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齊德講兵

第十一節 齊德講兵

朱允炆每天的日程安排漸漸規律起來,每天早上起來,和四個武學伴讀一起鍛煉身體,然後和朱元璋一起上朝,在朝上也不說話,只是觀察著皇爺爺和諸位朝臣的反應,學習駕馭群臣的方法。朝會結束之後,到文華堂學習以及和諸位伴讀、老師討論事情。下午向呂氏請過安之後,就去乾清宮向朱元璋學習處理政務。

在乾清宮的學習真是讓朱允炆大開了眼界,朱元璋非常勤政,因為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來做決定,所以經常工作到深夜,時間長了,朱允炆都有些受不了了,幸虧年輕,還能撐得住。朱元璋最近身體不好,就把一些不是很緊急緊要的奏章讓他來看,允炆慢慢開始上手,兩世的記憶讓他有常人沒有的成熟和超出其年齡的冷靜,也能慢慢理解朱元璋的做法。朱元璋以江南一省而取天下,文武官員多是兩淮人,他們拉幫結派,打壓和排擠其他派系的官員;除了江南,各地多有不服,有忠於北元的,有不忘舊主的(方國珍、陳友諒、張士誠);白蓮教還在各地流傳,雖然經過歷次打擊,已經轉入地下,但在有些地方還是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方國珍、張士誠的余部和倭寇勾結,嚴重影響海運和商務貿易;北元雖然受到嚴重打擊,已經分裂,但是近些年仍有些蠢蠢欲動,北方歷來是中原王朝的大敵。種種問題的存在讓朱元璋倍感頭疼,所以朱元璋特別怕人蒙蔽他,為此不惜大開殺戒。

在文華堂,朱允炆見到了講解軍事的齊德,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齊泰,溧水(現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人,現年四十歲左右,洪武十七年舉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他為人謹慎,為官多年而沒有過錯,博聞強識,時任兵部主事,對邊關地理和將士都了如指掌,是一個標準的文職官員。朱允炆希望了解兩個方面,一個是北部邊疆的態勢和邊疆軍隊的情況,還有大明海運和方國珍、張士誠余部以及倭寇的情況。

齊德今天講的邊疆的軍事部署情況,他在文華堂掛上大明的輿圖,拿起一個教鞭,充滿自信的講起來,現場聽講的有朱允炆、耿璇、宋瑄、郭鑰和吳升。

「大明自開國以來,自洪武二十一年,藍大將軍捕魚兒海大捷以來,北方的邊患就少了很多,其實藍大將軍並沒有殺傷太多,關鍵在於摧毀了北元黃金家族的直屬勢力,導致黃金家族的自相殘殺,因而孛兒只斤家族無力統帥漠北、漠南和漠西蒙古,所以這幾年來,大明沒有太大的邊患。」

朱允炆問道:「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是怎麼區分的啊?」

「漠指的是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大漠以南就是漠南蒙古,也是和大明北疆相接壤的區域,東接奴兒干都司,西接伊犁河流域,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漠北蒙古是大漠以北,東起黑龍江呼倫貝爾城,南至瀚海,西至阿爾泰山,北至俄羅斯。」

「漠西蒙古指的是大漠以西的部落總稱,其分佈地區東至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

齊德一邊講一邊用教鞭在輿圖上畫圈指點,朱允炆點了點頭,發問道:「那麼這三塊蒙古和我們大明的關係和威脅怎麼看呢?」

「回皇太孫殿下,對大明直接威脅的是漠南蒙古,但是大明多次出塞,漠南蒙古已經不足為患,但是他們有一部分逃到漠北休養生息,遲早有一天,他們會捲土重來,另外漠西蒙古屬於北元的外圍部落,和大明不接壤,但是大明沉重的打擊了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就會相對強大起來,他們在合適的時機也會東進,進而成為大明新的威脅。不過從長遠來說,漠西蒙古很難成為大漠的主人,因為成吉思汗之後,大漠公認的主人是黃金家族,即成吉思汗的後裔,尤其漠西蒙古是傳統的林木中百姓,和氈帳中的百姓即蒙古本部有很大區別。」

