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八一章:千古藥王孫思邈

第零八一章:千古藥王孫思邈

「公主此症極為罕見,我也不敢保證結果如何!對您,我只能做到儘力而為。」

喬北溟看着李淵悲愴的模樣,以及那溢於言表的深沉父愛,心中也極為感動,李淵身為九五至尊,卻依舊重情重義,真的難能可貴。

李淵怔忡半晌,才失望的嘆息道:「其實朕也早有準備,只是冥冥之中,好像有人在說平陽還活着,她還有救。愛卿能一口斷出平陽的病,醫術想必也是不同凡響,可現在連愛卿都這麼說了……朕,朕……不是不通人情的昏君,愛卿儘力而為吧!」

有了李淵這番通情達理的話,喬北溟這才放下心來。他坐到床邊的錦凳上,手搭在平陽公主的脈搏上,細心的感受那微弱的跳動,仔細把了片刻,捏開她的嘴巴看了看舌苔,伸手在舌尖上颳了一點,放在鼻尖嗅了嗅,低聲道:「公主顱後有一大塊淤血,應該是被鈍器擊傷。敢問陛下,公主陷入沉睡之前是不是總會莫名其妙的暈倒」

李淵點頭認同。

「暈闕是一種嚴重的病症,一般來說只有某種疾病到了嚴重的地步才會出現。而以公主殿下的身份,我相信任何病症都不可能在她身上慢慢發展成為嚴重。故而一開始便判斷公主這毫無癥狀毫無跡象,莫名其妙的暈倒是舊患,而且在頭部。皇宮裏的御醫可算是天下醫者中最為拔尖的存在,只有藏在頭部的舊患,才能令皇宮裏的御醫察覺不出來。」

喬北溟分析的頭頭是道,以經驗探入病情說的有理有據。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李淵表情蒼白,說話都有些顫抖。

原來李淵當年反隋,柴紹拋下平陽只身前往太原。女扮男裝的平陽公主很快就招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當時隋朝滅亡在即,天下叛兵亂兵數不勝數。平陽公主自知實力淺薄,便在關中到處聯絡反隋的義軍,以遊說的方式招募義軍,擴充兵馬,憑藉高超的手段幾乎兵不血刃的收編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部。

平陽公主精通用兵之道,等到手下的兵馬一多,便嚴抓軍紀,立下軍規,並做到令出必行。只是那些義軍大多都是趁亂打劫的大盜賊寇。面對各種各樣的約束與懲罰,一部分人便起了反意,待到時機成熟,便偷襲了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固然有所準備,並在第一時間內撲滅叛亂,但是在混亂中還是還是挨了一下。她當時身為反賊,生存環境惡劣,根本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事後沒有問題也就忘記了,只是誰也想不到會那舊疾一直纏繞着她。

喬北溟了解來龍去脈之後,這才嘆息道:「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因為當初救治的不及時,這箇舊患一直存在頭顱之中,日積月累,血塊得不到消除,越積越大,最終導致暈眩,釀成後果。」

「愛卿說得一點沒錯!」李淵又緊張又期待的說道:「平陽身體不好,可又放不下手中事務。為了讓她安心休養,朕卸了她的一切官員,也禁止她練武,以便讓她致仕休養。」

喬北溟無奈搖頭,李淵的拳拳父愛他不否認,但他還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陛下不知,您的好心卻辦了壞事!」

「怎麼說?」李淵一下緊張了起來。

喬北溟苦笑道:「公主早已習慣了那種每日起床、練武、回營、練兵、四家、睡覺的生活,您這一下子就卸掉她的職務,甚至連武也不讓練了,無事可做的她頓時變得無可適從了起來,她又是那種嚴於律己、大公無私的人,除了國事她一無所知!她這一閑,就閑出了心病。」

「啊?還有這事?」李淵半信半疑。

「太子殿下,讓你休息三日,這三日裏除了吃就是睡,你會如何?」喬北溟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起了一邊的李建成。

「明知國事艱難,我又如何放得下?」李建成苦笑道:「你讓我休息,我又如何休息得了?三日,我怕我會悶出病來。」

「秦王殿下?」喬北溟又問李世民。

李世民不加思索的說道:「與大哥一樣。一定閑出病來。」

喬北溟道:「平陽公主也是一樣!」

李淵默然不言。

喬北溟斷定道:「公主頭有疾心有結!兩相結合,一下就病倒了。」

便是李淵這外行人也聽得明白,至於身邊那中年人則頻頻點頭。

「病在頭部,不是一件易與之事,唯一能做的只有以針灸通脈法助公主疏通經脈,令舊傷不至於惡化。想必這些日子以來,一直有人為公主行針灸之法,不然,公主殿下早就不在了。」

