侯府只能開始變賣東西,那些當初以原價抬回去的古玩陳設書畫等,如今想再原價折給店家,卻是萬萬不可能,好些店家都只肯以半價回收,還說是『看在皇後娘娘的面子上』,以致只堪堪變賣了五萬多兩銀子。

不得已,寧平侯只能又賣了自家好幾個店鋪和田莊,最後再加上各房夫人少夫人們的嫁妝體己銀子,才又堪堪湊了二十萬兩,還差的六七萬缺口,卻是無論如何都湊不上了。

總不能連自家的祭田和永業田都賣了吧,那寧平侯府就真要玩兒完了。

剩餘兩三個收益最好的田莊,也不可能再賣,賣了一家上下二三百口子人,都喝西北風去么?

鄧皇后只得又咬牙湊了三萬兩銀子送出宮,還剩差不多四萬銀子,只得親自寫了一張欠條,讓德公公送去司禮監給韓征,希望他能容寧平侯府慢慢的償還。

好在是韓徵收下了欠條,不然一文錢某些時候都能逼死英雄漢了,何況還是四萬兩,得多少文了?

鄧皇后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但因萬壽節其時已近在眼前,她和寧平侯府卻連送什麼賀禮都還沒譜兒,——如今沒了銀子,他們的選擇面就更小了,只能開始了新一輪的焦頭爛額,少不得又臭罵了鄧玉嬌一回。

鄧玉嬌事先哪裏能想來,她只是給了施清如一巴掌,就為自家和姑母換來了這樣大的一場災難呢?

又委屈又後悔之餘,簡直快恨死韓征與施清如了。

不過一個奴才,一個賤人罷了,仗着如今得勢,便那樣不依不饒,將自己姑母堂堂一國皇后逼到如此境地,更讓自家只差傾家蕩產,如今是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等有朝一日,她得了勢后,第一個便不放過他們,一定會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施清如自不知道韓征又為她出了一回氣,還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讓鄧皇后和寧平侯府都元氣大傷的那種出氣。

她近來去後宮問診的次數倒比前陣子少了,也不知是後宮眾妃嬪覺著已經看過她這個新鮮了,沒必要再看,還是聽說了什麼,輕易不敢再與她打交道了?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施清如都覺著挺好的,那些妃嬪本來就不是什麼大病,甚至沒病,她卻只能把時間白白浪費在她們身上,還不如就待在太醫院,多學點兒東西呢。

她如今只是個沒品沒秩的醫官,要升太醫還得通過幾次考核,可謂是任重而道遠,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經不起長時間不必要的損耗。

只是她也沒清凈幾日,這日又有一個太監來太醫院傳她了:「咱家是仁壽殿的,奉長公主之命,來傳一位施醫官去仁壽殿為太後娘娘問診。」

那太監應當是太後跟前兒得用之人,因為接待他的江院判很是客氣:「顧公公請去花廳里吃茶稍候,下官交代施醫官幾句,便讓她隨公公去仁壽殿給太後娘娘問診。」

如此將顧公公給請到花廳去后,江院判方叫了常太醫和施清如到跟前兒,讓常太醫隨了施清如一道,去仁壽殿給太后問診,「太後娘娘的骨痹症已經十幾年了,我們都知道根治是絕不可能的,至多也就能通過施針,為太後娘娘多少緩解一下痛苦而已,常太醫你且隨了施醫官一起去,也好從旁指點她一二,以免她出什麼岔子。」

那可是太后,萬一出了什麼岔子,別說施清如了,便是太醫院都得跟着吃掛落,江院判身為太醫院院判,自然不願意看到那樣的事情發生,施清如這個小姑娘又聰明好學,不驕不躁,他也很是喜歡,可不想她遭遇什麼無妄之災。

常太醫忙應了「是」,與施清如師徒兩個出了江太醫的值房,這才皺起了眉頭,低聲道:「太后的骨痹症已經十幾年了,每到濕雨季便會發作,這幾年年歲大了,發作得更是頻繁,一點也不好治,怎麼偏點了你呢?可真是……」