「那我們大明北方邊疆的衛所是如何建立的,如何防禦的呢?」朱允炆問道。

齊德想了想說:「自大明建國以來,今上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逐漸將元兵驅除出長城,並在長城以外建立衛所,北疆一線最重要的是東勝衛,」齊德拿起教鞭在地圖上點了一下,「這裏是元朝的東勝州,它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控扼河套,連接山西諸衛和寧夏諸衛,如果東勝衛不保,則河套平原必然落入敵手,山西、陝西就會面臨蒙古的直接威脅,就會導致整個邊防防線的內縮,西北的諸衛所就得不到山西諸衛的支持,西北的領土可能會逐步蠶食。」

「東勝以東至大同、宣府、開平,又東南至大寧,又東至遼東,東抵鴨綠江。其中最難控制的是開平衛、興和所和大寧衛,開平衛(現內蒙古多倫附近)是元朝以前的上都,地理位置優越,可以俯視整個蒙古草原,但孤立於草原之中,容易受到蒙古人侵襲,所以需要後方的有效支援和補給,但是千里草原,運糧困難;」

「興和所(衛之下為所,在今河北張北),東北有凌霄峰,南有威遠川,西有魚兒爍,距離蒙古腹地很近,中山王、涼國公北伐都是走的這裏。」

「洪武二十年設立大寧都司,轄長城以北、西拉木倫河以南地區,西拉木倫河歷史上被稱為潢水,就是黃色的河的意思,契丹的上都臨潢府就在潢水附近。所以這個地方是水草豐美、位置險要之所。另外西拉木倫河以北是三個羈縻衛,分別是朵顏衛、泰寧衛和福余衛。蒙古人稱朵顏衛為兀良哈,泰寧衛為翁牛特,福余衛為烏齊葉特。這是因為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分別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烏齊葉特三部為主組成。」

齊德講完之後,做了一個總結,用教鞭在地圖上劃了一條線。

「今上戰略眼光極強,設立了塞外諸多衛所,在北平以北的防線上,遼東都司、大寧都司、開平衛、興和衛、大同都司、東勝衛,形成了明朝最外圍的一道防線,而且這些塞外衛所相互呼應,配合以山海關、薊州、宣府、大同為中心的第二道防線是本朝的北部防線從點到面,形成了一個立體有效地體系,是本朝的勢力範圍向長城以北推進了數百里,充分的保證了內地的安全。再加上陝西都司的寧夏衛、蘭州衛、庄浪衛、涼州衛、山丹衛、甘肅衛,構成了一條綿延萬里的北方防線。」

「大寧衛在喜峰口以北,其作用是屏蔽中協,若被蒙古突破則兵鋒將直指北平,而喜峰口以南再無防線,若大寧衛失守,則蒙古騎兵很可能兵臨北平城下。對於進攻來說,大寧是北征蒙古的右路,向北直達大興安嶺,向西則攻擊蒙古東面側翼,主攻佯攻作用明顯,是北征蒙古重要的一環。西面是開平衛,處於這四衛最北方,深入蒙古最遠,是打擊蒙古的前哨,而興和東勝則為我朝邊防中路,攻防作用與大寧、開平相同。這四個衛所是個整體,不僅之間互相屏護而且對於遼東與河套也起到屏護的作用,若其中一衛丟失則整個體系效能將大打折扣,遼東、河套也將會直接面對蒙古騎兵。」

「總體來說,目前我朝的北疆防線突出長城數百里,前出的各個衛所不僅作為進攻的跳板,還可以作為防守的楔子,起到預警的作用。長城一線的衛所對前突衛所提供後方支持。只要這些前突衛所不出問題,大明的北疆防護就沒有任何問題,並且可以隨時了解蒙古的情況,方便隨時打擊潛在威脅。」