李淵道:「多虧了孫神醫,神醫醫術超凡,可謂天下第一,正是神醫將一神妙的針灸之術傳予宮中御醫,要不然,平陽還真無法堅持到現在。」

中年人惋惜道:「老朽這些東奔西走,學習各家醫術,可惜沒有遇到一種能令公主蘇醒之法,這點微薄醫術實在當不起神醫之名。」

「這位先生怎麼稱呼?」一句「孫神醫」讓喬北溟上了心,而目光也在中年人的身上打轉。

中年人衣着樸素,長相非常平凡,似乎沒有任何出彩可以介紹的地方,唯一值得一說的就是健康。平凡的臉紅光滿面,平凡的眼睛炯炯有神,大眾的髮鬢整整齊齊油光發亮,似乎沒有一根雜發。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人,卻給人一種說不上來的親切感,脫俗又接地氣,尤其是在他笑的時候,予人一種信任特別真誠的感覺。

「鄙人孫思邈!」

孫思邈!

喬北溟聽了這個名字,整個人有一種讓雷劈到的的感覺。

又一個了不起的偉人橫空出世!

也許孫思邈的知名度遠遠比不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類的君王,也比不上衛青、霍去病、李靖、李世績這類的千古名將,但是他給中華給世界帶來的影響絕對不會遜色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藥王孫思邈!他是繼醫聖張仲景之後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者,為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

喬北溟聽李淵說這人醫術天下第一,就有些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這第一當屬孫思邈才是。

卻不想眼前這人便是正主

「喬將軍的分析與老朽一無二致,一些新穎見解更讓老朽大開眼界。」

孫思邈先對喬北溟的發言作了總結,然後侃侃而談道:「千病萬病。最難醫的莫過於腦病,一個不慎就是一條性命,何況是累積五年的舊疾,更是非同小可。在下才疏學淺,實在是無能為力。在下與宮中御醫相互商議良久,也只能擬出一套活血通絡的療法。只可惜也只能治標難以治本。如何讓公主蘇醒,始終不得其法。」

李淵哼道:「什麼御醫,我看個個都是庸醫才是,這些狗才不過是為了皇親貴胄、達官貴族服務,一有大病小病皆以最昂貴的藥材醫之,然後藥到病除,全無創新全無所求。與其說是醫術高明,還不如說藥材神效。一個御醫深在宮中,他這一生中又有多少機會真正的接觸疑難雜症?又有多少機會去研究疑難雜症?或者說誰敢在皇親貴胄、達官貴族身上入手研究?長安御醫五百,有人真正接觸過戰場創傷?更何況是隱藏五年的舊患?他們全無經驗,便是要醫也不過是根據醫書紙上談兵。這種惡疾,紙上談兵治好的幾率又有多少?」

李淵這一番牢騷深合孫思邈,他行遍天下,行醫時所遇到的疑難雜症怪病奇病,不知凡幾,對於醫治各種惡疾有着充分的經驗與手段,他這「藥王」之名可不是坐在宮中平空得來的,而是像神農嘗百草那般,用性命去拼搏而來的。

發了一通牢騷的李淵又道:「對於平陽之症,連神醫都束手無策,建成說愛卿一聽平陽的情況,就斷定為什麼植物人,是以讓愛卿前來看看……

喬北溟問道:「公主昏迷未醒便是那血塊作崇,只要血塊消失,公主的身體將會慢慢好轉?」

「便是如此!」孫思邈點頭道:「只是頭顱極為脆弱,輕輕一擊便可令人暈撅……根本不能取出」

「推拿之術有活血化淤之效,可曾試過。」

「推拿之術確實有效,只是這種方法只適合一些輕傷,及肌膚近處的血塊。對於那些深入肌膚內部的血塊卻沒有療效了,頭顱就更不可能了。在下曾經見過一個好端端的人,因為久坐未動,最終導致雙腿畏縮,故而讓人不時對公主進行推拿,達到通經洛絡之效。同時,施以針灸,喂以葯湯,公主這才堅持至今。」

「厲害!」

喬北溟對古中醫術差點頂禮膜拜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迹,在醫學發達的21世紀,也未必能讓一個植物人活得了幾個月時間。

可是在這大唐時期,偉大的中華民族就已經現實了生命的延續,不得不說,這個古老的民族,遺傳的非物質瑰寶實在太多太多。

只可惜,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已經遺失得差不多了。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千古憾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破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破軍
上一章下一章

第零八一章:千古藥王孫思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