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遷台(2)(圖)

國民黨遷台(2)(圖)

10月初,「國民政府」再次遷都重慶,希望利用抗戰時期在四川、雲南等地厚植的政治經濟基礎擋住解放軍凌厲的攻勢。10月14日,解放軍進入廣州。李宗仁自覺受到蔣介石牽制,無力改變局勢,國民黨內部亦出現要求蔣介石重新出面領導的聲浪。11月初,李宗仁以出外巡視之名離開重慶,先到昆明、桂林、南寧等地,然後以醫病為名飛往香港。12月,李宗仁懷着滿腔的失望撒手而去,飛往美國。

李宗仁的出亡使得「國民政府」失去形式上的「最高元首」,為總崩潰的局面添加了一個小腳註。11月22日,「國民政府」再遷成都,而解放軍緊追其後,於30日進入了重慶。12月7日,「國民政府」離開大陸上的最後據點時,仍在西昌設立總指揮部,不過很快地整個大西南地區亦為解放軍攻下。

儘管台灣為一座面積不大的島嶼,但有海洋為天然的屏障,國民黨政權將最後的軍事和經濟資源由大陸沿海撤到台灣,割據一隅。解放軍儘管勢頭正勁,但因缺乏海空軍,渡海作戰又需要一定的準備時日,使得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有了喘息的機會。

1950年1月,」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及「監察院」通電李宗仁,要求李迅速返回履行職務,李以身體尚未康復為由,拒絕返回。2月1日,「國大代表全國聯誼會」以「代總統」李宗仁滯美不歸,請蔣介石繼續行使「總統」職權。21日,「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向李發出最後通牒,限三日之內來台,否則視為放棄「總統」職務。李宗仁依然不歸,於是蔣介石便再度復出,重掌政權。

3月1日,蔣介石正式恢復「總統」職務。混亂一年多的局面總算稍微安頓下來。雖然如此,國民黨政權在**的強大威脅下,命運仍在未定之天,一直到6月間朝鮮戰爭爆發以後,國共隔海而治的局面才算確立。不過國民黨在大陸失利的陰影此後長期籠罩着國民黨人的記憶,並對台灣的教育文化以及社會心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台灣20世紀難忘的歷史瞬間:歲月台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台灣20世紀難忘的歷史瞬間:歲月台灣
上一章下一章

國民黨遷台(2)(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