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3)

求生(3)

根據一篇「關於大熊貓初生胎兒器官組織學研究」的論文中報道:「大熊貓初生幼崽的發育還處在十分幼稚的階段,生下來時幾乎不能動彈,新生熊貓嬰兒的腦沒有溝回,其腎臟還處於原始的中腎階段,免疫系統尚未建立……」

這些比較形態學特徵表明,大熊貓幼崽的發育程度,大致還處在魚類的階段上,頂多相當於人類四個月大的胚胎。

面對兩個如此嬌嫩的新生的生命,做母親的該如何對待和呵護它們呢?

這時,烏雲遮蔽了秦嶺的天空,大風在山谷中颳了起來,一陣急驟的雨夾着雪粒與冰雹開始搖晃和敲打着我的帳篷。頃刻間,氣溫驟降,寒氣襲人,但我的思緒仍停留在嬌嬌的生殖行為上——她該如何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嬰兒。

我打開鴨絨睡袋鑽了進去,睡袋中也是寒氣襲人。過了一會兒,睡袋受我的體溫的烘烤才暖和起來。我看了一眼掛在帳篷里的溫度計,水銀柱停在2℃。

我倒了一杯熱水,希望暖和一下身子。我忽然想起必須及時整理白天的野外記錄,便把手中的水杯放在了地上。我打開箍在額頭上的頭燈,在日記本上記錄了嬌嬌洞穴中的情況和她奇特的護崽行為。之後,我伸手去拿放在地上的水杯時,竟發現杯中的水已經變得冰涼了。

這無意間的一個動作,促使我心血來潮,設計了一個受到心靈啟發的,巧妙而簡單的實驗:

先同時準備好兩個灌滿38℃溫水的小塑料瓶,把它們放在冰冷的地上。然後,我學着嬌嬌的樣子只捧住其中一瓶,把它當作虎子,保護在自己暖和的胸前;對放在地上的那個瓶子則置之不理,就如同嬌嬌對待那隻在地上啼哭的新生嬰兒的態度一樣。36分鐘后,地上那瓶水已經冰涼了,而手中瓶子的水卻仍是暖和的。

於是,我開始理解母熊貓為什麼對手中的幼崽如獲至寶,須臾不讓它離開自己的胸脯,而對地上那隻不停啼哭的幼崽卻無能為力,只有忍痛割愛了。

由於母熊貓自身生存——覓食及運動的需要,她必須依靠四肢走路,不可能長時間同時使用兩隻前掌抱着兩隻幼崽覓食和走動。因此在寒冷的洞穴中,母熊貓面對兩隻高聲啼哭的新生幼崽,有兩個方法可供選擇:如果她輪換為兩隻幼崽保暖,那麼這兩隻嬰兒將先後被凍死;而如果她只保護其中一隻,不顧另一隻,那麼它懷裏的嬰兒將有更多存活的機會。

助手在門口脫下雨衣,帶着一股寒意鑽進帳篷,他一邊搓擦著雙手,一邊向我發問:

「既然母熊貓只能養活一個幼崽,為什麼她們還要懷孕兩個受精卵,並把它們都生下來呢?」

「在生物界中,動植物都一樣,生下的多,養活的少,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按你這麼說,人也一樣。」「是的,大約有八分之一的人並不知道,他(她)曾經在媽媽的子宮中還有過自己的孿生兄弟或姐妹。更不知道,這些孿生兄弟姐妹在早期著床的6-8周時就不知不覺流產消逝了。」接着,我又補充說:「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稱作,生命為了保障成功繁殖,必須進行具有保險性質的生殖投資。」

「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母熊貓保證成功繁殖的手段之一?」助手說道。

「我想,每一種生命都是在演化過程中,經過自然的淘汰而篩選下來的,所有被保留下來的繁殖行為都是為了進行成功的繁殖。這就是它們的繁殖演化戰略。」

「兩個嬰兒幾乎同時生下來,母熊貓會把存活的機會給誰呢?」助手又問。

面對助手的問題,我努力按自己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來看待眼前發生的事情:

從演化的觀點來看,每一個生物有機體都是基因的載體,它的生命職責就是把上一代的基因通過自己傳給下一代。由於大熊貓是在更新世的冰期及間冰期生存和發展起來的,產崽時環境溫度成為新生熊貓幼崽存亡的決定因素,因此,我們可以把母熊貓奇特的「保護幼崽」的行為看作是對冷酷環境的適應。這種經過至少一百多萬年的自然選擇而保留下來的行為特徵,對大熊貓在寒冷群山中得以生存起到了保證的作用。兩隻孿生的兄弟或姐妹,在寒冷的群山中同時降生,由於只有其中一隻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而另一隻必然夭亡,因此它們之中任何一隻的生存機會就只有50%,不是生就是死。如果虎子和另一隻新生幼崽是異卵雙胞胎,那麼它們的等位基因便有50%相同;如果它們是同卵雙胞胎,等位基因則100%一樣。不論是同卵或異卵的孿生崽中的任何一隻與母親之間均享有比例相同的50%的等位基因數。因此對嬌嬌而言,在拾取哪一個嬰兒上不必進行選擇,因為在基因傳承的效率上都一樣,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保證被叼起嬰兒的存活上!但是對新生的熊貓嬰兒來說,卻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只有進入母親的懷抱,才有生存的希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潘文石13年野外科考真實記錄:熊貓虎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潘文石13年野外科考真實記錄:熊貓虎子
上一章下一章

求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