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結構缺陷

人才結構缺陷

今天,我在這裏真誠地告誡廣大的身為父母的人們,你們必須要清醒了,你們必須要自我拯救了!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種延續,人活着應該以快樂為本,物慾橫流代替不了心靈舒暢的幸福,不要把孩子吊起來遙看比爾·蓋茨的錢袋,也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孩子身心疲憊地坐在北大的校園裏體驗虛幻的心靈成功。我以我自己以及其他很多人的經歷發誓,只要你提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只要你不要扼殺孩子原本豐富的心靈空間,那麼他們自己會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的;只有、要他們努力了,任何結果都是一種成功。我們所要做的,只是為他們把把舵而已,只要他們不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那麼任何人都是一個自我的成功者。不要去顧及他者眼中的藐視,比爾·蓋茨的心靈絕不會比一個青城山上的道士更為平和幸福,而一個心力憔悴的億萬富豪也不見得比一個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活得更為踏實。在這點上,我比較欣賞劉歡。雖然他身處娛樂界的中心但遠離媒體,雖然他一直被視為歌壇大腕但並不張狂,雖然他在歌壇上的成就足以讓他幾世無憂,但他依然保留着一位大學教師的身份,在講授《西方音樂史》的過程中體味着一種精神的樂趣。記得那是在1989年的一個夜晚,我與劉歡在北京郊區一個朋友的家中,雙方為了德國美學家漢斯立克關於「音樂美」的問題而辯得面紅耳赤。記得已是凌晨四點了,雙方的辯論才宣告結束,隨後劉歡在呼聲大作中進入夢鄉。儘管很多年過去了,許多往事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但這一夜,我卻記憶猶新。大概是在1995年,我在寧波又一次與劉歡相見,本以為六年過後,已經大名鼎鼎的劉歡可能記不得我了,誰知劉歡一看見我便大叫一聲我的名字,於是,那個難忘的夜晚又成為我們雙方敘舊的一個話題。

後來我總在想,人或許最難忘的是一種精神盛宴,我相信我們誰也不會有意地去想起十年前曾經吃過的一頓飯或買過的一雙皮鞋,因為物質它無論怎樣都是一個人的身外之物,對於人來說,只有精神的盛宴,才會讓人經久不忘。所以,我以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實際上是一個人精神上的一種自我感覺,有時候這種感覺與物質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其實這種物質關係是我們現在人為加上去的,而且是被過份地予以宣揚的。當比爾·蓋茨成為整個世界之英雄的時候,實際上人類的精神指數已經開始淪落。尤其是我們要求孩子在讀書階段就以這些人為奮鬥目標的時候,我們所失去的也正是作為一個人最應該具備的平常心。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引錄了下面這些世界富商們的一些語錄:

我們白手起家致富

我們很少人在校成績優異,或是學術才能測試成績得高分

我們不是工作狂,我們花很多時間與朋友、家人相處。

大多數人喜歡現在的工作,誠如其中一位所說的:「這不是工作,而是對勞動的喜愛。

我們不會犧牲誠實正直而致富,事實上,我們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誠實。

很少人覺得為了發家致富,就必須在早晨三四點起床工作。

我們跟許多人接觸,這些人後來成為我們的客戶、供應商、或是好朋友。

許多人定期打高爾夫球或網球。事實上,打高爾夫球與資產凈值有很密切的關係。

——引自《台港文學選刊》2003年1期

惠普公司首席執行官卡莉在斯坦福大學2001年度畢業典禮上曾經這樣感慨地說道:

……

我在斯坦福上過最難忘的一門課是一次研討會,一次關於「中世紀的基督教、伊斯蘭、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學「的研討會……

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每一個生命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天賦以及不可估量的潛能……

有個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說過:「你可以從一個人身上拿走任何一樣東西,但是惟有一樣不行——他的個人自由,他選擇自己道路的自由。」

我是在不斷面對抉擇呢,還是已經停止了抉擇?

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不是已經俘虜了自己的思想?

我是應該就此躊躇不前,還是應該策劃出未來?

我將會給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呢?我該如何編寫屬於自己的那兩頁呢?

同學們,從明天開始,你們將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在你踏出這片土地之前,請仔細思考一下你今後漫長的人生篇章將如何撰寫,請你們務必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惠普公司這位能幹的女執行官卡莉,儘管她離開斯坦福大學25年來選擇過多次人生的命運,但有一點令她始終受用不盡的不是斯坦福教給她的經商知識,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以及對生命獨特的感悟和選擇的自由。

實際上,一個人只要具備了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一種能夠應付多種局面的生存技能以及生命中蘊藏的無限潛能,那麼他就能在多個領域中瀟灑馳騁。在未來的時代里,知識的加速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以往的知識只是一種對歷史的熟悉而已,有一家集團公司的總裁曾經對一位自以為是的博士研究生說,如果你以往所學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你思想的束縛,那麼我寧可招收一名沒有學歷但能很快接受新思想並能吃苦的人。

由此看來,以培養掌握知識為主但忽視一種人之綜合潛質的中國應試教育,已經顯露出其日薄西山的殘景。而對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市場需求又恰恰證明了僅僅對知識的了如指掌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要求了。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國的教育體制已經遠遠落在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後面。大家知道,在市場經濟中,一種產品要贏得市場的青睞,首先是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假如消費者對一種產品不感興趣,那麼這種產品就沒有市場,這是一種非常顯而易見的常識。但我們的應試教育似乎依然還是一種計劃體制下的產物,一方面我們的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而另一方面我們大批的大學生從學校畢業后卻找不到工作,這是一種嚴峻的供需背反現象。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就是說,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作為一種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或者說,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作為一種人力資源,與社會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結構性缺陷,或者更精確一點說,我們的人力資源產品其功能太過於單一而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多功能產品的需求。

這就是我們當下中國教育的全部癥結所在。

羅傑·依·黑曼在美國《未來學家》雜誌上這樣寫道:要想成為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應該具備以下幾種才能:

要有廣泛的專業技能

要有豐富的想像力

要有創新能力

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要有說服他人的能力

要有善於學習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目前中國的教育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還應該具有以下幾種素質:

要有獨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

要有吃苦的能力

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

要有起碼的道德和誠信

可以說,上述多項才能正是我們現在很多高學歷者所缺乏的。當我們把大量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關注增加教育資源、普及基礎教育的今天,我們或許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應該來修改一下這條教育生產流水線的生產原理了,我們應該來調整一下產品的結構以便來符合市場的需求。否則,建再多的學校,有再多的高學歷者畢業,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個社會缺乏真正人才的悲劇性命運。正像余秋雨先生在他的《霜冷長河》一書中所說的那樣:「我們現在至少應該讓很多教師和家長明白,文化知識不等於文化素質,文化技能更不等於文化人格。離開了關愛人類的人格基座,文化人便是無可無不可的一群,哪怕他們渾身書卷氣,滿頭博士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教育病――對當代中國教育的拷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教育病――對當代中國教育的拷問
上一章下一章

人才結構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