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鉛字之始

第八十三章 鉛字之始

自打收到古常勇所贈的那套《四書章句集注》后,楊錚便有了開印坊的想法。後來又見了此際的邸抄,就更加堅定了做活字印刷的念頭。

單從商業角度考量,印刷業便非常值得投資。

市面上的各類書籍,不管是科舉必讀的「四書」、「五經」,還是用來休閑消遣的話本,只要印製精美,價格都不便宜。與書籍相比,邸抄更是貴得有些離譜。然而這些東西卻都不愁銷路,說明這個市場至少具備最基本的盈利保障。

另外在大明印書賣錢是不需要交稅的,並且沒有知識產權法、著作權法之類的律令,也不需要向作者交稿費。只要不去印反書、禁書,官府並不過問,這一點尤為重要。

拋開銀錢利益不談,從文化傳承方面來說,這個事情也非常值得做。

活字印刷被譽為華夏四大發明之一,在後世可謂無人不知。然而這項發明在問世后的數百年內,卻一直沒有得到推廣普及,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反而在西方,因其字母文字的特點,製作活字和排版都很容易,因而大行其道。

漢字的形體要比字母複雜得多,數量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這是影響活字印刷技術推廣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另一個位面中,閉關鎖國的華夏被西方列強轟開了國門,全方位的科技落後使得許多國人產生了嚴重自我懷疑,包括一些著名學者在內,將其歸結於整個華夏文明的失敗,廢除漢字之聲曾一度高漲。這種想法自然是以偏概全,過了那個時段,大家也都承認矯枉過正了,但漢字書寫、印刷遠不如字母文字方便卻是客觀事實。

在楊錚看來,這種困難是可以用技術手段克服的。雖達不到字母文字的便宜程度,卻不可因噎廢食。

漢字的衍化過程,正是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見證,其內涵遠非字母文字可比。世界上的古老文字,大多由象形開端,當其衍化受阻,或因外力造成文化斷層時,便即漸漸消亡。因語言口口相傳,最後便以字母表音,辭彙作線性延展。只有漢字,兼具音、形、義三大文字要素,且有形體之美,篆、隸、楷、草、行諸體,或古樸或端莊或飄逸或灑脫,因而書法才能成為藝術。字母文字就算寫出無數花樣來,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將活字印刷發展起來,便可以大量印製書籍,許多古籍善本也不至於在後世失傳。另外還可以印自己編製的書,甚至進而發行報紙,要夾帶私貨也會非常便利。

不過要將這件事做好,卻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後世鉛字印刷曾一度大行其道,但以此際的冶鍊工藝水平,是無法將這一技術複製出來的。

楊錚的初級目標,是制出一種鉛、銅、鐵的合金,既要有足夠的硬度,又要便於熔鑄。以這種合金做成字模,再配套一個打印機,實現蠟紙打制排版功能。

銅鐵合金優點很多,完全可以勝任字模的製作。加入鉛則是為了降低合金的熔點,同時增加其延展性。

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積累許多製造合金、字模以及排版的經驗,技術進一步成熟后,便可朝活字印刷方向邁進了。

按楊錚的估計,要想讓活字印刷的書籍達到雕版印刷的精美程度,沒有數年時間是不用想的,而且還要投入相當數量的銀錢。但他並不着急,這事情也急不得。

通過「楊古井」一案,他深刻認識到,眼下還不是大張旗鼓的時候。若不是一開始就抱上了知州的大腿,此刻古記鐵鋪怕是早就易主了,他也指不定會跟着倒霉。

眼下的這個世道,個人產業須得和地位相匹配,否則就是禍事。就楊錚的情況而言,至少得有個秀才功名,才算是有些自保之力;若能中個舉人,便能放開手腳做些事了;如果能中進士,在秦州這等偏遠之地,只要他不造反,基本上不會有人來管。

油印技術現在已算是有了些成果。只要油墨的配方再做些改進,印刷技術再提高一點,明年開春后便可以用來印製邸抄。邸抄的印數不會太多,畢竟受眾有限,但盈利應當能夠支撐得起字模的研發。即使賠些錢也不打緊,將手裏的銀子轉化成技術儲備,才是最安全的存放方式。

用來打印的字模,有幾千個就夠用了。黑牛送來的鉛塊大約有一百多斤,楊錚又讓栓子去城裏收了些銅器,加上古記鐵鋪購來的熟鐵料,主要原材料就算是齊備了。

在動手之前,還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

首先要留意的便是安全問題。鉛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雖不是那種觸之即死的烈性劇毒,可長期接觸卻對身體有許多壞處。楊錚設計了幾款工具,又讓月盈幫着做了幾款手套、面罩之類的東西,最大程度避免皮膚接觸和呼吸道侵入。

