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無題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無題

還在加班……未改

大梁,金陵。

三百餘年的太平,成就了有史以來最繁華的京師,然而此刻,卻籠罩着一股難言的緊張氛圍。

誰都知道當今陛下是個傻貨,除了玩鬧還是玩鬧,哪怕高玉瑤不在,也不可能存在親政的可能,至多也就是這些年養成的良好習慣,只坐在那當擺設,啥也不會管。

可到底身份擺在那,皇帝始終是皇帝,有些事情,斷無可能他人替代。

比如說,祭祖。

非是清明,也無大事,只因太祖駕崩之日。

然而就在祭祖前一晚,皇陵忽現大量鬼火飄搖,看守皇陵一應宦官宮女乃至侍衛,皆不敢近。待到三更之時,忽聞炸雷,皇陵宮殿大火……

如此大事,自然再無人敢耽擱,數千人參與救火,終於黎明之後控制火勢,臨近午時方結束。這個時辰,祭祖一事顯然是耽擱的了。

不過下午,便有大量流言開始於坊間流傳,言之鑿鑿稱,此為太祖之怒,見大梁大好山河已不完全,大梁實權,竟被一女子掌控……

雜七雜八的內容很多,大抵都是直接奔著當今太后高玉瑤而去。

坊間已經沸沸揚揚,但官場上卻毫無動靜。大夥都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背後有人引導。而且高玉瑤大權在握,若哪位文武私下評議此事傳出,不怕回頭被記恨清算?

更重要的是,高玉瑤大權在握不假。但文臣始終是文臣,哪怕對於高玉瑤主導大權並無反感反對,也不可能完全站在一條線上。就好似皇帝與大臣之間,總會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前者平衡牽制避免權臣,以防自己權力被架空。而後者,自然是削弱皇權家中文臣權力地位,並稱之為,垂拱而治。

高玉瑤固然不是皇帝,但如此大權之下,區別又能有多大?

是以大部分官吏對流言態度是不管不問,純當不知曉此事。只有小部分死忠命人壓制管控流言,然而收效甚微。

如此一來,流言愈演愈烈。

即便是後世,仍舊有太多無法解釋的東西,而放在生產力與科技水平低下的封建社會,人們對於某些方面的事情更加在意。

就好似此番大火,早沒有晚沒有,偏生這時候有,不僅在皇帝即將祭祖之前,更是在高玉瑤親征蕭姽嫿之後。

甚至有流言稱,於皇族蕭氏而言,高玉瑤才是真正的外人,蕭姽嫿才是正統,更是皇族最後的依仗,現在高玉瑤想要掃滅蕭姽嫿,大梁先祖如何不怒?

此說法,很受不少人認同。

有些是的確無知的,別人說啥那就行啥,這是絕大多數。而少部分則是故意而為之,想要躲在幕後,看看如此大輿論之下,高玉瑤又當如何應對。

扳倒肯定不可能,那太異想天開,可若是因此使得高玉瑤部分放權……

等到消息快馬加鞭傳到高玉瑤手裏的時候,流言的覆蓋已經極廣。

「哀家可不信甚鬼神之說。」高玉瑤沉着臉,心情頗為惱怒,她不信沒有用,天下間有的是人信。流言傳的這麼大,已經足以影響戰局,若繼續攻打蕭姽嫿,世人如何看待?

更重要的是,高玉瑤敢肯定,背後定有謀划之人,只要她繼續打,定然還會有更多的亂事發生。如此只會使謠言愈發誇張。

所謂三人成虎,到時候哪怕是假的,也會說成真的,都會認為種種『天象』,皆因她高玉瑤而起。這對於她掌控權力,是極為不利的,因為那時候,肯定又會跳出不少人義正言辭。

高玉瑤首先就排除了蕭姽嫿,如果這真是蕭姽嫿所為,那她壓根沒必要送什麼戰書決戰一場。而且起火之處可是皇陵,蕭姽嫿會這麼干?殺了她都不會。

同時也無法肯定是湘州,因為並沒有什麼直接好處,相比之下,朝中或者隱於幕後的罷官老臣更有可能。實際上發展到現在是誰主導的也已經不重要,能獲利的各方都會找機會出手,這種情形,她若繼續待在荊州,怕是京中之事難以掌控。

