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五主 186康蘇密急報求援兵,李世勣迂迴白道城

六世五主 186康蘇密急報求援兵,李世勣迂迴白道城

看罷錦囊,蕭嗣業心中大吃一驚,暗想難道定襄城竟然這麼快就堅守不住了,再想想蕭嗣業又覺得事情蹊蹺。惡然自己率五千人堅守惡陽山,但是畢竟定向成還有慕容遐在,還有康蘇密的突厥騎兵。

更令蕭嗣業想不通的是太皇太后蕭珺的錦囊怎能夠未卜先知,總不會一出征就想到求救吧。思緒雖然有些混亂,但是蕭嗣業牢記慕容遐的囑託,遵照錦囊而行,立刻傳令麾下將士,拔營退出惡陽山,先救定襄城。

蕭嗣業棄守惡陽山,率兵回到定襄城。遠遠望見城池,四下安靜,並不像是飽受唐兵襲擾的危城,而且沿途之上也不曾遭遇大唐的兵馬。直道大軍進城,往日人間煙火,車水馬龍並無變化,照常依舊。

后隋將士陸續進城,最先驚動的便是突厥大臣康蘇密,康蘇密聽說蕭嗣業率兵回來,詫異萬分,雖說唐兵繞過惡陽山,迂迴用兵,但也沒緊迫到這個份上。康蘇密覺得勢頭不對,便去面見太皇太后蕭珺。

康蘇密來到行宮,正遇蕭嗣業一身戎裝匆匆趕回,康蘇密走到近前,一拱手問道:「少將軍這麼早回兵,莫非是惡陽山的唐兵已經退卻?」

「尚未退卻?」

康蘇密質問道:「本將未發軍令,將軍怎可臨陣脫逃?」

蕭嗣業道:「我奉太皇太后密旨回城。」

「你……」康蘇密頓時氣得鬍子倒立,蕭嗣業理也不理,便入行宮參見太皇太后。

蕭嗣業進宮拜見了太皇太后蕭珺,蕭珺神情平穩,面不改色,隋王楊政道配坐一旁,蕭珺只是默念道:「謝天謝地,回來的正好。」

蕭嗣業拿着錦囊,走上前問道:「侄孫兒愚昧,敢問太皇太后,莫非丟棄惡陽山,是太皇太后醞釀已久?」

蕭珺長舒一口氣,說道:「還記得渭水之盟么,自從李世民進貢議和,哀家就知道唐兵早晚要打回漠北,李世勣側面已經切斷去路,死守惡陽山終久是徒勞無益。」

話音未落,只見一個侍女奏道:「啟奏太皇太后,康蘇密大人求見。」

「沒見哀家這裏有人么?」蕭珺道。

侍女道:「奴婢說了,可是康蘇密大人怒氣沖沖,執意要見。」

蕭珺看了一眼蕭嗣業,說道:「定是為了棄守惡陽山之事,宣康蘇密來見。」

康蘇密快步進了寢宮,拜見了蕭珺,指著蕭嗣業說道:「軍情緊急,蕭嗣業將軍臨陣脫逃,擅離職守,貽誤軍機,請太皇太后明察。」

蕭珺道:「是哀家傳懿旨棄守惡陽山,如今三路唐兵圍困定襄,誰都走投無路。」

康蘇密一愣,滿頭霧水,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問道:「太皇太后,定襄早早失守,整個草原可是都危在旦夕啊。」

「哀家又何嘗不知……..」蕭珺拄着手杖,站起身來,向著康蘇密近前幾步,朝着宮門方向抬眼張望:「康蘇密你祖上幾代人,追隨可汗四處征戰,都死在長城根兒了吧?」

「這……」康蘇密一時答對不上,愈加詫異蕭珺的問話。

蕭珺看着康蘇密,意味深長的說道:「哀家六十三歲了,哀家也想讓你活到六十三歲,讓你也知道將來天下是個什麼樣子。」

康蘇密掂量蕭珺的心思,頷首不語,蕭珺又說:「忠君報國,馬革裹屍,那都是漢人舊俗,你一個突厥人何必以死相拼?人死了,連後悔也沒機會了。」

康蘇密試問道:「太皇太后的意思是?」

「中原吶,是個好地方;江東也是,江南也是,連夷州、交趾、樂浪郡都是咱漢人的風水寶地。哀家想回家了,不想打了……」

康蘇密、蕭嗣業兩人互看一眼,大驚不已,隋王楊政道畢竟年少,還沒完全領會話中的意思,蕭嗣業心中稍稍有所領會蕭珺的心意,拱手作揖:「難道太皇太后忍辱負重多年,就不打算復辟大隋了么?」

「聽說大唐都統一天下多少年了,還談什麼復僻……哀家老了,只想回家。」蕭珺走到椅子近前,又坐下身來,注目遠方,默然良久。

蕭嗣業、康蘇密愣在一旁,半晌不語,只見一陣急促腳步,但見慕容遐匆匆來到:「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唐軍遣使者送信勸降。」說着,雙手呈上大唐的招降書信。

