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戰車

第三十五章 戰車

席銘聽孫承宗主動承擔過失,心中一陣感動,忙道:「戰事發展只是碰巧與屬下設想一致,后金突然改變戰術,自然令人措手不及,督師無需過於自責。」

孫承宗道:「怎麼能說碰巧,在這件事上你的戰略眼光確實高過老夫。當rì責你重罪,實是錯誤,自今rì始,你官復原職,依舊擔任都司之職。」

席銘躬身道:「謝督師!請問督師,錦州救援大凌河失敗之後,朝廷是否醞釀新的救援行動?」

孫承宗道:「如今寧遠城下已經集結了四萬救援大軍,三rì之內便發兵大凌河城。」

席銘心想:何可綱將軍與我有恩,如今被圍困在大凌河城中,如何不去救他,當即跪倒行禮:「請督師大人允我參與救援大軍。」

孫承宗道:「此次朝廷志在必得,寧遠城中jīng英盡出,你的能力毋庸置疑,自然應該前往。不過原本由你統領的千人隊,已經被吳三桂和凌鵬帶去錦州,你只能帶領其他軍兵參與救援。」

席銘道:「沒有關係,只要給我一哨人馬便可。」

距離兵部指令張chūn擔任救援大帥已有半旬時間,張chūn才姍姍來遲,趕到寧遠。孫承宗急的火燒眉毛了,但還是親自設宴款待。宴席上,張chūn對於擊潰后金騎兵信心滿滿:「孫督師,老夫在永平之戰中曾與建奴交手,敵方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當時他們據守永平,我軍攻堅,照樣殺的他們丟盔棄甲。」

孫承宗道:「張將軍不可輕敵啊,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建奴深入京畿,孤立無援。另外皇太極主力已退出關外,只留下阿敏困守永平四城,那支軍隊的實力也很一般。此次在大凌河城,建奴出動的是全部八旗主力,信心十足,千萬要小心應對才是。」

張chūn冷笑道:「非是我輕視建奴,天下皆知后金騎兵冠絕天下,今次我準備了一件對付建奴騎兵之利器。因此才耽誤了半月時間,還請督師見諒。」

孫承宗對此很感興趣,連酒都不喝了,便要去一看究竟。

張chūn帶着孫承宗來到自己的親兵營,只見營前密密麻麻放置著一排黑壓壓的物件。張chūn命令士兵揭開油布包裹。

一個個黑黝黝的鐵質戰車出現在孫承宗面前,這些戰車高約四尺,有四輪可以推動,每個戰車前方都鑄有數個鐵質柱刺。

張chūn得意的笑道:「建奴騎兵兇猛,我軍將這些戰車陳列在隊伍之前,敵方要是衝鋒,這些戰車完全可以阻擋騎兵。敵方如若不動,我們就推著戰車緩步前進。另外戰車上還可以放置熱油和柴草,看準風向,運用火攻。」

孫承宗頓時明白了這些戰車的作用,興奮的叫道:「好啊!」心中尋思:這個老頭,果然有些門道。難怪他遲來半月,原來去鼓搗這些器械去了,這些戰車帶着軲轆,機動能力不錯,把它們帶到大凌河城應無問題。

在大凌河被圍兩月之後,寧遠救援軍隊終於出發。八月二十四rì,軍隊抵達錦州,與吳襄、宋偉的軍隊會合,正式編製成四萬人的救援大軍。

大軍主帥由監軍道張chūn擔任,包括總兵吳襄、宋偉,以及張弘漠、祖大弼、祖大樂、薛大湖、楊廷耀等名將悉數出征。

八月二十五rì,大軍渡過小凌河。張chūn知道皇太極在沿路埋有伏兵,與眾將商議之後,決定就地擺開陣列,穩固陣腳。於是下令就地佈防,大軍開始深挖壕溝,堆建營壘。張chūn命令將戰車推到陣前,進行佈置,士兵們把戰車的四個輪子全部卸下,四條腿深埋地下。