耿璇抬手向齊德示意,問道:「齊主事,目前來說,似乎北疆防線沒有任何問題了,可以這樣理解嗎?」

齊德搖了搖頭說:「不是這樣的,任何進攻和防衛都是以強大的軍力作為支撐的,這些衛所都是歷次北征對北元取得軍事優勢之後才建立和穩固的。如果我朝軍力衰弱,而北元強盛,這些衛所就會被逐個拔除。另外,這些衛所前突到大漠,給養非常困難,主要是糧食。我朝承元制,糧食主要是海運到北方,每年海運數量大約在60-70萬石,主要是為了供給北方駐軍。舉例來說,洪武二年巳酉,陛下令戶部在蘇州府太倉糧儲三十萬石,以備海運遼東。五年,命海運餉遼,歲七十萬石。以後每年都基本是這個數字。海運極大的解決了北平、遼東的糧食、軍械等物資的配給問題,但是海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個是倭寇,他們和方國珍、張士誠余部勾結,對海上的運輸安全有很大的威脅,所以今上屢次派遣水師征繳倭寇;另外就是海運的危險性高,每年都有風浪導致船隻傾覆的現象,如洪武七年六月,定遼衛指揮使馬雲運糧一萬二千四百石,出海值暴風,覆四十餘舟,損失四千七百多石,溺死官軍七百一十七人,馬四十餘匹,上為之惻然。每年幾乎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皇上今年推動衛所屯田,提高糧食自給,待糧食自給之後,可能會停止海運。」

朱允炆問道:「齊主事,你認為屯田可以解決邊疆用糧問題嗎?」

齊德沉吟了一下說:「恐怕不能,近兩年戰事較少,所以有可能達到糧食自給的程度,但是如果戰事再起,就無法做到了,所以陛下採用了鹽引開中法,作為補充。」

朱允炆站起來,看了看齊德,掃視了一下周圍的伴讀,問:「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嗎?」

耿璇站起來說:「既然前突衛所維持困難,那如果將其放棄,應該會節省很多錢糧和軍隊吧,反正長城以外的領土也沒法耕種。」

齊德說:「耿小侯爺,並非如此,如果放棄前突衛所,則我朝只能依賴長城防守,沒有任何的預警時間,而且萬里長城,處處挨打,需要在長城一線囤積重兵,甚至可能不得不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地方,會導致西北國土淪喪,而且花費的錢糧和兵力會更多。」

「那麼要保證河套和山西、陝西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東勝衛了吧。」耿璇道。

「是的,否則需要在大同、榆林等地囤積重兵,很可能會造成河套丟失,進而還可能導致開平腹背受敵,進而放棄。」

吳升突然舉手問:「對於遼東都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大寧了吧,如果大寧丟失,那麼廣寧就面臨直接的衝擊,如果廣寧再丟失,那麼遼東就成為孤島了吧。」

「是的,如果我軍軍力衰弱,大寧很可能會丟失,但是如果廣寧也失去,那麼只要出了長城就是胡虜,那時候邊塞的關口如喜峰口、古北口只要一處失守,則胡虜就會進入河北、山西,大明就危險了。」齊德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點點說。

大家正熱烈的討論,朱允炆突然插了一句:「齊主事,如何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胡虜的問題呢?能否向漢朝一樣打的他們無處藏身,只好離開;或者向唐朝一樣,讓他們臣服,為我所用。」

大家驚異的看着皇太孫,心說:這怎麼可能,胡虜問題存在了上千年,中原強盛時,還能抵禦,沒落時,胡虜往往就會越過中原,甚至一統華夏。齊德苦笑一聲說:「皇太孫殿下,這是不可能呢,草原一望無際,沒有嚮導很容易迷路。還有就是如果想控制草原,需要築城,但是築城需要的大量的民夫和材料,而且築城需要時間,很可能你的城市沒有建設起來,胡虜就衝過來了毀掉了,還有就是城小了無法藏兵,但是城大了,建設時間太長。所以齊德沒想到什麼好辦法。」

