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一尊門神

第83章 :一尊門神

耿炳文如此回話,看來心裡還是有點怨氣。朱允炆用非常恭敬的語氣給耿炳文說:「老侯爺身體硬朗,實屬大明之福,朕之幸事。朕還有很多事要仰仗老侯爺,望老侯爺能不吝賜教。」

「皇上折殺老臣,老臣一生都在為朝廷盡忠,皇上但有驅使,老臣定當粉身碎骨以報。」耿炳文略帶激情的回答,皇didu這麼低三下氣的說話,就算心中有再大的怨氣,也不能再發。

「侯爺老當益壯,朕心甚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孟德這句詩,就是給老將軍寫的,朕在此謝過老將軍昔ri的辛勞。」說罷,朱允炆真的站起身來,給耿炳文躬身施禮。

噗通之聲接連響起,耿炳文、耿璿,連帶廖鏞、杜川都跪倒地上。皇上給臣子行禮,古來少有,對臣子而言這是多麼大的榮耀,對君王而言,這又是多麼大的誠意。

「皇上,折殺老臣!老臣萬萬不敢當皇上如此大禮。」耿炳文跪在地上,說話帶著哭腔,已經是淚流滿面,一年多來憋在心中的怨氣,隨著淚水消逝的無影無終。

朱允炆走上前,親手扶起耿炳文,讓其他人都站起身,說一說閑話平復心情,緩和一下屋內的氣氛。

等到大家剛才的驚訝都消退以後,朱允炆問耿炳文:「老侯爺,近幾個月以來,朝廷在軍事上的部署你可曾了解?」

耿炳文施禮恭敬的回答:「老臣有所耳聞。」

「老侯爺覺得可有不足之處?」

「回稟皇上,老臣看著沒有不足的地方。皇上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實屬罕見,啟用徐輝祖總領兵部事務,可謂慧眼識英才。滄州城外擊敗燕軍,取得朝廷第一次戰爭勝利,都是皇上親力親為的成就。老臣愚鈍,看不出有什麼不足。」

耿炳文這樣的回答,明顯的是在搪塞,看來剛才的確是感激和激動,可是還沒有達到開誠布公的程度,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朱允炆還是不放心,或者說是不了解。

朱允炆能理解耿炳文現在的心理,畢竟皇帝曾經寄予厚望以後又棄之如敝履,放誰都覺得寒心。加上滿朝皆知的朱皇上好愛孔孟之道,崇尚周公禮儀,讓這些開國元老多有不滿。這種心理,還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改變。

朱允炆想通這些,繼續耐心的說:「老侯爺,您是洪武三年因軍功受封的侯爺,軍功顯赫滿朝皆知,朕往昔曾偏愛儒學,對軍旅之事了解不夠,才讓侯爺多受委屈,希望侯爺能不計前嫌,再為朕分憂解難可好?」

這次朱允炆沒有施禮,可是語氣的真誠誰都可以聽出來,是真心實意的來道歉,來請教。

耿炳文哪裡敢接受皇帝的道歉,急忙和兒子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老淚縱橫連說不敢,老臣死罪等話語。爾後也是在剖腹明心的回到:「老臣受太祖隆恩,恬據高位,不能為國盡忠為君分憂,是老臣有錯,請皇上治罪責罰。」

「老侯爺不必如此,朕此次前來,不是要責罰你,是誠心陳意來求教於侯爺,希望侯爺能坦誠布公的說一說,所謂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只要我們君臣合力,一定能擊敗燕逆。」

「臣多謝皇上如此抬愛,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君分憂為國效力,是我等臣子的本分。炳文雖然老邁,也願做皇上馬前一個步卒,有進無退死而後已。」

拿下,終於拿下這個老頑固。所謂人老了jing,鬼老了靈,和這些老人家打交道真是費勁。朱允炆長長鬆一口氣,他計劃中的一個關鍵點就要成功。

「朕知道老侯爺忠君體國,堪為大明楷模。那麼就當前軍事形勢,老侯爺何以教朕。」

「老臣惶恐,不敢教皇上。臣之所言,皆是愚思拙見,還要皇上聖心明斷。」

「老侯爺不必過謙,說出來我等一起參詳。」

「皇上,臣聞『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為』,燕逆詐言依照太祖遺命奉旨靖難,誅jiān佞清君側,可是朝中並無jiān佞之臣,皇上也沒有降旨讓他帶兵靖難,故而燕逆是以靖難為名,行叛逆之實。只要朝廷略微更改策略,就能讓燕逆處於尷尬之地。」

耿炳文如此一說,和八月徐家兄弟、卓敬、楊士奇如出一轍,都是讓朱允炆改變削藩策略,讓朱棣燕軍成為無名之師,失去道義的支持。這件事情,朱允炆也曾思考過,真的要改變,可是不能沒有由頭的改,還要給更改口徑之後做好準備,朱允炆可知道朱棣那張臉皮比城牆還厚。

「老侯爺所說,謀國之論,朕會在明年太祖忌ri時更改。請侯爺放心,朕不會讓燕逆再有任何借口。」

「皇上英明,如此朝廷幸甚。」

「侯爺繼續說。」

「皇上,洪武舊將故去的頗多,留下老臣、郭英、吳傑等人都是行將就木、混吃等死的人,朝廷兵馬數十年沒有經歷戰陣拼殺,面對蒙古鐵騎,北平大寧等邊關jing銳,短時間內難以正面抗衡,故而老臣愚見,在正面戰場上,以防禦為主,等到燕逆謊言大白於天下,失去民心軍心,在給予雷霆一擊,必能盪盡宵小澄清宇內。望皇上明斷。」

