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傳(四)

荀彧傳(四)

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調度籌劃。曹操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說:「荀攸(荀彧侄)、鍾繇」。荀彧善於舉薦人才,起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此外,還舉薦了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都是當時名士。

荀彧從出謀劃策轉為後勤工作,以前乾的是張良的事情,現在乾的是蕭何的事情,而荀彧的侄子荀攸接手荀彧原來軍事參謀長的職務,隨曹操東征西討,出謀劃策。

荀彧前期舉薦的郭嘉,後期舉薦的司馬懿,陳郡都成為歷史上知名人物,司馬懿後來成為魏國的頂樑柱,陳郡推出九品正中製為曹魏政權穩定作為不可磨滅的貢獻。

公元197年,曹操征張綉,大敗而歸,這個時候曹魏集團就出現了內部矛盾,懷疑和指責曹操的領導能力和作風問題。

同時袁紹又寫信怒斥曹操,一個連張綉都打不贏的人,一個好色沒有道德的人,有什麼能力和資格匡扶漢室朝廷。

曹操接信后,非常的生氣,荀彧說:「自古以來較量於成敗場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縱然弱小,也必將變得強盛;如果是庸人,縱然強大,也會變得弱小。劉邦、項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這個道理。現今與您爭天下的人,只有袁紹了。

袁紹這人貌似寬容而內心狹窄,任用人才卻疑心太重,您明正通達,不拘小節,唯才是舉,唯才是用,這在度量上勝過袁紹;袁紹遇事遲疑猶豫,少有決斷,往往錯過良機,您卻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不拘成規,這在謀略上勝過袁紹;袁紹軍紀不嚴,法令不能確立,士兵雖多,卻不能巧為任用,您法令嚴明,賞罰必行,士兵雖少,卻都奮戰效死,這在用兵上勝過袁紹;袁紹憑其名門貴族,裝模作樣,耍小技而博取名譽,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虛名者大多歸附於他,您以仁愛之心待人,推誠相見,不求虛榮,行為謹嚴克己,而在獎勵有功之人時無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誠正直、講求實效的士人都願為您效勞,這在德行上勝過袁紹。憑藉這四方面的優勢輔佐天子,扶持正義,征伐叛逆,誰敢不從?袁紹強大又有何用?」

呈明利弊,勸解曹操,失敗只是暫時的,人都會因為一些錯誤,導致失敗,只要大方向是對的,最終還是能戰勝強敵,贏得最終的勝利。

曹操聽后非常高興,荀彧還說:「如果不先取呂布,那河北也不容易圖謀。」曹操說:「誠如您所說。但我所憂慮的,是又怕袁紹侵擾關中,引發羌、胡叛亂,向南引誘劉璋,那樣的話我就要用兗州、豫州來對抗天下的六分之五了。那該怎麼辦呢?」荀彧說:「關中將帥數以千計,沒有人能統一起來,只有韓遂、馬超最強。他們見崤山以東地區正在爭戰,必定各自擁兵自保。現在如果以恩德招撫他們,派遣使者與他們通好,即使不能長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東之前,足以不生變動。關西的事情可以託付給鍾繇,這樣您就可以放心出征了。」

荀彧一番話就解決了曹操的後顧之憂,謀士的厲害之處就在這裡,他可以縱觀全局,分析各個勢力的動向,這叫料敵於先,有先見之明。

建安三年(198年)五月,曹操大敗張綉;十二月,曹軍攻入下邳,誅殺呂布,平定徐州。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派部將北渡黃河,擊斬依附袁紹的眭固,攻佔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由於曹操在內線作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逐步由弱變強,據有兗、豫、徐等州,為抗擊袁紹集團準備了條件。

此時,袁紹擊滅幽州公孫瓚,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六月,河北割據勢力袁紹統帶精兵數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

圍繞著是否抗袁的問題,在曹操集團內部又展開了一場辯論。名士孔融反對與袁紹抗爭,他說:「袁紹地廣兵強,有田豐、許攸等謀臣替他出謀劃策,審配、逢紀等忠臣為他做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為他統領軍隊,恐怕很難戰勝!」

荀彧說:「袁紹兵雖眾而法令不整肅,田豐剛愎而好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束,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這兩人料理後方,如果許攸家犯了法,一定不會放過,不寬縱,許攸必然叛變。至於顏良、文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一席話,堅定了曹操戰勝袁紹的信心。

公元200年曹操官渡之戰,取得勝利,欲南征劉表,荀彧勸進,應該繼續收拾袁紹,為什麼曹操會有這種想法?

