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龍山大倉(上)

第269章:龍山大倉(上)

卻說鄒百川投靠豐臣秀吉,作了幕僚。李成玉收復朝鮮平壤開城二都,又在碧蹄館以寡敵眾,震懾日軍心魄,豐臣秀吉處心積慮數年,欲鯨吞朝鮮大明,不想出師將近一年,進展緩慢,憶起鄒百川昔日所言,謂明軍不堪一擊,以為其有妙計,當下召來商議。鄒百川早知朝鮮戰局,當下向豐臣秀吉獻上一策,可一戰而平朝鮮。豐臣秀吉聞計大喜,急令鄒百川前往朝鮮實施。

卻說鄒百川一到朝鮮,便派間諜「要時羅」,到慶尚右兵使金應瑞和慶尚右水使元均等處活動,再買通西人黨,大肆傳播謠言。為了讓朝鮮中計,又將加藤清正要渡海侵略朝鮮的假情報透露給金應瑞。金應瑞不辨真假,急向都元帥權慄稟報,權慄報告朝鮮王,並命李舜臣率兵迎戰。但李舜臣早知日軍詭計,並未出兵,致使日軍的反間計失敗。慶尚右水使元均為做三道水軍統制使,趁機誣陷李舜臣居功自傲,有謀篡權之心。李舜臣雖然不屬於東西兩黨,但他受東人黨領柳成龍推薦,擔任三道水軍統制使要職,西人黨為打擊柳成龍,自然不遺餘力無端中傷。加上元均誣衊李舜臣放走加藤清正,有不臣之心。朝鮮王被吵暈頭腦,見眾臣彈彈劾李舜臣,一時不辨忠,將李舜臣以「欺騙國王,放走敵將」的罪名,將其逮捕入獄,並以元均繼任三道水軍統制使。

幸虧李成玉力敵收復平壤,朝鮮國王才有落足之地,無奈心腹武臣,一遇日軍,便望風而逃,在朝鮮子民面前輸得頗是狼狽,朝鮮王的金面也掛不住。唯有李舜臣的海軍,連戰連捷,打得九鬼嘉隆,真正成了「酒鬼加濃」的醉鬼。加之全國志士齊投於麾下,確有兵多之嫌,實無謀反之意。朝鮮王恐其坐大篡權,便解除李舜臣兵權,暫時平息東西兩黨紛爭。李舜臣兵權已失,又被下到獄中,且並不頹廢,整日裏憂國憂民,研究日軍軍情,渴望他日東山再起,為國殺敵。

卻說元均上任,將李舜臣多年培養起來的親信撤換成自己心腹,並不顧日軍虎視眈眈,居然在李舜臣討論軍國大事的「運籌堂」狎妓宿娼,弄得將士離心,水軍心寒。朝鮮唯一讓日軍顧及的「虎軍」,在元均的夜夜笙歌之下,也成了「豆腐軍」。九鬼嘉隆前次在閑山敗於李舜臣水軍,面對腐朽荒的元均,大喜,他憋足了氣,要將往昔慘敗的怒火,一齊傾泄於元均和朝鮮水軍。由於此前日本海軍的安宅船不是朝鮮龜甲船對手,九鬼嘉隆特地建造了數十艘巨型鐵甲船,專門用來對付朝鮮的龜船。元均雖然得到手下稟報,九鬼嘉隆的艦隊正向閑山島襲來,但他自恃有龜船利器,可大敗日本海軍,又剛飲了兩壺燒酒,便醉熏熏的領着朝鮮水軍向釜山海面出迎戰。

剛到漆川島海面,他看到了驚駭無比的龐然大物——鐵甲船。朝鮮水軍將領雖然大多是元均的心腹,但朝鮮水兵受李舜臣培育多年,面對不共戴天的倭寇,他們殊死搏鬥,絕不投降逃跑。元均面對九鬼嘉隆的鐵甲船,早已心膽俱裂,正命心腹駕船逃,鐵甲船上一炮轟來,元均喪生大海。是役,全羅道右水使李億祺,忠清水使崔湖等壯烈戰死,唯有慶尚右水使裴?(音:切),率領的戰船倖免於難。李舜臣數十年苦心經營的朝鮮水師,可謂全軍覆滅,毀於一旦。九鬼嘉隆大破閑山島朝鮮水軍后,朝鮮水軍已然癱瘓,日軍毫無顧及,在南朝鮮海橫行無忌,不久攻下戰略要地南原城。

由於黨爭和元均的無能,致使朝鮮海軍覆滅,朝鮮大臣生恐朝鮮王罪責,個個「皆惶惑不知所對。」畢竟將李舜臣下獄,乃朝鮮王親自下命,若重新起用,顏面上頗掛不住。兵曹判書李恆福和慶林君金命元原是李舜臣舊友,見此危局心知肚明,當即鋪好台階讓朝鮮王得以下來。奏:水軍慘敗,皆元均之過,與諸人無關。方今之計,唯復以李舜臣為統制使乃可。且朝鮮軍民,也力爭讓李舜臣復出。朝鮮王無奈,只得重新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與九鬼嘉隆決一死戰。

卻說宇喜多秀家得訊朝鮮王重新起用李舜臣,大驚,急和鄒百川商議,欲先致李舜臣於死地,掃清海上障礙,隨後方能大敗明朝聯軍。鄒百川得到朝鮮王正住在平壤妙香山普賢寺中的消息,大喜,說道:「領不必焦急,我和柳生君率十餘名勇士,一同前往妙香山,必能暗中殺害朝鮮王,讓朝鮮全國義軍,群龍無,如此可趁機大敗之。」宇喜多秀家大喜,即讓柳生十四子和鄒百川同行。二人領令,便帶了十名武士,夜行曉伏,向平壤潛來。

