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長城南側的「無人區」(2)

第六章 長城南側的「無人區」(2)

日偽軍封鎖「無人區」的鐵絲網

冀東地區的「無人區」

對冀東「再認識」

1942年春季和夏季,冀東抗日軍民連續粉碎了日偽的第三次和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特別是向熱河、遼西及平津近郊的出擊,猛烈擴大了新游擊區,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為震驚,叫囂對冀東要「再認識」,並且決定在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中,在冀東以及平北部分地區(包括偽冀東道、燕京道)沿長城南側製造「無人區」。

對冀東如何「再認識」呢?從日本憲兵隊《滅共對策資料第一四號·冀東地區**黨的概觀》一文中,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其中特別是對冀東地區的戰略地位,日本侵略者是給予特別重視的。文中說:

「冀東是進攻滿洲的前進基地,是日本軍的深遠後方,同時又是日蘇戰爭上,切斷日軍的進擊路線的最有力的地理條件的地區。

日軍確保冀東,就能確立滿洲。對蘇進攻也會可能容易。因此,彼此雙方的鬥爭將會日趨熾熱化。」

為了「再認識」冀東形勢,岡村寧次於1942年6月,視察冀東。在唐山聽取了日軍第二十七師團少將步兵團長鈴木啟久的報告,具體地分析了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中摧毀魯家峪等游擊根據地之後冀東八路軍的動向。鈴木啟久這樣說:

「我軍佔領魯家峪,使八路軍確實受到巨大打擊。但是他們放棄了這處陣地,並不表明八路軍減弱了。他們往往放棄一處陣地,又進入另一處山區。另一方面,他們對地下工作非常努力,可以說這是增加了他們的實力。……雖然這些地區表面上看來不象以前那樣活躍了,像是一塊白色的土地,但是只要剝開一層表皮,就會發現紅色的土地。那麼八路軍的根據地在什麼地方呢?我只能回答說,在山區,因此我們必須對山區徹底的打擊不可。……在長城附近的山地,有相當多的中國居民,他們雖然不完全是八路軍的根據地,但他們隱藏八路軍確是事實。在這方面,我們必須干一下。」鈴本啟久《製造無住地帶》,選自(日)原島修一編《日本戰犯回憶錄》,香港四海出版社,1975年1月出版。

鈴木啟久對冀東形勢的估計立即得到證明,這就是冀東八路軍於6月至7月間發動的「復仇戰役」,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勝利,恢復了日偽在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中所摧殘的游擊區和根據地,游擊區發展,子弟兵壯大。毫無疑義,這會更加深日偽對冀東的「再認識」的。

也許是巧合,華北方面日偽軍與偽蒙疆方面,對武力「討伐」的失敗發出了同一聲調的哀嘆:「那種千篇一律的討伐,不僅效果微小,反而起到相反效果,……喪失民心,……更加招致**勢力的擴大」,而且「促成了抗日戰士的團結,培養戰術技術方面作出貢獻,……將原來缺乏訓練且有脆弱性的農民,終於培育成今天的十二、十三團為基幹的優秀隊伍。」《滅共對策資料第一四號·冀東地區**黨的概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軍暴行紀實:長城線上千里無人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日軍暴行紀實:長城線上千里無人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長城南側的「無人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