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嵩山(中)

第2章 嵩山(中)

?燈油添了又添,燈花挑了再挑。此時已是子夜時分。

「先生,時辰不早了,明天一早還得去見三哥,小王得回去了。」此刻的信王心裡滿是敬重,對李泌的稱呼也變成了「先生」。

躬身送信王出了院門,李泌站在庭院之中抬頭仰望著漫天的星斗默然不語。

「先生,在想什麼」安華問道

李泌搖搖頭,朝屋脊的方向努努嘴沒有說話。一個黑影一閃而逝,安華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作勢要追,被李泌按住了肩膀,搖搖頭說道「夜深了,睡吧」。

興慶宮內的一處富麗堂皇的大殿卧榻之上,側卧著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旁邊一位宮裝侍從垂手而立,大殿正中一位黑衣行者半跪不語。此時的殿內寂靜無聲,窗外的蟲鳴連成一片。

「不犯錯的人生不是真實的。」有意思老人微微一笑。

「高力士,你說說」良久之後老人開口了。正是當今陛下,大唐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李隆基。旁邊侍立之人正是他的貼身侍從高力士。

「陛下,小人可說不好。陛下讓小人說,小人就說說。要是說不好,還請陛下責罰」。

李隆基呵呵笑著,指著高力士的鼻子說道:「你從王府的時候便跟著朕,怎麼老了老了倒學會了滑頭」「說吧,朕要聽聽你這文武全才的大總管的看法」。

「陛下,小人覺著,這個李泌對於朝中之事瞭然於胸,應對之法信手拈來,大局觀很強,胸中是有大丘壑的。關鍵還有一點,人品還算敦厚,評論時局算是公正。是個不錯的人臣」高力士小心翼翼的說著。

「比楊國忠如何,比姚崇宋璟又如何?」李隆基繼續問道。

「比起楊相國強一些有限。比姚宋二相弱一些不多。」高力士答道。

「你這老東西,越老越妖。你的意思是楊國忠跟姚崇宋璟作差不多?這話你信?朕都不信!」李隆基哈哈大笑

「陛下好久沒有這般開懷過了」高力士見李隆基心情大好,鼻子一酸小聲說道。

「朕高興,有此人在,是大唐之福,是太子之福。亨兒與他交好,朕可以放心了。」李隆基此刻老懷甚慰。

「阿史那摩利,你阿史那家隨我李氏已經幾代人了,是朕的心腹之族。從阿史那社爾之後,你家後來之人皆在宮中任職,再無征戰殺場,已不復先祖榮光,你可曾有怨言否?」李隆基支起身子沖大殿半跪之人說道。

「稟陛下,阿史那家自先祖阿史那社爾之後,蒙各位先帝及陛下信重,一直擔任貼身衛戍之職。一直心懷感念忠心耿耿毫無二心。」黑衣人肅聲答道

「朕要送你阿史那家一樁富貴,送你阿史那摩利一個直追先祖榮光的機遇,你可敢要?」李隆基對黑衣人的回答非常滿意。

「小人願往!」黑衣人被李隆基一番話激的滿臉通紅,先祖的榮耀之血在體內燃燒沸騰。

「高力士,擬密旨。阿史那摩利辭去黑龍衛統領之職,攜朕密旨即刻奔赴嵩山,護衛李泌那小子周全。朕的寶貝還要留給兒子用呢,可別讓人給毀了。」

「另,明宣阿史那思摩入禁宮,任黑龍衛副使,執黑龍衛事」李隆基說完,看著跪在殿中的阿史那摩利再次輕聲說道

「你與太子,李泌年紀相仿,朕也一直把你當做子侄看待。你們將來一起做的事,要比跟著我這個老頭子多,你可明白?」「你的弟弟,朕會召進宮來,日後會接替你的職位,保你全族無虞。你與李泌一武一文,要同心同德輔佐太子,不可二心。你可明白?」

阿史那摩利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叩首謝恩。

「不要哭,你是朕的黑龍衛統領,哭成這樣不像話。朕又不是死了,朕臏天的時候再哭不遲。」李隆基笑呵呵卻滿目溫情的責備到。

李隆基樂觀的情緒感染了阿史那摩利,一邊抽泣一邊說道:「陛下說錯了一件事,李泌那小子會武功,小人見過他與太子的女衛安華切磋」

「哦?竟有這事,這小子竟然如此讓人驚喜」李隆基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陛下,要說李泌是先結識於陛下的。既然如此看重李泌此人,為何不召他回朝呢?」摩利退去之後,高力士悄悄的問道。