「哎……」高玉瑤揉着眉間,頗感頭疼無奈。

莫看她大權在握人前風光,可內里堅信又有幾人知曉。偌大的大梁當然有大才,然而大才卻未必能為她所用,哪怕真用,也不一定會放心。而尋常人物,能分擔的負擔又委實有限。

而她高玉瑤也是人,精力有限,可謂分身乏術。

「也罷,這襄陽,往後再取……」高玉瑤搖搖頭,撤軍果斷。

若真有心,至少稍微少許時日,即便不進攻,蕭姽嫿也會主動棄城歸蜀。然而高玉瑤等不起,她的權力來源大梁,而大梁核心在於京師。若京師有亂,掌控的晚了,無疑會影響她的權力。後方都不穩的情況下,高玉瑤是絕不會輕易對外的。

再且,一旦拿下襄陽,就意味着蕭姽嫿會推出荊州全境,因為留下也是守不住。而對於高玉瑤而言,便是一塊偌大的地盤需要重新納入管轄安排人手等等繁雜事務,一時半會就更脫不開身了。

而交由其他人?對不起,高玉瑤還真不是那麼信任。再說了,沒聽見謠言怎麼說的么?再去打蕭姽嫿,這不是加速流言的可信度?生怕別人不會繼續搞事還是怎麼的。

高玉瑤撤軍,襄陽自然也仍舊留存與蕭姽嫿手中。奈何這般的緣由,蕭姽嫿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高興起來的。

這時候,蕭姽嫿才明白,當初湘州派人來遞出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這便是所謂天意?

對不起,她蕭姽嫿不接受。哪怕能去佈置不少事情加大流言力度動搖高玉瑤權力也不會去做。且火燒皇陵……

「姽嫿愧對列祖列宗……」

五萬兵馬幾乎全軍覆滅都沒能保住荊州的地盤,結果卻要以皇陵大火的代價來保住。哪怕這火並非她燒的,也仍舊深深自責。

幾日後,湘州。

「果然是蕭姽嫿啊,就這麼任由高玉瑤回師了。」李清照在得知荊州軍情后感慨道。「不過此事也早有預料,只是此計之後,怕是會與蕭姽嫿的關係進一步僵硬了。」

曹節到時無所謂,聳肩道:「不管她和周郎是何關係,終究是為敵,便是僵硬了又如何?若非此策,蕭姽嫿龜縮蜀中,短期內難有再戰之力,豈不是更不利?」

她這也算是山中無老虎了。貂蟬這般內政大佬去了北邊,而李令月、上官婉兒、辛憲英則在夷州島。剩下的妹子並非是沒有能耐,只是謀略之類算不得頂尖,反而曹節這位因來的時間最早之一,成長時間最長,成為眼下出謀劃策最多的人。

按照預想,即便蕭姽嫿不會趁機在高玉瑤被迫回師之時做些什麼,至少也能保持相對的實力才是。可千算萬算沒想到蕭姽嫿居然會來下戰書這麼一項,這也罷了,還一戰打掉了近五萬兵馬,這對於向來兵力較少的蕭姽嫿而言,絕對是不小的打擊。再加之之前戰事所死傷的兵力,實力依然大減。

哪怕並沒有完全退卻蜀中,仍舊是短期內無主動進攻之力。也就是因為襄陽未丟,水師仍在,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只是也正因為蕭姽嫿的實力大損,妹子們如今大抵也分為兩派。

一是認為實力大損之下,用蕭姽嫿牽制消耗高玉瑤的策略作用已不大。因為一時半會的,蕭姽嫿也不會主動出擊。既如此,索性打起大梁的旗幟,名正言順的攻打蕭姽嫿。只要順利佔據其地盤,那麼自然黔王蕭自在也無甚作用,直接將黔州收回即可。

如此一來,即便除開暗中投靠的火鳳,明面上也已經佔據大半壁江山。

而另一方則認為,蕭姽嫿仍舊可留,畢竟不到最後時刻,周少瑜明面上不會背叛大梁背上亂臣賊子的名頭。如此一來,或許會和大梁暗鬥,卻不會明爭,真那麼明目張膽的佔據偌大地盤直面大梁,未免不妥。

