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無所有

1.一無所有

崔建那個年代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發自內心的音樂。不論他是怎麼艱難的出生,畢竟是出生了。上學的年代,偶有傍晚的時候,喜歡搖滾的男生,懷抱着結他在北大的三角地怒吼著,而且在學崔建時學得真像,尤其唱到那句:這時你的手在顫抖這時你的淚在流莫非你是正在告訴我你愛我一無所有噢……你這就跟我走真的是有感覺的,音樂有時也是一種麻醉劑,尤其在年青的時候,迷戀而又為它狂放。那個男人要給你的是自由,可有多少人能明白這兩個字的意義呢?歌曲也有它的時代背景,在崔建的那個時候,年青人嚮往的就是一種自由,一種解脫的自由,所以這首歌也同許多人產生了共鳴。追求自由是人一生中崇高的人性境界,可這一追求卻被「五千年文明」禁錮得無以容顏。我的室友曾和校園搖滾歌手相戀,他們的戀情真是轟轟烈烈,我真佩服兩個人的精力。但我說句實話,有多少人因為面臨現實而放棄了對音樂的追求,有多少人能像崔建一樣,一無所有的堅持到底。後來那室友又找了個法國人,一下子就溶入到了那個國家的文化氛圍里,喜歡他們的文明和文化,喜歡他們的儒雅與氣度,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喜歡。這我看不懂了。難怪有人說,北大成了國外媳婦的高素質基地。後來,那個男孩向我傾訴,想通過我努力,能夠讓我的室友重新回到他的身邊。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無法勸說別人的愛情,我只能同情那個男孩可悲的遭遇。斗轉星移,我曾經迷戀過的一位搖滾歌手,剪短了頭髮后,成天還在三角地轉,但卻改成貼培訓班材料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有放棄和選擇的權利,可是如果一個人連一點點堅持都不能的話,這個社會是否是出了什麼問題。北大的三角地本來是一個自由討論,發表自家學說的地方,可現在卻演變為租房、家教、講座、社團活動、為寵物找新家等等行動的集散地。包羅萬象,好不熱鬧,快成了一塊三不管的地帶。三角地是北大的一塊邊際文明,可現在只有在麻木與熟視無睹中被無休止的踐踏后,無所歸依。以前的中國被奴役、被侵略,最少我們的根沒有斷,這個並不可怕,現在最可怕的是現代文明的倒退。文化在減弱,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就如北大三角地演變一樣。社會的變化對學校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是否還能用蔡元培老校長的辦校宗旨來衡量?一個學校不能為社會的改變而起到推動的話,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呢?聯想歐洲的文藝復興,今天的中國正面臨一場新的文藝復興,復興我們本源的文明與文化,尤其是民主的文明。是否西化暫且不論,追根溯源,中國的文明與文化,卻是在蒙元與滿清時代被糟踏了,骨子裏充滿了奴性、陰險、卑鄙、勾心鬥角的奴才文明浮現后,真正代表中華文明精髓的漢唐文化被拋到了腦後。再看看我們今天最熱門的古裝劇,除了奴才,就是皇權,看不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與文明的高度能夠成正常的比例。我真懇請那些導演們,饒過我們的孩子們吧!一代又一代的奴性,別再灌輸下去了。我們的根生來就奴隸嗎?不是的,翻翻歷史,也只不過是這三百多年的時間,我們的文明和文化失去了漢族統治時期的精華,所以讓更多的中國人迷失了自己的根。蒙、滿統治期間,中華文明突然間找不回自己了,同時也失去了自尊與自信,內心只有一個:自卑。於是我們從1898年開始,在世界發展的大潮中,要不就是逆來順受,要不就是全盤拒絕,沒有揚棄后的中華文明精髓做底蘊,那個自大的大清不也倒下了嗎?在接受與拒絕變革的徘徊中,中國一下子就落後了一百年,奴性十足的文明,必然潰敗。沒有被分割,被侵佔,這隻能算是上帝對中國人的憐惜了。中國富強的根本是要國民的自尊與自信,有了足夠的自信,人才會進步到虛懷若谷,才學會謙虛,而不是假惺惺的笑裏藏刀。自強不息可以讓我們呼吸更多的自由空氣,追求更多的理想空間。喜歡崔建,喜歡他的那股精神,喜歡他的自信,尤其他的「一無所有」: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我要給你我的追求還有我的自由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噢……你何時跟我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校園音樂文學系列之《北大紅與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校園音樂文學系列之《北大紅與黑》
上一章下一章

1.一無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