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升遷之路》第五部分(30)

《曾國藩的升遷之路》第五部分(30)

五個人卻抵死不肯收,曾國藩是堅決不許,撕扯了一會兒,才勉強收下。大清官制,無論官員在辦何差,一旦喪父或喪母,官員必須離職歸籍守孝三年,如若隱匿不報,按違制論。此即丁憂或丁艱。臨別,李保忽然對曾國藩道:「大人哪,按我大清官制,這二千兩程儀是不用交回的,大人何必——」曾國藩道:「本部堂身任五部侍郎,豈能不知大清官制!——可如今不同於以往啊,朝廷現在是到處都要用錢。本部堂到戶部領取程儀時才知道,國庫存銀只有五十萬兩了。——朝廷現在的一兩銀子,頂過去的千兩用啊!」李保、劉橫等五人只好灑淚而去。李保五人走後,曾國藩這裏脫下官服、官帽,讓南家三哥做一處包了,小心放進馬車裏。然後便換上剛剛置辦的孝服、孝帽,紮裹得全身素白。臨上轎前,曾國藩對南家三哥道:「三哥呀,從此以後我已不是官身了,你只可呼我名或稱我大少爺,再不要叫什麼大人了,以免鬧出笑話。你聽清了嗎?」南家三哥道:「大少爺呀,丁憂也只是三年的時間便可起複,您老不還是二品侍郎嗎?」曾國藩自言自語道:「現在的三年不同於以往的三年,誰知道這三年裏會發生什麼呢?」曾國藩坐進轎車裏,南家三哥坐到馬車上。兩輛車很快便上了官道。轎夫坐在轎前,知道轎里奔喪的侍郎大人心急如火,當下也顧不得心疼馬了,只是揚鞭緊催,口裏也開始大著聲地吆喝,恨不能讓那馬駕起雲來飛騰。馬車加速,馬把官道踏得塵土飛揚,驚得路兩旁覓食的鳥兒突啦啦飛起。七月的安徽,正是風雲莫測的季節。曾國藩主僕從客棧出來時,天上還晴得一朵雲也無,哪知走出客棧不到一個時辰,一大團烏雲便從天的四周漸漸升起,眼望着向頭頂聚攏過來,壓得人悶悶的,很有些喘不過氣。隨着天氣的變化,天色也霎時跟着暗下來,耳邊開始有風聲作響。曾國藩不經意地往外望了望,心頭忽地掠過一絲不祥之兆:這將要來到的,是狂風還是暴雨呢?——偏偏,兩輛馬車此時正平治在前不見村后不靠棧的漫漫官道上……●嘉慶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曾國藩出生,乳名寬一。●道光十三年(公元一八三三年),曾國藩二十三歲,迎娶歐陽氏。老泰山為衡州名流歐陽凝祉。同年,入縣學。●道光十四年(公元一八三四年),參加湖南鄉試,中舉人。●道光十八年(公元一八三八年),進京會試,中進士,更名國藩。同年,入翰林院。●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年),期滿引見,實授七品翰林院檢討。●道光二十三年初(公元一八四三年),貶為候補檢討。六個月後,升授五品翰林院侍講。此後,搬出會館,開門立府。同年,欽命四川鄉試主考官。入蜀途中,在河南開封得《冰鑒》一書,在洛陽首次入獄。由蜀回京,因向皇上進獻藥丸而二次入獄,旋出獄。●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移寓前門內碾兒衚衕。●道光二十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升授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同年又升授從四品翰林院侍講學士。門庭祚盛。家小入京。●道光二十六年初(公元一八四六),因查保定李純剛一案而第三次入獄。是年出獄后,欽命協建文廟,不久被貶為翰林院檢討。三個月後,因揭發主管貪污行徑有功而升授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年底,得祖母王太恭人之訃,赴湘鄉奔喪。年底京察,破格升授正三品太常寺卿。●道光二十七年初(公元一八四七年),參劣員湘鄉知縣張也。欽命赴湖南辦案,回京后,升署廣東巡撫,旋免,改授二品內閣學士署禮部侍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一八四八年),赴山東賑災。回京后,赴大興考核縣學,旋被貶為正四品都察院六科掌印給事中。年底,依老例主持對戶部銀庫進行核查。核查畢,升授禮部右侍郎。祖父星岡公病逝。得《挺經》一書。●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年),道光帝皇帝駕崩,咸豐帝即位。監察御史曲子亮因參奏廣西巡撫鄭祖琛而獲罪入獄,曾國藩因出班替曲子亮辯護而入獄,旋官復原職,署兵部侍郎。不久,又署刑部侍郎,牽頭主審琦善。旋署工部侍郎。●咸豐元年(公元一八五一年),赴山西查捐。回京,欽命順天府鄉試大主考。同年,重審王正夫案。署吏部侍郎。●咸豐二年(公元一八五二年),欽命江西鄉試主考官。行至安徽境內的小池驛,聞母親病逝,遂上折改道返湘丁母憂。●科舉院試——由各省的學政(別稱提督學院)主持的考試。已經府試錄取的童生可參加院試。錄取者既為生員,入府、州、縣學,習慣稱秀才。鄉試——三年一科,在一省或幾省舉行,由皇上欽命主考官、副主考,錄取者即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即集中舉人考試之意,三年一科,在京城舉行,共分三場。三場會部通過者還要進行殿試。殿試由皇上親自主持。共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一榜——考中舉人者。二榜——考中舉人後再取中進士者。●官署翰林院——掌編修國史、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等事。最高長官為掌院學士(從二品),屬官有侍讀學士(從四品)、侍講學士(從四品)、侍讀(從五品)、侍講(從五品)、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從七品)等。都察院——是監察、彈劾及建議機關。最高長官為左都御史(從一品),屬官有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在京部、院大臣兼)、六科掌印給事中(正四品)、御史(從五品)等。右都御史(從一品)例由地方總督兼,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地方巡撫兼。大理寺——為最高法庭性質。最高長官為大理寺卿(正三品),屬官有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大理寺左右寺丞(正六品)、大理寺左右評事(正七品)等。太僕寺——掌馬政。最高長官為太僕寺卿(從三品),屬官有太僕寺少卿(正四品)、太僕寺員外郎(從五品)、太僕寺主事(正六品)、太僕寺主簿(正七品)等。太常寺——掌宗廟祭祀事務。最高長官為太常寺卿(正三品),屬官有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太常寺員外郎(從五品)、太常寺滿漢寺丞(正六品)、太常寺協律郎(正八品)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曾國藩的升遷之路》:一部廉官九年十級升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曾國藩的升遷之路》:一部廉官九年十級升遷史
上一章下一章

《曾國藩的升遷之路》第五部分(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