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閑居

第五節 閑居

朱允炆最近一直按照王太醫的食療方子進補,辛虧年輕,身體恢復的挺快。

待可以走動之後,就每天早晚到正殿給自己的父親上香,本來打算晚上守靈的,但身體太虛弱,只能上香之後默念一百遍「南無地藏王菩薩」寄託哀思。回到寢殿,摸了一把額頭的汗水,不由得感慨自己的身體太差了,下定決心鍛煉身體,想了想把劉振叫過來,讓他去做些簡單的器械如啞鈴、雙杠放在自己的小院子裏,每天卯時四刻起床,先繞着院子跑步兩刻鐘,然後練練蛙跳和器械,身體慢慢就好了起來。

從端本宮向南走就是文華堂,文華堂實際上是皇子讀書的地方。為培養合格的繼承人,朱元璋苦心孤詣,安排名儒大家為皇子們授課,加上功勛子弟,最多的時候曾經有20多個學生。但目前,皇子大多已經封王就藩,剩下的幾個也已經搬出了皇宮,文華堂也就變得冷冷清清了。朱允炆身體好了之後,去了文華堂一次,卻發現文華堂已經沒有常設的人員了,想了想,就向乾清宮過來,希望皇爺爺能夠提供一些人員給他,指導他學習。

自入夏以來,暑熱加上太子的意外去世,朱元璋的身體差了不少。今天天氣仍然有些悶熱,朱元璋自然精神有些煩躁,不過還是堅持批閱奏章,兩邊各站着一個小太監,正在努力的扇著扇子,他們動作流暢而勻稱,扇的風也非常和緩,讓老皇帝送來一份清涼。這時候,殿外一個小太監輕聲的走進來,在長福的身邊,小聲的說了幾句,長福點了點頭,走到朱元璋的身邊:「皇上,皇孫雲允炆在外面求見。」「哦?允炆來了,讓他進來吧,不知道他身體恢復的怎麼樣了?」長福答應了一聲,揮了揮手,小太監趕緊跑了出去,又過了一會兒,朱允炆走了進來。

朱元璋放下手裏的毛筆,抬頭看了看朱允炆,發現自己的孫子的精氣神強了不少,臉上也有了一些血色,走起路來,也有些虎虎生風的感覺,只是其恭敬仍然一如既往,這讓朱元璋心裏感到一陣高興。朱允炆快走幾步,跪倒向朱元璋叩頭,朱元璋趕緊揮手道:「不用了,允炆,你身體怎麼樣,好些了嗎?今天找皇爺爺有什麼事情嗎?」

「回皇爺爺,已經好多了,孫兒最近經常鍛煉身體,感覺力氣大了一些,睡覺也香甜了不少。」允炆恭敬的拱手說。

「那就好,身體不好做什麼都不成,聽說你現在每天早晨堅持跑步,還做那個叫什麼-----對了,蛙跳,雖然動作不太好看,不過你喜歡就隨便你吧。只要你身體好,皇爺爺就高興,今天到這裏來有什麼事情嗎?」

「皇爺爺,孫兒記得皇爺爺讓孫兒去文華堂讀書,本來之前都是父親的詹事府教導我們讀書,但現在詹事府的人員我不知道還能不能用,另外文華堂也沒有專職的師傅,我剛才去看了,沒有人在授課。」

「哦,」朱元璋捻著鬍子皺着眉頭說:「允炆,詹事府的人暫時不要動用,我下旨讓劉三吾老先生暫時給你講課吧,過幾天我再給你物色一些師傅給你。」掉轉頭,對長福說:「你去傳口諭給劉三吾,讓他明天開始,每天上午去文華堂給皇孫允炆講課半天。」

朱允炆見目的達到,就跪下磕頭,向朱元璋告辭:「謝謝,孫兒告退。」

朱元璋卻看着允炆,招招手說:「你近前來,前段時間,你的叔王晉王、燕王、楚王和湘王來朝見,你覺得他們怎麼樣?」說完之後,眯着眼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感覺心裏咯噔一下,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想到了夢裏的事情,難道真的會封我為皇太孫,傳位於我?但是知道這個時候不能遲疑,立刻道:「孫兒不敢評價叔王。」