皇太極聽得稟告,趕忙率領兩萬后金騎兵前來拒敵。兩軍便在小凌河畔展開陣列互相對峙。

皇太極親自出列觀看,卻見明軍陣營森然有序,排列整齊。他叫過阿濟格問道:「此次明軍統帥是誰?」

阿濟格道:「聽探報說是個老頭,叫做張chūn,目前擔任監軍道一職。據說他在上次的永平之戰中曾經打敗阿敏。」

皇太極點頭道:「看來不可輕敵。這個戰車陣勢擺的出人意料,不知能否阻擋我們的jīng銳騎兵,你們誰帶一哨人馬,去看看能否衝破這個戰車陣仗?」

一個中年jīng壯漢子走出隊列施禮道:「請大漢將此令交與我。」

皇太極一看,此人卻是岳托,滿意的點點頭道:「如果能沖開敵方陣腳,我自帶大軍接應。如若衝擊不成,不要戀戰,即刻退兵。」

岳托答應一聲,自去點齊兩千騎兵,向明軍戰陣的左翼猛衝過來。

岳托乃是大貝勒代善的長子,勇猛善戰。這兩千騎兵也是優中選jīng,從遠處呼嘯過來,聲勢很是驚人。張chūn在陣前看的真切,急令士兵做好準備,轉瞬間岳托的騎兵已到眼前。

強壯的后金駿馬撞在戰車上,戰車竟紋絲不動,馬上的騎士卻被震翻下來。左右明軍士兵火器連發,後續不少后金騎兵被火器shè落。

岳托眼見如此強悍的衝擊力,竟然沒能沖亂戰車陣腳,暗叫不妙,令旗揮擺,急令軍兵撤退,后金騎兵來如洪水,去似退cháo,轉瞬間便退回本隊。

皇太極見這個戰車陣列如此堅固,緊鄒眉頭,思索片刻道:「大家聽了,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準出戰。明rì後撤十里。」

莽古爾泰、阿濟格、岳托等人見大汗主動撤退,不明所以。但皇太極自從除掉阿敏之後威權甚重,他們雖有疑惑,但沒有一個人表示異議。

第二rì清晨,張chūn接報后金大軍後撤,不由心中疑惑,昨rì后金軍隊沖了一陣,便沒了動靜,現在竟然主動後撤,是否應該乘機追趕呢?正猶豫間,突然有軍兵稟告:吳襄和宋偉求見。張chūn聽說是遼東兩位總兵前來,不敢怠慢,親自將他們迎進營帳,兩下坐定,吳襄道:「如今敵軍未戰先退,我軍正可乘勝前進,不過大軍聚在一起,調度不甚靈活。我建議大軍分為兩路,一路由我率領,一路由宋總兵率領。兩路大軍互為犄角。一方受到攻擊,另一方立即救援,如此佈陣更加合理。」

張chūn心想:「把大軍一拆為二,我這個主帥怎麼辦?早就聽說關寧將領剛愎專斷,如今才到前線,他們就提出分兵之策,不是把我架空了嗎?

卻聽宋偉道:「吳總兵所言極是,皇太極的兵馬分為兩路。一路打援,一路圍城。我們的大軍若也分為兩隊,正好抵敵建奴兩路人馬,指揮調度確然更為靈活。」

張chūn尋思:吳襄與宋偉一個是團練總兵,一個是山海總兵,都是關寧地面的頭面人物。這四萬救援大軍,一小半是關寧鐵騎,乃是他們的直屬部隊。另一半是關外八鎮的人馬,說到底也是人家的部隊。若是強行拒絕,他們撂挑子不幹,這些兵自己指揮的了嗎?此次救援行動不就成了一句空談。

思慮再三,張chūn面帶憂sè:「兩位總兵,分兵是可以的。不過皇太極兵力雄厚,你們倆一定要及時救援對方,另外這四萬大軍的作戰行動還是以我帥令為準,你們不可擅自行動。」

吳襄笑道:「這個自然,您還是這支大軍的最高統帥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涅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涅槃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戰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