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自打房子成為一種商品之後,房子便已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場所,一家人的安樂窩,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它被賦予了太多居住以外的涵義。

房子成了財富的象徵,要想知道這人是不是有錢,不是看他銀行存款有多少,而是看他有幾張房產證。現如今銀行的儲蓄利率打着赤腳也難以追上物價上漲指數,所以把錢存入銀行無疑是讓錢財貶值,讓財富縮水,一般有點經濟頭腦的人便不再把存銀行作為主要的守財方式,正當人們手握閑錢而不知如何投資之時,房地產的崛起讓人們精神為之一振,顯然房子已成了硬通貨,不管是什麼房子,只要擁有了一套房,那就是財富平添了若干倍,現如今戀愛結婚,有多少是奔品性,樣貌,學識,才能而去的,大多數的女孩談朋友的第一句話便是請問你有房子嗎?有房就談,無房免談。所以,一房嚇倒無數想靠白手起家的青年才俊。而對於那些個資質欠佳的一二線城市裏有房的剩男們而言,則無疑是福音。哪怕是在一二線城市裏有一間豬圈一般的破房子,也不愁找不到改善家族基因的優良品種,別說是那些老少邊窮的偏遠地區了,就算是富庶地區的農村,或是三四線城市的女大學生們也都一個個趨之若鶩,千里迢迢奔赴人滿為患的一二線城市,非要與君共守破屋陋室若干載。家境算什麼,品貌算老幾,才學是個球,只要老子有房子,就算老子是武大郎再世,那些個貌賽楊貴妃,才比李清照的女生都會願意給老子生孩子。

房子成了身份的象徵,要想知道這人的身份如何,只要看他的商品房地處何方,是在內環,中環,外環還是外環以外?是在精英聚集區還是弱勢群體雲集處?身處內環的精英區無疑是身份尊貴,能時時刻刻親眼目睹歌舞昇平,紙醉金迷,而住在外環之外的,除了原住民故土難離的緣故以外,基本上都是擠破了頭也要在大城市的邊緣地區的一個犄角旮旯里紮根的外來人員,以便將來自家的子子孫孫能夠改變祖籍,變成一二線城市的原住民。當然也不乏因討厭市中心嘈雜,更喜自然風光而將安樂窩移到此地來的權貴土豪們,不過這些人大多在市中心還有若干套房子,這裏更像是行宮別院。而房子的種類也是劃分身份的一個重要指標:住的是別墅還是經濟保障房自然表明主人的身份差異。住別墅區里的說起話來自然氣粗一點,話語權多一些;住經濟保障房的自然低眉順目一些,儘管內心有種聲音在吶喊:有錢了不起啊?但看到人家的豪宅跟自己的狗窩一對比之後吧,馬上就蔫了,適才的吶喊變成了嘀咕:有錢就是好啊!於是乎,在夢中無數次意淫自己住上了高級別墅,從而感覺自己到達了人生的頂峰。當然也不乏那些開着寶馬等豪車進出經濟保障房小區的業主,那你可千萬不要以為他是掉了毛的鳳凰不如雞,都混到這份上了,因而對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說不定人家他處有房若干套,經濟保障房只是他諸多房產中的一個品種而已,這更能凸顯此君絕非等閑之輩,任何一個好處都不會輕易地從指縫間悄悄溜走。

房子也成了地位的象徵,有地位的肯定是多處有房,且是高級住所,出入皆有那些畢恭畢敬的保安們投來尊崇的目光;沒地位的則多處租房,為租房而四處奔波,工資的三成以上都奉獻給了那些面善腹黑的房東們了。有時則不得不犧牲空間以換取一點除了居住以外的一些慾望,兩房的換成一房,整租的改為合租,甚至是群租。毫無疑問,有朝一日能成為房東已漸漸演變成那些租客們此生最高境界,而腦海里不止一遍地出現這樣的畫面:當着租客的面清點一疊疊租金,或是看到支付寶上一筆筆房租轉賬成功的提示,這已然成為一種人生的至高享受。

房地產業的火爆令各行各業都趨之若鶩,干實業的人越來越少了,炒房子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時出現了一個新的團體:炒房團。他們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炒房,甚至跨出國門,足跡遍佈全球,那些老外們起初熱烈歡迎黃皮膚黑眼睛的龍的傳人投資當地,刺激當地的消費,拉動當地的GDP,沒想到這群中國人太厲害了,他們絕非小打小鬧,一出手就是N套房子,驚呆了這些老外,而隨之當地房價節節攀升,讓當地人都無法承擔房價了,香港告急,紐約告急,三藩市告急,XN告急,墨爾本告急,溫哥華告急……,眼看着中國炒房團要把五星紅旗插遍全球。這時老外們方才意識到這不是開渠引水,而是引水入牆,引火燒身了,於是趕緊出台數條政策以限制華人購房。

