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正確引導

第674章 正確引導

同樣是囤積原材料,在關雲天創建昌達集團之初,他曾有過一次類似舉措,而且更加驚心動魄,但最終獲利頗豐。不過那並非頭腦發熱的即興之舉,而是建立在科學分析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

即便如此,那也是惟一和最後的一次,在那之後的二十餘年時間,面對多次機會,關雲天再也不敢冒那樣的風險了,而是以穩健的步伐,行進在相對平坦的大道上。因為企業做的越大,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大,他不能讓涉及兩萬餘個家庭的近三萬職工,跟自己一起承擔那種坐過山車一樣的風險。

關雲天無意中提及的那件往事,陳學良卻對此震驚不已,他沒想到眼前這位內斂低調,行事穩健的昌達集團董事長,還有那麼驚險的故事,便非常好奇地問:「關總,當時你正在籌備新項目,怎麼突然想到囤積天然橡膠?」

既然引出了話題,關雲天只好解釋道:「當時籌備的項目要用天然橡膠作原料,而天然橡膠屬於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項目籌備階段我們在考察原料時,從多方得知,天然橡膠價格在當時已經處於多年的低位,業內人士告訴我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在不久的將來,天然橡膠價格必漲無疑。」

「僅僅根據業內人士的經驗,就決定囤積天然橡膠?關總,你們這膽子夠大呀!」

「當然不是,但我們將其作為參考意見。回來以後,我又做了大量的調研,查閱了國際市場天然橡膠近二十年的價格走勢和變化規律,再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歸納分析,通過理論預測得到的數據跟歷史資料繪製的曲線基本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果斷出手,進口並囤積了幾萬噸天然橡膠。」關雲天道。

「後來的情況怎麼樣?價格走勢跟預測結果相符嗎?出貨是否順利?」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陳學良追問道。

「可以說一波三折,驚心動魄,沒有大心臟,恐怕難以承受。好在最終的價格走勢跟預測結果基本吻合,我們見好就收,沒等天然橡膠價格漲到最高,就趕緊出貨了,雖然沒能掙到最大差價,但那筆生意還是令我們獲利頗豐。」

「關總,那麼好的事,以後為什麼不繼續做呢?」

「哈哈!我可沒覺得那是好生意,我認為那是一種投機行為,我們只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做了最正確的事,但那樣的時機和那樣的事,起碼短時間內不會再有了。所以,僅那一次,此後金盆洗手,昌達集團不再染指那種業務。」關雲天道。

「恕我冒昧,關總,你怎麼知道以後不會再有那種機會呢?」

「不是絕對沒有,我認為起碼三五年之內不會再有了,因為那是由國際市場天然橡膠的價格變化規律決定的,而三五年後,我們在傳統製造業領域做得風生水起,根本沒有閑暇顧及那種不務正業的事。」

「那件事看起來偶然,實際上你們當時不僅發現了最佳時機,而且做了大量調研,實施過程中見好就收,此後不再迷戀那種投機行為,顯示了你們的穩健。」陳學良道。

「是的,做實體製造業的企業,如果把精力和資源用在投機上,那是不務正業,根本不可能把企業做好。」關雲天希望用自己的經營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昌達集團這些年輕管理人員。

如果通過講述公司那些歷史事件,能起到向年輕人傳達昌達集團經營管理理念的目的,關雲天認為那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第一次聽董事長親自講述昌達集團的過往歷史,陳學良自然覺得津津有味,他興趣盎然地繼續問道:「關總,聽人力資源部門的領導介紹,昌達集團第一次借殼上市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傳統製造業,實現公司的產業升級。難道公司經營的傳統製造業在當時無法繼續維持了嗎?」

關雲天擺手否認道:「恰恰相反,昌達集團當時經營的傳統產業幾大板塊正如日中天,業績非常火爆,否則,對外兼并重組和資產打包上市就很難實現。」

「既然業績火爆,為啥要離開傳統產業?那不是把掙錢的買賣往外推嗎?」陳學良覺得無法理解。

「做企業管理的人,永遠別忘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古訓。昌達集團的傳統產業在當時的確做的非常好,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從多個層面感受到傳統產業正在面對或將要面對很多困擾,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其中有些問題通過自身努力可以得到解決,有些問題則有可能給企業造成嚴重危害。所以,趁著業績火爆,我們果斷決定有計劃有步驟地撤出傳統產業。」

