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2)

後記(2)

在我看來,文學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幫助人看清生活的質地和流向,使人能夠為自己的靈魂找一個安妥的地方。

如同我在前面說過的———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是歷史發展的目擊者、參與者和創造者,我們不過是處在一種過程之中。就個體命運來說,人生歷程實際上不過演繹了一場自我和非我共同設計的遊戲,而這個遊戲往往沒有規則,我們常常不知道我們到底身處何地,要去向何方。

生活對任何人都是沉重的,就像先天盲人不能感知世界的色彩和光亮一樣,人在很多情況下無法感知身在其中的沉重。人被沉重擠壓着,最終成為齏粉,人卻渾然不知。儘管這樣,我仍然不希望讀過這部作品的人感到過於沉重,我想告訴人的是:這種境遇並非你一人獨有,這是所有人都無法逃脫的命定。

既然所有人都處在相同的過程之中,那麼我就有理由堅信每一個人都能夠把自己救贖———只要我們真正弄清楚自己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就可以了。

5

這本書最初寫作於五年前,寫完以後,按照我的習慣把它封存了起來,打算讓它潛沉一段時間,再擇機進行修改。我開始寫作並最終完成了另外一部在我看來同樣重要的作品。

這期間,社會思潮在與現實的激烈碰撞中演進和深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學者頑強地向公眾傳達着他們的思想,這些思想成為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找到了審視現實和內心的新的視角。當我再一次把書稿拿出來的時候,發現有很多新東西能夠提高和豐富這本書的精神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第二稿做的正是這方面的工作。

我肩負着公職,寫作通常在早晚間進行,辛苦自不待言。好在當創作成為一個人的存在方式以後,每一天的生活都會充滿激情,就像戀愛中的人那樣,勞作不再顯得艱苦,它成了當事者的節日,一種每天都感到歡欣並為自己慶賀的節日。寫作第二稿用了一年多時間,隨後我又進行了最後潤色和修飾,終於在今年入冬的時候把它全部寫作完成了。

當我下決心要把本書寫出來的時候就在想,一定要寫一本值得閱讀和欣賞的書。為了這個目標,我進行了艱苦的努力,當我為本書畫上最後一個句號的時候,我長吁了一口氣———用薩特的話說:「我已經說了自己必須說的話。」

儘管我知道以後還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講述後面發生的故事,然而,當我把書稿交給出版社,和我的人物別離的時候,仍舊產生出一種惘然若失之感,就像和相處久了的人不願意分開一樣。

我會儘快重新和他們聚在一起。

6

非常感謝陳忠實對本書的抬愛,他撰寫的序言比作者本人更好地概括了本書和本書作者。這是一個思想深邃的人對我的激勵,我相信它會對我將來的長篇小說創作產生重要的滋養作用。對於這樣一個執著於作家信念的人,最好的感謝是寫出讓他喜歡的作品,這會成為我的創作動力之一。

我還要對本書出版者長江文藝出版社表示誠摯的謝意。只有對社會、對作者、對讀書人承擔着光榮責任的人,才有可能將這樣一部作品推出來。周百義社長作為出版家的智慧和膽略長時間以來為我所欽佩;責任編輯諶毅對作品的敏銳感覺和深刻理解,使我為本書找到了第一個知音,也使我新結識了一個有質量的朋友,我為此感到幸運。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所有為這本書付出辛勞的人的責任心、效率和奉獻精神,這是一個好團隊的重要標誌,我尊重着他們。

世界因為這樣一些人的存在而明亮和溫暖。

最後,我還要對每一個購買和閱讀本書的人表示感謝。在時尚侵入文化,越來越多的文字已經不再承載精神意義的今天,經濟並不寬裕的讀者花錢購買和閱讀這樣厚的一本書,我認為是一種值得敬重的高尚行為。作家寫出一部作品實際上只是完成了屬於作家的那個部分,更重要的創作還要由讀者來完成。如果讀者發現這本書與讀者經歷和未曾經歷過的精神生活發生著某種對應和聯繫,如果讀者認為寫這本書的人說了真話並且是負責任的,那麼,我為本書付出的一切辛勞就都得到了報償———我理應感謝付給我這種珍貴報償的人。

陳行之

2004年12月26日北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掙扎在人性與權力中的知識分子:危險的移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掙扎在人性與權力中的知識分子:危險的移動
上一章下一章

後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