與此配套的,還有選址問題。熔鑄合金的事情,是絕不能在楊根發的院子裏弄的。

統合風向、水源等因素考慮,楊錚看上了村子西南角的一塊地方。那裏是村子的磨坊所在,北邊不遠處還臨着牛棚。要把這兩個地方搬走,得和老族長商量才行。

楊正山聽了楊錚的請求,倒沒有反對,只問他:「你要用多大一塊地方?」

楊錚道:「有一間院子大小就夠用了。」

楊正山道:「那把磨坊挪了不就成了,幹嘛還要挪牛棚?是嫌離牲口太近,味道不好聞么?」

楊錚便給楊正山講了一下鉛的危害,說是怕時間長了牲口會得病。又說事情做起來,那塊地方還可以建個工坊。時人對鉛的危害還沒有太多認識,他也不好說得太多,以免有危言聳聽之嫌。

楊正山聽完,笑了笑說道:「你說這些我不太懂,你覺得該挪就挪吧。磨坊眼下也不用,你要在那院子裏折騰隨你。只是眼下上凍了,沒辦法動土,牲口挪走可沒地方安置啊。」

楊錚心想,冬季多為西北風,牛棚在磨坊的上風口,且離得還有些距離,應不會受到廢氣影響。便說道:「那就等明年天暖和了,再搬牛棚。」

楊正山點頭道:「成,你看着辦。」

對這個小曾孫,他是越發地滿意了。這可不僅僅因為楊錚給他送來了取暖的爐子,更是因為他看得到,楊錚所做的事情並非只為了他自己。

得了族長的首肯,楊錚便着手準備搭建熔爐。

熔鑄合金的量不會太大,所以不需要太大的爐子,但也不能太小,否則溫度上不去。

楊錚參照古記鐵鋪方爐的樣式,設計了一款帶頂子的熔爐,以求能提高熱的利用率。由於磨坊離村子的塞牆有些近,為保證廢氣能散出去而不會積在村子中,他還加入了一個直立的長煙囪。煙囪下半截由泥土築起,與熔爐連為一體,上半截用鐵皮來做,頂部加個煙帽。

這回試製合金,需要藉助古記鐵鋪之處甚多。除了各種工具的打制以外,還需要燋當作燃料,並配了個小一些的鼓風輪。

修築熔爐於楊錚而言,純屬紙上談兵,自是不敢託大,便把古成冶請來當顧問。古成冶看了楊錚設計的圖紙,兩人討論了一番,而後楊錚根據古成冶的建議做了些修改。待推想無誤,便動手建爐,這個過程仍需要古成冶的指導。

冬天做泥水活有許多不便,好在此時天氣尚未很冷,每日午時至申時還算暖和。村中的小夥子、大少年都被楊錚發動起來,去外面取土。照古成冶所說,將紅土和觀音土和在一起最為好用。楊家坪東邊,過了黃瓜河,有一大片山上全是紅土。觀音土沒有集中之處,一時也難以搜集太多,古成冶便讓夥計從鐵鋪拉來了一小車。

楊錚讓黑娃、石頭等人在楊根發處做活的事情,村裏人都知道。因而這回楊錚一動員,各家都是積極響應,小夥伴們幹活的熱情也是相當高。你一筐、我一筐,不到半日就將土堆到了院子裏。

隨後建爐之時,也是人人踴躍,雖然實際上並不需要這麼多人。好在從一開始,黑娃就給大家講了規矩,是以人多卻不亂,年紀小一些的都在遠處看着,上手的都是二十上下的壯小伙。

這般忙亂了兩日,熔爐便算是搭建起來了。等鐵鋪那邊將工具、煙囪、鼓風輪、燋等物制好送來,便可以點火試用了。

古成冶這一回幫楊錚修建熔爐,在他家裏住了兩晚。閑時二人就聊些冶鐵制器的事情,都有些收穫心得。

早先楊錚給古家父子提過空心爐壁的設想,因那時鐵鋪一直在忙,還未來得及實踐。這一回見了楊錚設計的爐子樣式,古成冶從中受了些啟發,決定回去后就試着做一個。

對此楊錚也是很期待的。古記鐵鋪的工藝水平越高,對他將來的事情就越有幫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曆外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萬曆外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鉛字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