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參謀本部(4)

德國的參謀本部(4)

當納粹黨剛剛興起的時候,由於愛國心的驅使,使一些青年軍官們,都感到很興奮。德國在軍備上的限制使得軍官團一向感到寸步難移,所以一旦重整軍備的消息發表之後,這些人就像是在十五年的窒息下,第一次呼吸到了新鮮空氣。所以在軍事圈內,大家都一致擁護希特拉和納粹黨,從前政府與軍隊間的空隙,就已經被填滿了。很明顯的,在納粹黨執政之後,軍方的領袖是很難不受到當前政局的影響,可是那時的參謀本部的領袖人物,卻反對這種新發展,最明顯的例證就是貝克將軍的態度。他在核心組織里,雖然也有一些信徒,但是對於整個陸軍而言,卻殊少影響。貝克和他的繼承者哈爾德,是想利用中央控制的方式,來制止軍事方面受到納粹主義的影響,結果他們這種努力對於一般政策而言並無很大的作用。因為政策只是獨立的前進,而根本不顧及參謀本部是贊成還是反對。這是第二次了,就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代一樣,德國人已經自己走進了一個政治上的迷途,而且無法再走出來,因此在戰爭尚未發生以前,就已經感到前途是毫無希望了。於是全國的軍人,在參謀本部領導之下,要從這個迷途中自己尋找出路,但是把他們領到這個地位的責任,卻並不該由他們自己負。

事後德國的人民,以及國際法庭對於德**方領袖人物的譴責,似乎都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決定政策的人是政客而並非軍人,在今天各國的情形也還是這樣。當戰爭開始的時候,軍人的一切行動,都已經受到了既存的軍事和政治情況的限制。很不幸的,就是當槍聲一響之後,政客們就退到安全的地方去了,而只留下了軍人們,用「另外的手段」來執行「政策的延長」!此處是引用的克勞塞維茨語。——譯者注

在軍人為戰爭做準備計劃時,國家的政策應具有決定的作用。根據過去幾年國際法庭的調查,可以證明一直到1938年為止,德國參謀本部的計劃完全是屬於守勢的性質。因為當時的德**事和政治環境只能容許做如此的打算。雖然從1935年起,德國就開始重整武裝,可是參謀本部中的專家們,卻並不存有任何的幻想。他們認為必須要有相當長的時間,始能使德國的軍隊,尤其是新成立的軍種——空軍和裝甲兵——具有足夠強大的作戰能力。以後完全是由於希特拉個人的命令,軍人們才被強迫地走上了他們所不願意走的路線。

一直到1938年的秋天為止,陸軍中還有一種制度,那就是,使在軍級以上的參謀長,與部隊指揮官共同負有做決定的責任。在這個制度之下,假使參謀長對於指揮官的意見表示不同意時,他可以直接向上級報告,以後由於希特拉的命令,這個制度才被取消了。結果不僅一般參謀長的地位都受到影響,而且最受到影響的卻是參謀總長本身。這種參謀長與指揮官同時負責的制度,都是舊普魯士陸軍的傳統,在共和國時代也仍然維持着,所以當第三帝國開始重整軍備時,這個制度就當然沿用了下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種制度常常使個性堅強的參謀長,對於指揮官居於支配的地位。希特拉是主張獨裁主義的,所以他當然主張只應由一個人負其專責。於是他下令取消了參謀總長與他本人(總司令和最高統帥)聯合負責的辦法。

上文已經說過,陸軍參謀部不願接受三軍統一指揮的觀念。假使這個觀念能早日成為事實,那麼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可以有了一個健全有效的最高統帥和聯合參謀本部的組織,而不會像我們當時那種支離破碎的樣子了。固然在參謀本部中,也有少數人是主張這種統一聯合的新觀念,但是卻無補於事。尤其是海空軍方面,也都不贊成合併的辦法。所以三軍的總司令和最高統帥部,始終是處於分庭抗禮的地位。德國的OKW是賴興瑙將軍一個人頭腦中的產物,他盡量勸說希特拉和勃洛姆堡,接受他這種新奇偉大的觀念。結果因有陸軍參謀本部的反對,以及海空軍也都不表合作,這個制度始終沒有成功。當賴興瑙在最高統帥部聯合參謀總長的任內時,他始終在繼續努力,想使他這個觀念能夠逐漸發展成為事實,等到他被免職之後,由凱特爾繼任,於是這個改革運動就完全喪失了它的推動力。凱特爾這個人當然沒有那樣強硬的毅力,能同時對抗三軍首長的反對。

在這裏,我想對於OKW稍為說幾句話。凱特爾元帥本來也是一個很高貴的人,對於分配給他的任務,總是儘可能努力去做。可是不久他就為希特拉的魔力所征服,時間愈長就愈不能自拔,他已經成為催眠術下的犧牲者。他一直到死為止,還始終保持他那下薩克森人的忠心。希特拉知道他對於這個人,是可以絕對的信任,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雖然他明知凱特爾的戰略天才不過爾爾,但是卻仍舊讓他保留着那個崇高的位置。這位元帥對於戰爭的進行很少具有影響,他的主要活動是在行政方面,這在過去是屬於軍政部的範圍。這是凱特爾的不幸,他缺乏足夠的強度,沒有能阻止希特拉發佈那些違反國際公法和道德的命令。所謂「政委」命令以及其他一切罪行,其根源均由於此。結果在紐倫堡審判中,他自己償了命,連他的家屬也不準到他墳上去加以哀弔。

約德爾上將,他的頭銜是最高統帥部的作戰處長,事實上自從1940年4月挪威戰役以後,他就實際指揮一切三軍的聯合作戰。他也和凱特爾一樣,是一個很高貴的人,同時也是在希特拉魔力控制之下,不過他被催眠的程度還不如凱特爾那樣的深,所以他也還不那樣盲目的服從。在斯大林格勒之戰中,他曾經和希特拉發生過激烈的衝突,以後他就保持着沉默的態度,對於一切重大問題都不願多說話。直到戰爭的末期,他才又恢復了他的地位。他的最後命運也與凱特爾相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裝甲之父古德里安對二戰戰敗的反思:閃擊英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裝甲之父古德里安對二戰戰敗的反思:閃擊英雄
上一章下一章

德國的參謀本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