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冷嵩山》第八章(3)

《月冷嵩山》第八章(3)

如茵心裡一熱:聽他話音、這行事,分明是丈夫對妻子說話的口氣么!逸之轉臉又交待丫頭:"你陪小姐在店裡挑衣料,衣料挑好之後不要遠去,就在瑞蚨祥隔壁的茶館等著我回來。"如茵見他行色匆匆地,只得交待了一句:"快去快回啊!"逸之一面答應著,一面早已躍上了馬背,打馬而去了。南海會館里,康有為等人正焦慮萬分。雖說皇上已經下了密詔,著令他和梁啟超迅速離京,不可遲延。可他一心憂慮的是,只怕這一走,變法大計亦將付之東流矣!康公穿了一件半舊的直羅長衫,滿臉鬍子拉碴地,人顯得又憔悴、又消瘦。見逸之突然到來,一臉的喜出望外!不及細說,急忙詢問逸之:天津閱兵陰謀的傳聞,梁教官聽說沒有?還有,前日他托徐大人說服侍郎大人出兵之事,不知結果如何?逸之把自己剛剛在海棠院獲悉的消息告知了康公:自八月初一大人奉旨覲見皇上並被特賞侍郎,立即引起了直隸總督榮祿的警覺!據軍機處朋友透露:榮祿借口英俄在海參威開戰,已緊急調動甘軍董福祥進駐了長辛店;接著又調動聶士成軍駐紮在了天津。這裡面,雖有榮祿利用三家兵力,達到互相肘掣之作用。同時,也足以證明了后黨對皇上突然恩拔軍隊將帥已引起惶亂和警覺,隨即做好了防範應對!康公聽了,沉吟了好一陣后,依舊還是忍不住把想藉助小站新軍,以武力推行變法的計策,很是含蓄向逸之談了。逸之勸道:"康公,學生以為,兵事不可輕舉!一旦事敗,不僅會徹底毀了變法大計,更會引起兩宮交惡,直接累及皇上!應慎之再慎才是!"康公沉默了一會兒又問:"自侍郎被皇上詔見之後,侍郎那裡究竟怎麼想的?梁教官是否知悉一二?"逸之說:"自皇上召見大人之後,各方頓生異常。這兩天,大人正和他的幕僚商議應對之計。因未有定策,學生尚不知其詳。"--其實,有關皇上這次召見袁大人,君臣二人談了些什麼,逸之從如茵的大表哥那裡還是聽說了三言兩語的:近日,因守舊人士的阻撓,變法屢屢受阻。皇上希望袁大人出兵武力推助變法。袁大人卻就當下局勢險惡,向皇上開誠布公地勸諫:當今之中國,變法不宜操之過急!更不宜武力助舉。又說,康、梁等君因施行新政心切,故行事鋒芒過露了些。眼下只恐得罪朝中大臣甚深。聽說一些人恨不能得其肉食之而快。新舊兩派已呈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康、梁勢單力薄,莫如令之暫避一時之風,積蓄實力,靜待對手氣焰稍緩時,再回京重議變法之事,方為上策。皇上思慮了一番,雖態度頗為猶豫,卻還是聽從了大人提議:立即下旨,著令康、梁即日離京。變法大計,可待風頭稍緩之後再議。還有諸多細節,做為一介軍人,也因牽涉到的袁大人的緣故,逸之不好悉數告知康公。其實,處事機敏老道的袁大人,早在這之前,就已感到了朝中局勢的危機,並已分析康梁之流持政幼稚,行事操切,故而不足倚之。朝中許多曾支持變法的大臣,也因對其失望而紛紛敬而遠之了。記得那天晚上,如茵的舅舅曾專一把自己叫到了他的督辦處,語重心長地說:"逸之,時下正值非常之時期,凡事要三思而後行。懂不懂啊?嗯,許多事情,操之過急,不僅於事無補,反會連累了當今皇上。那些人,太書生意氣,又太鋒芒畢露,不知藏行!這時,憑誰的話都已聽不進勸說了。你看,變法才搞了兩三個月,就已經弄得到處樹敵、怨聲載道的。連皇上都跟著受了連累!你不要再和他們接觸了!一旦卷進去就難退身的。平時,除了跟我一起回去,你不要再單獨進京了!嗯,懂不懂啊?"逸之知道袁大人是為了自己好。加上,那一陣子新軍操練也正在關口,他又剛剛被擢為武六品官職,在新軍中的公務更繁忙了。所以,雖知京城情勢緊張,卻也沒有機會離營進京與康公通達消息了。康公在屋內踱了一番:"梁教官,不瞞你說,皇上已經下了密詔,令我和卓如暫離京城。可是,我們如何能一走了之?我們走了,變法大計怎麼辦?變法到了今天,不容易啊!難道白白看著它付之東流么?"逸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既然皇上已有詔諭,康公還是出去躲一躲的好!"康公嘆道:"我之所以不走,是放心不下皇上啊!我聽說,今年九月秋操,后黨要借太后和皇上巡幸之機,舉發兵諫,促令太后重新聽政!你想,正當皇上有難之機,我輩豈能這時離京、置皇上於不顧?"逸之勸道:"有關秋操舉變之事,很有可能是一種謠傳!逸之以為,這也許正是后黨有意放出的陰風。康公,你想那些后黨手握重兵,若要兵諫隨時可諫之,為何非要等到九月秋操之時?這樣機密的大事,竟會泄露風聲?"康公望著逸之的眼睛問:"梁教官,你以為,若真有人要加害皇上時,侍郎大人會不會挺身而出,帶領他的人馬鼎力保護皇上?"逸之沉吟了稍傾:"逸之以為,大人對國家朝廷還是一腔熱血、滿腹忠勇的。如果有人真要加害皇上,逸之保證:大人會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奮力保護的!"康公道:"若我們有皇上的諭旨,令他首先舉兵,翦刈阻力,以武力推動變法。梁教官以為,侍郎那裡有幾分出兵的把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嵩山情結系列:《月冷嵩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嵩山情結系列:《月冷嵩山》
上一章下一章

《月冷嵩山》第八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