當初豫妃的病是眾太醫與她男女有別,具體病情知道得不盡不實,所以才拖了幾年,小病也拖棘手了的。

太后這個卻是眾太醫都會診過多次的,因病灶在腿上,不用太忌諱,也曾施過針,只太後上了年紀的人,骨質本就已開始疏鬆老化,氣血也早就不足,根本沒有根治的可能,——可上邊兒的人哪裏會理會這些客觀原因,只會覺得是太醫們沒盡心。

常太醫便因此曾被福寧長公主斥責過,還罰過俸,當然,轉頭韓征就加倍給他補上了,還授意了江院判,以後仁壽殿傳召,不要再派常太醫去,想來今日小徒弟也受不了太大的委屈。

可常太醫還是不想施清如去受那個委屈,只人顧公公還等在隔壁花廳,他縱再不想,又有什麼辦法?

施清如倒很算樂觀:「沒關係的師父,我這個年紀,任誰一眼看了,都不會對我的醫術抱太大的希望,所以能治是驚喜,不能治也只是意料之中,想來太后當不至怪罪。」

她一開始的目標便是要通過自己的醫術,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而要借勢導利,聲名遠播,除了給宮裏最尊貴的幾個人治病,還能有更好的法子嗎?

不經常出入最尊貴的那幾個人的宮殿,與他們儘可能的多接觸,又哪來的機會儘可能打探對督主有用的消息,幫上督主的忙?

所以,這趟仁壽殿之行,她心裏其實還挺願意去的,只師父這般擔心,她不好說出來而已。

常太醫道:「這話倒也是,不過是你近來名聲有點響,她們許的抱的那啥馬當那啥馬醫的心態……其實也不是沒有根治的法子,將銀針深刺至骨,上下提插已摩其骨,還是有望痊癒的,只那太痛苦了,尋常人且忍不了,何況太后?痛到極致之下,要是問起罪來,誰擔當得起?總歸咱們先去仁壽殿,隨機應變吧。」

施清如應了,師徒兩個提了各自的藥箱,便隨那位顧公公一道,一路去了仁壽殿。

卻見豫妃也在,待常太醫與施清如給上座的太後行過禮,太后叫了起后,先就笑道:「太後娘娘,這便是臣妾與您說的那位施醫官了,您別看她年紀小,生得面嫩,去是個實實在在有真才實學的,料想應當不至讓太後娘娘失望。」

施清如便知道是豫妃向太后推薦的她了,忙給豫妃見禮:「臣見過豫妃娘娘,娘娘實則謬讚了,臣委實當不起。」

豫妃笑道:「本宮可是經你妙手回春,幾年的老毛病才終於痊癒了的,方才太後娘娘與長公主還誇本宮氣色好呢,可都是你的功勞,——太後娘娘、長公主,要是施醫官不好,臣妾可斷不敢信口雌黃。」

太后一身薑黃色五福捧壽宮裝,頭上只戴了兩支翡翠簪子,不笑時盡顯一國太后的威儀,一笑起來,便慈眉善目的,立時變成了個和藹可親的鄰家老太太,「豫妃從來沉穩,你既說好,哀家自然是信的,何況你的好氣色可是任誰一眼都能看得見的,那施醫官,你今兒便好生給哀家瞧瞧吧。」

一旁一直沒開口的福寧長公主這下開了口:「那施醫官,你便給母后好生瞧瞧吧,若是能治好母后的病,本宮一定重重有賞。」

施清如雖之前從沒見過福寧長公主,自她華貴的衣妝和逼人的氣勢,猜也猜得到她的身份了,忙恭聲道:「臣一定竭盡所能。」

福寧長公主卻是似笑非笑,「只是竭盡所能么?本宮想聽的可不止如此。」

一面細細打量了施清如一番,見她黛眉瓊鼻,櫻桃小口,肌膚如玉,便是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也實在難得一見,不由暗暗點頭,不怪韓征那般看重在乎她,為了她,只差與鳳儀殿那一個徹底翻臉,的確有讓男人着迷的本錢。

就是不知道她肯不肯為她所用了?

