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爾撒成婚

第六十八章 爾撒成婚

回回親,親套親,砸斷骨頭連著筋。

——回族諺語

隨著年齡的增長,易卜拉欣開始參加撒爾塔人的各種民俗活動了。其中,具有飲食文化特色的聚會——吃平伙就是一個。

傳說,吃平伙是撒爾塔人的祖先在古代狩獵的時候分配獵物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變成了飲食習俗和飲食文化。

入冬以後,田地里沒有什麼農活了。撒爾塔的小夥子們一起弄來一隻小肥羊,選擇了家境相對寬裕、主婦廚藝不錯的優素福家作為吃平伙的主家。

易卜拉欣和優素福把小肥羊按倒在空地上,將它的脖子朝向西南方。

請來的阿洪念了一段經文,一刀割斷了小肥羊的喉管,然後彷彿大功告成般地起身,用湯瓶里的水洗凈雙手,回禮拜寺了。

其他人送走阿洪以後一起動手,剝羊皮,破胸膛,洗乾淨,放在案板上,剩下的活兒全都是優素福媳婦的了。

優素福媳婦把大鍋里的水燒熱,然後把小肥羊放到鍋里煮。

小夥子們脫了鞋子,圍坐在熱炕上,一邊就著金黃的油香,悠閑地刮著細瓷蓋碗茶,一邊說買賣、談莊稼、講新聞,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無所不談。

優素福媳婦先是把羊心、羊肝和羊肺洗凈剁碎,拌上蔥花、調料、香油,再撒上少許麵粉攪勻,按人數分成若干份裝在小碗里。

大鍋里煮羊肉的水開鍋以後,她在大鍋上架起蒸籠,把裝好的小碗整齊地擺放在籠屜中,蓋上蒸籠的蓋子,直到把碗里的東西蒸熟。這便是撒爾塔人的一道小菜發子。

她在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發子里澆上沸騰的肉湯,再撒上碧綠的青蒜苗,一碗一碗地端上了炕桌。

優素福笑著說道:「潤嗓子的發子來了。」

大家說笑著吃了第一道開胃的發子。

不一會兒,優素福媳婦又端上來鮮嫩醇香的爆炒羊肝。

優素福說道:「常言道,先來的克巴布(撒爾塔語,羊肝)比後來的羊肉香。兄弟們嘗一嘗味道怎麼樣?」

易卜拉欣用筷子夾了一片羊肝,放到嘴巴里咀嚼,口感非常好,既新鮮又有味道,於是誇獎道:「優素福大哥,新姐(嫂子)的手藝真不錯!」

正在這個時候,從廚房裡傳來了優素福媳婦的叫聲:「優素福,過來幫個忙。」

優素福笑著說道:「剛在這裡誇她,她就來勁了。」

滿炕上的小夥子們都大笑起來。

優素福把煮熟的全羊撈出來,放在木製的容器里稍稍地控一會水。

賢惠的媳婦雙手揪著指甲蓋大小的面片下到漂著油花花的肉湯里,小煮了一小會,再舀到碗里,撒上一小撮香菜末兒,導入香醋和油潑辣子面,端上炕桌請大家品嘗。

優素福把冒著熱氣的全羊卸成了七大塊,再把每一大塊按照來客的人數剁成若干小份,人均一份。

每一份平伙裡面都有前件、後件、肋巴、胸岔、背子、脖子和尾巴七個部份。倘若吃平伙的人多,肉塊就剁得小一些;吃平伙的人少,肉塊就會剁得大一些。

平伙肉按照份子剁成以後盛放在碟子里,在一盤一盤地端上來。客人即可以當場吃了,也可以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團圓享用。

