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水質

說說水質

水質的分類早有所知。但具體到測量的指標、數字,就不甚了了。採訪時我一再叮嚀二位年輕同事:先用鼻子、眼睛採訪,不行再加上舌頭和胃。老遠聞見以臭為主,臭中帶酸或其他味;走近一看或黑或黃,甚至五彩繽紛,顯然不會是合格的水質。即使供飲用的地下水,看不出顏色,聞不出濃重的消毒氯氣之外的味道,但喝起來有的咸有的甜有的澀,喝下去胃脹厭食,肯定也不會是合格的飲用水質。

一般人並非水科學專家,沒有必要把精確到毫克的數十項指標搞得清清楚楚。所以,書刊媒體中的文章或報道中除了感官的表述外,通常都把權威部門的幾十個測量指標數據變換成階梯式的「五類」來表示水質:一類——水質良好;二類——較輕度污染;三類——輕度污染;四類——重度污染;五類——嚴重污染。在「五類」之下,還有「超五類」、「劣五類」之說,就是比「五類」更嚴重。一般作為飲用水源的,必須是三類以上水質。在環境科學理論上,「五類」就不叫「水」了,因為它喪失了「水」的功能,不可農用,不可工業用,更不可生活用或作飲用水源。但我們在採訪中發現,淮河流域有些地方,五類或劣五類也是求之不得的水。它還有液體形態,除去這樣的水,哪裏去找像「水」的東西?

常見水的質量指標一共有二三十項之多,水按5個類別劃分質量,對應的是測量指標的綜合。如淮河流域大規模治理污染起始時主要治理COD(化學需氧量)。COD污染使水質變成黃、黑,發臭味。過去COD含量每升25毫克即為五類水。後來更改為每升40毫克。「2000年淮河水變清」形象指標是要幹流水質達到三類,支流不超過四類,用的指標是提升后的新「標準」。現在所用的標準是《國家標準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水質劃分中的其他指標也許不會引發感官上的變化,但也影響水質。如氨氮,看不出什麼顏色,也聞不出什麼氣味。現在淮河污染的新趨勢是氨氮污染越來越重。2004年7月中下旬,淮河發生的歷史上最大的污染事故,其前鋒就是氨氮,危害程度甚至高於歷史上的以COD為主體的污染。

「達標排放」是水環境保護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必須指出:生活、企業廢水排放「達標」的「標」並非標準用水質量的「標」,而是根據其所屬行業劃分的處理標準。化肥廠達標排放的污水,氨氮濃度也會是100毫克/升,是五類水標準的50倍。如1989年前建成的印染企業,因廢水處理難度大,處理后的排放標準相對就較高。3級排放標準COD達標值為1000毫克/升,也是正常三類水標準的50倍;檸檬酸類的發酵及釀造行業,COD達標是300毫克/升。其他行業基本如此。簡言之,企業「達標排放」的廢水,仍在污染環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淮河水體污染物質較為普遍的還有汞、磷、氟、鐵、砷、鉻、鉛、亞硝酸鹽等等。不同企業還會排出不同的污染物質,有的非常專業,如「兌硝基苯酚」等。

大江大河的污染可能是數年之間的事。但大江大河的治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對淮河的了解還是很少,對問題的認識也非常膚淺。但既然有了開始,作為新聞工作者,也不會輕言放棄,我們將為淮河流域環境保護做自己最大努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訪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說說水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