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章 大抬槍(四)

五十四章 大抬槍(四)

?都說這萬事開頭難,既然這圖紙都讓孫老頭拿出來了。接下來的事自然也就簡單了不少,要說這還是這萬惡的封建社會也還是自有他的好處。自明太祖時期起,就把全國各地的民眾全部都編好了戶籍,像軍戶所這類的就是一代要是做成了窮軍戶,那子子孫孫一個都跑不了。而且明太祖還是為那些入了戶籍的人全方位都安排好了的,你說你入了戶籍子孫被人瞧不起,怕男的娶不著媳婦,女的嫁不出去是吧?

那行啊,凡是入了戶籍的人,以後子孫婚娶通通只能去找同戶籍的子弟,否則就是以治大罪論處。

這下可好了吧,當軍戶的就大家都是軍戶出身,誰也別嫌棄著誰,就都將就著那麼過吧。得益於此的德剛也是正好省了不少力氣。

你說就是現在家裡想找個臨時工搞搞家務的,那不是都得上中介所或者在外面貼個小廣告啥的才能幹千急百等的才能白人給招來。

而且就是招來了,你還真不知道他是不是半桶子水,萬一真遇上來混飯吃的,那又得拉倒,繼續出去貼小廣告招人去。你說這難不難?

可這一套在大明可就是根本不算問題了,要說匠戶這哪個衛所里沒有不是。

所以說這事還真是有戲,人家入了戶所的工匠那基本都是差不多世世代代從太祖那一輩傳下來的工匠手藝了,真是好找又專業啊。張半仙也正好是這一帶混的熟了,最近也是太久無事,一聽著又能外出幹活,搞不好還能混個報銷吃喝,比誰都猴急要他來,只向著德剛要了一百兩銀子就鼓鼓的拍著胸脯包著外出招人去了。

要說這哪行都有哪行的苦,可明朝匠籍的日子就基本上是苦的沒了頭。

明朝把人戶分為軍、民、匠、灶等各類,戶籍身份世襲,這在形式上是繼承了元朝,但在國家對人身的控制力度方面則有重要變化。與滿足於接受賦役服務的蒙元統治者相比,明朝對百姓的管理控制能力高度發展,利用里甲、黃冊制度「配戶當差」,規定普天之下所有人戶向國家盡義務這是明朝以前的歷代王朝所無法做到的。

明朝里甲制度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宋、金、元的基層組織制度。不過,前代的都保、大小甲乃至保甲的選拔、組織與職責,均與明代里甲有較大區別。特別是明初法律規定,在里長、甲首之外,「若有妄稱主保、小里長、保長、主首等項名色生事擾民者,杖一百,遷徙。」說明明初對元朝相關制度有意採取劃清界限、唯我合法的革新姿態,強行劃一了民間基層組織。雖然新制度的推行不可能隨著一紙政令而得到貫徹,並且後來因地因時而異,但即使最偏遠的原有地方組織,仍是在做出相應調整之後,以里甲的名義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同時,里甲雖然是強行施加於社會的行政組織,卻也「可以容納基於地緣和血緣而形成的各種關係和組織」,從而保證了行政組織對社會的滲透。凡此均彰顯出明初國家空前強大的社會改造效用。

與宋元時期要麼富者常充,要麼平均輪流的服役制度相比,明初里甲制度把人戶組織從簡單的一戶、幾戶擴大到一百一十戶的一里,內分里長戶和甲首戶,以及管帶戶、畸零戶,每年由一個貧富搭配的十一戶集體單位來服正役,全體人戶每十年輪流一次。明初國家雖然沒有徹底否定傳統產權、重新分配土地,但土地分配狀況比宋元時期要平均,擁有土地的編戶齊民比例應該比兼并無度的金、南宋和蒙元時期高很多,輪流服役自屬正常。然而明朝更把人人服役與能者多勞、確保應役的原則結合起來,採用了「以丁糧多寡為次」、每十年複位每戶服役位次的管理方式。這需要相當複雜的登記、監督手段,社會中的每一戶、每一人的具體情況都被通過黃冊制度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這是元朝所根本不可能做到也不會想去實現的。

