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好孩子是大人們的精神鴉片

乖孩子、好孩子是大人們的精神鴉片

我做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我對少兒有了解,我知道中小學課堂是怎麼回事。我現在大學里教書,接觸很多大學生,在我看來,他們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在思想和感情上,根子在哪裏呢?在中學、在小學的課堂上。我為什麼要寫科幻小說呢?我想看看我們的青少年朋友,和中小學里的朋友說幾句知心話。有的人說,你這麼年輕,已經做了教授了,還寫什麼小說呢?我是為人工作,不是為職位工作,幻想是個載體,通過這個幻想,我可以和你們這樣的少年人交流,它可以讓我跨越年齡。我要告訴少年朋友,想像力很重要,比「對和錯」還要重要,我要告訴少年朋友,科學意識很重要,不要單單隻有「技術」意識,把科學當成工具,那只是「技術意識」。我是搞文藝理論和批評的,許多人把我看成是一個學者,但我更願意把自己看成是一個作家,四年前,我在江蘇少兒出版社出版了兩個長篇《太空使命》、《地下王國》,銷了7萬冊,去年我出了長篇小說《我的N種生活》,今年我在上海少兒出版社出了《未來戰士三部曲》,我的目的就是這個。……我們從小被要求做乖孩子,在家裏家長這樣要求,在學校里老師這樣要求。我們的課堂上,老師是神,是真理的化身,對錯的標準。上課的時候手臂別在後面,只聽老師說,不能自己說,老師是權威,我們在課堂上不能隨便插話,不能隨便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我們不能在課堂上犯錯——回答錯了要受老師的批評甚至責罵,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怎麼能培養出想像力豐富,有質疑、探索精神的學生呢?這樣的課堂只能培養老師的虛榮和自信,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前些天我和上海雅思口語考試一個主考官聊天,我問她中國應試者和外國的應試者有什麼不同?她說中國應試者回答問題千篇一律,好像沒有個人喜好和觀點,也不善於反問,只是應答,不善於交流,像是有恐懼感似的,不自信。她也在中國大學教書,她說她最不能適應的是中國大學生在課堂上不說話。我說,中國學生從小就要求在課堂上不要隨便說話,即使是得到老師同意的發言,也要小心,因為說錯了要批評,他們只能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接受知識,而不是自己探索知識和真理。這是中國的問題,有中國傳統在裏面作祟。先秦的時候中國的孔子怎麼教學生呢?《論語》中,真正說話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都是聽道者、侍從者。老師孔子和他的學生不是平等地在探索真理,師生是有等級的,老師在上,學生在下。這和西方傳統不同,西方的acdemy,傳統是柏拉圖的,他在acdemy那個地方創建了西方歷史上第一座學院,師生不是「你教我學」的關係,而是共同討論,探求真理的關係,所以,在西方的大學裏面,就沒有中國式的師道尊嚴,有的是平等的探討。由此,我們會看到柏拉圖著作中的蘇格拉底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討論的智者。事實上他自己也說自己是沒有學問的,他只是知識的助產士而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直來直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直來直去
上一章下一章

乖孩子、好孩子是大人們的精神鴉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