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之死

珍妃之死

關於珍妃之死,正史的記錄都語焉不詳。

野史和口述史料的記錄詳細,但可信度不及正史,且版本很多。

野史和口述史料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珍妃是自己投井還是太監崔玉貴在慈禧的命令下將其投入井中的問題上。

野史與口述史料相比,口述因為親歷或從親歷者口中聽到,相對可靠。

珍妃之死流傳最廣的兩種版本是太監小德張過繼孫張仲忱在《我的祖父小德張》一文中的敘述。

他轉述了小德張的回憶。

據他回憶,小德張談起珍妃時說,當年八國聯軍進城后,慈禧也來到了御花園旁,在養心齋前換上了便裝。

各宮妃嬪陸續到來,光緒皇帝也由瀛台過來,換上了青衣小帽。

這時,老祖宗把珍妃叫來,讓她換好衣服一起走。

此時的珍妃已被囚禁了整整三年。

不大一會,珍妃披散著頭髮,穿着旗袍來了。

老祖宗大怒說:「到這時候了,你還裝模作樣,洋人進來,你活得了嗎?趕緊換衣服走!」珍妃說:「皇阿媽,奴才面出天花,身染重病,兩腿酸軟,實在走不了,讓我出宮回娘家避難去吧!」慈禧不同意,仍然叫她走,珍妃跪在地上就是不走。

慈禧於是叫太監崔玉貴把珍妃強行扔進了井裏。

這個版本最大的特點就是所謂珍妃出天花。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是農曆七月十九日,此時根本不是鬧天花的時候。

天花病毒同其他病毒一樣怕熱不怕冷,流行的季節往往在冬春之時,如豫親王得天花是在順治六年三月,順治出天花是在順治十八年正月,進京給乾隆拜七十大壽的班禪六世是在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出的天花,而同治出花是在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

本來天花就不是七月的病症,而且史書上也沒有庚子年七月北京地區流行天花的記錄,然而在這份口頭史料中卻出現了天花。

筆者以為:一種可能是囚禁珍妃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冷宮,過於陰冷的環境,給天花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條件,另一種則是慈禧為把珍妃扔到井裏提供借口,因為珍妃生了天花沒體力逃難,投井是不得已而為之……而在另外一個版本的口述實錄中,太監唐冠卿是這樣說的(他自稱目睹了珍妃墜井的全過程):「庚子七月十九日,聯軍入京,宮中驚惕萬狀,總管崔玉貴率快槍隊四十人守蹈和門,予亦率四十人守樂壽堂。

時甫過午,予在後門休息,突見慈禧自內去,身後並無人隨侍,私揣將赴頤和軒,遂趨前扶持。

乃至樂善堂右,后竟循西廊行,予頗驚愕。

啟曰:『老佛爺何處去?』曰:『汝勿須問,隨予行可也!』及抵角門轉彎處,遂曰:『汝可在頤和軒廊上守候,如有人窺視,槍擊勿恤。』予方駭異間,崔玉貴來,扶后出角門西去,竊意將或殉難也。然亦未敢啟問,少頃,聞珍妃至。請安畢,並說老祖宗吉祥。

后曰:『現在還成活么,義和團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音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倆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嗎?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后呼玉貴,貴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人,亦逼迫我耶?』貴曰:『主兒下去,我還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聽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聞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砰然一響,想珍妃已墜井矣。」從以上兩段口述史料我們可以看出,珍妃之死與一名叫做崔玉貴的太監很有關係。

八國聯軍進北京后,崔玉貴就成了內宮的護衛,負責帶領小太監日夜巡邏後宮。

這是個極重要的差事,可見慈禧對他的信任。

從目前搜集的文獻看來,珍妃確是被強行推入井中,而不是像某些民間流傳的那樣:自己投井身亡。

因此,對於珍妃的死,慈禧和崔玉貴的確是要負全部責任的。

在恆慕義主編的《清代名人傳略·載傳》中對珍妃死前有如下一段描述:「在8月14日(公曆)凌晨,孝欽在得到外國軍隊即將進入首都的報告后準備出逃,但她不想把載(即光緒的名字)留下。

載愛寵的珍妃鼓足勇氣建議皇帝應該留在北京進行和平談判……孝欽竟下令把她推入井中……然而他若設法留在北京,便能重新掌權……」照此描述不難看出,即使到了那樣生死攸關的地步,珍妃依舊期望光緒能擺脫挾制而有所作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解密歷史后妃真相:正說清朝十二后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解密歷史后妃真相:正說清朝十二后妃
上一章下一章

珍妃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