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 巧取總壇

037 巧取總壇

秋儀之第一次走這隧道,因是自下而上攀登,走得十分辛苦。這第二次雖是自上而下,卻唯恐言語之間露出馬腳,能不說話便不說話,一路走來十分沉悶。又加之身後的天尊教骨幹身上大包小包不知背負了多少行李,走得也不快。因此他反倒感覺比上山時候多走了不少時辰。

這樣一行人從山下的暗道洞口鑽出之時,已是漫天星斗,看天色已然酉時已過,到了戊時時分。將出隧道之時,儀之特意囑咐眾人將手中火把松明熄滅,以防被官軍發現,因此這洞口外四圍一片漆黑,只有秋儀之手裡一盞燈籠放出幽幽的光,全然看不清周圍情況。

這史執事對「徐甲」始終不能放心,唯恐這來路不明的小子使什麼陰謀詭計。這一路太太平平自隧道離開毓璜頂總壇回到地面,這才安下心來,循著燈籠,走到儀之跟前,說道:「今日全憑徐師弟,否則我天尊聖教勢必會同拼個官軍魚死網破!倒不是師兄怕死,就唯恐這一戰教中精英損失殆盡,不知聖教何時可得復興。」

儀之聽他口中說得雖然堂堂皇皇、十分沉痛,但語氣之中畢竟帶有掩飾不住的喜悅,知道此計已成功大半,便奉承道:「史執事實在是深謀遠慮,非我孺口小兒可能及啊!不知教中骨幹是否已經到齊?我等商議一下,再從長計議……」

史執事聽了,略點點頭,回去清點一番,道:「全部五十八名,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好!我……」儀之話音未落,手裡一松,一盞燈籠掉在地上,裡面的燈芯燈油打翻在地,頓時燒著好大一片草地。

史執事還未來得及問是怎麼回事,只見四周火光四起,無數官軍手持火炬,包圍上來。當頭一員軍官身高馬大,手握寶劍,口中大喊:「爾等已被包圍,還不速速投降!」這天尊教眾人聽了頓時亂作一團。

儀之見狀,高喊:「中計!中計!」話音未落,撒腿就跑。還沒跑出幾步,便撲倒在地上,背後插了一支箭。

打頭的軍官又高聲喊道:「還不投降,便如此人!」身邊的官軍無不跟著齊聲高呼:「還不投降,便如此人!還不投降,便如此人!」將天尊教眾喊得心膽俱裂。

這勢突變,眾人已被嚇得失魂落魄,沒敢有絲毫反抗,就被官軍圈圈點點地一個個抓了起來。這官軍也不同他們說話,將他們一個個拿黑布蒙住眼睛,用麻核塞住嘴巴,綁得似粽子一般,扔上馬背送到軍營關押起來。

趴在地上裝了半天死的秋儀之這才站起身來,拍拍身上泥土,朝那領軍的官軍軍官嬉笑道:「天尊教骨幹俱被抓獲,大哥這回是大功告成了!」

原來那領頭的軍官不是別人,正是幽燕王大王子鄭鑫。他按照秋儀之的安排,派人遠遠跟著從軍營中佯裝逃出的虞枚、「徐甲」,找到暗道出口,在四周埋伏下精兵,以燈籠為號,一舉出擊,將邪教骨幹一網打盡。

饒是鄭鑫對儀之隱隱有三分成見,卻不得不佩服他的錦囊妙計,親自幫這位義弟拔下背後「插」著的箭矢,拍著肩膀說道:「全賴儀之足智多謀,大哥自然不會忘計了這份功勞!」

秋儀之聽了也是極為高興,不忘謙虛兩句:「我兄弟,都是為國盡忠,為父盡孝,還計較什麼功勞?」

這話卻觸到了鄭鑫的心事,不願再接話,反倒:「如今毓璜頂上邪教教眾已群龍無首,我等派兵從暗道殺上山去,裡應外合,大事可定!」

秋儀之聽了卻說:「還望大哥能夠網開一面,特別是那個叫虞枚的,千萬要放虎歸山。這天尊教主目下還逍遙法外,我們查獲其身份,恐怕就在此人身上。」

「哦?」鄭鑫以為儀之又有了什麼計策,趕忙問道,「此計到底如何應驗?愚兄倒要請教。」

秋儀之聽大哥問得極為謙虛客氣,反倒不好意思起來,撓撓頭皮道:「這計策小弟尚未想出,只覺得留支伏筆在邪教之中,他日定有用處。」說罷,咧嘴一笑,又說,「反正這虞枚又不是什麼聰明人,讓他逃走,也不過是放貓歸山,還怕他咬人嗎?」

鄭鑫確實揣度不出自己這位詭計多端的義弟,是否真如他所說的那樣尚無定策,只覺得他實在是狡猾莫測,再追問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答案,只好答應道:「儀之的計策,我今日總算是服了。愚兄自會同你二哥商議,不教你這計策落空。」說罷,兩人並肩而行,回軍營去了。

這鄭鑫今年二十五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按照大漢例律,藩王之子可於二十成年之後被立為世子,以備繼承王位。可他自弱冠之後等待了足足五年,卻依舊沒有絲毫被冊封為世子的跡象,就連朝廷加封的爵位也沒有半個。反觀自己兩位叔叔鄭華、鄭貴的幾個成年兒子,自己雖然無論才幹、政績、名聲都遠勝於這幾位表兄弟,但在晉封爵位上卻已是遠遠落後了。又想著三弟鄭淼今年已有十八歲,難免不會懷疑自己的父親已做好了廢長立幼的準備,一俟鄭淼成年,就上表請求朝廷冊封其為世子。這番心思——他從未表露過,就連對關係極好的二弟鄭森也未曾透露過半個字——卻始終像一塊壓在胸口的大石頭一般,讓自己時時刻刻不能釋懷。

因此,鄭鑫深夜之中,常常輾轉反側,自詡自己無論政務軍事從未有什麼過錯,弓馬武藝、文采辭賦雖然比不上自己英明神武的父親,卻也不遜色於幾位兄弟,論起成熟老練又遠勝他們。如今正是治亂相交之世,局勢危機四伏,除了自己,又有誰能將大名鼎鼎的幽燕王的事業發揚光大呢?

