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 《李雙雙》喜劇表現農村婦女

1963年 《李雙雙》喜劇表現農村婦女

1963年《李雙雙》用喜劇表現農村婦女形象

張瑞芳:榮譽背後的遺憾與反思

在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獲獎名單上,《李雙雙》一舉獲得四個「最佳」,分別是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和最佳配角獎,從這四個分量很重的獎項可以感覺到當時的觀眾對這部現實題材的農村影片飽含的熱望與欣賞。

然而當我們尋訪到當年的「李雙雙」,如今已80高齡的張瑞芳時,聽到更多的卻是在這耀眼榮譽背後的遺憾與反思。

口述影像:榮譽背後的遺憾與反思

演員這個職業很討巧

就影片《李雙雙》來說,現在的電影評論界或史學界多將它看做是我的代表作,因為「李雙雙」這個角色我獲得了第二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其實我總覺得演員這個職業很討巧,演員不像作家那樣寫出一本書完全是獨立創作,屬於他個人的才能。演員是集體創作中的一員,往往是導演好、劇本棒,還有搭檔之間配合默契,為你提供了成功的機遇。一個形象可以永久地留在銀幕上,多少年後放映,觀眾看到的還是當年年輕時你的美好形象,但其實現在的你已今非昔比,早和當年的角色沒有什麼關係了。有些時候電視裡面放老片子,我總有一種隔世之感。

趙丹與「喜旺」擦肩過

那時候演員都是由組織安排角色,根本不可能自己挑角色,「李雙雙」這個角色也是這樣。記得1961年開拍的時候,正處於文藝必須跟著政治路線走的大氣候下,河南作家李准1960年寫出小說《李雙雙小傳》,並且在病中完成了電影劇本的改編。因為趙丹和李准比較熟,他看了劇本非常喜歡其中喜旺這個角色,但是後來我們看到的是仲星火出演的喜旺,或許覺得趙丹多塑造大人物,演一個農村題材的戲不是很合適。拍完以後,趙丹看了也覺得自己演不出那種憨粗的鄉土氣息。

要笑又不能大笑

我那時候正在舞台上演出,領導覺得我演這個心直口快的農村姑娘比較合適,我接到任務后就動身趕到林縣參加拍攝。李雙雙是個做事情風風火火、大公無私的農村婦女,當時定下的基調也是喜劇。於是我考慮在表演上應該適當的誇張一點、風趣一點,把人物的性格盡量放開來演,但是當時政治氣氛比較緊張,導演魯韌就時時提心弔膽地提醒我:「不行,千萬不要放得太開,那樣會遭殃的,弄不好會被戴上醜化勞動人民的帽子。」所以我表演時也是顧慮重重的,比如演李雙雙笑,喜劇就要誇張一點,但是又不得不趕緊捂住嘴,不能咧著嘴大笑。還有編劇寫的李雙雙和喜旺的對話語言簡直太精彩了,非常能體現兩個人獨特的性格,但還是被左改右改,我固執地堅持自己的台詞,希望一句話也不要改。

得到總理首肯

電影拍完后,有部分業內人士批評《李雙雙》喜劇不喜,或者李雙雙是中間人物等等,有些批評過於苛求,我們當時都很緊張,不知道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後來周總理和鄧大姐看過後,明確地肯定了這部作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1962年秋,我訪問日本回到北京,鄧大姐約我們到家裡吃飯,我們其實是覺得總理的日常事務那麼繁忙怕影響他,鄧大姐說「請你們去是為了放鬆心情,換換腦筋。」記得周總理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請你吃螃蟹,因為《李雙雙》這部好戲。」我沒敢想的是影片與觀眾見面后,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轟動了全國。

躲過浩劫的郭老墨寶

1963年5月22日,在北京政協禮堂第二屆「百花獎」的頒獎儀式上,我們獲獎的人得到的不是獎盃、獎狀,而是文藝界的老人為我們親筆題寫的一首詩,裱在鏡框里,我得到的是郭沫若的,題詩如下:天衣無縫氣軒昂,集體精神賴發揚,三億神州新姐妹,人人競學李雙雙。仲星火得到的是老舍先生的題詩,這簡直太珍貴了!當然,在「文革」中這些東西都是要被抄走銷毀的,郭老的那幅墨寶,我當時冒險把它翻過來壓在鏡框下面,前面放的是**像掛在牆上,幸運地存留了下來。

在「文革」中,《李雙雙》又被戴上「階級鬥爭熄滅論」等帽子,相對來說還不是當時問題最大的影片。清楚地記得1973年11月14日周總理接見中日友協訪日代表團成員,我也在座。那時候氣氛很緊張,我筆記都不敢很詳細地記,周總理氣憤地提到安徽黃梅戲的著名演員嚴鳳英的死,又說道:「《李雙雙》電影有什麼問題?它錯在哪裡?把我都搞糊塗了。」想起來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麼多有才華的人走了,像趙丹、石揮、上官雲珠等等,他們一生對電影做出過那麼大貢獻,卻沒有得到過群眾投票的「百花獎」,想起來唯有遺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上一章下一章

1963年 《李雙雙》喜劇表現農村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