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蜀漢封官

正文 第一章 蜀漢封官

序言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諸葛亮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後世很多人以為其北伐失敗便是不擅長軍事,但其實古代眾多名家都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予以肯定,不以成敗論英雄。假如諸葛亮不死,絕對有機會一統天下,恢復大漢。

本作正是一篇基於假想諸葛亮得以續命20年,金戈鐵馬力奪天下的熱血故事。文章考究歷史人物嚴謹,劇情合理,文謀武鬥精彩。

開始傳奇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在五丈原屯田,欲和曹魏司馬懿長期對峙。原本積勞成疾,后偶得天下名醫治療,諸葛亮延壽20年在五丈原修養身體,令各軍屯田並尋求破司馬懿之策。

前線之地,地狹人多,諸葛亮親率大將鎮守,其餘眾將褒獎升遷,重新部署各區,講武練兵,廣積糧草,以待時機。

大漢兵馬為5隊:(純粹人員官職部署,不感興趣可直接跳過進入故事章節)。

一、五丈原前線大軍

丞相諸葛亮自領大軍駐守前線,攻守兼備,伺機破敵。

1.大漢丞相、武鄉侯、益州牧,諸葛亮

2.原漢中太守、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魏延,晉陞為大都督,為北伐先鋒大將,伺機出戰

3.司馬、蜀漢四相之費禕,加封為朝廷大將軍,隨從諸葛亮北伐,負責丞相府日常軍政事宜,軍械糧草、兵員補充、內政外交,為北伐前線丞相府首席重臣

4.自江州調李嚴到五丈原前線,並晉陞為驃騎將軍,參議軍事

5.國舅高陽鄉侯吳懿,晉陞為車騎將軍,隨大都督魏延參戰

6.中監軍征西將軍姜維,晉陞為衛將軍,掌管五丈原大營禁軍,隨身護衛諸葛亮,參謀軍事

7.輔漢將軍孟琰,晉陞為虎步監,統領虎步營,歸衛將軍姜維麾下,隨身護衛諸葛亮

8.參軍、討寇將軍、亭侯王平,晉陞為征北大將軍,統帥王牌五部無當飛軍,隨衛將軍姜維防守大營

9.將軍句扶,晉陞為左將軍,統帥蜀漢精銳突將賨兵,歸征北大將軍王平麾下,隨衛將軍姜維防守大營

10.丞相參軍長史、綏軍將軍楊儀,晉陞為司空,位列三公,隨丞相諸葛亮參贊軍事,籌措糧草。諸葛亮將其與大都督魏延勸和,其勢稍解。

11.丞相府令史,董闕,可稱良士。然晚年對內不能治黃皓,對外國亡依附司馬氏,才量氣節不足。今升任軍師將軍,整軍歷練。

12.丞相主簿,胡濟,為丞相諸葛亮賞識諍友,數有良諫,然後期失約致姜維大敗。今升任威南將軍,多歷軍務,以期支援北伐。

另外其他文武眾人如鎮東將軍輔匡、后將軍劉邕、前護軍偏將軍漢城亭侯許允、左護軍篤信中郎將丁咸、右護軍偏將軍劉敏、后護軍典軍中郎將官雝、參軍偏將軍爨習、參軍裨將軍杜義、典軍書記樊建、將作大匠梁緒、光祿大夫尹賞、漢中太守呂乂等隨諸葛亮駐守前線。

二、梓潼援軍

梓潼援軍以關興為太守,率領眾文武官二代,鎮守梓潼練兵修武,並隨時支援漢中前線防守。

1.侍中、中監軍關興,名將關羽之子,晉陞為鎮西將軍

2.丞相符記室,猛將霍峻之子,霍弋,晉陞為安南將軍

3.關興之弟,將軍關索,任命為安西將軍

4.將軍傅儉,夷陵之戰斷後烈將傅肜之子,任命為平東將軍

5.虎賁中郎、名將趙雲之子,趙統,晉陞為平南將軍

6.牙門將、名將趙雲之子,趙統之弟,趙廣,晉陞為平西將軍

7.尚書郎、名臣黃權之子,黃崇,晉陞為平北將軍

另有尹默、劉循等駐守,譙周聒噪議戰,調至梓潼治農屯田,遠離朝廷和前線。

三、成都御前虎賁親軍

成都劉禪坐守,董允內侍匡正後主,蔣琬、費禕、鄧芝總覽內外朝政及外交,調配各區軍械糧草,另調南中孟獲、祝融率勁卒進入京師,擴充京師虎賁軍,由馬忠、張嶷統領,鎮守中央。

1.大漢皇帝,後主劉禪

2.丞相長史、撫軍將軍,蜀漢四相之蔣琬,加封為朝廷大司馬,同大將軍費禕共同掌管天下兵馬,負責後方日常軍事行政,軍械糧草、兵員補充,為蜀漢後方首席重臣

3.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蜀漢四相之董允,升任太尉,統率宮中宿衛親兵,兼管皇宮事務,匡正後主劉禪