易卜拉欣吃了自己盤子里的一款羊肉,打算把其餘的打包帶回家,給很久沒有吃過肉的父母和弟弟們。

平伙平伙,平起平坐。首先,平伙肉無論貧富貴賤一律平等。一人一份,份量相同。其次,吃平伙的錢實行人均分攤,既可以交現錢,也可以等到秋天糧食大豐收的時候用糧食抵頂。

吃平伙是撒爾塔人團結和睦、平等互助的集體精神的典型寫照。撒爾塔人豪爽豁達的性格在吃平伙的風俗習慣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好日子要等到好幾年才會有一次。因為地主的剝削越來越重了。官府攤派的賦役也越來越多了。災年更是越來越頻繁了。前年是暴風雨,打折了滿地的莊稼。去年是乾旱年,地里沒有長出幾棵苗來。今年中途又來了一場冰雹,打落了滿樹的水果。農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一日是撒爾塔人的傳統節日阿術拉節,也是婦女和兒童的節日。

按照祖宗傳下來的習慣,麥里燕在家裡要做上一頓叫作羅波弱的肉粥。她用火把羊頭和羊蹄上的毛燎掉,反覆地沖洗乾淨,放到鍋裡面水煮,再撒上花椒、青鹽,與青稞、小麥、大豆等混合在一起煮。這樣的肉粥既有糧食的香味,又有肉的香味,的確美味可口。

一年一度的齋月到了。

易卜拉欣嚴格遵守教規,每天只吃兩頓飯。吃兩餐的時候分別在前半夜和後半夜,不能見到太陽的光亮,而且白天滴水不進。

大公雞叫了頭一遍,易卜拉欣和父母已經吃完了早餐。

爾撒遵循祖先傳下來的家規,尊卑有序,尊敬長輩,關愛幼孩,男子為先,婦女的地位相對比較低。

每次吃飯的時候,易卜拉欣和弟弟們都要等到長輩們動筷子吃了一口,才開始動手吃飯。倘若長輩不吃,他們必須忍著飢餓悄悄地等待著。

一個月以後,他們又迎來了爾德節(開齋節)。

清早起來,易卜拉欣和弟弟們要到阿達、阿媽的面前說「色蘭」。

他們跟上阿達一起到禮拜寺里做禮拜。回家吃過早飯以後,還要到埋扎(墳地)給無常的親人上墳念經。

易卜拉欣年滿18歲的那年秋天,爾撒聽說住在對面山坡上本康村的馬哈散人馬尤布的女兒身體結實,是個當家過日子的好女子,便托村裡的人前去說媒。

撒爾塔人對婚姻的約束十分嚴格。青年男女不得私自謀面相談。婚事必須由父母決定。其中的一切問題都要通過媒人在中間傳話。一般先由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去提親。

馬尤布早就聽說過爾撒的大兒子易卜拉欣長相英俊、知書達理,如今見到媒人主動上門提親,高興還來不及呢,豈有不答應之理?

得到馬尤布同意的回話以後,爾撒當然十分高興,馬上跑到西南庄的商鋪買了茶葉、冰糖、紅棗和核桃,用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的紙包紮成四色禮,通過媒人向馬尤布家送去了落話禮。

不久,牛、馬兩家便履行了正式的訂婚手續,即送彩禮。

麥里燕遵照鄉下的風俗,專門把當年新收下的小麥磨成白面,再蒸成饅頭準備送給馬家。她在饅頭的頂部預先抹點薑黃,用刀稍稍切開,雪白的饅頭頂部如同盛開的黃花,預示著親家來年五穀豐登。

爾撒帶領易卜拉欣、媒人和陪客等數人,拿著茶葉、紅糖、糕點、衣服、耳墜、手鐲等彩禮奔赴馬家。

馬家隆重接待了牛家的客人。

馬尤布的歲數比爾撒大,白須飄飄,一臉的笑容。他首先是客氣地請客人上座,讓其中最年長的爾撒坐在中間的上席,然後按照年齡依次坐開。

馬家的兒子為客人們沏上了三泡台蓋碗茶。

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談笑。

茶過三巡,便有年輕人端上來金黃酥脆的油香,接著是幾盤子炒菜和手抓羊肉。

最後一道菜是雞肉。

撒爾塔人一般請阿洪念經宰雞,拔毛洗凈以後煮熟,按照雞的部位分解成13塊。先把雞的兩隻大腿、兩個胯子、兩塊勺勺分解下來,再把雞翅和小腿剁成4塊,把雞胸部的岔子肉剁成兩塊,剩下的最後一塊是尾巴骨,即雞尖。在撒爾塔人看來,雞肉中最上等的就是雞尖。