「回來幹嘛?他斗得過楊國忠?還是讓他好好在嵩山待著。召他回朝之事留給亨兒去做吧。」說完這話,李隆基沉默了一會,旋即又問:「封常清怎麼樣了,死了沒有?」

「回陛下,封將軍兵敗洛陽之後,陛下您下旨命他在高仙芝將軍手下『白衣做事』,想必活的好好的吧。」想了一會之後,高力士又小心翼翼的說道「奴才覺得,高將軍和封將軍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名將。兵敗之事,肯定是有原由的。」說完這話,高力士便不作聲了。

李隆基也不答話,偌大的宮殿陷入了沉寂,只有燭火跳動著鮮紅的舞步,努力的想要把這黑色的夜幕撕碎。許久之後,輕微的鼾聲傳來。高力士悄悄的退出了宮殿,正要關門時,李隆基說話了「好久沒有上朝了,明天上朝吧。叫太子來聽政。」高力士鼻頭一酸,應了一聲,輕輕的關上了殿門。

高力士此人出身顯赫,本名馮元一。「嶺南聖母」冼夫人之六代孫。曾祖馮盎在唐朝初年為廣、韶十八州的總管,並封為耿國公。祖父馮智玳曾任潘洲刺史。父親馮君衡為高州的參軍。母親,麥氏也是出身名家,她的爺爺是隋朝大將麥鐵杖,追隨隋煬帝和楊素轉戰南北,戰功顯赫,被授予一品官階——開府儀同三司。

馮盎病逝后,馮家開始衰落。公元693年(武則天長壽二年),監察御史王國俊誣告南嶺流人(被流放的犯人)造反,馮君衡受到牽連,被指控為:心懷怨望,袒護族人,圖謀不軌。朝廷正好借這個好機會打擊馮家在邊夷的勢力。最後,馮元一的父親馮君衡被處死,馮元一被閹。於聖曆元年(698年)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奉入宮,武則天嘉賞其聰慧機敏,年幼儀美,讓他在身邊供奉,后因小過,被鞭打趕出。後任武三思府中宦官高延福為義父,遂更名為高力士。輾轉結交與在藩之時的李隆基,高力士傾心侍奉。

唐隆年間(710年)因平定韋后之亂有功,晉封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進入太子內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內給事。

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參與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開元初年,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執掌內侍省事務。李隆基對於高力士甚為器重,並讓他參與朝政。每有奏章,高力士先閱,小事自決,大事方才呈送李隆基。李隆基嘗與人言到「高力士在上,朕可安寢。」

「阿翁!」高力士從大殿出來之後快步朝大同殿走去,卻被背後低低的喊聲叫住了。

「邊監軍,叫老夫何事啊」。

「小人給阿翁請安了。今夜陛下歇在了興慶殿?」邊令誠泡上前來恭施一禮諂媚的笑道。

「邊監軍,不是老夫說你。作為監軍,應當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不要關心這些不相干的事情。老夫得告訴你,凡事不要做得太過火。如若因為私心誤了陛下的國事,老夫可不會放過你」高力士對邊令誠做得事情有些不滿。同樣身為宦官,高力士對於邊令誠心懷的鬼胎一清二楚。

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宦官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心理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扭曲。宦官註定不能享受男女之歡,更不能生育子嗣。所貪圖的只能是權力和金錢,加之宦官沒有子嗣,做起事來更加肆無忌憚,毫無底線。

眼前的邊令誠就是個典型的代表。當日陛下命封常清就地募兵防守東都,邊令誠為監軍的時候,高力士對此並無異議。誰知道這傢伙搞事情是一個好手,竟然把赫赫戰功的封常清將軍給告到皇上這裡了。若是單論戰敗,丟了東都洛陽之罪也就罷了。偏偏這廝還給封常清將軍羅織了一系列剋扣軍餉,畏敵不前等罪名。邊令誠的奏章一到,高力士心裡就明白了七八分。肯定是這廝向封將軍索賄不成才羅織罪名,落井下石的。

高力士有心敲打一下邊令誠,「老夫雖然終日不離陛下左右,卻幸得陛下信任,朝中之事些有了解。不要覺得老夫不與你計較便是不知你做了何事。趁早收著點,不要過火。」

「阿翁說的是,小人定會小心從事」一番話說的邊令誠冷汗直流,腦袋低到了腰間,唯唯諾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魂歸長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魂歸長安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嵩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