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感情:在「此國」與「彼國」之間(2)

強烈的感情:在「此國」與「彼國」之間(2)

葛紅兵:這方面可以通過我們這批人,比如說60年代新生代中國人對一些西方國家,像美國、日本、德國、還有阿爾巴尼亞、坦桑尼亞,具體地意識的分析來獲得,比如我們對美國的意識,它在解放前支持蔣介石,解放后又支持南韓的李成晚,這就直接和我國的執政黨構成對立的關係,尤其是解放以後,美國人又支持蔣介石在台灣割據,甚至現在很多人認為之所以不能解放台灣就是由於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這種意識就把美國和我們國家的利益掛上了鈎。再比如,像我們對日本。日本曾經有數次侵華的歷史,比如一戰、二戰的時候,如果沒有這種歷史留下的創痛經驗,我們對日本會不會不是這樣想像的?那麼在我們建構對西方的意識的時候,除了這條線索,還能不能理出另外的思路來?比如像薩伊德這樣的東方思想家,他在解構西方對東方誤解的時候,實際上恰恰是把這種東西方文化衝突暴露得更加充分了,並且把反西方的情緒傳達了出來。另外一方面在西方像亨廷頓這樣一批人,他們認為東西方的衝突主要是文化的衝突。而且這個文化的衝突會上升到世界衝突的最主流。他們把東方的一些問題看成是必然的,而且會成為西方的天敵,這是一種互相建構的趨向。像剛才你說的在建構過程中誰佔了上風的問題我現在還不能回答。我想可能是利益角度的考慮和意識形態的建構佔了上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直來直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直來直去
上一章下一章

強烈的感情:在「此國」與「彼國」之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