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李廣難封 第三十二章 春耕去河間

第二卷 李廣難封 第三十二章 春耕去河間

李廣五千兵士收復河間,再次震動朝野,同時也讓劉恆的帝位更加穩固。狙弩營,被人冠以李家軍稱號,與燕雲十八騎齊名。周勃再次拜相,第一道奏摺,就是請劉恆收回狙弩營統兵權力,同時奏請朝廷派重兵駐守河間。

「陛下,河間乃匈奴南下咽喉之地,不容有失,今李都尉雖一時兵勝,奪回河間,但難免匈奴不會再番重兵奪回。可調狙弩營回長安駐守,另派重弩營黃弓營駐守河間,雖不低狙弩營戰力,但也免去一方坐大,擁兵自重。」

「河間本是李廣開拓,若要換重弩營黃弓營駐守,恐招人非議。」

「隴西將少兵乏,再分出重兵去守河間,並非善事,望陛下三思。」

「此時容后再議,今日朝堂之上,暫且商議河間移民之事。」

周勃乃是武將出身,劉恆要商議河間移民,周勃便不再發話。這事只有親雖劉恆到過河間的張蒼,最有想法。

「河間地域平緩,四面環水,有新設水系藍圖,足矣養民十萬。但若是河間駐兵過多,便只能當做鎖定匈奴南下咽喉只用。臣認為,繼續留狙弩營駐守,中都新軍輔助,屆時不僅可守住河間,尚且可以將河間再番打造成大漢糧倉。」

張蒼的話,得到朝臣的一致認同,同時也說到了劉恆的心坎。對李廣,劉恆沒有一絲懷疑,李廣若要擁兵自重,早在自己尚未登基時,便可將河間打造的水潑不入,何須等到今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李廣的崛起,讓諸多朝廷重臣感到威脅,是以前番要治罪,今日要削權。

散朝之後,劉恆尋竇漪房解悶,劉恆知道,竇漪房雖無野心,但竇漪房的智慧,遠非賢淑二字能總結。竇漪房不爭,劉恆才敢放心的把天下交給兒子啟,少竇廣國不爭,劉恆才敢放心的把啟交給竇廣國輔佐。

「朕曉得李廣的心思,如同漪房和少君一般,具都是打心底擁護朕,便是有天大的利益在前,若是有礙與朕,便看一眼也是不肯的。奈何朝廷諸臣,具都顧忌在心,唯恐朕削弱了他們的勢力。將河間重歸李廣所轄,怕是要在朝堂之上,生起一番爭端。」

「由得他們去斗吧,朝堂上的大臣向來如此,即便是沒有李廣,也會尋個由頭,你爭我斗的不曾停歇一刻,如此也好,到免得他們逼着陛下做這做那的。」

「是該讓他們好好的爭鬥,朕也好自當中,尋得一些倪端,這干朝臣,不好領哪。」

「可是又有朝臣,讓皇上殿上為難了?」

「周勃今天在朝議之時,奏請朕收回狙弩營的統轄權力,卻派重弩營和黃弓營換守河間,這不是讓朕和李廣心生芥蒂么?不聊這些了,漪房給朕揉揉,朕的肩頭今日早起,便一直很疼。」

劉恆躺在竇漪房膝上,昏昏欲睡,殿內的太監和宮女識趣的退到殿外,留給劉恆難得的一刻安寧,但這安寧並未維持多久就被北方匈奴的號角驚擾。

中行說,這一漢匈交戰期間的一個最大變數,關鍵時刻,重新整編了稽粥的部隊,匈奴雖無過多鐵器,但多的是皮甲皮盾。河間戰事防禦尚未築起,稽粥便率十萬精兵掩殺而來。皮甲皮盾雖不能盡數擋住弩箭,但大面積的抵擋了箭雨的覆蓋,為避免狙弩營和新軍出現傷亡,徐平只得退回隴西。

