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就要開始了

亂世就要開始了

在一般的歷史敘事中,大概是這樣描述晉武帝司馬炎的。

司馬炎承祖父三代之經營,受魏禪讓,取得帝位,是為晉武帝。晉武帝期間,承襲九品中正制、頒行戶調式,征伐東吳,結束了三國分裂,實現了國家短暫的統一;罷廢州郡武裝,沒有很好的處理少數民族內遷問題;大肆分封司馬家族親王,重用賈氏、楊氏外戚;發生了王石鬥富、天下禁娶、羊車游幸、錢入私門等軼事;晉武帝最終將皇位傳給「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兒子司馬衷,最終導致了外戚亂政、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永嘉之亂……西晉王朝很快就衰敗滅亡了。

這樣的描述並不能算錯,但是,從這種敘述來看,司馬炎簡直就是一個扶不起的官三代,僅僅是運氣好命好,居然混成了大一統的開國皇帝,又因為自己的錯誤決策,最終埋葬了西晉王朝,可以說是除了投胎技能滿級之外,這位所謂的晉武帝司馬炎簡直一無是處。

在這裡可以羅列司馬炎的五宗罪:

一是自身經歷不具備說服力,靠著祖父三代的庇佑,僥倖混成了開國皇帝。

二是在地方上大肆分封親王,開歷史倒車,導致帝國在骨肉相殘中走向滅亡。

三是重用外戚,導致中央政府外戚專權,外戚之間互相爭鬥,中央政府烏煙瘴氣。

四是選了個白痴兒子繼承皇位,導致外戚亂政、八王之亂。

五是自己奢侈好色,人稱「酒色天子」。

第一條是根本原因,正是由於司馬炎沒有創業者所經歷的艱辛,最終成功的傳奇色彩,而且司馬炎的政治手段也比較溫和,導致了司馬炎的歷史評價偏低,作為統一中國的開國皇帝,恐怕再也沒有像司馬炎跟楊堅這樣存在感極低的皇帝了。

第五條則是皇帝的個人道德品質的問題,這個暫且拋到一邊去,先不進行討論。

但是,二三四項屬於重大的國家政策,很值得討論一下。而司馬炎的政策,歸納總結,大體如下:

第一,確保本系掌握皇權(司馬衷而非司馬攸);

第二,讓兩大外戚並存於中央政府(楊氏、賈氏);

第三,大肆分封親王、讓他們佔據帝國最主要的地方資源(經濟、政治、軍事要地)

第四,讓貴族代表進入中央(如衛瓘、荀勖等);

第五,貫徹九品中正制,摒棄寒門,形成了「上品無寒門」的人事格局。

綜上五點,最終形成了皇室、外戚、宗室、貴族、地方、中央多股力量相互牽制、互相平衡,以實現皇權的高高在上政治模式。

乍一看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是,仔細的一分析,你就會發現,司馬炎摒棄寒門,在宗室貴族之間搞聯誼,簡直就是沒事找事。

你司馬炎作為皇帝完全可以開科舉,用寒門子弟,把人財軍政這些主要權利的進行分割,全部由沒有門閥背影的人物任職,把外戚,宗室,貴族通通圈養起來,非要搞什麼權力制衡,這就是典型的沒事找事。

那麼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呢?後來的宋,元,明,清都是這麼做的,效果也非常的顯著,那麼,為什麼到了西晉,這套方法就不管用了呢?

