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收復金陵

100 收復金陵

秋儀之一想到當年在幽燕道,自己同這位義父無話不談、偶爾還能耍點小賴的景象,再對比今日心中有正經話說還得挑挑時間的情景,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他真想找個人一吐心中抑鬱,然而他相熟的人中——這份心思同皇帝當然是不能講的;師傅鍾離匡忙於輔佐參贊,不能隨意打擾;尉遲家的父女二人身負護衛皇帝的重任,不能稍離半步;李勝捷還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愣頭青;林叔寒雖也已過江,卻被自己安排在別的船上;至於溫靈嬌、憶然二女,則不知遠在天涯海角何處……

正在秋儀之枉自嗟呀的時候,船下的趙成孝派了「黑頸蛤蟆」過來向秋儀之詢問下一步的行動。

秋儀之知道這「黑頸蛤蟆」嗓門大,唯恐他亂喊起來嚇到皇帝,便趕緊收回心神,低聲對他說道:「你不要說話,去叫趙成孝上來,我有話要說。」

這「黑頸蛤蟆」雖然做事雷厲風行,卻是個沒有主意的人,聽了秋儀之的命令,也沒有二話,就又趕緊下船去將趙成孝請了上來。

趙成孝見了秋儀之的面立即問道:「大人,我軍士氣正高,又沒有損傷兵馬,為何不下令乘勝追擊?」

以秋儀之現在的身份處境,即便是對趙成孝也是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只好解釋道:「皇上有旨,要我等在碼頭上護衛。你這就指揮兄弟們就在燕子磯碼頭上駐紮,不得擅離一步,知道了嗎?」

這樣的命令趙成孝固然有些不解,然而他知道秋儀之說話做事,必然有他的原因,也就只好答應下來,隨即攀援下船了。

沒有皇帝的旨意,秋儀之不敢亂說亂動,更不敢擅自離船,只能趴在船邊觀看船下動靜,見趙成孝果然按照自己的指令,將兩百多人的隊伍重新集結起來,就在碼頭旁邊列陣,也不知在防備著什麼人。他又見這些列陣的親信兵士,除了個別略有輕傷之外,沒有折損一人,心中更覺欣慰,便索性搬了甲板上一個空箱子,坐了下來,心中不知在胡思亂想些什麼。

…………

船下官軍攻勢倒是異常順利。

鄭榮派遣出去的幾路兵馬,乘勝向嶺南軍發動攻擊。領軍的將官充分發揮老幽燕道軍隊作戰靈活的傳統,對擋路的守軍能夠攻擊便攻擊,不能攻擊就另尋岔路小道繞將過去。嶺南軍也確乎在城中安排了一些陷阱埋伏,可官軍行動不局限於一房一屋的得失,戰事稍有不利,就立即後撤繞路而行,寧願保持高速機動穿插,也不肯同敵軍鏖戰。

官軍之所以行動的如此迅速,乃是奉了皇帝的親自部署,要將金陵城率先封閉起來,因此分派出去的人馬雖有二十來支,目標卻只有三個——就是金陵城那分別朝向東、南、西的三道大門。

約過了兩三個時辰,官軍幾路人馬終於將金陵三道城門全部佔領,並迅速將嶺南軍在城牆上部署的少量軍隊全部消滅俘虜,進而將金陵城牆控制在手中。

至此,雖然朝廷登陸的部隊數量,相對嶺南軍在金陵城中的守軍依舊處於劣勢,然而就憑著這些劣勢兵力,在正確戰術的指導下,成功地將城內城外的嶺南軍分隔開來,已然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城中戰報傳來,鄭榮欣喜萬分,以為鄭諭已被自己堵在金陵城中,只要仔細搜檢,便能將他抓住,那這嶺南王之亂便能一舉平定了。

原本鄭諭確實是在金陵城中,然而當巧不巧,昨天一早,鄭諭聽到情報說是官軍除意圖在金陵方向登陸之外,另準備同時攻打鎮江、江陰兩地。因此,他想著金陵城防備準備已久,即便朝廷大舉來攻,也未必就能夠迅速攻下,故而在春分——也就是皇帝同他兩位兒子約定的南下攻擊之日——的前一天,離開金陵趕往江陰去了。

就是這無意之舉,救了鄭諭一命。而現在在城中指揮作戰的,就只有老將軍孫浩。

孫浩乃是嶺南王府的一員宿將,指揮作戰最講究穩定紮實,而頗缺臨機應變的本事。若按照鄭榮一開始的想法——佔住燕子磯碼頭之後,先等候江北主力到達,觀察之後再作進一步行動——那孫浩雖然應對遲鈍一些,但以他的作戰經驗,從容部署,即便最後依舊失敗,卻也未必不能堅持一段時間。

可不料鄭榮聽了鍾離匡、秋儀之的建議,臨機變化,一通疾風驟雨一般的襲擊之後,居然依靠不多的兵力,將整座金陵城拿了下來。

如果此刻嶺南王鄭貴尚在軍中,或許還能立即判斷形勢,實施相應對策:要麼仗著人多勢眾,立即組織反攻;要麼索性捨去金陵不要,攜帶搜刮來的金銀錢糧,突圍而去。

可是孫浩既沒有這樣的反應,也沒有這樣的魄力,他只知道這座金陵城乃是江南道的支柱,一旦在自己手裡丟了,那嶺南軍就很難再佔住江南了。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孫浩只能傳令下去,要城中各處守軍,嚴守關節要害,靜候鄭諭從別處調兵前來援救。