「侯爺所說,老成謀國之論,朕自當採納。前ri滄州勝利,也是意外之喜,朕已經下旨兵部,給盛庸發出諭令,命北方給地將領,依靠堅城固守,不要和燕軍野戰抗衡。」

「皇上聖明!」耿炳文讚歎時候,偷眼看著眼前年輕的皇帝,還是那個人,可是為何感覺就像換了一個人,府中傳言皇帝在中秋之夜,感動上天,武曲顯聖賜予天書九卷,六卷治民三卷治兵,難道這些傳言是真的?果真如此,那麼大明的危機可以解除,耿家的劫難也可以化解。

先知先覺的人如果不聖明才叫奇怪,不過在這個時代有這麼多的人認為應對朱棣應該以防禦為主,可是那個建文帝就是不聽,讓老學究黃子澄忽悠的昏天黑地一陣瞎搞,搞得自身生死不明,搞得大明飄搖yu墜,也算是一個奇葩式的人物。

「侯爺,北方戰場以防禦為主,伺機反攻這個策略已經確定下來。那麼,還有什麼朕思慮不到的地方需要準備?」

「皇上,臣以為,京城防禦亟待加強。前期朝廷數次往北方調兵,都是調用京城防禦兵馬,一年多來數戰失利,朝廷損失慘重。京城防禦力量已經非常薄弱,而朝廷也面臨很多變數,所以臣以為需要加強京城防禦。」

「老侯爺幽居在家,心繫朝廷,朕非常高興。九月以後,朕就下旨從各省調來兵馬,到上個月末,京城調來近十五萬兵馬,作為京城防禦。可是這些兵馬來自不同地方,軍令裝備差別甚大,這些兵馬如何統領調派,老將軍有何見解?」

「臣之所慮難敵皇上萬一,臣以為,京城防禦兵馬不需要太多,十五萬兵馬足矣!京城防禦重點在兩處,一是長江水路防線,主要預防燕逆南下渡江突襲京城;二是京城九門,主要防禦京城之內突發肘腋之變。」

「侯爺所言句句在理,那麼對於兵馬調配訓練,人員任用,侯爺可有提議?」

「臣能給皇上進言謀划,已經是萬幸,對於人員任用,臣實在沒有任何提議,一切事項都賴皇上乾綱獨斷。」耿炳文又往回縮頭,也沒有辦法,這兩個人的任命那可是重中之重,一旦有誤就會遭受滅頂之災,耿炳文就算赤膽忠心,就算見多識廣也不敢在這件事上妄言推薦。

朱允炆看耿炳文不願意趟薦人這趟渾水,也能理解,畢竟這兩個人事關重大,朱允炆已經思慮一個多月,也沒有敢下定決心。現在也只能說出來聽聽別人的意見。「侯爺,若是按照你的提議,建立長江水路防線,朕意讓駙馬都尉梅殷帶兵組建,預防燕逆渡江突襲,你以為如何?」

「皇上,駙馬都尉梅殷乃是汝南侯梅思祖的從子,將門之後。洪武朝迎娶太祖次女寧國公主,天xing恭謹,能騎善shè,是大明不可多年的人才。太祖在世時候,對梅殷也多有器重褒獎。臨終囑咐梅殷『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乃太祖託孤重臣。梅殷忠心可嘉,他領受太祖遺詔,負責討伐違天謀逆之人。可以擔此重任。」

一個梅殷,還有這麼多門道,朱允炆一直以為梅殷就是一個長得帥的小白臉,沒想到朱元璋還多有器重和讚譽,還賦予他保扶新皇討伐叛逆如此重要遺命,不過在朱允炆的看來,梅殷是將門之後卻沒有將門之風,怎麼看是一個寫道德文章的書生,領軍討伐叛逆,行不行呀?如此看來,老年朱元璋的眼光變得很差,看走眼的人不少。

「老侯爺如此評價,那麼朕就確定讓駙馬都尉梅殷擔當長江防守重任。還有京城九門防禦,朕意讓吳王朱允熥坐鎮,侯爺以為如何?」

「臣以為可行。」耿炳文淡淡的回答,沒有對朱允熥做任何評價。

這個人不能評價,吳王朱允熥是誰,是皇帝朱允炆的弟弟,雖然年齡還不到二十歲,不是一個媽生的,可是人家親呀,是親兄弟。雖然說皇家骨肉手足親情淡薄,可是在外人眼裡那是利益的共同通體,現在朱老四起兵謀逆,一旦朱允炆抗擊失敗,朱允熥的ri子絕對不好過,不知道什麼時候被突然害死也是非常有可能,所以此刻朱允熥就是朱允炆的利益共同者,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至於朱棣這外部威脅沒有以後,這個弟弟是不是還值得信任,那就是以後的事情。

「朕對京城防禦人選有所思考,可是還是覺得不夠穩妥,侯爺可有補充之處。」

「皇上,臣覺得皇上思慮周詳,臣愚鈍沒有可以補充的地方。」耿炳文如實回奏。笑話,一個是皇上的姑父,一個是皇上的弟弟,都是皇上現在最可以信任的人,誰還能代替呀。

「若是侯爺沒有人選推薦,朕到覺得有一位更合適的人來總理京城防禦?」

「皇上以為誰可以擔此重任?」耿炳文疑惑的問。

「就是你,長興侯耿炳文,大明朝的鐵門閂。朕意讓你統領京城防禦重任,坐鎮京師當一尊門神,威懾那些魑魅魍魎之輩。」

****風叔透劇****後邊大概三章,主要論述和分析朱元璋殺戮功臣的一點思考。可能會有點枯燥,希望大家能耐心讀一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章 :一尊門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