馬尤布將剁好的雞肉塊按照客人的長幼尊卑依次分發,把雞尖讓給了來客中最尊貴的爾撒品嘗。

爾撒先是和馬尤布謙讓了一番,夾起雞尖又向媒人禮讓。席間的客人互相禮讓雞尖是客套的程序,增加了寒暄的機會和謙讓的熱鬧氣氛。但是,誰也不能接受禮讓的雞尖。因為誰在席面上要是吃了雞尖,象徵著他代表全桌的客人接受了主人的款待,說明他是今天的主客,今天的宴席就是為他的到來而準備的。吃了雞尖的客人也會感到被尊重的滿足和驕傲。

馬尤布笑著說道:「據說在很早以前,有一位撒爾塔人請外庄的一位頭面人物和本庄的紳士到自己家中做客,沒想本庄的紳士不客氣地吃了宴席上的雞尖。外庄來的客人當即拂袖而去,認為自己是貴客,雞尖理應由他吃,結果卻被他人吃掉了,自己的人格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因而生氣離席。後來,經過雙方都認為德高望重的人協調,最後以本庄的紳士牽上兩隻肥羊上門賠禮道歉才算了結了。」

爾撒說道:「我聽老人們說,宴席上只有雞頭、雞腿而沒有雞尖,說明這不是一隻完整的雞,有可能是吃剩下的,所以是對客人的不尊重。吃雞尖的習慣就這樣傳了下來。」

在吃吃喝喝之間,牛、馬兩家商量為了取個吉祥圓滿之意,決定在秋後的一個主麻日舉辦婚禮。

陰曆的9月底,易卜拉欣和馬尤布的女兒馬奴里如約舉行了婚禮。

當天,易卜拉欣與娶親的隊伍來到了本康村。

村裡的年輕人堵在村口的路上,用土塊打、柳條抽,故意驚嚇新郎和陪客的騎乘,要使他們摔下馬來。即便是新郎掉下馬受了輕傷,也不得翻臉生氣,還要向那些搗亂分子賠禮道歉。這是撒爾塔人娶親時候的一個習俗——罰新郎。

馬尤布的家裡熱鬧非凡。親戚、朋友、鄰居們都穿著最好的衣服應約而來,按照親戚關係的親疏、朋友交情的厚薄搭上一份禮物,對馬家的喜事表示祝賀。

阿洪徵詢了易卜拉欣和馬奴里的意見以後,當著眾人的面念起了尼卡(婚約),說明這個婚姻真實有效。

在誦念尼卡的時候,阿洪還要議定婚後易卜拉欣給馬奴里一定數額的尼卡錢,象徵著男子向女子承諾的義務,約束他不得隨意拋棄自己的妻子。

念完尼卡以後,證婚人把預先擺好的一盤紅棗和核桃撒向圍觀的大人和小孩,表示早得兒女。

大家一起高聲歡呼著,一邊爭搶紅棗和核桃。誰搶得多就意味著誰將來獲得的幸福多。

這個時候,易卜拉欣才第一次親眼看到了自己的新娘。

新娘的身材十分高大,與身邊的女子比較顯得略微有點笨拙。她上身穿著前後開叉的過美(撒爾塔人的長裙),上面套著鑲有假袖的斜襟上衣,腿上穿著有綁腿帶的西古(套褲),腳上穿著一雙綉著牡丹花的紅布鞋。

易卜拉欣看到新娘不是自己心目中稀罕(喜歡)的樣子,不禁有一些心灰意冷了。但是,現在婚禮都舉行了,再不願意也已經沒有辦法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古到今,一脈相承,易卜拉欣也沒有辦法改變。

迎親的人們回到尕陰屲牛家的庄窠門前,新娘由送親的兄弟抱下馬車,送進入院子里。

院子里坐滿了賓客。其中一個人站起來,帶頭高呼道:「哈利。」

親朋好友都站了起來,一起和唱祝賀新婚的曲子,按照曲子的節拍擊掌或著拍打手臂,將雙腿彎曲成騎馬的姿勢,向左右轉圈。

「哈利」的唱詞由賓客們即興編唱,內容多為新郎英俊、新娘美麗、婚戀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等讚美之詞。

