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羽毛的憂傷

一根羽毛的憂傷

童年對於張國榮來說,只是那已經過去的孤獨與失落。雖然出生於一個大家庭。父親是香港出名的洋服商。10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最末。父親跟母親感情不合,一年到頭除了節假日,很少歸家。母親一方面須幫手照料家裏的生意,一方面卻因自己的婚姻不如意而心情不佳,很少有閑情顧及眾多子女。從小,幾個孩子都和父母分開住。一直關心和照顧張國榮生活的,只有家裏的一個傭人六姐。因此,張國榮對自己的父親並沒有什麼感情。而母親與他和兄弟姐妹們同樣有很大隔閡,互相難以溝通,談起話來如陌生人一般客氣。他自己說,和媽咪的關係甚至生疏過一般朋友。反而是從小照顧他的傭人六姐,在張國榮心目中占更重要的地位。張國榮笑言時至今日,母親到他家玩也還客氣到會問,「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洗手間啊?」這對張國榮,實在可說是一個悲哀的諷刺。童年的家庭境況在張國榮的心裏留下很大的一塊陰影。有人說張國榮的性格中有強烈的「渴望溺愛」的成分,這也許與幼時的缺乏關愛有關吧。父母婚姻的不和諧也傷害了他。從小張國榮就深感婚姻之不可信任,看見別人結婚反而傷心大哭。成年以後張國榮更時時把「婚姻是一種無形的負累」一類的話掛在嘴邊。「如果相愛,沒有這一紙婚姻證明書,都可以過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這一紙婚約也改變不了什麼。」這樣徹底的懷疑論,很難說不是由於家庭的影響。回首童年,「沒有什麼值得我去記憶,沒有什麼值得我去留戀。」張國榮用這樣的話作了總結。童年,對於多數人金黃色的童年來說,張國榮的童年真如一根羽毛的憂傷,既不是輕,也不是重。13歲那年,張國榮去英國讀書。第一次離開香港和從小生長的環境,張國榮後來說當時「一點傷感也沒有」。對送行的家人揮了一次手,就頭也不回地走上舷梯,離開了他度過童年的城市和未曾給予他溫暖的家庭。幾年嚴格而清苦的寄宿生活很快過去了。中學畢業后張國榮順利考入LeedsUniversity,讀紡織專業。選擇這個方向,也許是出於子承父業的考慮。但是大學一年級時,父親突然中風,張國榮返回香港,學業就此中斷,後來也沒再回大學。是家裏不允,還是自己的選擇,或家裏經濟狀況不如從前,已不得而知。不久,張國榮與父母關係惡化,從家裏搬出來自己居住,從此開始了獨立謀生的日子。這段日子對張國榮而言想必十分清苦。為了謀生他嘗試各種職業,包括賣鞋和牛仔褲。經濟上壓力重重而前途一片渺茫。幸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一個歌唱比賽,並由此踏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傾國傾城的男子:張國榮畫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傾國傾城的男子:張國榮畫傳
上一章下一章

一根羽毛的憂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