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塘馬14(1)

風雲塘馬14(1)

廖海濤從東面的打穀場回來,腦海還浮現著緊急集合比賽的畫面,那些躍動的畫面在腦海里回蕩著,撞擊著他的心扉,他的血液嘩嘩奔涌著,顯示著少有的高亢。

不過進入塘馬村中,他便感到一種少有的寂靜,許多人都去觀摩比賽表演去了,村中顯示著少有的寂靜,夕陽下麻雀在瓦壟上跳躍,紅色的霞光染紅了它們的羽毛,它們有時縮著頭啼叫著,時不時地把頭伸入翅膀中。青石板蜿蜒穿行於牆面斑駁的灰房中,竹林發出瑟瑟之聲,板茅傳來嘩嘩之音,風聲顯得格外清寂,廖覺得有一種空明的感覺。

他剛轉過鄉賢堂,一陣清脆的歌聲從政治部的住地劉正興家的門前傳來,那是清脆的女聲,「蒔秧要唱蒔秧歌,兩手彎彎蒔六顆,六顆頭上結白米,桑樹頭上結綾羅;蒔秧要唱蒔秧歌,兩腿彎彎泥里拖,背朝日頭面朝水,手拿仙草蒔落棵……」

廖海濤收住了腳,這是典型的吳地歌曲,在戎馬倥傯的戰鬥中,廖還時時感受到吳文化的韻味,自一九三八年進入溧陽后,廖便聽到糯味甚濃的吳方言,進入長滆、太滆地區,更是感受到了吳方言的那種獨特韻味。他也不知不覺地學了些吳地方言,主要是為了進行抗日宣傳,但也不能排除吳方言的魅力對這位抗日名將的吸引。在宜興閘口、和橋一帶,他學的吳地方言幾乎有一種純正的味道,至於那柔軟的吳歌,還有那飛揚的評彈,更令他傾慕,這自然而然地把吳地語言和客家方言聯繫起來,便由此而想到自己的家鄉,這不,塘馬村中又響起了清麗的吳地方言。

就在那女聲激揚飛唱時,還伴隨著一些稚嫩的童音在高聲吟叫著,「月亮爸爸,照到南山,南山小姐,坐在船上。」廖海濤一聽,便知是房東的兒子伙根在高聲吟叫了。

他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只見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坐在石凳上輕啟唇兒,還在忘情地吟唱著,十歲的伙根則還在連連不斷地高吟著吳地兒歌,「紅朵朵花朝南開,朝南姑娘送茶來,不喝你的茶,不吃你的飯,順手打彎二三家,三個妹妹坐一車……」

「好!」廖海濤禁不住叫了起來,這一叫把兩個小孩嚇了一跳,歌聲、吟叫聲戛然而止。

那稍大些的女孩站起來面露怯意,那稍小些的小孩見是廖海濤走來,絲毫沒有陌生之感,徑直奔了過來。

廖撫摩著小孩的頭,親切地問道:「伙根,你們在幹些什麼?」

那位被稱作伙根的小孩,擦著鼻涕,朝那女孩說道:「我和愛珍姐姐唱山歌。」

「山歌?嗯,好聽。」廖海濤微笑著問道:「從哪兒學來的,大人教的?」

「嗯,我會唱很多。」伙根拉著廖海濤的手,「廖司令,我會唱很多很多山歌。」

「好呀,那你再唱幾首吧!」

伙根膽子挺大,在廖的面前唱起山歌來,「正月初一吃圓子,二月里放鳶子,三月清明買青糰子,四月里看蠶寶寶上山做繭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搖扇子……」

廖海濤和警衛員邊聽邊叫好,這伙根口齒伶俐,反應敏捷,說著一口流利純正的溧陽話,把吳語的韻味完全傳達出來。這溧陽話雖屬吳語,但遠比蘇、錫一帶的吳語硬朗,所以男人說起來並沒有那種過於柔軟的感覺。

廖海濤不由得又摸起了他的頭,他非常喜歡這位房東的小孩,除了聰明外,他還知道這位小小年紀的伙根還做了一次小英雄,那是一九三八年一支隊初入江南,在竹簀橋會議后,一支隊的部分戰士曾在後周、竹簀一帶活動,並在塘馬建立一個簡單的聯絡站,由開茶館的楊小妹負責。一次由金壇商會轉來一份情報,日軍已達黃金山下,準備進攻在竹簀駐紮的新四軍。情況十分危急,情報十分重要,剛好那天村上的百姓全都下田幹活,而楊氏又是個小腳,無法迅速地把情報送到邵笪里的一個聯絡點。剛好一群小孩在祠堂門口玩耍,楊氏靈機一動,急把伙根招來,他知道這小孩膽大心細,不比其他的小孩,且伙根在這些小孩中歲數最大。時間不等人,她把伙根找來,簡單交代幾句,要他把一個小包交給邵笪里的蔣先勇,伙根從楊氏凝重的眼神中悟出了什麼,便爽快地答應,迅速上路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四軍轉戰江蘇塘馬:風雲塘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新四軍轉戰江蘇塘馬:風雲塘馬
上一章下一章

風雲塘馬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