回頭得好生試試才是,若她肯幫着她把韓征拉到她這邊兒來,她以後自不會虧待了她,整好鳳儀殿那對兒蠢貨姑侄才與她結了怨,應當還是不難的。

不過韓征也真是有夠奇怪的,既那般在乎這施氏,金尊玉貴的養在都督府便是,幹嘛非要弄進太醫院當什麼醫官,說到底不就是一伺候人的么?他竟也捨得?

施清如沒法兒接福寧長公主這話。

太后的病太醫院那麼多太醫、包括她師父都治不好,她還不至那般狂妄自大,覺得自己的醫術能比所有太醫都更強。

自然只能說『竭盡所能』,不然把話說滿了,回頭卻做不到,不是自己作死嗎?

惟有越發恭敬的道:「臣一定竭盡所能,還請長公主放心。」

常太醫在一旁見福寧長公主咄咄逼人,心裏很是不得勁兒,這盞燈真是從來沒有一刻肯省油的!

他正要開口,一個帶笑的甜美聲音已先道:「母親,您這話讓人醫官怎麼好說的,說自己能治好皇祖母的病?誰也不敢把話說得那麼絕對吧,您就別再嚇人家了,臉都快給人家嚇白了。」

不是別個,正是丹陽郡主的聲音。

施清如聞言餘光覷了她一眼,就見她正沖自己眨眼睛,心裏一下子輕鬆了不少,她自進殿以來,便一直低頭含胸,倒是沒注意到丹陽郡主也在。

太后也笑道:「就是啊,福寧你這話讓人小姑娘怎麼接?哀家這骨痹病太醫院那麼多太醫,十幾年了都治不了,她才多大的年紀,要是她真說自己能治,哀家反倒認為她是在口出狂言,不敢用她了,這治病救人,就是要加倍的謹慎才好呢!」

看向施清如:「你這孩子不用怕,你長公主不過是逗你玩兒的,你若能治哀家的病,當然便最好,若不能,哀家也不會怪罪你。豫妃的病也是好幾年了,以往來給哀家請安時,氣色可從來沒像今兒這般好過,可見你的確有真才實學。後宮就缺你這樣的女醫官,到底男女有別,妃嬪們面對其他太醫,哪能與面對你時一樣自在?以後你只管安心當差,後宮眾妃嬪身體健康,皇帝在前朝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哀家自然不會虧待了你。」

施清如忙道:「多謝太後娘娘,臣一定盡心竭力,不負皇恩。」

暗忖太后倒是個通情達理,寬和待下的,不像福寧長公主那麼咄咄逼人,不過能當上太后的人,又怎麼會沒有過人的城府與心智,又怎麼可能真像她看到的這般慈眉善目?

總歸不但今日,以後若再來仁壽殿,她都要打點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才是。

太后便讓施清如上前給她診脈了。

施清如上前跪下細細給她左右手都診了一回后,果然如常太醫所說,是肝腎虛衰,氣血不足引起的骨痹症,還真沒有什麼法子能根治的,也就只能盡量多少緩解一些太后的痛苦而已。

可如果她這樣說了,以後肯定便很少有機會再來仁壽殿了……

施清如良久才恭聲開了口:「回太後娘娘,您的骨痹症已經年代久遠,要根治的確很難,要麼便以銀針深刺至骨,上下提插以摩其骨,可實在太痛苦,太後娘娘千金之軀,臣不敢也不忍用此法。那便只能對太後娘娘腰背的要穴施針,祛除太後娘娘體內的寒邪凝滯,再輔以溫泉葯浴,來慢慢調理,達到循序漸進減輕痛苦的效果了,只是要根治,怕仍是不現實。」

她還是不敢把話說死了,不然最終達不到她所說的效果,太后雖說了不會怪罪她,福寧長公主可沒說,要整治她不要太容易。

然即便如此,常太醫依然在一旁急得只差想罵人了。

這小徒弟簡直不知天高地厚,以太后的癥狀和年紀,腰背的大穴輕易扎得嗎?