「少主,狙弩營雖然犀利,但抵擋不住匈奴潮水般的攻擊,匈奴的皮索更是阻擋了新軍的連番衝鋒。」

「能相處這法子的,必是中行說,暫且修養軍隊,容我再想破敵之計。」

河間得而復失,讓長安一片愕然,諸王侯本在討論如何在河間分一杯羹璞,尚未有皇帝首肯,便傳來河間淪陷的消息。

「少君,朕真的感到很累。偏身邊僅你一人可替朕分憂,若李廣也肯來長安,朕當省下不少心思。」

「李都尉留在隴西,遠比留在陛下身邊更為妥當。」

「鹽鐵不興,大漢不興,各地藩王處處掣肘朕的謀划,若我漢軍遍配鋼質重弩,何懼匈奴大軍。」

「周勃居相位,不能替陛下分擔政務,應早作籌謀。」

「少君所言甚是,朕早就打算命張蒼為左相,周勃,打仗還行,治理天下百姓,則遠不如陳平等人。」

公元前176年,周勃被遣往封地,張蒼正式擔任左相之職。張蒼任左相,竇廣國變革前朝法典終於有了突破,法典的變革,大破了各地藩王抱團抗命的格局。

竇廣國先是整理沿用的法典,劉恆親授各郡太守十六方印,闡明各郡太守權益,重定各地藩王私兵食邑,雖未將各地藩王勢力重新劃分,但未削藩大好了基礎。

有朝廷法典在,各地年歲收穫,具都詳實反饋到長安,劉恆看過,方到,大漢並非國力虛弱,實乃各地藩王從中獲利過多,致使國庫空虛。也就從這時起,劉恆心底更加渴望儘快削藩,加大朝廷權重。

「河間得而復失,皆因河間將少兵乏,無法抵禦匈奴大軍。漠北千里一線,朝廷分兵把守,實乃難以抽出多餘兵力,駐守河間。諸位愛卿,河間之事,該如何定奪,倒是議上一議。」

「陛下,收復河間,我朝兵力不足,當下詔徵兵,及冠男子,當先服兵役,以解朝廷將少兵乏。」

「我朝子民不足兩千萬之數,少壯者不及四百萬,若都征來為兵,大漢土地,由誰來耕種?」

劉恆的問話,讓滿朝文武皆啞口無言。張蒼雖不明劉恆心思,但也是認為此番徵兵,實為不妥。

「陛下,前番河間收復時,不少藩王紛紛請命,願派兵駐守河間,為陛下分憂,依臣之間,可從各地藩王私兵中,選調出小部分士兵,組成新軍,駐守河間。」

「上奏肯替朕分憂的藩王,都有哪些?」

「以楚、荊、吳、燕、齊、趙為首六家藩王,各自都上奏願遣五萬精兵,其餘各地藩王多少不等。」

「好,不愧是朕的本家,朕允了,但無需各王勞傷元氣,楚、荊、吳、燕、齊、趙,各派精兵兩萬足矣。」

這可是天賜的削藩良機,劉恆怎能錯過?各地藩王吃了個暗虧,但發作不得,只能從私軍中挑選出老弱殘兵應付。劉恆卻全然不以為意,反倒藉此機會,大加封賞,楚、荊、吳、燕、齊、趙六國藩王子嗣具都封侯,食邑卻從各自封地割取。

劉恆自登基以來,終於開始拿各地藩王開刀,大漢內部君臣上下一片祥和中,又暗暗滲出殺機。

由竇廣國執筆,代劉恆給李廣寫了一封信件,只一個意思,十二萬老弱殘兵,不日即將開赴隴西,如何處置,李廣全權定奪。劉恆只要在春耕時,便要遷民河間,距離北方春耕時節,以不足兩月,劉恆的要求,李廣如何實現,就連竇廣國也是替李廣捏了一把虛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箭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箭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卷 李廣難封 第三十二章 春耕去河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