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卡夫卡――嚴厲的自審者(3)

弗朗茨・卡夫卡――嚴厲的自審者(3)

「烏鴉們宣稱,僅僅一隻烏鴉就足以摧毀天空。這話無可置疑,但對天空來說它什麼也無法證明,因為天空意味着,烏鴉的無能為力。」我在這樣的句子中讀出了徹骨的寒意。敏感脆弱的卡夫卡,孤單無助的卡夫卡,他是一個不肯輕易放過自己的人,他的所有努力,都在一步步將自己推向絕望的邊緣。他曾經這樣寫到:「此生的快樂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們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懼;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種恐懼引起的我們的自我折磨。」社會像一堵牢不可摧的高牆,將他與希望、快樂隔開。他只能在內心的事情中生活,在虛構的生活中尋求真實的慰藉。而對於那些現實事務,我更願意相信是他藉以抵達內心的不可或缺的載體。或者說,之所以會產生現實中的那些所謂尷尬和折磨,正是因為他對內心世界,對藝術品質的始終固守。他是屬於藝術的。真正理解他,只能從藝術的角度切入,只能依靠感覺。一切企圖從他的出身、家族、童年和少年時代,以及性格特徵、生活遭遇、社會環境和時代風氣等等入手去尋求明確答案的嘗試,都註定是徒勞的。在巴爾扎克的手杖柄上寫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礙。而在卡夫卡的手杖柄上則寫着:一切障礙都在粉碎我。很多人據此認為卡夫卡是懦弱的。我覺得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且他直面「障礙」的勇氣,恰恰是我們很多人所缺乏的。「德國向俄國宣戰。——下午游泳。」卡夫卡在1914年4月2日的日記中只寫下了這樣的兩句話。一個真正懦弱的人,是不可能如此坦然地把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與一次純粹的個體事件相提並論的。或許在他看來,一場現實的戰爭並不一定會比一次內心的衝突更為重要。他所始終關注的,是自己某一時刻對某種情境的心理體驗和認識,是人性中的最為真實的部分,正如克里瑪所評價的那樣,卡夫卡描繪和捍衛了人類空間中最個人和內部的東西。一個柔弱的天才,面對他並不喜歡的生活,寫作成為他活着的惟一的理由和生命的全部意義。為了寫作,他犧牲了愛情、健康,甚至生命。他只活了41歲。九卷文集中,只有一卷是在他生前公開發表的。他的日記和書信長達3000多頁,篇幅超過了他的創作。他太孤獨了,沒有人願意聽他傾訴,事實上也沒有人能夠真正聽懂他的傾訴。他只有選擇自語,選擇日記和書信。他在渴望理解的同時又在拒絕理解,他在有意無意間把自己與世界劃清了界限,即使不夠決絕,但他至少去做了,並且始終都在竭力維護這種「界限」,用手中的筆,用心中的憂慮與恐懼。他的拒絕,實質上構成了另一種更為真實的介入;他以寫作方式進行的抗爭,最終還是將他帶入了絕望的境地,一份平靜的絕望的境地。「如果一個人不能提供幫助,那就應該沉默。任何人都不應該以他的失望來惡化病人的處境,所以我的塗鴉應該銷毀。」這是他洞察生存真相后對自己發出的忠告,所以他在臨終前要求將書稿付之一炬。可他的友人布羅德先生並沒有按照卡夫卡的遺願銷毀書稿,反而將其整理出版。作為朋友,他違背了朋友的囑託;然而,作為一個人,他尊重了另一個人的勞作以及更多人的「財富」,保存下一份個體與世界之間曾經的抗爭。它撫慰了,並且將要繼續撫慰那些後來的漫長歲月,以及在那些歲月中的不屈的靈魂。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卡夫卡都是真實的。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寫作者都能夠幸運地體會到這種真實。一個不關心精神事務的人,是永遠都不會抵達他的內心世界的。……在一個物慾時代,很少有人去在意精神上的錘鍊。卡夫卡及時提醒了我們。他在我們的心靈之上,說出了我們的困苦與無助。他沒有告訴我們該怎麼去做,他只是毫不隱瞞地說出了事實的真相,說出了那些疼痛、憂慮與恐懼,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真實處境。僅此而已,但這是何其珍貴的啊。時至今日,人們仍在為卡夫卡對我們究竟意味着什麼而爭論不休。其實,卡夫卡做了什麼,說了什麼,以及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等等,並非是最為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他深遠的影響背後所隱藏着的深層次緣因。這是卡夫卡研究者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人——寫作的,或不寫作的人——的事情。在一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在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疏遠和冷漠的現實之中,卡夫卡的日益凸顯絕非偶然,他告訴我們一些內心的事情,一些與痛苦和掙扎有關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恰恰正在從我們的軀體和生活中一天天地剝離出去。在這種充滿傷痛的剝離過程中,我在心底時常默念著卡夫卡的名字,這是一種安慰,也是一種提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生應結識的25個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生應結識的25個人
上一章下一章

弗朗茨・卡夫卡――嚴厲的自審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