妹子們各有想法意見,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外患盡除。

周少瑜的計劃傳到幽州,李秀寧卻也說不上多歡喜。

大後方被攻打,金人當然會退兵,那也會追擊夾擊的好時機。這種戰事打起來難度並不大,可也正因為難度不大,缺乏挑戰,讓李秀寧頗為提不勁來,當然了,該安排的還是會安排,絕不會懈怠。

只要順利,滅金可期,那就儘可能減少己方死傷,也算是自己給自己增添點難度。

如今楊妙真已經領着五千騎軍出關,於明面上不斷遊盪牽制,有着之前關前的彪悍戰績,誰也不敢小覷這支人數並不算多的兵馬,只要楊妙真在外,金人無論什麼行動都會束手束腳。更重要的是,吸引注意力。

在金人的關注和防備都集中於楊妙真的時候,孫採薇卻是領着剩餘一萬五千騎軍悄悄出關繞后,屆時無論是金人回師時半道而襲,還是索性直接去參與金人後方攻打,都極為方便。

對於騎軍的離去,金人毫無所覺,畢竟守關又不用直接用到騎軍,又壓根看不到關內情況,滿以為騎軍仍在呢。

「說來周郎也是大才,如此局面,竟能行此招數謀求最大收益。」李秀寧這般想着。

按照之前的局面,可謂多點被開花,突厥、金人、東倭齊上,按理講能應對過來就不錯了,結果周少瑜卻是硬給想出了法子,一旦順利,外患盡除,也不知到時候主導這一切的高玉瑤又是什麼想法。

而且,此策看似有賭的意味,實際上卻不會有多大的損失。

首先金國應當是完蛋了的,要損失也是新羅損失最大,可當真如此嘛?或許以新羅己身的實力還周少瑜之前的以前兵馬佈置不足以阻擋東倭,但這要想法子拖延時日,又有何難?

是日,清晨,新羅耽羅島。

愈發有將帥風範的謝道韞統領水師離港,意欲前往再次與東倭水師一戰。

東倭方面為了與謝道韞這支打着新羅旗號的水師作戰,曾全力打造戰船,又大肆招募海賊眾加入其中,單從明面上的數字來看,東倭水師的實力已然不低。

且其打造的鐵甲船,也的確頗為難纏,堅固,穩定,耐撞,與之對沖很難佔據優勢。不過也並非沒有缺點。結實是結實了,可從名字也能看出鐵甲船是用什麼打造,純鐵肯定不可能,無非就是加裝。可如此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船隻的自重,影響了航行速度。

對於這種船,藉著速度放風箏不讓它靠近就好,只要熟悉了,也沒多大的難度。

總之,在數次試探摩擦以及小規模戰爭之下,謝道韞已經愈發得心應手,眼下自覺問題已然不大,也就準備一舉搞定東倭水師,從而主導海域,屆時只要往東倭和新羅之間的海路一橫,很容易便能切斷東倭的後勤補給,從而減少東倭兵馬對新羅的壓力。

不過這也只是一時的,缺乏補給的東倭兵馬或許會因此短時間內產生動亂,但可能接着便是對新羅的進一步加強進攻,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畢竟總不能原地坐以待斃嘛。

所以,到時候還要看東倭內的局勢變化到底如何,除此之外,便是周少瑜儘可能迅速搞定金國,隨後領軍回援,以解新羅之危。

此次出征自然是打仗,可謝道韞卻仍舊不穿戰甲。莫看她被委以重任統領水師,可自身並不覺得自己是純粹的武將,至多也就是儒將。

再且,打小生活的環境,也讓她覺得,穿戰甲什麼的,那一點也不瀟灑。

開玩笑,魏晉時期講究啥?要風度要儒雅,懂不?

軍中穿女兒裝肯定不好,會讓將士產生怪異感,到底女子統兵的還是少,並非常態。除非像李秀寧、楊妙真那般已經打出名頭,穿啥都不會覺得不妥。

她謝道韞肯定還未到火候,自是少不得一身男兒裝,然而男兒裝歸男兒裝,卻是一身大袖衫在身,真不知是去打仗的還是去赴宴做客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抽個美女打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抽個美女打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無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