袁紹跟曹操是哥們,打敗了袁紹不打了,先收複姓劉的。

荀彧的想法是咋們的理想是匡扶漢復,先幹掉袁紹,平定北方,南方直接招降就可以了,即使不肯降,劉表也是漢室宗親做荊州牧是合情合法的。

曹操採納荀彧建議花了七年時間把袁紹及袁紹勢力連根拔起,平定了北方。

公元207年,曹操排除眾議採納郭嘉的建議遠征烏桓,十二月大勝烏桓而歸,這個時候的曹操心態的徹底的發生了變化。

第一件事,是向那些勸進他不要遠征烏桓的人道謝。

第二件事,升荀彧的官職,把荀彧從尚書令上推到三公的位置,荀彧拒絕陞官。

第三件事,曹操廢三公稱丞相,南征劉表。

曹操平定了北方,得到了袁紹的地盤,又有獻帝在手,一時名望如日中天,曹操為什麼做這三件事。

曹操懷疑荀彧想通過郭嘉謀害自己,遠征烏桓是送死行為,郭嘉死了,曹操差點也死了。

為什麼會懷疑荀彧,曹操收拾袁紹后,這天下剩下的諸侯就剩劉表,劉璋,孫權,韓遂馬超。劉表,劉璋是漢室宗親,做荊州牧,益州牧,鎮守地方,合情合理,孫權封個揚州刺史,韓遂馬超已經是招安了,這天下基本上算是太平了。

打敗袁紹后,就沒曹操什麼事情了,如果曹操死在千里之外,荀彧就可以做能臣了,治理國家,制訂一系列的改革措失,這國家很快就能富強起來,百姓安居樂業,劉表,劉璋孫權也不用去管他們,漢獻帝主政,這些人馬上就會向朝廷稱臣了。

曹操沒死,曹操回來后幹了這三件事情,明顯的是對荀彧有意見,曹操死了,荀彧做司空,荀攸做太尉,孔融幹個司徒,再以獻帝名義發號施令,劉表,劉璋,鎮守地方每年上表朝廷,封孫權為揚州刺史,鎮守江東,封馬超韓遂鎮羌將軍,鎮邊將軍,這天下就太平盛世了。

顯然荀彧可能是這種想法,大部分的士大夫也是這種想法,接下來的事情荀彧就可以做管仲,華夏第一相,搞改革,強國富民,多好的事情,曹操為什麼就不死呢,曹操不死,這國家還要打仗,不知道打到什麼時候。

或者說這個時候的曹操根本不再想統一天下,這天下統一了,是篡漢自立,還是被放權后誅滅九族,只有這兩種結果。

曹操的第三選擇,帶著寒士自己建國,把漢朝分了,變成曹魏國,後漢國,江東吳國,荊州國,蜀國等等。五六個國,戰國七雄。

自己有生之年,希望促成自保的格局,自己死後,二三十年後,希望自己的子孫,僻如曹沖,僻如曹丕,曹植,把這幾個國滅了,統一華夏,立曹魏帝國。

曹操的想法從匡扶漢室的理想,變成把國分了,稱王立國。

荀彧的想法是曹操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理想,曹操要做的事放棄手中的兵權,或者是死掉,我們來接手他的工作。

曹操的子孫後代呢?只要不造反,只要聽話,做個將軍封個侯沒有問題。

漢獻帝能放過曹操一族嗎?

不會,至少曹操認為漢獻帝肯定會誅他九族,歷史經驗,荀彧不會這麼認為,曹操的犧牲,可以換來天下一統是值得和必要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群英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群英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荀彧傳(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