妙香山普賢寺,建於高麗國的第八任君主顯宗時期,(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4年),寺內有大雄殿、萬歲樓、解脫門、天王門等建築,寺前的冷杉、海松和水曲柳乃名貴樹種,古樸幽雅,乃佛門聖地。李成玉兵駐平壤,朝鮮王住在城內便多有不便,自在普賢寺中安歇。內禁衛從事官盧玄肇、兼司仆金雲植、參將權皓俊等朝鮮武功高手隨護。盧玄肇刀法精湛,乃朝鮮第一高手。金雲植和權皓俊也武功不凡,習的是長白刀法一派。

貞亭公主李華美離開朝鮮后,到大明求援,朝鮮王心下非常挂念。這一日昏,在盧玄肇等陪同之下,去龍淵瀑布散步。在散珠和龍淵兩大瀑布中間,便坐落着著名的上元庵,上元庵建於高麗時期,后遭毀,現下重建不過十數年。庵內有老菩提樹,樹旁有一塊打糕石,東邊豎立着龍角石。上元庵清幽雅靜,乃和普賢寺一樣,都是妙香山的名勝古迹。朝鮮水軍慘敗,日寇咄咄逼人,大明久不大兵來援,王京漢城無法收復,朝鮮王心情鬱悶,便坐在打糕石山,和眾護衛商議國事。

盧玄肇見朝鮮王鬱悶,寬慰道:「主上毋須憂慮,貞亭公主武功不凡,又帶了三百好手,諒來倭寇不敢在途中加害,不日可請得大明大軍。現下李舜臣大人復出,但我水師遭日軍偷襲之後,僅餘十二艘戰船和一百餘名兵士。聞得『九鬼嘉隆』新造了鐵甲船,我軍不是敵手,主上可令李大人上6作戰,聚合義軍,待公主請得的大明大軍來到,再與日寇正面決戰,重挫其精銳,如此光復漢城,便指日可待。」朝鮮王道:「卿言之有理,只是不知美兒何時能請到大明援軍,孤王等得甚是焦急啊。」一言未畢,庵門大亂,十數名東瀛武士殺退門口護衛,闖入庵中,正是柳生十四子和鄒百川等人。

鄒百川見朝鮮王身邊僅有十數名護衛,柳生十四子和自己武功高強,可以一敵十,正是殺害的大好時機。長劍一指,眾日本武士將朝鮮王團團圍住,揮舞倭刀,和朝鮮護衛殺成一團。盧玄肇刀法不俗,當先截住柳生十四子,殺得難分難解。柳生昔日在泰安城擺下泰山擂,被伊願打斷足手,回到東瀛養好傷后,便做了宇喜多秀家的家臣。他此次前來偷襲朝鮮王,早已躊躇滿志,要將其斬於劍下,使朝鮮大軍膽寒,一戰揚名。但盧玄肇刀法精妙,二人殺了三十餘合,不分伯仲。

金雲植大戰鄒百川,鄒百川劍法高強,又是昔日的五峰教主,一身功夫可謂登堂入室,打了六十餘合,金雲植大落下風。權皓俊正和三名日本武士激戰,見金雲植遇險,大怒,奮起神力,一刀擊出,砍死一名日本武士,逼退兩名,加入戰團,和金雲植雙戰鄒百川,方堪堪扳回頹勢。朝鮮王在兩名護衛保護之下,向庵後退逃,眾日本武士緊追不捨,一名武士倭刀擲出,殺死一名朝鮮護衛。另一武士將僅余護衛殺死,眾東瀛武士眼見得便能將朝鮮王亂刀剁死,突然一聲虎吼,自庵后闖進十數名朝鮮護衛,驚得一名東瀛武士兩腿戰戰,幾欲跌倒,卻是大名鼎鼎的李舜臣率領。

原來李舜臣得義軍報訊,有日本武士欲到妙香山暗害朝鮮王,當下將兵事交給長子李薈、次子李?(音:悅),自己帶領十名軍中好手,趕到妙香山救駕。李舜臣劍法不俗,武功高強,眾東瀛武士不是敵手,眼見得便要將十餘名武士盡殲,卻聽得數聲冷笑,一人執刀,二人執長劍,殺進庵中。卻是伊震雲、周南山和封浩三人。三人在無名山谷被伊願施計大敗,心有不甘,便竄到平壤狙殺朝鮮王,欲與倭寇勾結,佔領朝鮮全境,再侵略大明。這三人武功高強,任何一人,李舜臣皆戰之不過,何況兩人聯手?不過數合,所帶十名高手,死於封浩劍下。伊震雲和周南山,早知李舜臣乃朝鮮抗倭中派砥柱,若能一戰殺之,又擒獲朝鮮王必可震懾明朝聯軍,攻心為上,屆時陣上交鋒,便佔據人和之利。

李舜臣奮起神勇,和伊周二人戰了二十餘合,臂上中了伊震雲一刀,眼見便要遭遇不測,卻聽得庵外一聲虎嘯,驚得伊周二人不及殺死李舜臣,停下駐足回望。卻是隨貞亭公主入朝的峨眉大俠靳衛風。靳衛風乍見伊震雲和周南山聯手,譏笑道:「想不到伊尹賢相的後人,也會如此不肖,真是辱沒了祖宗威名啊。」伊震雲冷冷道:「成王敗寇,靳三哥,你孤身前來,不是我等敵手,莫作無謂之爭。」靳衛風朗笑道:「我偏要飛蛾撲火,爾等反賊能奈我如何?」伊震雲大怒,齊鳳朝陽刀一震,和靳衛風戰成一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嶽劍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南嶽劍聖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9章:龍山大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