要是一個不小心,弄得氣血逆流風癱了,她哪裏承擔得起那樣的後果?

當太醫院其他太醫不知道這個法子呢,太后都已是花甲之年的人了,又是後宮最尊貴的人,早不必再避諱那麼多,講究那麼多,可為什麼從來沒有太醫提出過給她扎腰背的大穴,看能不能治好她的?

尋常人家的病人治不好,甚至說句不好聽的,治癱了治死了,只要事先與家屬說過了可能會存在的風險,料想家屬悲痛歸悲痛,也不會太過分,至多大夫也就是賠銀子,再被罵上幾句『庸醫』之類而已。

可當病人換成一國太后,治癱了大夫立馬得身首異處好嗎?

便是常太醫一個半路出家的太醫,最是看不慣那些個繁文縟節,也最是看不得諱疾忌醫,裝聾作啞的,遇上這樣的事兒,也只能拿自己當一回聾子瞎子,與太醫院的其他太醫都長同一條舌頭了。

不然一個不慎掉了腦袋,那多劃不來,他雖然已經活了五十多年,可還遠遠沒活夠呢!

結果他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徒弟倒好,竟然直接把這個法子說了出來,還一副頗有把握的樣子,簡直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者無畏啊,真是氣死他了!

偏偏當着太后和福寧長公主的面兒,常太醫還不能開口反駁自己徒弟的話、拆她的台,更沒法兒讓她把已經說出口的話給收回來,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沖她殺雞抹脖的使眼色了,然而哪裏還有用?

太后已是滿臉的驚喜,「施醫官,真的能通過你方才說的法子,替哀家減輕痛苦?哀家被這病折磨了這麼多年,早不奢望能根治痊癒了,只要能替哀家減輕痛苦,不叫哀家再似如今這般,晴天時還稍微好些,一旦下雨下雪,雙腿痛得連地都下不了,哀家重重有賞!」

福寧長公主也道:「只要你能替母后減輕痛苦,本宮也重重有賞。」

施清如恭聲應道:「臣一定竭盡全力,只是宮裏引不來溫泉,得小湯山一帶才有,若太後娘娘能移駕小湯山,每日浸泡,假以時日,一定有所裨益;然太後娘娘千金之軀,須得時時坐鎮宮中,怕便只能日日著人去小湯山運溫泉水回宮來了。」

福寧長公主忙道:「這不難,本宮自會安排好,還需要什麼,你只管開口。」

施清如見常太醫在一旁眼睛都快抽筋了,知道師父肯定憋了一肚子的話要對她說,想了想,道:「容臣回去細想后列個單子送呈長公主,未知長公主意下如何?現下就口述,臣怕會有遺漏的。」

她這個態度就連福寧長公主都覺著謹慎務實了,這才是安心做事的樣子嘛。

福寧長公主眼裏就有了笑意,「那就這麼辦。你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給母后治病?再過七八日便是萬壽節了,母后要接受所有內外命婦的朝拜,若屆時病情已經有所好轉,一整日下來,她老人家也不至那麼辛苦。」

施清如默了默,道:「回長公主,後日就可以開始了,只萬壽節時太後娘娘能不能有所好轉,臣現在還不敢保證,畢竟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自然治療的效果也是因人而異。」