可這金陵城佔地極大,城中街巷地形又極為複雜,分兵把守難以互相聯絡配合,只能給敵軍留下一個可以各個擊破的好機會。

而官軍這邊也沒閑著,親自擔任前軍統帥的皇帝鄭榮,深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不斷派出熟悉金陵城中情況的兵士,四處打探情況,城中的情報消息源源不絕地傳到他耳中。

在知道嶺南軍採取保守防禦態勢之後,他便嚴令麾下將士繼續堅守已經佔領住的城牆,同時派出輕快小舟,催促江北大軍立即啟航渡江參戰。

真是天助鄭榮,仲春時節,忽有北方寒潮襲來,江面上掛起不大不小的北風,自北往南渡江的大小船隻,駕著這略帶寒意的風勢,如同離弦之箭,迅速渡過長江天塹,彙集到金陵城下。

鄭榮見麾下集結起來的將士兵丁越來越多,自己的信心也是越來越足,連夜發號施令,指令將士全力攻擊金陵城中尚在嶺南軍手裡的要害之處。

此時,官軍人數依舊少於嶺南軍。然而相對於保守遲鈍只知固守的對手,官軍作戰極為靈活,往往能在小範圍集中起比嶺南軍多幾倍的人馬。而嶺南軍這邊卻因溝通不暢,作戰時候缺乏配合,只能被官軍逐一分隔包圍,各自為戰。

這樣的軍隊,即便作戰能力再強,也沒法同戰鬥力一樣不弱的禁軍抗衡,只能一個個被逐一消滅。

當金陵城中的嶺南軍大部被殲時,距離皇帝御駕登陸過了只有不到一天,原本佔據金陵城各處的嶺南軍,現在只剩下區區一個江南道府衙門還在固守,在裡頭指揮的正是現在金陵城中的嶺南軍最高指揮——老將孫浩。

此刻道府衙門已被官軍團團圍住,只要皇帝聖旨一下,別說是猛攻進去了,就是外頭的官軍將士一人一腳、人踩馬踏,也能將道府衙門這彈丸之地碾成齏粉。

然而鄭榮有意收買人心,聽說孫浩還在道府衙門固守,便執意下船,想要勸降這位老將軍——畢竟嶺南軍中孫浩資歷深厚,如果他能夠降服朝廷,那嶺南軍的士氣必然大受打擊,今後交戰起來也會輕鬆不少。

此時金陵城各處已被掃蕩乾淨,皇帝鄭榮在眾多兵士的護衛之下,已是能夠放心大膽,從容下船沿著略加清掃的街道,一路往道府趕來。

金陵城去年以來,兩易其手,經過幾場大戰,變得頗有幾分破敗,到處是都是殘垣斷壁和斑駁血跡,就連原本熱鬧無比的秦淮河畔的飯館青樓也都是家家掩門閉戶,不再開張。

秋儀之是見過金陵城這花花世界、烈火烹油的景象的,見到今日這副冷清死寂的樣子,心中感慨萬分。而皇帝鄭榮卻正在首戰告捷之時,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只覺得路上走了沒一會兒,便已到了江南道府衙門前。

道府衙門果然被朝廷官軍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別說是大活人了,就是一隻蒼蠅老鼠都未必能從重重包圍之中進出。

鄭榮見狀,詢問過前軍指揮的將領之後,便叫人豎起旗杆,升起金龍大旗,下旨道:「找個嗓門大的,替朕叫老將孫浩出來,朕要同他說話。」

秋儀之聞言,立即叫過「黑頸蛤蟆」吩咐了幾句,便讓「黑頸蛤蟆」上前高聲叫道:「奉旨,傳孫浩將軍出來講話!」

「黑頸蛤蟆」一個破鑼嗓子果然極為洪亮,喊叫了沒有幾句,便聽衙門裡傳來回答:「知道了,請稍等片刻。」

過了約有一盞茶功夫,卻見衙門正門旁邊的山牆上爬出幾個嶺南軍兵將,為首一人鬚髮盡白,正是老將孫浩。

鄭榮正在得意時候,起身上前朗聲說道:「孫將軍,還記得朕嗎?一別不知多少年了,別來無恙啊?」

原來是孫浩自打鄭貴還在做皇子時起,就跟著這位嶺南王,故而早年也同幽燕王鄭榮見過幾面、說過幾句,因此孫浩拱了拱手,答道:「皇上,請恕末將甲胄在身不能施禮……」

孫浩雖然資歷頗深,卻畢竟是個武夫,說完了這句「寒暄」話之後,便不知如何應對,再也無話可說了。

卻聽皇帝鄭榮又道:「孫將軍現在叫朕一聲『皇上』,這兩個字就足夠朕受用的了。怎麼樣?念在你同朕之前有過幾面之緣,不如就降了吧?你投降之後,依舊當你的將軍,朕絕不為難,如何?朕言出必行,還請老將軍放心。」

皇帝正同孫浩講話,身旁的秋儀之卻是一陣緊張,慌忙命令手下弩手就位,密切觀察山牆之上是否有敵軍的弓手、弩手準備狙擊皇帝,一旦發現就要立即射殺。

對面卻見孫浩拱了拱手,答應道:「皇上說話,一言九鼎,還在當幽燕王的時候,便天下聞名了……末將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代權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一代權臣
上一章下一章

100 收復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