歸根結底,這就是一個兵權要交給誰的問題,宗王勢力強大的原因是因為帶兵,司馬炎給宗室子弟的就是刺史職位外加都督號。在西晉那樣的年代裡面,你兵權不交給宗室,就只能交給士族。大肆分封宗室就是為了跟士族搶奪兵權用的。在西晉時期,很多士族都是具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如果沒有諸王制衡的話,皇帝肯定就是士族手中的傀儡。

在剛剛結束了三國亂世沒幾年的那個還不算安定的時代,自己人總比他人稍微可靠一點,最後哪怕出現諸王叛亂,皇帝換給同姓總比換給異姓要好。這是一般人的思維。

在皇權相對衰弱的時期,但又有非常需要急迫的軍事壓力的情況下,宗室諸王帶兵是相對保險的做法。王船山《讀通鑒論》中說:「魏之削諸侯者,疑同姓也;晉之授兵宗室以制天下者,疑天下也。」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天下「其實就是天下士族豪強。

用唯心主義觀點去解釋的話,自然就是皇帝都是腦殘,歷史上有很多的因為封王而翻車的教訓,皇帝們還是一如既往,樂此不疲的大肆分封諸王。

用唯物主義觀點去解釋的話,就是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豪門士族往往作為一個特定的利益集團佔據著統治地位,皇帝面對這種情況,通常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加強皇族勢力,然後帝國在同姓兄弟骨肉相殘中走向毀滅。另一種選擇就是,壓制皇族勢力,等著豪門代表,軍政強人來和平演變自己的帝國,血腥屠殺自己的家族。在這種兩難的選擇中,皇帝一般都會選擇前者。

羅列歷史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只有羅列歷史,你才能看清楚歷史的真相,我們不妨把西晉滅亡之後的三百多年歷史拿出來簡單的梳理一下。

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定律,那就是在西晉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帝國,這些皇帝們的行為跟司馬炎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當然,結局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帝國都是在骨肉相殘中走向毀滅的深淵。

不一樣的舞台,不一樣的演員,卻是雷同的劇情。為什麼會這樣呢?在這裡也有兩種解釋。

用唯心主義觀點去解釋的話,自然就是皇帝都是腦殘,那個時代的所有人都是腦殘,道德淪喪,人性喪失,因為隨便拉出個現在的初中生也知道分封諸王是不對的,是開歷史倒車。但是皇帝們卻這麼做了。正常人怎麼可能會對自己親人下毒手呢?可是在那個時代,殘殺兄弟,弒父殺兄是家常便飯。

用唯物主義觀點來解釋的話,那便是,那是一個政治經濟基礎一模一樣的時代,所以,不用的演員,總是雷同的結局。

晉武帝司馬炎身在那個時代,他逃脫不了自己的命運,更何況他還為自己的江山埋下了不少的*......大封同姓王,解散全國軍隊,讓傻兒子當太子,重用楊姓三公,搞死親弟弟司馬攸,帶頭搞享樂……

晉朝的禍患已經不遠了。

司馬炎由於過於縱情聲色,不久重病,垂死之時下詔,宣其叔父汝南王司馬亮回朝,與楊駿共同輔佐司馬衷。這是司馬炎鞏固晉朝的最後一次努力。楊駿把詔書扣下,秘而不宣。直到司馬炎彌留之際,皇后楊芷召集親信中書監華廙、中書令何劭入宮,又重新寫了一份詔書。詔書中以楊駿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也就是說楊駿一個人掌握了晉朝所有的軍政財大權,除了沒穿一身龍袍,基本上和皇帝沒什麼區別。

公元290年四月中旬的一天,司馬炎的生命到了最後的時刻,楊芷皇后與華廙、何劭拿著偽詔給司馬炎看,勸他答應。這時司馬炎已經不能說話,他聽何劭念完詔書,艱難地伸出手來。何劭急忙把詔書遞上。司馬炎接過詔書,緊皺眉頭,他現在清楚的知道,有人偽造詔書,但他現在能做的只是將詔書恨恨地摔在地上。

這是晉武帝司馬炎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動作,然後便離開了人世。也許,在司馬炎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才明白自己並不是一個成功的皇帝,他才突然開始為自己所創的晉朝未來擔心,但一切都晚了。

公元290年,農曆四月己酉日,司馬炎駕崩於含章殿,時年五十五歲。

血與火的大幕就要拉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胡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胡血
上一章下一章

亂世就要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