朱元璋頓了一下,道:「沒關係,朕今天只是和你聊聊家常,不要多想。」

朱允炆沉吟了一下,道:「各位叔王皆龍鳳之表,鎮撫封國,於國有大功,尤其是燕王叔,多次擊退北元的騷擾,保境安民,功勛卓著。」

朱元璋面色不變,沉聲問道:「你慡王叔多有過失,朕打算削其封國,留置在京,你認為可否?」

「孫兒更不敢妄言此事,請皇爺爺明察。」

「朕只是想聽聽你的看法。」

「那孫兒斗膽了,孫兒遵從父王的意見,其他的不敢妄言。」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揮揮手說:「允炆,你下去吧,記着要去文華堂聽劉三吾老先生的授課,勤奮學習,你還年輕,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朱允炆深施一禮,退出了大殿。

回去的路上,一陣冷風吹來,不由得打了一個哆嗦,原來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朱允炆安定心神,尋思:難道夢是真的?真的會立我為皇太孫?要不然皇爺爺為什麼問自己這兩個問題呢?另外劉三吾,他也聽說過,是個80多歲的老人家,頗受皇爺爺器重,長於典章制度,了解民生疾苦,對皇爺爺有襄助之功,現在年紀大了,才慢慢不受重用,但仍然是皇爺爺的心腹之人,看來皇爺爺待自己不薄,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能辜負其期望。

文華堂分為前後兩堂,前堂授課,後堂供授課師傅暫時休息,前堂的裝飾較為簡單,看起來和鄉間的私塾差不多,只是更加整潔典雅而已,並沒有什麼名貴的裝飾之物,這也是朱元璋的一片苦心,都是為了讓師生都能集中精力授課和學習。當然這只是美好的願望,雖然老師都是名儒出身,但學生都是皇室貴胄,教學的效果只能說一般般。

第二天辰時,允炆來到文華堂,發現只有他一個學生,但劉老先生早已經到了,允炆趕緊快步走到劉三吾面前,躬身施禮:「劉老先生,允炆來遲了,還請恕罪!」劉三吾看着眼前的皇孫朱允炆,看着他著粗布麻衣,為太子盡「斬衰」之禮,又聽說他事父極孝,在太子生病期間,衣不解帶,朝夕侍奉。太子過世后,悲傷過度,暈倒了3天才醒過來,不由得暗暗點頭,太子殿下後繼有人了啊。

「皇孫殿下,我只是奉皇上之命來此講學,皇孫不必過慮,今天我們先講四書,開篇講大學,請皇孫把書打開。」

朱允炆趕緊坐下,打開《大學》,劉三吾背手而立,口中讀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提出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是一致的。」

朱允炆聽了劉三吾的講解,想了一下,問道:「先生,至善能夠達到嗎?如果達不到如何才能定呢?」

劉三吾說:「皇孫殿下,至善,善之極也,不易達到,按照佛家的說法,至善就是無有絲毫的利己之心,這個知易行難,但是唐太宗曾經說過:『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不要因為達不到而不去努力,而要確立高的目標,努力讓自己的行為、思想接近目標,孔聖雲『朝聞道,夕死可矣!』,以這種態度治學、修身才能儘可能的完善自己。至於日常行事來說,謹記『少欲,知足』即可。」

朱允炆聽了,趕緊站起來,向劉三吾拱手行禮:「謝謝先生,其實允炆之前讀過此章句,但理解的不夠深刻,今天多謝先生解惑。那麼,如何能夠做到定呢?」

劉三吾撫須嘆道:「皇孫果然天資聰穎,反應敏銳。所謂『定』主要指的是心定,顧名思義,心定則心緒不會飄搖不定,心緒飄搖主要原因是慾望太多,不知足所致,所以皇孫殿下需要經常靜坐,反思自己過失,日日修正過失,久之自然能定。」

「那這個豈不是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了?」

「也不全是,初期確實需要較長時間,待漸入佳境之後,心緒平和,自然可以隨時入定。」

「謝謝先生教誨!」

........

一個上午很快過去了,師生都有些意猶未盡,朱允炆覺得自己對大學的理解更深了一層,劉三吾覺得朱允炆不僅生性純孝,還天資聰穎,對於授課的理解也能夠準確理解,並可以加以闡發,這個上午的授課他也是很高興的。只不過朱允炆看劉三吾已經疲憊了,就趕緊告辭,回到端本宮。他不知道的是,劉三吾看着他的背影,暗暗下了一個決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建文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建文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節 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