婚禮的高潮部分是戲公婆。

鄉親們戲謔地將爾撒和麥里燕的臉面抹上鍋黑,翻穿上羊皮襖,腰裡繫上鈴鐺,頭上頂著一扇破帽子,手腳象徵性地捆綁住,讓他們倒騎著毛驢亮相。

新婚之夜,鬧新房的小夥子們手持準備好的枕頭,朝坐在炕角上蒙著面紗的新娘身上砸去。新娘的女友們則用自己的身體組成一道防線,將砸過來的枕頭又反砸過去。年輕人鬨笑呼叫,場面十分熱鬧。

女友們揭去馬奴里的面紗,向大家展示新娘的容顏,並且打開帶來的箱籠,出示娘家珍貴的嫁妝。

第二天一早,馬奴里同牛家的老少見面拜客。

下午,馬奴里第一次走進牛家的灶房,和了一團面,按照傳統擀試刀面,請鄰里和老人們品嘗新媳婦的手藝。

麥里燕吃著馬奴里做的乏味的長面,覺得她的廚藝真是拿不到桌面上來,心中不禁為易卜拉欣將來的日子擔憂起來。

送走了吃面的客人,馬奴里給易卜拉欣新沏了三炮台茶水,恭恭敬敬地端了上來。

撒爾塔人自古以來酷愛喝茶。

他們從茶具、茶葉和配料的搭配都是精益求精。茶具由蓋子、茶盅和掌盤三層組成。泥細質薄、透亮精緻的三炮台是茶具中的上品。如果是來自景德鎮的茶碗,那更是茶具中的精品。

撒爾塔人對茶葉的要求也非常講究,以雲南的春尖茶和沱茶為最高檔次。如果是家中來了貴客,都要奉上三香茶、五香茶、八寶茶,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重視。

除了上好的茶葉以外,茶水裡還要配上冰糖、桂圓、紅棗、杏干、枸杞、葡萄乾、無花果等。這樣的茶水喝起來苦中有甜,甜中帶酸,既能解渴消暑、強心利尿,又能舒筋通絡、消化積食。

易卜拉欣沒有說話,低著頭用左手端起茶碗的底盤,用右手的姆指、食指和中指環成蘭花狀夾起碗蓋,斜著在茶碗上面刮一下,推開浮在水面上的茶葉,只見汁清色碧,水汽裊裊,輕嘬慢咽,一股純正濃郁的茶香滲透到了五臟六腑。

馬奴里的眼睛盯著易卜拉欣,猶豫了一下問道:「易卜拉欣,你為啥這幾天對我吊臉子?我們家陪的東西比別人家的一樣不少,質量也不差。」

易卜拉欣沒有吱聲,自顧自地喝著茶水。

第二年,馬奴里生下了一個男嬰。

男嬰的哭聲低弱,不到半個時辰便沒了氣息。

馬奴里傷心極了,哭得死去活來。

第三年,也就是1920年,馬奴里又生下了一個男嬰。

男嬰的哭聲依然低弱。經過麥里燕的精心呵護,這個男嬰居然成活了下來,只是身體比較孱弱。

易卜拉欣請阿洪給孩子取了個撒爾塔的名字,然後請父親爾撒再給孫子取個官名。

爾撒思考了一會兒說道:「這個娃娃特別金貴,第一個字取玉吧。我們尕陰屲抬頭是山,低頭還是山,就叫作牛玉山。以後尕娃的名字里都有個山字,讓他們記住家鄉的大山。」

易卜拉欣的三個弟弟牛占祥、牛占川和牛占海坐在院子里,一邊吃著用青稞面發酵后貼在鍋上蒸熟的鍋塌和把小米麵裝在瓊鍋里在炕洞里燒熟的米面窩窩,一邊高興地嚷道:「太好了!阿哥當阿達了。我們也有侄兒子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世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世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爾撒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