等張半仙到了地方衛所,在使了幾兩銀子的情況下,那些個百戶官們都是一副樂得隨他任意去挑人。反正匠戶也是公家的,對他們又沒什麼損失。

可真正到了地方,饒是張半仙早有心裡準備也是大吃了一驚。略目所見的匠戶基本上都是衣不蔽體、面帶飢黃。就這副難民像還哪裡像是個打造軍器的啊,現在要是拉吧著往大路口那麼一仍,那就是十足標準的難民營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人家啊,這災荒年月的誰也想吃口飽飯不是。但這戶籍里,軍戶也是確實算好的了,雖然每到年月還要交軍糧上去。但好歹這自己也是個種地的,滿山跑的,地里長得,就是再窮也能個勉強混口飯吃不是。

這匠戶就不同了,不但自己不允許私自外出工作。而且每次遇上官府調配也只是最多給他們管口飯吃而已,哪有什麼糧餉發放。像平時這種為各自戶所里打造武器之類的活,根本就是連口飽飯都難以吃上,一大家子拖家帶口的就更別說了。

搞得這張半仙也是實在不想多呆下去了,畢竟這味道是要多重就有多重啊。也是懶得和哪些匠戶費什麼屁話,直挑著就說道「我大人的軍戶所現在缺個打造的匠戶,你們只要肯來的,我們大人可是寬厚,給你們都是每日管飯吃飽,月底還有人人五兩的工錢現結。願意來的就跟著我吧」

本來看著又有人來挑選,這些匠戶們都是覺得哪裡有大工程有飯吃了,個個都是激動莫名。可一聽張半仙這話都是炸了鍋,「這軍戶所大人的話我是沒聽錯吧,闊氣的是見多了,能給管飯飽都是天大的仁慈了,這還發工錢不可能吧?」

說著都是交頭接耳起來了,搞得這麼大個餡餅從天而降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張半仙卻是管不得他們在那墨跡了,自己還有好多個衛所要跑呢。主公大人可是交代過了,這匠戶是能收多少就盡量多收來,這要是到時候貽誤了德剛的大事,他自己回來的路上就好好去想想屁股到時候該開什麼花好看罷。

不過另一邊他一路上路過各個衛所都是一番平靜,也難怪張半仙老是覺得這次出差怎麼去哪裡都是甚是無聊。如今這下才猛的頓悟起來,這不是還在鬧叛亂嘛。這一個個亂兵都跑哪去了?

原來山東這鬧騰也快半年了,早是再在按這麼鬧下去,實在是沒完了,搞得崇禎只得痛下了急令,拿出了大狠招,快快調兵的幹活。

因為照目前情況看,想要收拾這幫人,隨便找人去整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們要整,就必須往死里整。於是乎,他只得調來了兩個猛人。

第一個,新任山東巡撫朱大典,浙江金華人,文官出身,但此人性格堅毅,飽讀兵書,很有軍事才能。但更猛的,想問第二個是誰?先賣個關子,等下你們馬上就知道了。

要說此時的山東半島,基本就算是孔有德主管了,像什麼之前巡撫的工作,他基本都干,想怎麼來怎麼來,看樣子是打算定居了。

而且此時他的手下,已經有四五萬人,且很有戰鬥經驗,對付一般的渣渣衛所部隊,根本就是綽綽有餘。對這些亂兵來說,基本就只是個練手的感覺

所以派來打他的,是特種部隊。

我們下面先來看一組非常簡潔明了的小數據:

崇禎五年(1632)七月,明軍先鋒抵達萊州近郊,與孔有德軍相遇,大敗之。

大家別動氣,這可不是我想偷懶省字數。只是查史料的時候,在各種記載內對於這場戰役的解說就也只有三個字「大敗之」

雖然當時具體怎麼打的我是不知道,但有一點是可以極度肯定的告訴大家,當時的戰局絕對是一邊倒著打的。

造反了那麼久的老大哥孔有德很是不服氣,決定親自出馬,在沙河附近布下陣勢,迎戰明軍。

他迎戰的,就是明軍先鋒。明軍先鋒,而且就是明朝的特種部隊「關寧鐵騎,」而當時統領關寧鐵騎的,就是吳三桂。

所以說猛勝朱大典者,其實是吳三桂也。

說道這裡也正好印證了一句話,「好人不一定有能力,壞人更不一定就沒本事。因為沒本事的壞人是不可能臭的史上留名的,君不見公交車上小偷小摸再幹了二十年之後也還只是這個水平——也只能繼續偷東西當個老小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小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明末小地主
上一章下一章

五十四章 大抬槍(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