房子成了人們最為關注的事物,也是人們茶后飯余首要談資。從前人們見面第一句的問候語是「吃了嗎?」,而如今已經逐漸變成了「這幾天房價漲了嗎?」

房地產成為了國家的支柱產業之後,房地產市場一片繁花似錦,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樓盤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皇家御花園就是其中一個知名樓盤。不僅是因為這個樓盤的名稱氣派,更重要的是它是由國內知名房產商的扛鼎之作,是該地區首屈一指的樓盤。而且當初房產開發商是土地拍賣會上的地王,砸了重金才把這塊寶地納入囊中,建成之後,皇家御花園成為該地區最炙手可熱的樓盤,第一期開盤時,半小時之內被一搶而空,羨慕死周邊好幾個同時開盤的開發商。

皇家御花園就座落於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中北部,佔地五十公頃,由二十八棟獨棟別墅和四十二棟聯體和疊加別墅組成的別墅區和由十幢十八層高樓組成的公寓區。小區周圍交通便捷,離機場僅三十公里,距離高鐵火車站也就二十幾公里,兩條地鐵線交匯此地,周邊有二十多條公交線,兩條國道距離此地也不過三公里而已。所以,這裏的交通可謂四通八達,市內交通,省際交通,國內交通,國際交通無一不利,所以這兒的人氣甚旺。當然,出入皇家御花園的人大多是不乘公交車的,他們都有自駕車,而且一般都是名車,豪車。若是該小區業主坐公交車出行,要麼是汽車沒油了,要麼是因為酒駕而被扣車了,不得已的選項罷了。

而這裏又地處商業鬧市區,是政府重點規劃的商務區。各種知名品牌的商場,大賣場,專賣店星羅棋佈,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養生的,保健的,美容的,健身的,培訓的,應有盡有。因為交通發達,所以客流量一直居高不下,這可讓那些商家眉開眼笑,喜不自禁,而那些小商小販也以此作為據點,在這裏,哪怕是賣烤紅薯的,閉着眼睛,一天下來都能掙個百八十的,所以這裏的創業者不計其數,淘金者更是多如牛毛,每個人都想要在這裏賺到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N桶金,這裏彷彿是座金礦,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而小區對面就有一個大型綠地公園,被稱之為綠肺。在這裏,你可以經常看到一些金領或是白領人士,或身著名牌運動服在此跑步健身,或是看見一些身着光鮮靚麗服飾的男男女女坐在休閑椅上,欣賞着落日餘暉,目光深邃,或許詩與遠方就是眼前的此時此地此景而已。但自從廣場舞興起之後,這塊綠地常常被附近小區里的老太太們佔領了,那些臃腫的身軀,甜膩的歌聲,令人心臟砰砰亂跳的舞曲把這裏美麗的風景,悠遠的意境切割得支離破碎,皇家御花園的業主們見老太太們人多勢眾,不敢與這些老太太們一爭高下,免得別人用仇富的目光回敬:自家這麼好的小區不用,還來跟我們搶場子,真是為富不仁。業主們自知與老太太們理論交涉的結果便是遭眾人圍攻,便主動舉了白旗,後撤到自家小區的步道和休閑區,這樣倒反而彰顯出這兒的業主心胸寬廣,與人為善的高素養。反正只差這麼一條馬路而已,景色依舊,還少了些吵雜和憤懣和譏諷,何樂不為。就算是不能在綠肺間徜徉,但還依舊能呼吸到這天然氧吧所產生的富含負離子的新鮮空氣,這心肺也算是舒暢了。

當然,作為配套設施,這裏還有一家全市知名的三級甲等醫院,對於皇家御花園的業主而言,能在家門口就享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自然是不在話下,但最令人稱羨的是這裏的業主與這家三甲醫院的醫生護士都是熟人,客戶,同學,朋友,甚至醫生護士就是該小區的業主,是街坊鄰里。這層關係令多少病家眼紅,於是有人便想到跟皇家御花園的業主拉扯關係,以便曲線求醫問診。

而全市名牌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幾乎是一字排開座落在小區附近。這裏名師薈萃,鴻儒雲集,有的名師索性在這附近開起了培訓機構,反正有金字招牌掛着,還愁生源嗎?雖然不及新東方,不及俞敏洪,但有生源就會有財源,而且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大寶畢業之後,還有二寶,現在家家戶戶都重視教育,別說是這裏的高階人士,本身就是得寵於教育才成為了精英人士,就算是一般的小老百姓,甚至是打工仔,都想讓自己的孩兒不輸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魚躍龍門,從此改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所以嘛,背靠大樹好乘涼,憑藉着皇家御花園這棵大樹,自然會有一批又一批的稚童走進這些五花八門的培訓機構去遭受最溫柔,最殘酷,最嚴苛,最沉醉,最無法自拔的摧殘。

所以,從出生到死亡,人生所需的吃穿住行,就醫就學,這裏幾乎都涵蓋了,而且提供的都是優質服務,所以當時樓盤推出時的廣告用語是:優質的人生從皇家御花園開始……,當然,這裏的房價也是同地區中最高的,所以能入住這兒的人,非富即貴,可謂成功人士的俱樂部。所以,在皇家御花園能購置一套住房是身份,地位和財力的象徵。

當然,能進出皇家御花園的人也並非個個都是精英人士,權貴土豪,也有一些來自於社會底層的人,他們之所以出現在這裏,那是因為他們是為這群高階人士提供各類服務的物業工作人員,我們的故事就是來自於這些人的所見所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皇家御花園I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皇家御花園I