「通過對外兼并重組,然後將資產打包上市,等過了解禁期,再將昌達集團持有的股權變現,從而悄無聲息地撤離傳統產業。關總,你們這招掩人耳目的金蟬脫殼之計,簡直太巧妙了!」陳學良讚歎道。

「當然,傳統產業面臨一些困擾,只是昌達集團撤離這一領域的原因之一,我們這麼做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在昌達集團實現全面的產業升級。」關雲天道。

「做民營企業的,能主動想到產業升級,實在難能可貴!」

「形勢所迫,如果想要企業繼續生存發展,就得趨利避害,未雨綢繆,不要等到危機爆發了,才想起拯救措施,那就悔之晚矣,想跑都來不及!」

「當初打包轉讓出去那些傳統產業板塊,不知現在的情況怎麼樣?」陳學良道。

「我們剝離傳統產業,並不是覺得傳統產業不能繼續經營,恰恰相反,在現實中,傳統產業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因為傳統產業具有進入門檻低的特點,這一領域的競爭早已呈現白熱化,而且亂象叢生,為了規範行業行為,監管政策勢必越來越嚴。不是昌達集團害怕競爭,也不是我們迴避監管,前面我已說過,趨利避害,是對企業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能避開的障礙,為什麼非要迎頭而上,碰的頭破血流呢?」

「但是,規避風險需要銳敏的探測嗅覺,如果繼續經營傳統產業,現在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昌達集團如果繼續經營那些傳統產業項目,現在什麼樣子不好說,但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在那幾個傳統產業項目中,有個十幾萬千瓦的燃煤發電項目,在我們撤離后的第三年,就因為環保政策而強制關停了。據我所知,即使仍在經營的項目,因為各項監管政策的收緊,後來的經營成本也出現大幅度上升,現在的利潤空間,比當時小多了!」想起以前那段往事,關雲天慶幸當時的決策。

「幸好及時剝離那些傳統產業,否則,還不知道會給昌達集團造成多大損失!只是那些後來的接盤者,恐怕虧得一塌糊塗了吧?」陳學良感嘆道。

「也倒不至於虧的太多,雖然發電項目關停了,但我們幫助上市公司及時轉產了一個中成藥項目,既避免了發電廠職工的全面下崗,又阻止了上市公司業績的大幅度下滑,使企業平穩度過了一場危機。」

「關總,昌達集團既已從傳統產業抽身離去,你們為何還要為以前的事操心?」

「嗨,昌達集團不是那種只顧自己利益,不管別人死活的企業,雖然已經剝離傳統製造業,但也不想眼看著接盤企業陷入困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一把,絕不袖手旁觀。」

「這也是昌達集團在社會上口碑極好的原因吧?」

關雲天點頭贊同,正好借題發揮,「企業文化跟人的品質是類似的,一個人如果自私自利,心懷不軌,必然沒有什麼朋友,現實中有些人以為自己很聰明,把別人都當傻瓜,跟任何人交往都想佔便宜,一旦占不到便宜就覺得自己吃虧了,這種人不管他嘴上說的多麼動聽,人們都會離他而去。企業交往也是如此,生意場上講究親兄弟明算賬,這沒有問題,該掙的錢當然要掙,該承擔的責任也不能推卸,如果利欲熏心,別的企業就會躲著你。」

其實,一家企業的口碑,跟管理者的人品一脈相承,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即使他的經營管理能力再強,他領導的企業也不可能有健康的企業文化。反之,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老闆,企業在他的領導下,必然人心所向,廣結財源。

陳學良也許不知道董事長的良苦用心,關雲天認為,作為昌達集團的接班人,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優良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更加重要,將來把昌達集團交給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掌管,不僅令人放心,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長達半年多的考察過程中,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陳學良和項飛,不僅工作能力高出一籌,而且人品也得到關雲天、葉佳怡和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一致認可,否則,他們兩人也不可能受到重點關注。

關雲天認為,陳學良和項飛能脫穎而出,也屬難能可貴,對於這樣的青年才俊,他們良好的品質固然令人欣慰,但在正式對外公布之前,除了對他們進一步觀察考核,也有必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的價值觀得到鞏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674章 正確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