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也是解脫

自嘲也是解脫

人際交往中,在人前蒙羞,處境尷尬時,用自嘲來對付窘境,不僅能很容易找到台階,而且多會產生幽默的效果。所以自我解嘲,自己把自己胳肢幾下,自己先笑起來,是很高明的一種脫身手段。

傳說古代有個石學士,一次騎驢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會不知所措,可這位石學士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的,還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語,說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自然這石學土也在笑聲中免去了難堪。以此類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說:「如果不是這一身肉托著,還不把骨頭摔折了?」換成瘦子,又可說:「要不是重量輕,這一摔就成了肉餅了!」

豁達是幽默中蘊含着的一種重要品質。

凡事樂觀,即使身陷囹圄也看到希望,而不是整天悲悲戚戚,愁眉不展,其寶貴的思維模式是「大不了就」,而不是斤斤計較,過分認真。多想自己的缺點和無能,經常自我嘲笑,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盲目逞能好勝。這就是豁達。豁達往往意味着超脫,但又沒發展到虛無,所以它仍是一種積極因素,是一種美好的人性的表現。

站在自己之外欣賞自己的創傷,就能產生一段時間的快樂。一位名叫海伍德·布洛思的人曾把40年的積蓄投資於股票市場,在1929年的危機中全部喪失。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反應並不是失聲痛哭,也不是大喊大叫,而只是說:「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夜之間便喪失了,不能不說「去得快」,但真的「來得快」嗎?不,我們知道那是他40年的積蓄。顯然,他這是跳出了自己的災難之外來嘲諷自己。

《啟顏錄》上有這樣的故事:劉焯和他的堂侄劉炫都很有學問,因犯法而被捕。縣吏不知道他們是大學問家,全給他們上了枷鎖。劉焯說:「整天在枷(家)中坐着,就是回不了家。」劉炫說;「我也是終日負(婦)枷(家)而坐,就是不見婦。」

比起布洛思來,他們的自嘲更見情趣,也更講究技巧。不見家人和妻子的孤寂而凄涼的生活也似乎顯得並不嚴重。和布洛思一樣,他們嘲笑了自身的悲劇,實際上就是戰勝了悲劇。

有一位矮個子學者的妻子嘲笑丈夫身材太短,這位學者笑眯眯地說:「我看還是矮點好,我如果不是一米五七,現在能夠著作等身么?如果不是我身短力小,我們的戰鬥你能場場取得勝利么?如果不是我矮,你能很優越地說我太短么?」話畢,全場叫絕。

人際交往中,身在高位者或明星大腕們,與人打交道容易讓人感到有架子。可能是因為他人過於緊張、有壓力,也可能是這些人還沒有摸著與普通人相處的竅門。通常而言,開開自己的玩笑,可以緩解他人壓力,還能讓一般人覺得有人情味,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從而讓人心裏舒坦。

當然,自嘲不是自我辱罵,不是出自己的丑。這裏要把握分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靜下來,才能看見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靜下來,才能看見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自嘲也是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