當下福寧長公主又問了施清如幾個問題,見她都言之有物,越發滿意,著人賞了她一個荷包,常太醫同樣也有份兒,這才讓他們退下了。

師徒二人遂行了禮,卻行退出了仁壽殿。

常太醫好容易忍到出了仁壽殿的角門,正要說施清如:「你這丫頭我該說你什麼好呢,你知不知道……」

不想就聽得後面有人叫道:「施醫官,請留步——」

常太醫只得暫時打住,與施清如一起回頭看去。

就見是丹陽郡主帶着個宮女追了出來,師徒兩個不明就裏,只得迎上前行禮:「參見丹陽郡主。」

丹陽郡主一臉的笑,看向常太醫道:「常太醫,我有些女孩兒家的小問題想請教施醫官,要不,您一個人先回太醫院,至於施醫官,等我問完她后,再著人送她回太醫院也不遲。」

因知道常太醫是韓徵得用的人,丹陽郡主待他也是十分的客氣。

常太醫卻不能因為丹陽郡主客氣,就真倚老賣老上了,他在宮裏終究只是個七品太醫而已。

只得笑道:「那臣就先行告退了。」

又警告的看了施清如一眼,讓她千萬不能再不知天高地厚后,才轉身去了。

施清如這才笑着問丹陽郡主:「不知郡主有什麼想問臣的?」

丹陽郡主挽了她的手,「我沒病沒痛,能有什麼問你的?這話不過是我為了不叫我母親起疑,也為了讓常太醫能先行離開的託詞而已,實際是我覺著無聊了,想讓我陪我逛會兒御花園,說說話兒。」

施清如有些不慣她這般親熱,不著痕迹抽回了手,笑道:「我還以為郡主要陪着太後娘娘與長公主說話兒呢,至於臣,倒是有心為郡主解悶兒,可臣正當值,怕是不方便。」

丹陽郡主道:「有豫妃娘娘陪着皇祖母和我母親說話兒就夠了,我不耐煩聽她們講古,你雖正當值,也不是不能忙裏偷閒嘛……」

兩人說着話兒,很快上了通往仁壽殿外小花園的迴廊,丹陽郡主正要再說,忽然就驚喜的叫了一聲:「大哥,你怎麼來了?」

施清如順着她的視線望過去,逆光而來的欣長身影果然是蕭琅,倒是挺巧的。

她惟有跟着丹陽郡主上前行禮問好了:「下官見過蕭大人。」

蕭琅沒有即刻叫她免禮,因為他正與丹陽郡主你來我往的打眉眼官司。

丹陽郡主看向自家大哥的雙眼裏滿滿全是八卦,不是說對人家沒有另眼相看,換了任何一個人,也會這樣那樣的嗎?

那現在是在幹什麼,別告訴她,他這會兒過來是為了看她,或是給皇祖母和母親請安的,她一個字都不會信!

蕭琅倒是眉毛都沒有動一下,我真是湊巧路過的,誰知道會這麼巧,你愛信不信。

待丹陽郡主翻著白眼兒,把頭撇向一邊后,他才淡聲請了施清如免禮,「施醫官不必客氣,你這是來給皇祖母請脈嗎,以你的級別,應當還不夠格兒來給太后請脈吧?——皇祖母是怎麼想到傳召施醫官的?」

後面一句話,卻是問的丹陽郡主。

換來丹陽郡主又一個白眼兒,你就裝吧,看你還能裝多久……嘴上卻是道:「豫妃娘娘今兒來給皇祖母請安,因她氣色好了不少,皇祖母與母親一問之下,便知道了施醫官,豫妃娘娘又再三說施醫官有真才實學,母親便打發人去太醫院請了她來。」

蕭琅便看向施清如,溫聲問道:「施醫官,皇祖母的病情如何?你能治嗎?」

察覺到自家妹子一直在盯着自己看,面上看似仍是什麼變化都沒有,實則自己才知道已快要招架不住了。

只因「知兄莫若妹」,他的確不是『湊巧路過』,而是聽說仁壽殿傳了施清如后,特意趕過來的,皇祖母向來慈眉善目的便罷了,應當不會找施醫官的麻煩。

他母親卻是個既嚴厲又挑剔的,他實在擔心她吹毛求疵,挑施醫官的毛病,或是打她的主意,想利用她拉攏韓征。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蕭琅都不想看到。

他亦不想施清如給她母親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萬一將來……至於將來到底怎麼樣,他卻是下意識的沒有去深想,總之等他反應過來時,他已在趕往仁壽殿的路上了。

施清如自不知道蕭琅在想什麼,她認真回答起他的問題來:「太後娘娘上了年紀,病症又已十幾年,要根治已是不可能,但下官一定會竭盡全力的,還請蕭大人放心……」

話沒說完,忽然感覺有人在盯着自己看似的,忙下意識順着感覺的那個方向看了過去。

卻只看到陽光點點,綠樹成蔭,又疑心自己怕是感覺錯了。

可這已是近來的第三次了,每次都是她似有所覺,忙看過去,卻每次都是什麼人都沒看到,——看來,真是她疑神疑鬼了吧?