4.中部督、封都亭侯,向寵,升任為鎮軍將軍,與太尉董允一文一武共同統帥宮廷宿衛軍

5.中監軍、揚武將軍,平安三侯之鄧芝,加封為陽武亭侯,升任司徒,主持東吳外交,說動東吳牽制曹魏東線力量

6.奮威將軍、博陽亭侯,先主稱讚賢才,平安三侯之馬忠,升任征南將軍,接管成都兵防和整頓南中勁卒

7.牙門將,張嶷,升任鎮南將軍,歸征南將軍馬忠麾下,操練成都虎賁兵馬,並領兵密切關注南中動向

8.南蠻王,孟獲,領南中象兵調入朝廷擔任御史中丞,剛正不阿,掌握監察大權

9.南蠻王后,祝融,升任右將軍,同南蠻王孟獲統領南中象兵入朝,支援北伐

10.侍中,郭攸之,丞相《出師表》稱之「志慮忠純」,升任太僕,輔佐朝政

另有陳震為尚書令,兼輔助鄧芝外交東吳,孟光為大司農,劉干、杜祺為校尉,起用丞相之弟諸葛均擔任功曹等

四、江州後備軍

由國舅吳班擔任江州都督並任太守,率領眾宿將坐鎮巴地,進可作諸葛亮北伐之戰略後備;退可維護巴地的穩定,控制長江航線,扼守入蜀咽喉要道,確保成都及大漢政權的安全。

1.國舅、后將軍、安樂亭侯,吳班,升任為征東將軍,兼領江州都督,休兵講武,聽候前線丞相調遣,支援北伐,並領水軍防禦長江航線

2.平北將軍,馬岱,升任為鎮北將軍,鎮守江州訓練步騎,聽候調遣,北上支援北伐

3.丞相府參軍、廣武督,廖化,升任為安東將軍,從鎮北將軍馬岱訓練步騎,聽候北上調遣

4.前庲降都督、前部都督、兼領扶風郡太守,張翼,升任為安北將軍,訓練勁卒,聽候北上調遣,兼領江州政務

5.右將軍、玄鄉侯,高翔,升任安漢大將軍,歸征東將軍吳班麾下調遣

6.前將軍、都亭侯,袁綝,升任安國大將軍,歸征東將軍吳班麾下調遣

7.前光祿勛,向朗,官復原職,加封顯明亭侯,賜位特進,統領江州軍政

另有張飛子張紹、費詩等任諫議大夫,處理江州民政事物

五、永安防衛軍

猛將陳到擔任永安都督,率領眾將防衛。永安作為吳蜀國界,是入川的第一道屏障,既吳蜀已經聯盟,後方又有江州大軍鎮守,則永安無須重兵駐防。既無戰事,可派文武前來歷練。然吳人狡詐,仍需大將鎮守,密切關注吳國動向。待天時有變,可為伐吳前線,順流而下,一鼓作氣滅之,雪荊州之恨。

1.護軍,陳到,忠勇與趙雲齊名,領永安都督,加封征西將軍,統領永安常備軍及白毦精兵,威懾東吳

2.襄陽羅憲,與南郡霍弋同為蜀漢後期滄海遺珠,素有才名,今拔羅憲為安國將軍,任命為永安都督陳到副將,負責日常軍事防禦,盡展其才

3.右中郎將,宗預,文武雙全,拔其為威東將軍,主持永安前線與東吳外交,兼顧永安日常軍政

4.南郡閻宇,素有才幹,雖後期巴結宦官黃皓,尚有賞識提拔羅憲之明,今拔其為威西將軍,歸永安都督陳到麾下,和羅憲同領兵馬

5.鄧賢,孟達外甥,棄暗歸國,雖忠貞不足,然用人之際,拔為威北將軍,以示寬懷

6.原長水校尉,廖立,荊楚奇才,當贊興世業者也。然前誹謗先帝、疵毀眾臣,去職流放。今再起重任,召入永安,遙領朝廷衛尉,位列九卿,參划軍機。望能體恤用心,痛改前非,慎言慎行

7.原荊州治中從事,潘浚,素有才名,心懷舊國,棄吳歸漢,其心可表。今拔其為朝廷九卿太常,駐守永安,處理庶政,廣積軍械糧草,窺探荊州,以待時機

另有原荊州劉賢、鞏志等隨駐永安,伺機恢復荊州。

至此,五路大軍分配完畢,全軍伺機北伐。

附錄文武官職:

文官:

丞相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九卿(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執金吾、將作大匠、光祿大夫、尚書令、中書令、太子太傅、大長秋、中長侍、侍中、秘書監、御史中丞、謁者僕射、太學博士、黃門侍郎、長史、司馬、太史令、太中大夫、諫議大夫、太樂令、太倉令、武庫令、別駕、功曹、主簿、治中

武官:

第一品(大司馬、大將軍、大都督)

正二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四方將軍(前將軍、后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四征將軍(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

四鎮將軍(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

四安將軍(安東將軍、安南將軍、安西將軍、安北將軍)

四平將軍(平東將軍、平南將軍、平西將軍、平北將軍)

四威將軍(威東將軍、威南將軍、威西將軍、威北將軍)

雜號將軍(軍師將軍、安國將軍、破虜將軍、討逆將軍、鎮軍將軍、虎威將軍、牙門將軍、護軍將軍等)

偏將軍、裨將軍、中郎將、校尉、參軍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第一章 蜀漢封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