朱允炆心想,看來需要一種快速的建築技術,似乎夢中學的水泥可以嘗試一下,他在本子上記了一下,接着問道:「我們漢人的軍隊如何才能戰勝胡虜呢?需要什麼條件呢?」

齊德愣了一下說:「這個啊,只要君明臣賢,軍隊號令嚴明,肯定可以戰勝胡虜的。」

朱允炆也愣了一下,心說:這個齊德看來更擅長於紙上談兵啊,這可不太好。

朱允炆接着說:「那麼,火器怎麼樣?能否在戰場上擊敗胡虜呢?」

「火器的使用在本朝已經比較成熟了,不過在平定內亂用的較多,進入草原就不行了,因為火器操作困難,發射慢、射程近而且還容易炸膛,很難使用。」

朱允炆心說,這可是扯了,夢裏的火炮震天動地,怎麼可能不能用的,現在的技術還差一些,需要找人研究一下,他拿出本子記了一下「火器」。

齊德覺得皇太孫的志向是好的,但是似乎不太可能做到啊,不過小小年紀,能有志向總是好事情,就搖了搖頭,把念頭從腦袋裏驅除,繼續開始講課。

今天聽了齊德對北疆防線的描述,朱允炆終於意識到這些前突衛所必然被一一放棄了,或者被蒙古人佔領了,想起了200年後在東北崛起的滿清,想起來南明悲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夢中的自己生活在對滿清最痛恨的時代,對明亡清興這段歷史較為理解。難道華夏民族的這種王朝興替、百姓生靈塗炭的事情必須發生嗎?在後世來說,游牧民族根本算不上什麼,因為有了步槍、火炮,其實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游牧民族的優勢就沒有多少了,那時候火器也比較發達了,但是最後滿清的愚民政策導致科技力量的落後,雖然游牧民族不足為患,但是對於漂洋過海而來的日本卻沒有抵抗之力,想起自己戰死的場景,那遮天蔽日的炮火,那成千上萬拿着初級火器對抗火炮、艦炮的英雄,朱允炆忽然覺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狹隘了,燕王算什麼,即使鎮壓了燕王,那又有什麼用呢?游牧民族的侵擾無法解決,而且如果武力解決燕王,那麼很可能北疆的精兵就會被完全剿滅,如何抵禦外敵入侵,那些衛所也許就得放棄了,那還不如乖乖讓位吧,起碼燕王在冷兵器戰場上確實所向披靡。既然自己知道了歷史的走向,了解了社會發展的規律,那自然要做出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來,畢竟自己將是大明的皇帝。

在朱允炆發獃的時候,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忽然齊德問:「殿下,您有什麼想法嗎?」朱允炆一下子醒過神來,想起來後世的沙盤和兵棋推演,這個一下子引起了齊德的興趣,作為一個兵部文職人員,很敏感的感覺到這兩個東西很有用。不過還是有些問題,齊德問道:「不過這個需要非常精確的勘測地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兵棋推演既然需要精確,那麼對人數、裝備、地形都要充分考慮才行。」

朱允炆夢裏是做參謀出身,所以很容易回答出來:「對於地形,您在兵部任職,應該有辦法得到數據,我們先做北疆、蒙古的地形沙盤,兵棋推演需要的信息更多,比如兵種的相剋問題、士兵攜帶給養問題、士兵每天移動距離的問題、還有地形、氣候等等問題都要考慮起來,推演是雙方的,一方是我大明,一方是蒙古,還需要一個裁判,對一些爭議問題進行判決,如在平地上一千步兵遇上一千騎兵會怎麼樣,被擊潰還是被殲滅?如果是在山地遇上,我想是另外一種情況了。還需要對裝備有了解,比如攻城利器回回炮、火器等,都要考慮。」

齊德和耿璇等人都對這個很感興趣,因為都年紀不大,都希望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所以又熱烈的討論起來。

朱允炆並沒有說的很詳細,只是提了一個大概的情況,剩下的需要專業人員去研究,看他們討論的很熱烈,看了時間不早了,就做了總結說:「齊德你作為兵部主事,回去趕緊製作沙盤,另外收集各種兵棋推演需要的信息,如果需要其他部門的協助,我會和皇爺爺申請。明天大家不要來這裏了,去詹事府,在那裏我們開闢一個作戰室,齊德就暫時任作戰室主任,你們幾個就做參謀,把兵棋推演搞起來,如果有不會的,不懂的,就一起討論,還搞不定的話,孤也會參與。」

「遵命,殿下。」大家都興高采烈的回答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建文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建文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節 齊德講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