誰知父親又莫名其妙認了個秋儀之做自己的螟蛉之子。原以為不過是父親隨便養育在身邊當個侍候筆墨的親信,沒想到他竟這般足智多謀,又自小同鄭淼親如兄弟,若自己在同鄭淼爭奪世子之位之時,出上一兩條毒計,那麻煩可就大了。偏偏這秋儀之極受父王溺愛,是既拉攏不得,又得罪不得,自己又放不下大哥的架子去討好,真真有種如鯁在喉之感。

翌日一早,幽燕大軍即對毓璜頂天尊教總壇發動進攻。儀之假扮的「徐甲」既已被官軍射死,自然不好再拋頭露面,只能在自己的營帳之中靜候佳音。

剛過午時,戰報既已傳來——自昨夜天尊教骨幹被擒之後,一夜之間就在暗道洞口陸陸續續抓獲邪教教徒近兩百人。次日一早,鄭鑫就安排精兵三百餘人,由昨日跟著儀之下山的兩名親兵帶路,從隧道進入抄襲毓璜頂,一路上不斷遇到企圖從暗道逃跑的天尊教徒,及至毓璜頂已經斬殺了百餘人。這暗道又黑又長,首尾不能相顧,幽燕精兵自暗道殺入總壇之時,天尊教徒竟一無所知,又無人負責組織抵抗,雖然戰鬥意志尚強,卻各自為戰,不到半個時辰就被殺得大敗。幽燕士兵趁此機會打開城門,大軍一擁而上,終於將圍困了有近二十天的毓璜頂天尊教總壇攻破。

聽了戰報,秋儀之十分高興,穿戴一番之後,叫了將軍崔楠,便向山上趕來。

這天尊教百年前挖掘的隧道實在是逼仄昏暗,儀之不想再走第三遍。崔楠雖然不說,卻極有興緻要探查洞中虛實。於是兩人兵分兩路,在眾人簇擁之下登山去了。

說起來這也是秋儀之幾日之內二次由正經山路攀登伏牛山了,但今日大事已定,心情與前日不同,自有閒情逸緻觀山賞景。一路之上,時而有怪石嶙峋,時而見奇松聳立,近觀奇花異草,遠望瀑布飛泄,真讓人有種心曠神怡的快感。在此美景之中穿梭,儀之走得自然輕快,登上毓璜頂之時,太陽尚且高掛。經過薄薄雲霧的過濾,太陽放出的光線不再炙熱難當,輕輕播撒在身上,讓人覺得異常爽快。

一行人大搖大擺地自正門進入天尊教總壇,見戰場已被打掃得頗為乾淨,地上沒有一支箭矢,沒有一把刀劍,只剩下一灘灘發黑的血跡。被俘的天尊教徒早被蒙上雙眼、塞住嘴巴,集中看管起來。受傷的無論幽燕兵士還是天尊教徒,雖然待遇天差地別,但均有軍醫在身邊醫治。臨陣陣亡的幽燕將士也有八九個人,早被精心裝殮完畢,安放在一處以待隨軍回鄉安葬。被殺的的天尊教徒屍體也被整整齊齊堆放在一起,四周撒上石灰,就等付之一炬了事。

秋儀之昨夜進入總壇乃是深入虎穴,只想著全身而退,此刻方才有心細細參觀這邪教苦心經營的總壇。只見這總壇佔地也有五畝左右,正中是一片頗大的廣場,地面均用石磚鋪就,磚縫之中似用糯米填充,想必修建之時就十分用心。廣場中心是一隻巨鼎,比當日廣陽城中的那隻要大上幾倍,想必燃起熊熊大火,就是眾教徒崇拜的對象。廣場四周依山勢造起一圈房屋,每間房屋均有三層高,牆壁同樣用石頭砌成又將縫隙填平,不怕刀砍火燒,也沒有攀爬的抓手。

秋儀之還未來得起細看,便有軍士近前通報,說是鄭鑫、鄭森已在正堂之中議事,請儀之前去說話。

這天尊教總壇正堂的成列擺設同尋常大戶人家並沒有什麼不同,就是牆上懸挂的「怒」、「痴」、「怨」、「仁」四掛大幡頗為引人注目。

儀之入得堂來,還未說話,鄭森就迎了上去,滿臉堆笑地斥責道:「賢弟出得什麼壞主意,要我故意放幾個邪教教徒下山。你看這山上,只有從山道暗道兩條養腸小路,你叫我怎麼放人?只好假裝在看管俘虜時疏忽大意,放跑幾個。可這姓虞的也實在太膽小了,一個人縮在草叢裡不敢出來,非讓我下令調走附近所有兵士,這才探頭探腦地離開。哈哈哈,就怕他這時還躲在山上呢!」

儀之聽了這才放心,同兩位兄長見過禮,匆匆寒暄幾句,便離了大堂,帶了隨從一間一間逐一查看這天尊教總壇的情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代權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一代權臣
上一章下一章

037 巧取總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