蕭珺並未理會書信,看了看眾人:「康蘇密、慕容遐,哀家命你二人前去議和,若能免去戰亂,哀家願意還政退位,易幟歸唐。」

「太皇太后……」隋王楊政道、康蘇密、慕容遐、蕭嗣業一齊跪倒,必不情願歸降大唐,難抑悲傷,泣聲叩首。

離開行宮,康蘇密依然心中不甘,回到府上,立刻招來了自己的心腹哲落。康蘇密把一封親筆寫好的書信封好,交給哲落,叮囑道:「蕭珺者老糊塗,竟然棄守惡陽山,打算降唐,事關重大,你立刻去見頡利可汗,稟明實情,儘快增援。」

「奴才明白。」

哲落剛轉身要走,康蘇密友道:「慢著!」

「還有什麼吩咐?」

「唐軍正在設法繞行惡陽山,一路之上,多加小心,只要搶先趕到白道,就必能見到大汗。」

哲落奸笑道:「大人神機妙算,奴才定能送到密信。」

哲落潛出北城向頡利可汗求援。頡利可汗率兵已到白道(今內蒙古境內)。白道離定襄不遠,哲落走了一個時辰,便到白道。

頡利可汗本已睡下,得知定襄密使到來,又翻身起床,命人掌燈,連夜接見。哲落氣喘吁吁,跑到牙帳,撲地跪倒:「大汗速速出兵,定襄快守不住了。」

「切莫慌張,細細說來。」

哲落遞上康蘇密地密信,答道:「蕭嗣業棄守惡陽山,使得三路唐軍圍困定襄。如今蕭太后心生變故,欲攜漢民投降唐兵,康蘇密將軍孤懸一線,求大汗速發援兵,營救定襄。」

「嗯,蕭珺老邁無關大局,但丟了定襄,必然危急漠北。」頡利可汗披着袍服,來回踱了幾步,對哲落說道:「你連夜返回,告知康蘇密無論怎樣,也要死守定襄,本汗最遲天明時分,便到定襄。」

哲落遵命而去,換了匹快馬,連夜趕回定襄。

一路疾馳,披星戴月,馬不停蹄,趁著蒙蒙夜色,眼看要到定襄城下,忽然只聽「噗通」一聲,馬身一傾,眼前撲空,連人帶馬栽進陷馬坑。等哲落緩過神來,只見四周儘是火把,定睛細瞧,原來唐兵早已佈下的埋伏。

哲落中了埋伏,被捆綁到中軍大帳,只見一員唐將,年紀三十多歲,二眉八字分開,兩眼聚光,鼻正口方,頷下短髯,內穿細甲,外罩戰袍,此人便是唐軍大將李世勣。

李世勣盯着哲落,厲聲問道:「大膽藩賊,連夜回城,必是隱情,速速道來。」

哲落畢竟不是疆場廝殺過的軍士,被唐兵生擒,早已嚇得驚魂落魄,不知所措,旁邊的一個侍衛猛踹一腳,哲落一哆嗦,才顫顫說道:「實不相瞞,頡利可汗準備連夜起兵,增援定襄。」

「幾時能到?」

「天明之前。」

李世勣細細琢磨再三,對侍衛說道:「將這藩賊打入囚牢,若有假話,回來殺他!」哲落被暫且押解,李世勣連夜傳下將領,點齊三千精兵,設下埋伏,只能突厥援兵。

等到三更已過,四更剛至,天已朦朦放亮,只聞一通馬蹄鈴,劃破寂黎。李世勣料定必是突厥援軍。命人打響三聲號炮,只見三束火花,竄天而起,埋伏的唐兵呼號震天,一起殺出。

頡利可汗不知有埋伏,心中大驚,剛要應戰,忽然一通亂箭,紛紛射來,讓突厥兵士措手不及。頃刻間,伏兵殺至,一通混戰。真可謂:

朦朦凌晨促殺機,三千勇士起夜襲。

鐵騎橫行折枝叉,殺聲震天斷荊棘。

劍槊生光荒原路,刀鋒所指大將旗。

瀟瀟落葉蓋古道,滴滴戰血漸鐵衣。

唐兵半路伏擊,凌晨劫殺,把突厥援兵殺大敗,頡利可汗不知虛實,落荒而逃,一潰千里。

一夜之間,戰事急轉直下,李世勣得勝而歸,斬獲無數。回到中軍帳,對麾下喊道:「那昨晚那個細作來見!」

兩個侍衛推搡著哲落,來到帳中,跪倒在地。李世勣懷抱頭盔,手扶佩劍,趾高氣昂,得意說道:「你不是要往定襄報信么?今日本將就成全你。」

李世勣對兩個侍衛一揮手,兩人解開哲落綁繩,哲落戰戰兢兢,手足無措,問道:「將軍果然要放我報信?」

李世勣道:「回去告訴你家主將,突厥援兵已經大敗,定襄之圍無人能解。」言罷,背過身去,不再理喻。

哲落慌慌張張,逃出唐營,跑回定襄城。等到了定襄,康蘇密在府上早已等候多時,見哲落回來,一把抓住哲落雙肩:「我且問你,援軍何時能到?」

哲落眼神驚悚,跪倒地上哭訴道:「將軍,全完了。」

「到底如何?」

「天亮之前,大汗的援兵半路遇伏,被李世勣大敗了。」哲落道。

康蘇密恍然大悟,半晌不語。此時已是走投無路,孤立無援,欲知是戰是降,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隋王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隋王朝
上一章下一章

六世五主 186康蘇密急報求援兵,李世勣迂迴白道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