話說回來,這是皇宮大內,每次又都是光天化日之下,就算她沒感覺錯,諒也不會是什麼歹人,何況她近來仍睡不好,一日裏總有幾次恍惚的時候,想來的確是產生了幻覺吧。

施清如收回視線,繼續與蕭琅說話兒:「既然郡主與蕭大人還有話兒說,下官便先告退了,太醫院也還有一大堆事兒等著下官回去做。」

說完行了個禮,就要告退。

丹陽郡主卻是眼珠一轉,叫住了她:「對了施醫官,我與你也見過這麼幾次面,說過這麼幾次話兒了,覺得你的脾性實在對我胃口,所以打今兒起,是真打心眼兒里想交你這個朋友了,只不知你願不願意交我這個朋友?」

施清如要說心裏話,當然不願意交丹陽郡主這個朋友,兩人方方面面都不對等,她實在不想高攀,也高攀不起。

可丹陽郡主當面兒這麼問,她難道還能直說不願意不成?那就真是給臉不要臉了。

只得笑道:「下官只是個沒品沒秩的小小醫官,怕是沒那個資格做郡主的朋友,怕是只能辜負……」

話沒說完,已被丹陽郡主打斷了,「瞧你這話說得,難道只有身份地位對等的人才能做朋友不成?在我看來,交朋友最要緊的一條是志趣相投,我真心愿意結交的朋友,哪怕出身再低微,在我心裏與我也是平等的,反之,哪怕對方是九天玄女,我也不願意與之做朋友,我還當施醫官是個超凡脫俗的人呢,如今看來,竟也是個俗人!」

施清如笑了笑,「下官本來就是個大俗人,是郡主太抬舉下官了。」

倒是蕭琅道:「你這是什麼話兒,難道不依你就是俗人了?那我與母親也經常不依你那些亂七八糟的要求,我和母親也是俗人了?」

丹陽郡主晲了他一眼,這就護上了,怎麼不裝了?

她跺腳道:「反正施醫官你這個朋友我今兒是交定了,你要是不願意,我可就不讓你走了。」

施清如有些無奈,又有些好笑,丹陽郡主的驕縱與鄧玉嬌的驕縱不一樣,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惡意,反而覺得有點小可愛。

她正要說話,丹陽郡主已又笑道:「施醫官,你就交了我這個朋友吧,等你以後了解我更多后,保證會感嘆沒有交錯我這個朋友,我這個朋友你交得值的!」

一邊說,一邊還抓住施清如的手,一搖一晃起來,實在可愛得有點讓她招架不住。

施清如就想到了她幾次為自己解圍,也幾次對她釋放善意,對於一個高高在上的郡主來說,也實屬不易了。

她終究卻不過她,鬆了口:「那下官就高攀郡主了。」

丹陽郡主立刻歡呼起來,「這就對了嘛,不過高什麼攀,這樣的話以後可不許再說了啊!那我們既然已經是朋友了,也不能再郡主施醫官的叫了,也太生分了,我叫蕭瓏,你呢,叫什麼?」

施清如有些為難,這蕭大人還在呢,讓她怎麼好說自己閨名的?

當着他的面兒,與丹陽郡主說悄悄話兒又委實太失禮了些。

丹陽郡主卻顯然沒想到這一點,見她不說話,又催起她來:「你叫什麼嘛,這裏又沒有旁人,你只管說便是了……是因為我大哥在嗎?大哥,你還站這兒幹嘛,還不快轉過身去呢!」

難道她知道了,會不告訴他不成?

------題外話------

今天下午一點開始,兒子正式放寒假了,腦殼好痛,心好累,笑着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權宦醫妃:廠公太撩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權宦醫妃:廠公太撩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六回 仁壽殿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